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人最初的港灣——「五大地院」

2020-12-02 騰訊網

「五大地院」原指地礦部直屬的五所地質院校,時過境遷,五所地院已經成了回憶,但「五大地院」在地礦人的心目中依然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曾經的「五大地院」

曾經全國的五大地院,包括北京地院、長春地院、成都地院、西安地院、河北地院。

現今的「五大地院」

北京地院—分成—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北京)

長春地院—併入—吉林大學

成都地院—更名—成都理工大學

西安地院—併入—長安大學

河北地院—更名—河北地質大學

北京地院

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地學系以及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併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

開學典禮

徽章

遠景

北京地質學院

校門

校門合影

畢業合影

校牌

票據

長春地院

長春地質學院是國家重點大學,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是以培養高級地質科技人才為主的高等學校。長春地質學院於1997年2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長春科技大學。更名後的長春科技大學(長春地質學院)於2000年6月12日與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併成為新的吉林大學。

長春地院

校牌

畢業合影

徽章

紀念卡片

成都地院

1956年國務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質勘探學院。1958年,更名成都地質學院;1960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成為國家恢復學位制度後首批招收博士生的高校;1993年,更名成都理工學院;2001年,教育部批准組建成都理工大學(合併四川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和有色金屬地質職工大學)。

校門

學院破土動工

學生開挖硯湖

硯湖遊船

室外讀書學習

課堂

宿舍

徽章

合影

西安地院

學院的前身西安地質學校創建於1953年,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擴建為西安地質學院。西安地質學院於1996年更名為西安工程學院,2000年合併組建長安大學。

教材

成績冊

校門

合影

信封

成績通知書

校牌

合影

河北地院

學校建於1953年,由李四光、何長工選址塞外古城宣化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地質部宣化地質學校;1955年更名為地質部宣化地質學校;1970年更名為河北省宣化地質學校;1971年更名為河北地質學院;1985年6月,從宣化遷至河北省省會石家莊辦學;1996年5月,更名為石家莊經濟學院;2016年3月,定名為河北地質大學。

