區間二型模糊集和模糊系統: 綜述與展望

2021-02-25 AAS自動化學報

從仿真結果來看,本文方法在對複雜場景多曝光圖像序列融合HDR圖像時,能較好地去除偽影,且能保留絕大部分真實場景中的細節信息。客觀指標如表1所示。

經典邏輯 (也稱二值邏輯或布爾邏輯) 認為所有事物或陳述都可以用二元項 (比如 0 或 1, 是或否, 黑或白) 來表示. 給定一個集合 X, 其論域內的每個元素要麼完全屬於該集合 X, 要麼完全不屬於 X, 不存在部分屬於 X 的情況.

但是, 人們日常交流中使用的語義概念往往具有不確定性, 而且元素是否屬於某個語義 概念經常是個漸變而非突變的過程, 不能簡單用非黑即白來描述. 比如勞動保護辦法為了消 除歧義, 可能規定 35 度以上為 『高溫』, 這樣 『高溫』 就是一個二值邏輯, 35.0 度為 『高溫』, 34.9 度不是 『高溫』. 其集合表示如圖1(a)所示. 但是在人們的理解和體感中, 35.0 度和 34.9 度並沒 有本質的區別. 語義概念中的 『高溫』 是漸變而非突變的: 35.0 度以上屬於 『高溫』, 但是 34.9 度也不是完全不屬於 『高溫』, 只是它屬於 『高溫』 這個概念的隸屬度比 35.0 度稍微低一點點. 同理, 34.5 度也應該算作 『高溫』, 只是它的隸屬度比 34.9 度再稍低一些.

為了更好地建模語義概念,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Zadeh 教授於 1965 年首次提出了模糊 集 (fuzzy set) 的思想. 為了與以後進一步擴展的其它模糊集思想區分, 本文中把 Zadeh 1965 年提出的模糊集稱為一型模糊集 (type-1 fuzzy set). 圖 1(b)是對應於 『高溫』 這個語義概 念的一個一型模糊集. 30 至 35 度之間的溫度也都屬於 『高溫』, 只是有不同的隸屬度. 相對於 經典邏輯, 一型模糊集可以更好地建模單個用戶對於語義概念理解的不確定性, 即個體內不 確定性 (intra-personal uncertainty).

然而, 對於同一個語義概念, 不同用戶可能也有不同的理解, 即個體間不確定性 (inter- personal uncertainty). 比如, 對於 『高溫』這個概念, 北方人和南方人的理解就不完全一致. 一型模糊集不能建模個體間不確定性, 因為每個元素的隸屬度是個確定的值: 為什麼 34.5 度屬於 『高溫』 的隸屬度必須是 0.9 而不是 0.85 呢? 不同用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為了更好地建 模個體間不確定性, Zadeh 於 1975 年又提出了二型模糊集 (type-2 fuzzy set, T2 FS). 因其 表示和理解較為複雜, 目前應用較多的是二型模糊集的一個特例, 區間二型模糊集(interval type-2 fuzzy set, IT2 FS), 如圖 1(c)所示. 在區間二型模糊集中, 論域中每個元素的隸屬度 變成一個區間, 而非一個確定的值. 比如, 35 度屬於 『高溫』 的隸屬度區間可能是 [0.8, 1]. 當 然, 如果不同用戶對於某個元素的隸屬度的看法完全一致, 那麼該隸屬度區間也可以退化為 一個確定的值, 比如圖 1(c)中溫度高於 37 度的部分, 其隸屬度區間為 [1, 1], 或直接記為 1.

基於一型模糊集構造的模糊系統被稱為一型模糊系統 (type-1 fuzzy system). 1973 年 Zadeh 提出一型模糊系統可以用於控制領域. 1974 年 Mamdani 首次成功地將一型模糊 系統應用於鍋爐和蒸汽機的控制. 1976 年丹麥 Blue Circle Cement and SIRA 公司開發了一個水泥窖模糊控制系統, 成為第一個工業模糊控制系統. 1987 年日本仙臺地鐵成為第一個成功應用模糊控制的大型工程. 此後模糊控制成為了一型模糊系統最成功和最廣泛的應用領域.

