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醜聞引爆印度執政黨政治危機 議會癱瘓三周

2020-11-25 環球網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李雪報導 美國《紐約時報》12月13日撰文《電信醜聞致使印度陷入政治危機》。印度議會冬季會期於本周一結束。而在此之前,規模空前的腐敗醜聞——「電信醜聞」已經導致印度議會癱瘓三周。印度反對黨強烈要求總理辛格成立一個專門的議會委員會,負責深入調查電信醜聞。印度執政黨國大黨也因此陷入近年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

電信醜聞持續發酵 官商勾結國庫損失400億

商界大亨與政府高官稱兄道弟互相利用;公共投標活動不守常規;國庫潛在損失高達數十乃至上百億美元;政府部長級官員被控捲入其中,德高望重的總理疏於監管;……印度電信醜聞幾乎可以與美國「蒂波特山油田醜聞」相提並論,每天都會牽扯出一系列相關醜聞曝光,諸如行賄收賄、貪汙腐敗、濫用職權、侵吞公共財產等不一而足。

印度電信醜聞最初是一名政府部長與執政黨議員合謀,向手機運營商低價出售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2G)牌照。然而,事件的進展卻讓對於政治腐敗司空見慣的印度人大吃一驚。首先是此次醜聞涉及的資金規模,據一名獨立審計官預測,政府損失將近400億美元。此後,隨著調查的深入,又曝出商業巨富尋求影響政府官員任命和決策調整等。

反對黨絕路逢生 辛格堅持自掃庭院

電信醜聞爆發之後,政治影響也與日俱增。一方面,執政黨開始品嘗政治苦果。印度原電信部長安迪穆圖?拉賈(Andimuthu Raja)已經辭職。本周一,印度各界又開始把目光聚集到公路交通部長卡邁勒?納特(Kamal Nath)身上。秘密錄音磁帶顯示,納特也與電信醜聞有牽連,從由其負責監管的項目工程中抽頭高達15%。

然而,另一方面,電信醜聞對於印度反對黨無疑是一大「利好」,讓瀕臨絕境的以印度人民黨為首的反對黨重獲新生。藉由醜聞,印度反對黨成功阻止議會正常運轉,要求總理辛格組建一個跨黨派議會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辛格則對此斷然拒絕,聲稱政府方面將「自掃庭院」。

資本主義任人唯親遭質疑 印度改革步伐被迫放緩

在政治混戰之外,電信醜聞對於印度的影響廣泛而深遠。作為全球增長速度第二快的主要經濟體,印度國家指導經濟為主體的經濟形式正在發生轉變,經濟成長開始日益依賴於私營經濟成分。私營企業公司的資本和技術對於印度即將上馬的大規模全面建設計劃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諸如築路建橋、興建港口和發電廠,以及其它所有第一世界國家建築設施。

很多分析家表示,電信醜聞僅僅是印度政治危機的「冰山一角」。它只是一個指示劑,表明任人唯親的資本主義和監管不力已經引發公眾對資本主義的懷疑,進而導致印度急不容緩的改革被迫放慢腳步。這起醜聞使得印度新聞記者、公司說客與政治家之間臭名昭著的親密關係暴露無疑,同時也強化了印度經濟為一小部分關係密切的所謂精英階層所控制的觀點。

壟斷集團肆無忌憚 鍍金時代走向終結

對於國大黨而言,電信醜聞已經上升到國家政治高度,令素有「最正直最清廉政治家」之稱的辛格蒙羞。儘管迄今為止辛格本人尚未捲入任何醜聞,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內閣成員被控有罪,其作為有能力的管理者的形象已經受損。

眾多分析家甚至表示,電信醜聞是印度「鍍金時代」走向終結的標誌,也是對印度政府的重大考驗。當前,印度一小部分勢力強大的壟斷集團正在肆無忌憚地爭奪國家資源或工程項目,諸如礦業開採、土地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甚至於支撐手機通信的電磁頻譜等。印度擁有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手機用戶接近7億,年營業收入約200億美元。而私營運營商的利潤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通信牌照。

2G牌照競奪演成賽跑鬧劇 最正直最清廉政治家蒙羞

印度最高法院本月再次就電信醜聞案舉行聽證會,對這起印度有史以來最大的政府腐敗醜聞表示震驚。2008年,2G手機運營牌照發放前最後一天,印度電信部突然通知改變申請規則,宣布誰最先攜帶完整書面報告和3.55億美元牌照費用到達授權處,誰就先獲得運營權。於是,2G通信牌照爭奪戰最終演變成了一場賽跑鬧劇。調查人員現在正在深入調查印度電信部是否提前向特定公司洩露了相關消息。

