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熊蟲身上取經!科學家讓血細胞也擁有了三體人的「脫水復甦」黑...

2020-12-05 手機鳳凰網

看過《三體》的人可能會對書中三體人通過脫水而進入休眠、待時機合適時再浸泡復甦的能力印象深刻。

實際上,在動物界,早已有一些生物在進化中發展出了這種「黑科技」——那就是緩步類動物、某些鹹水蝦、線蟲及麵包酵母等。

緩步類動物也被稱為水熊蟲,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種可以在真空、太陽輻射的雙重嚴酷條件下存活的動物。在對人類來說猶如死亡禁地的太空真空環境中,它們也能夠存活。

緩步動物是多細胞動物,體積非常細小,大部分不超過1毫米,在從喜馬拉雅山脈到深海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

早在1774年和1776年,義大利人考廷和斯巴蘭扎尼就發現,在缺水的環境下,緩步動物能夠不脫去保護外殼而"復活"。在周圍環境慢慢變得乾燥的情況下,緩步動物會蜷縮成桶狀,進入所謂的"小桶狀態"(Cask Phase),遇水即會重新舒展。

鹹水蝦又名海猴子,遍布世界30%的鹽湖都能找到它們的蹤跡。它們能抵受不同鹽度(由淡水至鹽湖水的鹽度範圍)。

脫水復甦這種絕技的奧妙在於一種特殊的糖——海藻糖。

海藻糖是一種凝膠狀的介質,被用於懸浮並保存細胞器、細胞膜和DNA。緩步動物會產生甘油(防凍劑),並分泌海藻糖,將自己包裹在類似玻璃的盔甲中,保護脆弱的細胞組織。

海藻糖在許多領域都有應用,對於普通人來說,最熟悉的應該是它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它能調節蛋糕和餅乾、糕點上的糖霜、麵包奶油和水果餡的甜味與芳香,在月餅、麻薯、軟糖、果凍等常見食品中都有它的身影。

而在生物醫學領域,海藻糖也能用作酶、其它蛋白、生物製品甚至移植器官的保護劑。

日前,來自路易斯維爾大學的生物工程師喬納森·科佩切克(Jonathan Kopechek)的團隊就找到了一種長時間保存血液製品的方法,利用的正是海藻糖。

獻血對於拯救患者的生命十分重要,但血液只能在冷藏條件下保存6周,在那之後,它就無法再用於輸血了。

Kopechek表示,這樣人們就不得不持續性地獻血以滿足醫用需求。但在沒有冷藏設備的地方,如何保存血液就成為了一個挑戰。

利用海藻糖,血液就可以在室溫下以脫水狀態儲存長達數年。

研究人員希望利用海藻糖保持血細胞處於乾燥狀態,但首先,他們必須讓海藻糖進入血細胞。

他們用超聲波在細胞膜上鑽出臨時的孔,讓一些海藻糖進入細胞膜。

「而且它們的細胞內外都需要有足夠的海藻糖,這樣才能在脫水和再水化過程中存活下來。」 Kopechek說。

此時,血液可以被乾燥並製成粉末。

「然後我們可以給血液補水,讓它恢復正常。」

研究小組仍在努力提高產量,他們認為乾燥的血液可以在室溫下保存多年。這項研究發表在《生物微流體》(Biomicrofluidics)雜誌上,題為「用微流體系統超聲誘導紅細胞分子傳遞」。

