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醫生開多了藥,哪個姿勢拒絕最「優雅」?

2021-01-18 八點健聞

健哥:你好,我是一個寶媽,兒子今年4歲了。大概一周前吧,孩子突然發熱咳嗽流鼻涕。因為是特殊時期,家裡人很重視,立馬就帶他去了家附近的三甲醫院看急診。醫生讓做了一個血常規,查出來是上呼吸道感染。接著就開了一堆藥,有奧司他韋、匹多莫德、強的松,益生菌、小兒清咽顆粒、止咳糖漿,還掛了兩瓶鹽水,光藥費花了500多。當時也不好多說,乖乖就去拿藥了。過了兩三天,病就好了。但我越想越不對勁,聽身邊的寶媽說,他們家的娃去看個感冒也就百來塊錢,而且那個什麼強的松,是激素,按理說不能給小孩用的。我本人對醫學一竅不通,家裡也沒學醫的親戚,所以想請教下健哥,這算是過度醫療嗎?下次再碰到這樣的情況,我該怎麼辦?手足無措的阿嬌

阿嬌:

你好,感謝信任。

你的疑問健哥也碰到過。那是2017年,家裡90歲的奶奶摔倒骨折,附近三甲醫院的醫生開了1000多塊的中藥注射液。當天一位骨科醫生朋友看了我們拿到的一大包藥,說:「完全可以不用」,於是這包藥在我家留到了現在。

有一個美國笑話這麼講:

老湯姆醫生開了一家私人診所,他的兒子小湯姆是醫學院大四的學生,準備將來子承父業。有一次老湯姆外出休假,等他回來時,在診所照看病人的小湯姆興衝衝來報功:「那個在診所看病十多年的富孀約翰太太,被我徹底治好了,她再也不用來看病了。」老湯姆一聽勃然大怒:「靠著約翰太太的診費,我供你讀完小學、中學,又供你上大學,本打算等你讀完研究生再給她治好病的。」

你看,對醫生有沒有過度治療,是中外病人都有的疑慮。本質原因是醫患之間存在著知識、經驗和信息的高度不對稱。而健哥在八點健聞寫的不少文章,初心也是希望能在破解醫患不對稱這件事上做一點小小的貢獻。

閒話不多說,我們進入主題。

藥用得有點多了,真正管用的就一兩百塊錢

根據你的描述,醫院的診斷結果,以及醫生開出的藥,基本可以確定是病毒性感冒合併了細菌感染,這也是「上呼吸道感染」比較常見的病症。

基於這樣的判斷,健哥讓兩位兒科醫生朋友對你孩子的處方做了次評估,我們一個個說。

奧司他韋,抗病毒藥物,可以開。

匹多莫德,主要功能是增強人體免疫力,理論上可以開。但一般情況下,對付感冒是不需要用的,除非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很弱。

強的松,糖皮質激素,作用是消炎,藥效強,副作用大,一般在病情較重的時候用。

益生菌,主要是緩解腹瀉,平衡腸道菌群,多用於抵消抗生素的副作用,也被用來提高人體免疫力,對治療感冒基本無效。

小兒清咽顆粒、止咳糖漿,都屬於中成藥,藥性溫和,藥效雖有爭議,但認同的醫生多少會帶一些。

輸液。如果同時開了益生菌,那生理鹽水裡應該加了頭孢一類的抗生素。很多家長對抗生素比較牴觸,但如果出現了細菌感染,它確實是效果最好的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麼看下來以後,這兩位兒科醫生的結論比較一致,總共兩句話:一句話是雖然每種藥都對症,但用得有些多了。就好比遊戲裡打個小怪,用上了所有的技能包,把它當成大BOSS來打了。

醫生在應對感冒病人時,往往只幹兩件事:一是判斷感冒是由什麼引起的,如果是病毒性感冒,就開抗病毒藥物;如果存在細菌性感染,就開抗生素。二是緩解身體不適,讓病人能夠在更舒服的情況下度過病情。