博物館

遠景

畢業證書

教學樓

曾用名:石家莊經濟學院

來源:中國石油石化

相關焦點

  • 中國地科院將創建國家地球深部探測中心—新聞—科學網
    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地科院現實情況,嚴光生介紹了地科院「三步走」建設目標:2020年建成國家地球深部探測中心,深部資源能源與評價、地球深部探測技術、地下空間精細探測、地熱探測利用、地殼和巖石圈結構認識等五大領域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力爭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或工程中心;2025年建成國家實驗室,上述五大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30年建成全國地質科技創新中心,地球深部探測科技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前兩位
  • 山東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組織開展幹部職工年度述職評議工作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12日訊 根據山東省地礦局黨委年度考核工作有關部署和院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工作實施辦法要求,1月8日上午,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實際,綜合運用視頻會議和網上測評等方式開展幹部職工述職評議工作,切實優化年度考核,確保防疫防控不鬆懈,工作推進不停步。
  • 青島地質院持續開展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及風險排查工作
    接到預報信息後,山東省地礦局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緊急調集技術人員,持續開展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工作及風險排查工作。,另一方面與青島市氣象臺、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進行橫向會商,綜合地質環境條件、氣象條件、系統綜合研判結果、地環總站意見、氣象臺意見等多方情況,就青島市地質災害風險等級提出合理化建議,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青島市應急管理局、青島市氣象局根據該院的研判結果,於7月22日19時、7月23日19日發布了青島市地質災害黃色預警,並及時通過電視臺、簡訊等渠道向公眾發布。
  • 省地調院:萊州灣南岸基礎地質關鍵技術研究及區域地殼穩定性評價獲...
    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公布了2019年度地質科技獎獲獎名單,省地調院完成的萊州灣南岸基礎地質關鍵技術研究及區域地殼穩定性評價獲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科技二等獎。該成果依託山東1∶5萬辛安莊、海滄、昌邑、新河、朱裡幅區域地質調查,系統總結了深覆蓋區基礎地質調查工作方法,建立了可供借鑑的深覆蓋區調查技術體系,取得了多項原創性成果:確立了調查區第四紀地層的時代界限及對比標誌,確定了第四系各主要年代地層界面,在萊州灣南岸建立了3.6Ma以來的標準地層剖面、地層層序和上新世以來的三維地層結構模型;通過高精度的磁性地層年代及其他磁性參數的綜合研究,建立了調查區上新世以來的古地磁極性柱
  • 魯北院開展地質科普進校園活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波 通訊員 石秀秀 張曉燕12月1日,省地礦局魯北地質工程勘察院地質科普團隊聯合德州學院附屬小學,開展「了解地球 保護環境 從我做起」主題綜合實踐活動。講座結束後,地質科普團隊成員還讓學生們觀察開採出來的各種巖石性狀、共同探究巖石奧秘;孩子們鄭重地在「保護自然環境,呵護美麗家園」條幅上籤下自己的名字,並繪製了精彩的環保畫報。大家紛紛表示,在今後要爭做保護環境的小宣傳員、志願者。
  • 魯南院開展地質勘查現場教學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影 通訊員 徐然 濟寧報導為更好的服務地質調查工作,踐行「傳幫帶」傳統,培養礦產勘查人才梯隊,近日,在野外調查期間,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組織專家為項目技術人員開展了現場教學活動。
  • 不忘報國初心,牢記地質使命-青島地質院助力全市防災減災
    文/張健 圖/顧朝傑  5月12日是全國第12個防災減災日,多年來,山東省地礦局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局黨委工作要求,積極發揮事業職能,堅定初心,攻堅克難,不斷提高地質技術保障能力,持續築牢防災減災安全防線,切實做好青島市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工作,為政府相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承擔保護好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任
  • 港灣四季
    而在建設銀行芙蓉支行營業部的「勞動者港灣」裡,卻是暖意洋洋,四季如春。 上午,附近的中老年朋友會來港灣喝茶、看報,跟網點的客戶經理們聊聊金融訊息;中午時分,周圍的環衛工人們過來休息、喝水;午後,熟悉的「騎手」們過來熱飯;時不時還有充電、看書、上網需求的客戶們在此停留,小小的港灣時刻洋溢著生活的氣息,繁忙、有序而溫馨。
  • 青島地質院榮獲「山東省自然資源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近日,山東省地礦局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榮獲「山東省自然資源系統先進集體」獎牌。  「山東省自然資源系統先進集體」是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海洋局聯合開展的評比表彰活動。十三五期間,青島地質院在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契機,以專業需求為導向,以重大項目為載體,突破行業瓶頸問題,提升科技核心競爭力,強化人才培養及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引導各方面創新要素集聚,積極推動科技創新,點燃高質量發展第一動力,為適應地勘新形勢持續走創新發展之路。