Kopechek說,這項技術可以在三到五年內投入臨床試驗。

如果成功,它可以用來儲存乾燥的血液,以備未來的流行病或自然災害,也可以用於人道主義救援工作、軍事行動甚至火星任務。

相關焦點

  • 人類有望像三體人一樣脫水生存,水熊蟲體內物質讓劉慈欣預言成真
    有些生物,早已經開發出了這樣的生存技能,比如水熊蟲。「與天地同壽」的生物毫無疑問,水熊蟲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之一。水熊蟲屬於緩步動物,自從18世紀被發現以來,就一直以其驚人的生存能力吸引著人類的關注。
  • 現實世界的「三體人」,地球最強生物——水熊蟲
    小說《三體》中,遇到不適合生存的亂紀元時,三體人會大喊一聲「脫水」,進入休眠,等到相對溫和的時期再浸泡復甦。
  • 水熊蟲:對付脫水有秘訣
    但有一種動物,科學家確信絕對可以免於一死,那就是水熊蟲。水熊蟲是一種非常小的蟲子,最小只有50微米,最大也不超過1.4毫米。你必須用顯微鏡才能看清。在顯微鏡下,它的樣子看起來像一頭憨態可掬的熊,故得其名。在生物學分類上,水熊蟲屬於緩步動物,有900多個品種。
  • 水熊蟲之「死「
    但自然界中,偏偏存在著一些動物,它們竟然違背了基本法,水熊蟲便是如此。水熊是我們的老朋友,它們體型極小,大部分不超過1毫米。雖然小,但依然可以滿足我們,因為它擁有一項逆天的能力,那就是當周圍環境乾燥時,它們可以將身體的含水量從通常的80%減少到百分之幾,並蜷縮成圓桶狀,進入了一種三體人的脫水狀態,仿佛死去一般,靜靜地隱忍蟄伏。
  • 地球最強生物:「殺不死」的水熊蟲是何方神聖?
    一毫米大概就是筆芯那麼寬而1微米是1毫米的千分之一脫水十年也能復甦  當然,一次性介紹一千多個物種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要在這裡認識的是水熊蟲屆的一個代表  它們通體透明,身上覆蓋著蠟質的角質層。身體由頭部和四個體節組成,每個體節上都有一對肢體,每條腿上都長著超可愛的小爪爪。熊只有四個爪,但一隻水熊蟲就有八個小爪爪,足以體現水熊蟲作為萌物的優越性(霧)……  我們經常說「殺不死的小強」,實際上,蟑螂比起水熊蟲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 「水熊蟲」會是首批實現星際移民的旅客嗎?
    另一方面,「創世紀號」攜帶了由非營利組織Arch Mission Foundation的月球圖書館,其中包括人類的DNA樣本和數千隻「水熊蟲」,這個行為就好像在月球上建立了一個地球生命的備份,所發送的人類細胞、微生物「水熊蟲」在將來的某一天很有可能被回收進行克隆和再生,但是科學家為什麼會選擇將「水熊蟲」這種體型很小、充滿皺紋、8隻短腳、憨態可掬的小傢伙帶上月球
  • 《三體中》中的「三體人」和水熊蟲,哪個才是真正的生存王者?
    傳說中生命力最頑強的應該要數《三體》中的三體人,因為他們可以在惡劣條件下主動脫水並且長期保存,當然要防止蟲蛀與鼠咬,只是不知道Proximab上有沒有類似的物種!捱過三日凌空和漫長的飛星不動時期,然後等待溫暖溼潤季節到來再浸水復活!
  • 「殺不死」的水熊蟲是何方神聖?
    水熊蟲的絕招是所謂的「隱生」(cryptobiosis),把生命代謝放慢到幾乎停止的程度。進入休眠態時,它的身體含水量可以降到僅僅3%,是名符其實的「脫水」。但是只要把水加回去,水熊蟲就能像瓷實麥克一樣復生,用它名為「口針」的特殊口器刺穿藻類等生物,吸取裡面的營養。
  • 永生的隱藏打開方式「三體人」=「水熊蟲」
    無論你相不相信,這都是一種可以「永生」的生物——水熊蟲。這種科幻小說中的存在,其實就是來自水熊蟲脫水的啟發。一旦進入假死狀態,無論外面環境有多惡劣,水熊蟲都不會受到影響。直到一滴足夠讓他再度甦醒的水。可水熊蟲的無敵技能看起來就不是為了地球的穩定而準備的。在他的DNA中擁有六千個地球上不存在的基因,這讓水熊蟲能夠更好的接受太空中不同星球的極寒極熱狀態,生生不息。水熊蟲除了和三體人一樣的宇宙生存力和隱生技能之外,他體內的神奇蛋白才是獨門武器。
  • 吸取別人的基因轉移到自己身上,這就是水熊蟲生存能力變態的原因
    水熊蟲的生存能力堪稱變態,我們都知道有句話叫「打不死的小強」,但是小強在水熊蟲面前也太弱了。耐高溫1842年,科學家將深眠狀態下的水熊蟲加熱到125攝氏度,水熊蟲堅持活了幾分鐘。但是我們知道,對於人體來說,即便只是脫水,當脫水到一定程度又沒有得到補充的話,也會有生命危險。可是水熊蟲可以在這種狀態下保持好幾年,遇到水還能活過來。最新消息是研究人員剛剛解凍了冷凍30年的水熊蟲,遇到水後水熊蟲又活了過來,在此之前最高紀錄是9年。