雖然理論上區間二型模糊集能夠同時建模個體內和個體間不確定性, 因而比一型模糊 集更強大, 但是因為其相對於一型模糊集更複雜的概念和運算, 在很長時間內並沒有受到研 究者的重視, 如圖2所示. 一直到 2000 年左右, 在美國南加州大學 Mendel 教授及其學生的大力推動下, 才逐漸成為模糊系統領域的研究熱點, 並在決策、控制、機器學習等領域得到 了廣泛應用.

相關焦點

  • 數據清洗在新能源功率預測中的研究綜述和展望
    然而,由於電場運行時機組棄風、棄光、檢修、極端天氣情況、外界電磁幹擾或設備故障等原因,導致原始數據中存在大量不完整的數據和異常的數據。這些不良數據嚴重影響預測模型的參數估計,造成預測精度低、預測偏差大等後果。因此在功率預測前,有必要進行有效的數據清洗處理。目前針對新能源功率預測的數據預處理方面的綜述較少,因此有必要對新能源功率預測背景下的數據清洗方法進行綜述和展望。
  • Small Methods: 最新綜述-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和展望
    該綜述首先簡要介紹了ESEM的發展歷程,結構特點以及工作原理。隨後從兩個方面系統地闡述了其在科學材料科學研究中的最新應用。其一,對於普通的靜態觀察,作者回顧了近年來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在生物、環境敏感材料、化石考古、建築材料等諸多研究領域中發揮的作用。其二,作者重點強調了環境掃描電鏡作為一個可視化的「微型實驗室」在材料的原位研究領域取得的進展。
  • 低速大轉矩永磁直驅電機研究綜述與展望
    低速大轉矩傳動系統在工業生產、油田開採、風力發電、港口起重和船隻推進等領域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前景。最後對低速大轉矩永磁直驅電機的未來發展作出展望,提出基於雙定子結構,拓撲結構和設計理論的優化,能夠兼顧轉矩密度和其他主要性能指標的要求。
  • 二維半導體二硫化鎢納米材料光學特性的綜述與展望
    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如MoS2, WS2, MoSe2 和WSe2等與石墨相同,具有層內強共價鍵及層間弱範德瓦爾斯力結合在一起的結構,同時擁有近紅外和可見光區的本徵能量帶隙,尤為重要的是這些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在厚度減薄為單層時呈現出直接能量帶隙。這類具有一定帶隙的二維材料作為新型的二維層狀半導體材料吸引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被認為是實現新型二維電子尤其是光電器件最理想的材料體系。
  • 來魯華-裴劍鋒團隊在JACS上發文綜述系統生物學對基於結構的藥物...
    2014/12/22 信息來源: 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 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利用在系統生物學和藥物設計研究上的學科優勢,在國際上較早開展了系統生物學與藥物設計的交叉合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前沿研究成果
  • 綜述型與研究型論文對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
    其中,出版數量的提高對期刊編輯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編輯對期刊中不同類型論文的分布做到提前計劃和心中有數。綜述型論文和研究型論文是科技期刊中最重要的2種論文類型。根據這些期刊中綜述型論文和研究型論文的分配比例,嘗試提出科技期刊中綜述型論文和研究型論文的合理比例範圍,希望對科技期刊的編輯工作和組稿策略提供一定的借鑑意義。
  •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二維半導體二硫化鎢納米材料光學特性的綜述與展望
    然而,儘管電子在石墨烯中的遷移率非常高,但是零能量帶隙(半金屬)的特性導致石墨烯無法直接應用於基於半導體的電子與光電器件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如MoS2, WS2, MoSe2 和WSe2等與石墨相同,具有層內強共價鍵及層間弱範德瓦爾斯力結合在一起的結構,同時擁有近紅外和可見光區的本徵能量帶隙,尤為重要的是這些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在厚度減薄為單層時呈現出直接能量帶隙。
  • 無刷直流電動機的模糊邏輯算法控制
    當接近設定速度時,CE就會在正的和負的值之間來回調整。CV是電樞的供電電壓。這個電壓表示為脈衝的寬度調製(PWM)佔空比。下一步是定義模糊集的成員函數、變量和規則。為了保證能工作,非模糊(清晰)輸入和輸出必須轉化成模糊的。轉換由使用語言變量來表示輸入和輸出範圍。這些也被稱為模糊變量。模糊變量用於為成員函數劃分隸屬值的區域。
  • 有機反應機理研究綜述發表
    基於他們在理論有機化學領域的國際聲譽,吳雲東課題組受美國化學會志主編邀請撰寫了「Computational Organic Chemistry: Bridging Theory and Experiment in Establishing the Mechanisms of Chemical Reactions」展望型綜述,並於近日發表(Cheng, G.
  • 95.模糊系統理論
