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冰清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不僅對公共衛生體系和公立醫院發出挑戰,私立診所更是深受影響。
多少診所因新冠疫情停診?哪些專科受到衝擊最大,哪些又挺住了壓力?7月11日,丁香診所丁香園診所發展聯盟在2020診所發展大會上首發《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揭曉2020新型肺炎疫情對診所行業發展的影響。
2020診所發展大會
93%的診所受疫情影響停診
醫美、中醫表現最為亮眼
《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顯示,93%的診所受疫情影響停診,其中停診1個月以內的診所佔比24%;96%診所停診時間在1-3個月之間;4%診所停診時長超過3個月。
截止6月,診所已展現從疫情下逐步復甦的力量,85%的診所已恢復營業。但受疫情影響,92%的診所門診量同比有所下降,73%的診所門診量比下降比例達40%以上。
報告發現,開業時間5年以內的診所,抗疫情打擊能力更強。開業時間5年以內的診所,門診量保持持平或者有增長的比例為12%,門診量降低在40%以內的比例更高,為34%;而開業5年以上的診所門診量下降超40%的比例更高,為75%。
開業復工後,門診量降幅最大的三大專科分別是兒科、外科、內科。
丁香園副總裁、丁香診所負責人楊澤方分析,由於居家不外出或很少外出,呼吸道疾病等發病數明顯減少,再加上發熱病人不能接診,這些都是門診量一直未恢復的原因。
平均來看,醫療美容科門診量與疫情前相比基本持平,63%中醫科日門診量不降反升,具有持續性客戶管理特質的專科,在疫情後的復甦階段顯示出了優勢。
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認為,依託於國家現在的醫療情況,全科醫生脫離醫保體系是很難形成品牌的,目前來看市場上沒有看到品牌很強的全科醫生。但專科醫生不一樣,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品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上比較大的。
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
「中醫科、醫美等專科可以有更多『生活化』的產品輸出,想對來說更加高頻,跟顧客的黏性也更好,可以產生生活消費類的醫療,這樣也使得專業更有競爭優勢,因此在疫情期間和疫情後恢復要更加有利。」張強說。
83%的診所開通了線上服務
李天天:大多數醫生不會在線問診
報告顯示,83%的診所開通了線上服務,開展的線上服務類型中,微信(群)答疑是最主要的渠道,佔比92%,其次是電話諮詢。
開展線上服務的診所中,主要目的是維護患者關係,比例達56%,獲得營業收入不是主要目的,僅佔不到1/4。據統計,疫情發生以來,在線服務獲得營業收入的診所中,線上營收佔總體營收比例整體偏低,近9成的線上營收比例都在40%以內。
但據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的觀察,中國絕大部分醫生不會在線問診,「問診有什麼難的?不就是把醫生拉過來回答問題嗎?不是這樣的。」
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在會上發言
患者提問,醫生回復,這是在線問診最基本的一個模式。李天天說,他曾經見過患者提一個問題,醫生只寫了20個字回答的,「二十個字算多的,(我)還見過寫一個字的,『可』。」
基於這樣的觀察,丁香園發現需要對醫生進行長達一個月的培訓後,他們才能「合格上崗」。經過培訓後,醫生寫500字答案的比例佔到58%,寫300字答案的比例佔88%,「也就是說你在平臺上諮詢一個問題,很大概率上醫生給你寫一篇300到500字的小作文。」
疫情期間,丁香園把培訓教育式改成展示式的培訓,一次把所有的流程、規範、標準全展示出來。期間,丁香園招募了15000多名新的醫生上崗,還動員了其他醫生監督回答質量。
「在線諮詢絕對不像你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一定要有自己的知識庫,把常見的問題準備好,不但解答問題,還要緩解焦慮情緒,用戶的體驗非常好,下次來還找你。」李天天說。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