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內部熱能,被稱作「天然大鍋爐」。不燒煤、不燒氣,利用地下千米的地熱井,就可為成千上萬家庭提供暖氣。
這種新型供暖方式,
能否走進寧波千家萬戶,
破解供暖的環保之困?
記者跟隨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暘的腳步,
走進杭州灣現場查看。
「在近幾年的時間內,寧波非常有希望能作為長三角地區試點,用上地熱供暖技術。」經過一下午的查勘,汪集暘院士這樣告訴記者。
杭州灣地熱資源
在汪院士看來,寧波杭州灣地區的地熱資源可利用性非常高,具備出水量大、水溫較高、地處中深層等特點。寧波雖不具備滇藏等地的高溫地熱,但屬於中低溫地熱開發利用的有利遠景區,地熱供暖的條件很有利。
此外,寧波地區水量充沛,江河湖泊眾多、水系發達,可以說是為地熱能源利用提供了「天然媒介」。
「與淺層地熱供暖佔地面積大、資源利用效率低相比,中深層水熱型地熱供暖技術佔地面積小,且資源利用效率更高。」汪集暘表示,從技術角度看,如今中深層水熱型地熱供暖技術的突破與完善為地熱清潔供暖推廣提供了條件。
汪院士在座談會中
其實,在中國淮河以北,地熱供暖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等地都已開始應用。然而,雖然「坐擁」豐富的地熱資源,長三角地區的地熱開發利用卻還未形成較大規模。
記者了解到,目前長三角地區至今沒有統一供暖規劃。天冷的時候,寧波各家各戶會自行選擇空調、天然氣來取暖。「這不僅造成能源浪費,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汙染。」汪院士說。
相比之下,地熱供暖則具備清潔環保、供暖無死角、價格低廉等優勢。此次,汪集暘院士便是攜中科院「長三角地區地熱資源及其綜合利用研究」項目而來,目的就在於理清寧波地區地熱資源,分析對其開發利用現狀與需求,並且梳理存在的問題,為地熱清潔取暖規模化打下基礎。
汪院士在現場查勘
「如果研究順利的話,在2021年就可以取得研究成果。希望相關技術能早日在寧波落地,讓寧波人在冬天用上更加潔淨的暖氣。」汪集暘院士說。
據了解,此次活動由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浙江省工程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承辦,參與單位包括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滬蘇浙皖四省市為主的地熱勘查開發單位等共計19家專業機構、80餘位科研人員。
在寧波的兩天時間內,專家團將圍繞長三角地區 " 一體化 " 和 " 高質量 " 的發展理念,分析和研究地熱資源利用的戰略定位、發展路徑和方向,提出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決策意見和建議。
以上是杭州灣新區最新樓盤分布圖(僅供參考)
杭州灣新區板塊在售新房匯總!價格 面積 優惠 等,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即可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