相關焦點

  • 新聞分析:多州議會選舉重繪德國政治光譜
    新華社柏林10月29日電 新聞分析:多州議會選舉重繪德國政治光譜  新華社記者張遠 任珂  德國東部圖林根州27日舉行議會選舉,左翼黨和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選擇黨以超過30%和23.4%的得票率佔據前兩位,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和社會民主黨(社民黨
  • 2015年世界政黨政治的主要特點
    波蘭、克羅埃西亞、瓜地馬拉、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總統或議會選舉均進入第二輪,義大利總統選舉歷經四輪投票才得出結果。一些國家政黨格局碎片化加劇。土耳其正義與發展黨勉強保住第一大黨地位,但絕對優勢不再,土政黨格局「四分天下」態勢漸現。奧地利聯合執政的社民黨、人民黨與反對黨自由黨纏鬥激烈,新型政黨不斷湧現,加劇政治力量分化。芬蘭、貝寧、賴索托等國議會選舉均無一黨選票過半,政黨力量十分分散。
  • 韓國政治將走向何方
    這種外部力量對韓國內政的介入,就使得韓國的政治文化發展進程極為扭曲。而朝鮮半島的分裂狀態,又加劇了這種扭曲。這種扭曲的主要表現,一是政治活動中難以排除的「暗勢力」,二是政治權力的私有化和派閥意識的滋生。  在這種大背景下,樸槿惠的執政之路從一開始就不平坦。早在2013年她就任總統尚不滿一年之時,就曝出了韓國軍方網絡戰指揮中心四名官員幹預大選的醜聞。
  • 韓國政治如何走出親信幹政醜聞 保樸派心存幻想
    自2016年10月24日韓國親信幹政事件爆發以來,韓國民眾已經連續舉行了10次燭光遊行進行抗議,這已遠遠打破韓國國內政治熱點問題一般不超過一個月的慣例,目前仍看不到盡頭。儘管各種醜聞在韓國政治中並不鮮見,但是本次親信幹政事件極可能會以韓國憲政史上最大的醜聞載入史冊。
  • 緬甸大選今日開鑼:執政黨勝選有望,但翻新「舊船」仍是難題
    緬甸全國約3700萬選民將選出1171名聯邦議會和省邦議會議員。緬甸選舉制度複雜,各級議會必須保留四分之一議席給軍方,各界普遍認為,由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領導的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民盟)將再度贏得選舉,繼續執政。2015年,翁山蘇姬與其領導的民盟在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建立了軍政府統治50餘年後的首個民選文官政府。
  • 印度政治生態:新力量與舊傳統
    1947年8月15日印度獨立後,從英國殖民時期的政治體制中繼承了兩大政治遺產:一是聯邦制,二是議會民主制。雖然程序上總理由總統任免,但總統並沒有行政權力,僅具有象徵性意義。國家的行政權力由以總理為首的內閣行使,內閣對議會下院(人民院)負責,總理是內閣的核心人物,擁有最高決策權。  在莫迪的核心權力圈中,有三個人至關重要。
  • 2019時事政治:2019年9月第1周國際時政熱點匯總
    點擊查看>>>2019時事政治:2019年9月第1周國內時政熱點匯總國考時政熱點: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並提供時事政治熱點政策解讀、理論觀察、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
  •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國考國際時政(2月10日)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國考國際時政(2月10日)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時事政治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國際時政,國考時政熱點,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韓國陷入70年來最大政治混亂
    法治周末特約撰稿  李天驕  12月16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紐約總部主辦的懇談會上,對韓國政府現狀進行了評論,稱目前的「幹政門」危機是韓戰之後韓國國內最大的政治混亂。
  • 當代亞洲政黨政治演進的主要特點
    19世紀,其發展歷程蜿蜒曲折、複雜多樣,大體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從19世紀到二戰結束,為亞洲政黨政治的形成階段,產生了一批民族主義政黨和工人階級政黨。  受西方風潮影響 多黨制趨勢凸顯  冷戰結束後,亞洲許多國家在政治上日益受世界民主化潮流影響,新興政黨不斷湧現,派別龐雜,一些次地區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政黨產生於這一時期。特別是受西方多黨制的壓力和影響,一些國家被迫開放黨禁,實行多黨制。蒙古、柬埔寨兩國分別於90年代初結束了原由蒙古人民革命黨、柬埔寨人民黨支撐的一黨制格局,確立了以議會民主制為特徵的多黨制度。