正常情況下,醫生給感冒病人開出的藥不超過4種,其中抗病毒藥物和抗生素才是真正有效的,所以一位醫生說,你家寶寶這個處方裡,管用的藥在100-200塊之間。

另外,處方上有七種藥,而衛生部門曾經印發過《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範(試行)》,如果單張門急診處方超過五種藥品,就是不規範處方。

第二句話是,不能簡單下「過度醫療」的判斷,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處方上有兩個疑點

回到處方,除了種類多以外,主要是有兩個疑點。一是消炎藥的用量,既掛了鹽水,為什麼還要用藥效更強的強的松。

二是輔助用藥裡的免疫調節劑和益生菌,雖然在藥理上能說得通,但在已經開出中成藥的情況下,還有沒有必要加。

從你的描述看,這兩個疑點都得不到合理解釋。但要下明確判斷,還需要更多的信息,比如孩子就診時的情況如何,有沒有既往病史等等。

舉個例子,如果有明顯的喘息症狀,那強的松就開得沒有問題。因為喘息意味著咽喉發炎比較嚴重,需要防止喉頭水腫引起窒息。其次,強的松雖然副作用大,但見效也快,只需要短期服用,副作用不會太大。

還有,如果你家寶寶經常感冒,就需要考慮本身免疫力低下的可能,那麼雖然匹多莫德和益生菌在這次治療中起不到什麼作用,但可以讓孩子以後少感冒。

另外,醫生開藥也會根據病人或者家屬的訴求來調整。比如說在問診過程中,你表現得特別緊張,反覆要求一定要把孩子看好,那醫生就會採取積極的治療方案,下手偏重。相反,如果你表達了感冒是個小病,那醫生大概率就會按照常規路子來開藥。

總之,是不是過度醫療,光靠診斷結果和處方單,旁人很難下定論。

稍微多說兩句匹多莫德,曾經被稱為「神藥」,在兒童感冒中很常用,2017年,協和醫科大學藥學碩士冀連梅寫了一篇文章,《一年狂賣40億的匹多莫德,請放過中國兒童!》,對這款藥提出質疑,認為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均不明確,且存在濫用現象。

△匹多莫德藥品包裝上顯示該藥為免疫調

這件事影響很大,2018年3月,中國食藥監總局要求生產企業對說明書進行修訂,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3歲以下兒童禁用,另外,還把原來的「可作為急性感染期的輔助用藥」,改為「用於慢性或反覆發作的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輔助治療」。

按道理,現在這款藥的使用量應該是減少很多了。你家寶寶4歲,不在禁用範圍,但能不能用,就看是不是「反覆發作的呼吸道感染」了,所以,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懷疑藥開多了怎麼辦?

前些年,北京一位蔣先生遇到了和你一樣的情況。

蔣先生6歲女兒發燒,到一家三甲醫院掛了特需號。等了約3個小時後,醫生看了下孩子的扁桃體,「扁桃體發炎了,先查個血」,說話間查血的化驗單已開好,整個過程不到5分鐘。

化驗結果回來,醫生說,「白細胞偏低,需要增強一下免疫力。」說完就直接開藥,預約14天後複查。

蔣先生拿著處方去劃價拿藥,857.34元,17盒共五種藥:15天劑量的匹多莫德口服液,7天劑量的乙醯吉他黴素顆粒、呱西替柳幹混懸劑、清熱散瘟口服液和金貝止咳去痰口服液。

△醫生給蔣先生開的17盒藥。

他很意外「怎麼開這麼多藥?孩子怎麼吃得了?」於是發了一個微博,很快被上千人轉發,大多數都認為藥開多了,還有人講了自己的經歷:兒童醫院看了個發燒感冒,打點滴+藥,一共1600。當天下午,醫院聯繫蔣先生約面談。

院方逐一解釋了每一個藥的合理性,爭議最大的就是匹多莫德。

院方稱,患者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偏低,匹多莫德是合理的,其它四種藥不是清熱,就是緩解流涕、咳嗽,多少與感冒有點關係。