    400年來,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崇尚描述的精確、嚴格和定量,鄙棄描述的模糊、不嚴格和定性。1883年大物理學家開爾文曾說:當你不能把它測量出來又無法把它表達為數字時,你對這件東西的知識是貧乏而又不充分的……,你的思想還未進科學的境界。
  • 最新綜述:質子導電的共價有機框架
    質子導電材料在燃料電池、分子傳感器、質子分子篩、生物化學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也是目前在能源和材料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儘管近年來,人們已經開展了不少將共價有機框架材料應用於質子導電領域的研究,但是系統的對最新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還比較少見。
  • 渤海大學教師在物理學頂尖綜述期刊發表長篇綜述論文
    近日,渤海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樊哲勇副教授應邀在物理學頂尖綜述期刊《Physics Reports》(2019影響因子25.809)上以第一作者、渤海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題為「Linear scaling quantum transport methodologies 」(線性標度的量子輸運方法
  • 海嘯和海嘯預警的研究進展與展望
    上海交通大學安超博士在《中國科學:地球科學》發表綜述性文章「海嘯和海嘯預警的研究進展與展望」,從海嘯生成、傳播、反演和預警等方面對地震海嘯研究和預警進行了綜述和展望
  • 清華航院李群仰課題組系統發表綜述文章闡釋二維材料的摩擦學特性...
    清華航院李群仰課題組發表綜述文章系統闡釋二維材料的摩擦學特性、調控策略及應用前景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清華大學航院李群仰副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旗艦學術期刊《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上在線發表了長篇綜述文章《二維材料的摩擦學行為:從機制到調控策略
  • 最新MP發文綜述"植物基因組三維結構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Mol Plant | 華中農業大學李興旺/李國亮發表"植物基因組三維結構研究的現狀與展望"綜述文章>在線發表了題為Unraveling the 3D Genome Architecture in Plants: Present and Future 的綜述文章。
  • 北航仿生與微納系統研究所發表仿魚側線流場感知前沿綜述
    物競天擇,生物進化出了各種各樣的可用於導航、空間定位、捕食和目標監測的高靈敏度流場傳感器,為研究人員開發新型導航避障用流場感知器件提供了新思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仿生與微納系統研究所蔣永剛、張德遠教授於4月18日在線發表了仿魚類側線流場感知的前沿綜述文章。該綜述從魚類側線系統及人工側線系統兩個方面總結了近年來側線感知的研究成果。
  • 斑潛蠅抗寒性和化學生態學研究綜述
    Liriomyza屬斑潛蠅,已記載330多種,其中10種多食性種類是農業作物和觀賞植物上的重要性害蟲。Parrella在1987年曾發表斑潛蠅研究綜述,對之前斑潛蠅生物學研究進行了系統的介紹。
  • 系統綜述投稿新選擇 | BMC Journal 合作項目
    Messin 發表時間:2019/03/29 數字識別碼:10.1186/s12906-019-2480-1 原文連結:http://t.cn/E9m4Uyd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okj7thfWCFN_C_Ab5sB8LQ 我們很高興地宣布BMC Complementary
  • 「國培計劃」十年研究綜述與展望
    有關「國培計劃」今後研究值得關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高站位,系統謀劃「國培計劃」的研究內容與主題;二是低重心,有效踐行「國培計劃」的行動研究範式;三是多維度,跨界尋找「國培計劃」研究的適切性理論與方法;四是大格局,凝練構建「國培計劃」的中國特色與本土化經驗。
  • 子宮內膜異位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
    有關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闡明,但有研究提示免疫系統異常可能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有關。有觀點提出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與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通過對目前現有的關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之間的證據進行評估,將有利於我們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因和預後結局的更深入認識。同時,也可以為健康醫療機構提供一些臨床實踐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