  • 「創世紀」號飛船意外墜毀,攜帶的水熊蟲失蹤,它們已侵入太空?
    由此可見,生態平衡對一個地區的發展何其重要,科學家們在近年來的研究中還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物種入侵或許已經擴散到了太空,人類進行的太空活動也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換句話說,面對太空中的物種入侵問題,人類才是始作俑者。2019年,以色列「創世紀號」飛船成功發射,計劃在未來登陸月球,並且留下人類製造的地球信息庫,其中包括數千隻脫水的水熊蟲。
  • 水熊蟲超級生存技能的秘密洩露了
    地球上最堅不可摧的多細胞生物無疑是緩步動物——在顯微鏡下能夠看到的八足水生無脊椎生物,也被稱作水熊蟲。圖解:水熊蟲。      這些小生物能夠忍受嚴重脫水、極端的溫度和壓力、在地球軌道真空環境中暴露幾天時間,以及極大劑量的可以殺死其他所有生物的輻射。
  • 水熊蟲又進化了!科學家發現新種水熊蟲,可將致命紫外線轉為良性藍光!
    值得一提的是,水熊蟲的物理(機械)防禦方面依然是渣渣,一根手指頭就能碾死它。 發表在《生物快報》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印度科學研究所的生物化學家桑迪普·埃斯瓦拉帕(Sandeep Eswarappa)團隊一直在研究緩步動物門所使用的生存機制,於是在研究所的苔蘚裡抓了一把標本,回到實驗室裡篩選出一批水熊蟲,然後將水熊蟲暴露在一些極端條件下。
  • 地球最頑強生物是水熊蟲?這種只有雌性的生物,DNA粉碎了也能活
    換而言之,「地球最強」對水熊蟲的形容不是口說無憑的。然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水熊蟲雖然在民間和學界都有不俗的名聲,但在科學家眼裡,水熊蟲是否為地球上最堅不可摧的動物還有待研究。因為地球上還有一種生物能與水熊蟲爭奪「地球最強」的稱號——輪蟲。01 水熊蟲的生命力為何如此頑強?
  • 水熊蟲將佔領月球?
    其中還特別包裹了上千隻脫水後的水熊蟲,用於科學研究。[2]不僅如此,水熊蟲能承受真空的極低壓力,也能承受將近1200倍大氣壓力的極端高壓[4]。這還不算完,在乾燥脫水的狀態下,水熊蟲能生存將近三十年,之後如果給與水,它還能繼續發育繁殖[5]。在缺水的時候,水熊蟲可以進入隱生(cryptobiosis)狀態。隱生是部分生物體在乾燥、冷凍、缺氧等不利環境條件下進入的一種代謝狀態。在隱生狀態下,絕大部分代謝過程都會停止,不再發育和繁殖。
  • 水熊蟲:這傢伙變得越來越奇葩了
    文/Fiona MacDonald譯/射射原文/www.sciencealert.com/the-tardigrade-genome-has-been-sequenced-and-it-has-the-most-foreign-dna-of-any-animal
  • 水熊蟲其實很脆弱,極端溫度和輻射殺不死它,但這種方法非常有效
    水熊蟲是一種廣泛分布的微生物,不論是喜馬拉雅的山巔還是幾千米深的海溝,甚至是熾熱的火山中,都可以找到它們的身影。它們喜歡生活在潮溼的土壤或者苔蘚這類環境中,也許你走過的野外就有水熊蟲,只是它們太小讓你沒有發現。實際上,水熊蟲是緩步生物的綽號,這是一個擁有超過1400個物種的龐大家族。
  • 熊蟲、太歲和氫氣醫學
    讀過《三體》的讀者一定對三體人能在高溫乾燥條件下脫水變成一張人皮印象深刻,其實地球上的一種生物就有這樣的能力,它們就是熊蟲,這種生物是目前人們了解的最能適應惡劣環境的蟲子
  • 科學家發現,水熊蟲又進化了可抵抗致命紫外線,它們更像地球主人
    那麼水熊蟲就會教會你什麼叫耐受性,從1937年人類發生這種生物存在以來,對它們是百般的「虐待」,被丟進各種環境中進行測試,讓我們清楚的認識到了這種生物的頑強; 它們經歷過一下的生存環境,均能全身而退: 150攝氏度的環境,水基本上可以很快的沸騰蒸發掉,但水熊蟲在這樣的環境下就算是完全的脫水變幹
  • 水熊蟲是「地表最強」生物?它當之有愧
    水熊蟲擁有頑強的生命力,在地球上它是堪比「小強」的存在,問題在於水熊蟲很小 ,不容易被人類發現,即便人類將其抓住也沒有辦法立即殺死它們。很多人對水熊蟲存在誤解,認為水熊蟲代表的是一個單一的群體,實則水熊蟲的大家族擁有1300種以上的派系,它們在外表和環境適應能力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