最後院方表示,匹多莫德可以不吃,可以退藥,但是兩周後,要是白細胞還不上升,家長是要承擔風險的。

講一遍蔣先生的故事,是想說說碰到了懷疑過度開藥的情況怎麼辦。

事後去對質,最好的結果大概率就是像蔣先生這樣,可以退藥,但要求自己承擔責任,醫生和醫院也會對處方的合理性進行解釋。

所以最好的解決方案,是在醫生開藥方之時,當場交流。

和醫生交流的幾個原則

交流中有幾個原則是不能錯的。

首先,不要質疑。不能上來就說「醫生,這個藥是不是可以不開啊」,或者「我在網上查過了,這個藥沒什麼用」,這是對醫生最大的冒犯。

你可以以一種請教的姿態,問問醫生,這些藥分別是起什麼作用的,尤其是一些以中成藥為代表的輔助用藥。

其次,只問用途,不問原理。門診醫生3-5分鐘就要看完一個病人,問多了會引起反感。再說了,你本身就是門外漢,要講清楚原理是一件很費勁的事。

最後,邊開邊問。現在很多大醫院的醫生,開藥過程中會主動和病人講解藥效,徵求用量。如果醫生沒有說話,只是埋頭開處方,你可以主動問,從第一個藥問起,開一個問一個,點到即止,掌握分寸。

這樣的交流過程,一方面是讓醫生幫你梳理處方,更有針對性地用藥。更重要的是,它會讓醫生覺得你是一個有健康知識儲備,且對醫療花費比較在意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醫生的手就會相對緊一些。

如果當場沒有交流明白,依然疑心醫生藥開多了,可以不去取藥。換個醫院,再找別的醫生看看,做一個交叉驗證。

如果另一個醫生也開了類似的藥方,那麼原則上還是遵從醫囑用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兒有一個小提醒,千萬不要拿著A醫生的處方去找B醫生對質。健哥有個朋友是腫瘤內科的醫生,他曾經碰到過一個患者,拿著另一個醫生的說法來他這兒要求退藥。

他一時半會也解釋不清,只能按照病人的要求把藥都退了,手續繁瑣不說。那些已經開封的藥,還得自掏腰包來補償。

他和健哥說,這樣的病人,整個醫生圈子裡都避之不及,別看他現在達成了目的,以後吃的虧會更大。

過度開藥的根源

說完了切身的小問題,我們再來聊聊大環境。

你在信中提到了「過度醫療」,這的確存在,不過現在應該少了。

過度用藥的根源,是過去「以藥養醫」的體制。簡單來說,政府對醫院看病的價格實行嚴格管制,這樣公立醫院沒法提高收費來賺錢,有時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政府允許公立醫院賣藥加一定差價賺錢,於是過度賣藥就有了基礎。

另外,也有部分醫生收回扣的原因。健哥看過很多判決書,有一位醫生在法庭上說:「醫生拿了醫藥代表的回扣,會有意無意在處方中多開該醫藥代表銷售的藥品,對病人是不公平的」。

這又和醫生的薪酬體系有關係。

健哥有個朋友,2008年考進北京協和醫學院,2016年畢業進了北京一個三甲,今年32歲,剛升主治醫生,有了獨立出門診的資格。他的陽光收入是多少呢?不到20萬。非一線城市收入應該更低。

如果他努努力,再過5年,37歲可以評上副主任醫師,那時候的年薪有多少?30萬左右。大多數醫生只能到這兒了,評上主任醫師的鳳毛麟角。

不知道你怎麼看,我認為,不管是對比國外同行,還是國內同等素質人才,這個收入是低了。而臺面下的回扣,恰恰是填補了醫生群體的收入落差。這當然不是收回扣的理由,我想說的是,他們也不容易。

