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受疫情影響,上半年中國碳排放強度同比不降反升

2020-11-24 騰訊網

2020年10月28日,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0年上半年,中國碳排放強度同比出現不降反升的情況,這主要是受疫情影響GDP出現大幅度下降。

李高表示,今年疫情確實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中國通過採取有力的措施,有效的抑制了疫情大面積蔓延,取得抗擊新冠疫情重大的戰略成果,我們已經成為全球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經濟增長的經濟體,成功統籌推進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人們生活已經得到了有序恢復。

李高稱,在恢復經濟的過程當中,中國始終強調要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的大方向,堅持新發展理念,避免短期刺激經濟的政策手段導致高汙染、高排放項目集中上馬,要把復工復產作為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的新機遇,「個別的項目上馬有可能出現(汙染情況),但是總體上我國應對疫情的復工復產措施是符合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要求的,是符合國際綠色低碳發展大趨勢的」。

碳排放強度是指每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此前在10月21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曾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碳排放強度比2015年下降18.2%,提前完成了「十三五」約束性目標。

李高表示,現在疫情影響還是很大,下一步中國將集中力量在「十四五」期間提出更強有力的碳排放控制目標,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支持力度,繼續推動社會經濟環境向更加低碳的方向加速轉型。

據李高透露,「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我國將開展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明確地方、行業的達峰目標和行動方案,鼓勵相關部門制定達峰專項行動方案,「達峰行動有關工作將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並對各地方達峰行動的進展情況開展考核評估。」

此外,對於今年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形勢,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近年來,全國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出現了穩中向好的趨勢,但大氣治理成效仍不穩固,特別是進入秋冬季以來,「2+26」城市近期再次出現了汙染過程。「雖然總體汙染程度和範圍影響相比往年都有所降低,但對我們也是一次警醒,不抓好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如遇到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區域性重汙染天氣過程會捲土重來。」劉友賓說。

劉友賓透露,近期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和省(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方案,推進實施重點區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今年秋冬季攻堅行動將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重汙染天氣,繼續保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同時,更加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