  • 印度25日凌晨宣布鎖國,鴻海、緯創停工三周
    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印度總理莫迪在北京時間25日凌晨宣布全國封鎖三周,以阻止疫情蔓延。鴻海與緯創在印度的工廠也暫停營運,兩家印度工廠主要生產部分iPhone舊機款。 據報導,受疫情影響,目前印度喀拉拉省等四省宣布封省,省與省之間往來暫時關閉,所有公共運輸停運,所有宗教祭祀活動暫停。
  • 德領導人議會選舉前辯論 平分秋色還是平淡無奇?(組圖)
    當天,德國兩大執政黨領導人默克爾和施泰因邁爾舉行議會選舉前首次也是唯一一次電視辯論,主要闡述各自的經濟和能源主張。德國定於9月27日舉行聯邦議會選舉。新華社/法新  德國兩大執政黨領導人13日舉行議會選舉前首次也是唯一一次電視辯論,主要闡述各自的經濟和能源主張。  評論人士事後認為兩人表現幾乎平分秋色。也有批評者認為這次交鋒過於平淡,還不如去動物園看北極熊明星。
  • 印度總理莫迪的核心權力圈中,這三個人至關重要
    印度總理的權力有多大?現任總理莫迪核心權力圈人物有哪些?這與政體相關。1947年8月15日印度獨立後,從英國殖民時期的政治體制中繼承了兩大政治遺產:一是聯邦制,二是議會民主制。雖然程序上總理由總統任免,但總統並沒有行政權力,僅具有象徵性意義。
  • 印度科學家陷氣候醜聞 被疑受僱於利益集團(圖)
    本報訊 就在2年前,印度人帕喬裡還被認為是全球科學家的榜樣: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氣候變化科學家;他領導著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07年他代表該委員會和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一起分享了諾貝爾和平獎……  然而最近一段時間,有關IPCC和帕喬裡本人的一連串的醜聞,讓這個權威的聯合國機構面臨著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信任危機
  • 都是日本政治制度搞的事兒
    其實二戰結束71年來,日本已經有33人當過首相,平均下來每人任期僅有兩年多,因此日本首相當不長是常態,長期政權才罕見,而這與日本的政治制度密切有關。  根據現行日本憲法,日本實行議會內閣制。天皇是日本的象徵,相當於國家元首,但不掌握權力。日本的行政權由內閣來行使,而內閣總理大臣也就是首相,由國會選舉產生並需天皇的任命。
  • 臺報指當局失能"癱瘓":經濟小腦症和政治舞蹈症
    最近物價暴漲「政府」束手無策,卻將全部精力用於推動「入聯」,遠民生、弄虛無,本末倒置,「政府」失能已至癱瘓的地步。    社論說,不談「羅莎」颱風後的菜價波動,從更早的油價飆升、民生用品百價齊發,行政部門自始至終袖手旁觀,拿不出任何對策。無論短期的物資調節,或者長期的供應煉結構調整,扁「政府」皆形同棄守,無視於小民哀哀之苦。
  • 認識印度「巨象」
    我認為,印度在宗教社會和世俗國家之間的平衡正在遭受考驗,甚至可以說,印度執政黨所持的印度教民族主義和反伊斯蘭教心態正在破壞印度憲法對印度社會的設計。 民主法治和賄選貪汙 今天的印度在被英國統治之前,沒有過統一的中央政權。
  • 人民日報:亞洲政黨政治——人類文明多樣性的鮮明畫卷
    有的國家政黨眾多,比如印度,今年舉行的大選中共有70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參加。在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土庫曼斯坦只有一個黨,其他各國均實行不同特色的多黨制。西亞地區的政黨情勢更為複雜。土耳其、黎巴嫩等國實行與西方國家相似的多黨制。敘利亞實行的是以執政黨為主導的多黨制,伊朗1998年開放黨禁,也有眾多政黨活躍在政壇上。伊拉克戰後多黨問政局面開始形成。
  • 兩大危機逼近印度,反對黨趁虛而入,莫迪面臨致命危險
    當前的印度國內矛盾重重,農民抗議活動愈演愈烈,絲毫沒有降溫趨勢,新冠肺炎疫情形勢非常嚴峻,是繼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嚴重疫情國,但執政黨和反對黨卻因為疫苗吵得不可開交。印度總理莫迪眼下想必十分頭疼。莫迪政府推出的三項農業改革法案點燃了農民的怒火,從去年11月底開始,30多個農業組織集結在印度首都新德裡邊界,他們沿途摧毀警方設置的路障,在郊區安營紮寨,開著拖拉機遊行示威。印度反對黨也身體力行地表達他們對農民的支持,但莫迪拒不讓步,堅稱改革會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會推動印度農業現代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