為了控制過度用藥,這些年政府推行了「控制藥佔比」、「藥品零差價」、「限制輔助用藥」、「醫療反腐」等舉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藥佔比」的意思,就是藥品及衛生材料收入佔公立醫院總收入的比例,過去曾經達到60%以上,而監管的目標是降到30%以下。壓力之下,醫生多開藥可能面臨懲罰。2019年後,「藥佔比」被「合理用藥的相關指標」所取代。

不過,因為近年來大多數地方的醫生薪酬體系變化不大,開藥少了以後,醫院又開始搞起了過度檢查。

其實,過度開藥、過度檢查都是醫療服務價格被管制的結果。所以,解決的方法就是:放開醫療服務定價。如果醫生有了足額補償,就沒有必要通過過度醫療來謀利了。

目前來看,這一步雖然還沒有完全實現,但這些年的藥品集中採購、醫療服務打包收費等舉措,這些我們不一定能看懂的名詞,在一點點帶來變化,過度用藥的情況應該是減少很多了。

2011年,北京朝陽醫院做過一個統計,當年醫院門診處方的不合理率為7.82%,超常處方是不合理的大頭。

有意思的是,2018年,朝陽醫院又做了一次統計,這一次,醫院門診處方不合理率降到了不足0.01%,也就是一萬個病人裡,都找不出一個過度醫療的例子。

數字是不是真的這麼低可以再討論,但趨勢是明顯的。

阿嬌你看,大環境在變化,我們可以不關心變革本身,但應該關心變革對我們的影響。醫療行業在一步步走向規範,我們也應該跳出原來的觀念,多給醫生一些信任。

就說這麼多,希望能解開你的心結。祝好。

本文作者 毛曉瓊 編輯 王吉陸

相關焦點

  • 鳶尾花是哪個國家的國花 鳶尾花花語是什麼 鳶尾花一年開幾次
    有人說,鳶尾花是國花,那麼鳶尾花是哪個國家的國花呢?花一般都會有自己的花語,那麼鳶尾花花語是什麼?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文章中看一下這些問題,順便來說說鳶尾花一年開幾次,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一、鳶尾花是哪個國家的國花鳶尾花是哪個國家的國花?鳶尾花是法蘭西王國的國花,同時也是法國的國花,它象徵著光明和自由。
  • 患者籤字拒絕檢查回家後「死亡」,醫生能免責?
    醫方表示,患者在首次就診時拒絕醫生開具的檢查並籤字確認,根據症狀考慮為腸胃炎治療,並囑患者不適隨診。當日夜間,患者再次就診,醫生根據病情進行相關檢查,但患者仍然拒絕,給予對症治療後患者病情好轉離院。第三天中午來院輸液時沒有不適,後離院回家。患者死亡原因是自身疾病轉歸,與診療行為無關,不同意賠償。
  • 女人到了中年,拍照可以參考這7個姿勢,拍出你的優雅和氣質
    女人一旦邁入中年,改變的不僅僅是樣貌,在氣韻上也會更有氣質,不同於年輕人喜歡拍攝一些活潑、可愛的題材,中年女士更偏向於營造出氣質和優雅感,所以小編就給大家整理出了7個拍照姿勢,中年女士們在拍照時可以參考以下的這些姿勢,拍出你的優雅和氣質。
  • 案例丨國內宣布無藥可治,但其實藥並不是關鍵,會用藥的醫生才是關鍵!
    一開始我們都以為是普通的季節交替導致的咳嗽,去醫院開了藥但沒做過多的篩查。一個月後依然不較好轉。有天我正上班突然接到孩子老師在學校給我打來的電話:「xx媽媽,你們家孩子咳血了。你快來接他去醫院吧。」三甲醫院拒收2018年4月26號星期四,一個讓我難忘的日子。我獨自帶孩子奔往上海的三甲醫院,因為沒有預約,只見到了普通的內科醫生。