相關焦點

  • 上半年京津冀PM2.5和PM10濃度不降反升 環保部回應
    上半年京津冀PM2.5和PM10濃度不降反升 環保部回應 2017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環境保護部今日舉行8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環保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別濤介紹中國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建設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主持發布會,並通報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 中國今年一季度碳排放同比降11% 湖北減排量最大
    中新社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聯合美國、荷蘭等同行最新完成的「疫情期間中國省級二氧化碳減排」研究結果顯示,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中國今年一季度二氧化碳排放減少了257.7兆噸(Mt),同比下降11%,其中湖北省減排量最大。
  • 中國今年一季度碳排放同比降11% 湖北減排量最大
    中新社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聯合美國、荷蘭等同行最新完成的「疫情期間中國省級二氧化碳減排」研究結果顯示,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中國今年一季度二氧化碳排放減少了257.7兆噸(Mt),同比下降
  • 運城、寶雞、洛陽PM2.5濃度不降反升
    人民網北京2月19日電(記者 孟哲)今天,生態環境部通報了重點區域各城市2020年1月和2019年10月—2020年1月環境空氣品質有關情況及排名。通報指出,汾渭平原11個城市, 運城、寶雞和洛陽3個城市PM2.5濃度不降反升。
  • 生態環境部:中國基本扭轉溫室氣體排放快速增長局面
    【解說】8月30日,生態環境部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表示,經過努力,中國已基本扭轉了溫室氣體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  【同期】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 李高  2018年我們國家的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5.8%,基本扭轉了近年來我們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
  • 訪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減汙降碳,推動高質量發展
    生態環境部門有哪些新思路?記者採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一舉四得」,正抓緊確定達峰行動計劃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記者: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有什麼重要意義?我理解,「我們自己要做」,從國內這個層面,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工作是「一舉四得」的事:第一,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綠色轉型,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助推高質量發展;第二,有利於推動汙染源頭治理,降碳的同時,也減少了汙染物的排放,從而與環境質量改善產生顯著的協同增效作用;第三,有利於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第四,有利於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減少對經濟社會造成的損失。
  • 生態環境部黃潤秋:以發電行業為首批,開展碳排放配額分配
    今後五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發力點在哪?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如何推進?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明確表示,將在很短時間內對國內2000多家電力企業下達碳排放配額。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我們已圓滿完成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5%的目標。已啟動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我國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進展如何?黃潤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
  • 碳排放強度處於全球先進水平!深圳發布2019年度環境狀況公報
    北極星大氣網訊:4月27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19年度深圳市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全市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碳排放強度(單位GDP碳排放指標)處於全球先進水平,全市碳排放強度三年累計下降10.9%。空氣品質持續向好,但揚塵汙染有所上升2019年,深圳市空氣品質持續向好,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9,連續7年排名前10,在珠三角地區排名第1。
  • 前10月空氣品質排名出爐:京津冀PM2.5不降反升,北京下降10.9%,邢臺...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 11月23日,生態環境部公布2019年10月和1-10月全國空氣品質狀況。其中,前10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PM2.5(濃度53微克/立方米)仍不降反升,同比上升1.9%。這與前9月上升幅度相同。
  • 生態環境部:中國已基本扭轉碳排放快速增長局面
    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中國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9月27日,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吹風會表示,這是我國首次提出碳中和目標,下一步將要求全國各省、市提出碳排放達峰目標。
  • 生態環境部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的溫室氣體種類和行業範圍,由生態環境部擬訂,按程序報批後實施,並向社會公開。第五條 生態環境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建立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機構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組織建設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8年度報告發布,這些數據值得關注
    預計我國小麥進口增長3.4%,出口減少7.8%,進口量將略增;其中,玉米進口增加24.6%,出口減少9.4%;受目前全球玉米供需形勢仍然寬鬆,價格有下行趨勢,且養殖業需求旺盛等因素影響,預計2018年玉米進口將穩步增長;稻穀進口增長5.6%,出口增長24.7%,且由於國內外價格差與中國東協自貿區協定的影響,稻穀進口將保持略增勢頭;大豆進口減少0.8%,出口減少3.0%,受國家種植結構調整政策實施及國際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
  • 上半年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降一...
    今年上半年,全國空氣品質改善幅度加大,好天氣明顯增多。7月16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上半年全國地表水和環境空氣品質狀況。數據顯示,1~6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5.0%,同比上升4.9個百分點。其中,PM2.5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
  • 降碳成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總抓手
    「『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將抓住降碳這個總抓手,推動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鼓勵一些重點行業率先達峰,加快建立全國碳市場,同時鼓勵地方開展試點示範。」在生態環境部12月2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說。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提出,力爭於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
    符合條件的重點排放單位,應當通過環境信息管理平臺或生態環境部規定的其他方式,向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主動報告納入重點排放單位名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將本行政區域內所有符合條件的重點排放單位報生態環境部匯總。   非重點排放單位不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管理。
  • 生態環境部將開展疫情對企業汙染防治影響調查
    同時,生態環境部將開展疫情對企業汙染防治影響調查。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生態環境部及時發布環評審批和監督執法「兩個正面清單」,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就「兩個正面清單」,生態環境部提出,要總結評估「兩個正面清單」實施情況,研究推進相關改革舉措制度化,繼續精準服務支持相關行業企業恢復性生產和發展。進一步壓縮環境影響評價、廢棄物海洋傾倒等許可事項辦理時間。
  • 火電廠的碳排放怎麼算出來的?來看生態環境部的回答
    2020年12月3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印發《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並做好發電行業配額預分配工作的通知。根據通知,發電行業2019-2020碳排放權分配實施方案確定。
  • PM10平均濃度不降反升 三市找原因提對策
    PM10平均濃度不降反升 三市找原因提對策     7月31日,省環保廳通報了環境空氣品質情況,今年上半年,達州、廣安、雅安、德陽、資陽、眉山、南充、瀘州和遂寧等 9市 PM10平均濃度不降反升
  • 深圳人均碳排放強度低於新加坡
    原標題:打造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圳模式」   自11月1日起,深圳輕型汽車開始執行國六標準,在全國率先對標國際最嚴格的排放標準。這是深圳為改善環境質量,高起點謀劃、高標準要求而推出的又一創新舉措。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
  • 疫情也無法阻擋愛美之心,行業報告顯示,醫美迅速恢復,中醫不降反升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冰清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不僅對公共衛生體系和公立醫院發出挑戰,私立診所更是深受影響。多少診所因新冠疫情停診?哪些專科受到衝擊最大,哪些又挺住了壓力?7月11日,丁香診所丁香園診所發展聯盟在2020診所發展大會上首發《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揭曉2020新型肺炎疫情對診所行業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