  • 會寧驕子:中國地質大學地調院總工程師、博士生導師張克信教授
    會寧驕子: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調院總工程師、博士生導師張克信教授隨著世紀之交的鐘聲敲響,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總工程師、博士生導師張克信教授,又贏來了他事業上輝煌的一頁。由於他在青藏高原1:25萬區域地質調查中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中國地質調查局指定由他為全國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主持研製了《1:250000區域地質調查技術要求》、《青藏高原艱險區1:250000區域地質調查技術要求》和《青藏高原區域地質調查野外工作手冊》,並聘為全國區域地質調查技術質量監審專家。2002年他的博士論文也喜獲教育部頒發的「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 隕落地質學給中國五大地質學派指出了地質變化的動力
    自1996年在北京召開的第30屆全球地質大會上,張海亭先生提出了「鐵鎂質橄欖巖和菱鎂礦」的隕落成因(註:隕落成因的矽酸鹽、碳酸鹽種類較多,不是隕石);指出了「板塊運動」的片面性與局限性。這樣,隕落地質學也就給「中國五大地質學派」指出了地質變化的動力。
  • 青島地質院順利完成地鐵4號線夜間補充勘察
    半島網1月15日訊  近日,山東省地礦局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順利完成地鐵4號線夜間佔路施工補充勘察工作。青島地質院按相關審批部門要求,於施工前5天在電臺、報社等媒體發布了施工通告,並多渠道組織協調力量,與周邊居民及過往通行車輛積極溝通,取得了廣大市民的支持與配合。施工開展前,青島地質院針對有效作業時間短、佔路批覆工期緊、嚴寒天氣、機械安排調動、工人情緒安撫等難點問題進行了科學預判,結合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要求,制定了嚴密的工作方案。
  • 廣州黃埔區構建「院地全作」高地 集聚中科院13個項目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黃埔區構建「院地全作」高地 集聚中科院13個項目2020年11月21日至22日,中國科學院(簡稱「中科院」)代表一行到廣州市黃埔區考察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廣納院」)、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 地質測繪院舉辦2020 年測繪前沿技術院士專題講座
    9月25-28日,地質測繪院舉辦2020 年測繪前沿技術院士專題講座暨新技術應用線上高級培訓研討會,會議採取線上培訓方式,院相關技術人員參加了講座。此次培訓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武漢大學、廣州大學的知名教授進行講座,系統地講解自然資源、測繪地理信息、遙感信息工程、三維信息提取與建模等前沿技術,並對傾斜實景三維新型攝影測量技術及其行業應用與實踐案例、三維地籍的關鍵技術與應用實踐等方面進行新技術新應用的案例分享。
  • 青島地質院參加2019年度青島市海洋學會年會
    半島網1月19日消息 1月14日,作為理事單位,山東省地礦局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參加了在青島舉行的2019年度青島市海洋學會年會。會議匯報並審議了《青島市海洋學會2019年工作報告》,聽取了與會專家的意見和建議,謀劃了2020年度的主要工作重點。
  • 測繪院與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地質勘查總院籤訂項目合作協議
    近日,地質測繪院與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地質勘查總院(以下簡稱「齊勘總院」)籤訂項目合作協議,該院院長李更爾、齊勘總院院長劉軍偕雙方部分中高層管理人員參加了籤約儀式。會上,雙方還就各自單位組織架構、隊伍建設、經營情況、業務合作等方面進行座談交流。
  • 防汛衝在前 救災顯擔當——青島地質院環境黨支部防汛抗災工作側記
    汛期開始前,結合青島市降雨預警級別和院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提供的信息,冷靜分析不同降雨等級地區的地質災害發育狀況,按照易發程度進行分區,並對每個地質災害隱患點可能危及的範圍及造成的損失進行了詳細估算。積極進行技術力量和物資調配,購買了麻袋、砂石、手電、尖木樁等物資對各項目部及潛在隱患點進行發放。
  •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裡 的 火山楊
    在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這裡,香楊的生長環境十分惡劣,它們賴以生存的火山熔巖臺地,非常貧脊!表面上看,香楊在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裡的外表是其貌不揚。中秋節過後,寒露、霜降節氣也都相繼過去。夏季是香楊們的好時光,它們會換上綠色的衣裳,為黑黢黢的熔巖臺地打扮著妝。給乾燥焦灼的熔巖臺地,帶來滿眼的希望。進入初秋,香楊樹下還會長出野山菌(黃色的大型野山菌,又名「東北油蘑」)。秋季,五大連池火山熔巖臺地上的香楊就與景區內的柞樹(蒙古櫟)、樺樹等闊葉樹種一起,塗上了淺黃,深黃,淺紅,深紅等各種好看的油彩,打扮著這裡的火山地質遺蹟。
  • 魯南院主編完成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團體標準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影 通訊員 賈德旺 濟寧報導  近日,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主編完成的《巖溶地面塌陷防治工程勘查規範(試行)》(T/CAGHP076-2020)由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發布實施
  • 「拿起地質錘,我還是一名地質人」
    三份手寫稿、數張地質圖、十來張野外考察圖,準備之細,讓筆者震撼。「如果需要去野外,還得帶上羅盤、溫度計、地質錘、放大鏡和磁鐵等,一樣都不能少。」77歲的老黨員、省地調院高級工程師張永勝說話依然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