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受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限制,人類總以為自己是特別的,地球是特別的。在古代人類通過簡單的觀察和想像來認識地球,曾流傳過許多傳說和神話,我國古人觀察到「天似穹窿」,便認為天圓地方;西方人依照自己所處的大海包圍陸地地貌,便認為「地如盤狀,浮於海上」。隨著人類進步,逐漸出現「地圓說」、「 地心說」、「日心說」等。
隨著近代科學技術進一步發展,觀測能力進一步提高,科學家發現了銀河系、河外星系、星雲、黑洞等。這時,人類發現地球只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塵,人類是多麼渺小。
在這一過程,人類在科學與神學之間不斷鬥爭,認識世界也是漫長而漸進的。在還沒有客觀、全面看到和解釋事物本來面貌的情況下,往往會認為「神」在主導一切,不僅一般人是這樣,而且很多科學家也是這樣認為。最著名的當屬牛頓,他在談到星球轉動的「第一推動力」時,曾解釋說這是「上帝踢了一腳」、「上帝點燃導火索使宇宙運行」。
科學家信奉神學不僅僅只有牛頓一人,還有發現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大天文學家哥白尼,近代力學之父伽利略,電報之父莫爾斯,火箭之父範伯郎,偉大的女科學家居裡夫人,諾貝爾獎創辦人諾貝爾,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倫琴,生物學界泰鬥巴甫洛,昆蟲學界泰鬥法布爾,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現代實驗科學創始人培根,量子論創始人普朗克,現代原子能大科學家普賴特……
聯合國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它用了世界著名的蓋洛普民意測驗方法,即調查300年來的最著名300位的科學家,是否相信神的存在。除38位無法查明其信仰外,其餘262位科學家中,信神者則有242人,佔92.4%,不信神者僅20人,僅佔7.6%。
曾經對科學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頂尖科學家,幾乎都相信神的存在,更令人震驚的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中93.27%是信神者。
除了人類歷史上這些科學巨匠外,現在世界各國科學家信神者也絕非少數,是什麼原因使這些佼佼者走上了信神之路?
我們都知道人類生存在三維世界,所有的認知很大程度上被三維空間所局限,人類的視、聽、嗅、味、觸等五感的局限性很大,縱使科學技術異常發達的今天,人類看世界就像盲人摸象一般,自己看到的客觀世界,其實只是世界很少的一部分,佔宇宙總物質量不到5%,還有95%物質世界是人類根本不知道的,科學家稱其為暗物質和暗能量。
這就不難理解,眾多科學家在各自的領域中遇到瓶頸,無法用當時的科學來解釋時的無奈。假如,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在1982年證實了微觀粒子之間存在 「量子糾纏」效應。當一個粒子的狀態改變,會瞬間對另外一個粒子的狀態產生影響,不論這兩個粒子之間相距有多麼遙遠,即便是位於宇宙的兩端。
然而,這一現象卻違背了愛因斯坦提出的——信息的傳遞速度不得超越光速的理論。量子糾纏理論雖然已經被世界上許多實驗室證實,但目前人們對其確切的含義還不太清楚。這便對科學界、哲學界和宗教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主流世界觀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
人類意識便是大腦中糾纏態電子坍塌產生的,它不光存在人類的大腦中,也與宇宙中不同的電子糾纏在一起。科學家說的宇宙、自然界,民間說的老天爺、上天,儒釋的無極,道教的道,佛教的空,基督教的上帝,伊斯蘭教的真主等等,也許就是意識在宇宙中另一端,或許就是一個95%的未知世界。所謂暗物質和暗能量也只是一個代名詞,這個代名詞為什麼不能是「神」呢?
科學與宗教並非是排斥關係,其實它們是互通的。如果我們帶著現代科學技術穿越回到古代。現代科技已能上天入地,我們做到了的事情是他們所望塵莫及的,在古人眼裡現在的我們就是「神」。我們現在不理解的一些超自然現象,有可能就像古人看我們一樣,只是超出了已有的認知,被稱為「神」。
愛因斯坦曾說過:「當科學家登上一座高山後,卻發現神學家早就座在那裡了!」這個「神」或許就是未來科學技術,未來的人類,未來的人類社會。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科學,也進步到「神」的階段,那人類就是神嗎?其實並不是,只是人類掌握了更高階段的科學,所以神學的終點一定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