  • 3歲女童患罕見病難治癒,醫生說出了特效藥,病友:一瓶藥23萬元
    然而,夫妻倆做夢都沒有想到,他們幸福的日子會在一年多後戛然而止。2018年5月份,當時1歲半的小悅悅出現了反覆發燒的症狀,而且還伴有腹脹。在當地醫院治療了一段時間後,發燒還是反反覆覆,腹脹也不見好轉。「當時真不敢再那樣耗下去了!」鄭聖葉和妻子趕忙帶著小悅悅來到了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在做完詳細的檢查後,檢查出小悅悅右腎上有一個腫塊,醫生初步懷疑是腫瘤。
  • 產房冷得像冰窖,孕婦要求開空調被醫生拒絕,一旁護士道出真相
    到了生產那天,被推進產房的莉莉覺得很冷,像是進了冰窖,要求醫生開空調。醫生很果斷地拒絕了,並告訴她「冷是為你好,放輕鬆就不冷了」。莉莉很不理解為什麼錢都交了,怎麼不能開空調取暖呢?一位貼心的護士耐心告訴她其中的「真相」。
  • 兒科醫生:寶寶到底有沒有必要吃打蟲藥?為什麼現在不推薦了?
    一定要化驗大便後,確定有無寄生蟲,是哪種寄生蟲後,才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為寶寶選用驅蟲藥。亂給娃娃餵打蟲藥有哪些危害?這裡一定要猛敲黑板!!!家長們,長點心,看清楚了!這個打蟲藥不是糖、也不是保健品,是藥啊!是藥三分毒,隨便吃了很有可能有害的哦!
  • 瀋陽「北京紫禁城中醫藥研究院」暗訪:「名醫」開的藥是飲料
    聽到這裡,楊院長笑著說:「可不咋的,去北京多遠啊,咱這和北京(紫禁城中醫藥研究院)是一家,在北京、瀋陽、太原、貴陽、鄂爾多斯、呼和浩特的醫院都是咱這一家開的,所有這些家醫院用的都是一個(藥)方子,主要用的是生物製劑。」記者:「那像你們這裡的醫生,都是北京來的醫生和專家了?」楊院長:「我不是,我是瀋陽的。」 記者問楊院長:「你們這能用醫保卡嗎?」
  • 【兩性】盤點「最省勁」的愛愛姿勢
    兩性養生:拒絕體力活最省勁的愛愛姿勢(組圖)  一次性愛,相當於慢跑兩公裡。性愛著實是個體力活,怎樣做才能既享受到高潮的樂趣,又不用累得氣喘籲籲呢。美國《享受性愛》一書中給出了最省勁的性愛姿勢。  女上男下。男性疲倦時,最常用的就是女上位。用這個方式,男性只要仰臥配合,就能毫不費力的完成性愛。
  • 作為消化科醫生我最怕你做這件事!做腸鏡的患者千萬要注意!
    點擊查看 我是一名消化科醫生,每次做腸鏡,都會問自己這樣一個無釐頭的問題:做腸鏡,醫生最怕什麼?不知道你們覺得會是什麼?其實答案很簡單:最怕你沒拉乾淨!也許你聽到這樣的答案覺得不可思議、覺得有點丟人,也許你會說,我最怕喝清腸藥了,不僅會喝了吐、而且拉得腿軟、肚子不舒服。
  • 濫用靶向藥|基因檢測_網易財經
    「我們懷疑是不是中間出了問題。因為樣本往往是通過中間機構(從醫院)送到檢測機構的。」吳一龍攤開兩手,「這簡直就是拿生命開玩笑。」一位不願具名的基因檢測公司員工,對《21CBR》記者證實了這種懷疑。「某些基因檢測公司做假報告,在醫生和靶向藥物銷售人員的影響下人為提高陽性比例。更惡劣的是,有的根本沒有做檢測,數據完全是假的。」
  • 注射肉毒素,懷疑醫生打了別人剩下的
    湖州安吉的趙女士反映,1月18號那天,她到杭州顏術醫美打除皺針,她懷疑,醫生沒用她剛買的「保妥適」,而是給她注射了別的顧客剩下的、過期的「保妥適」。(這裡是視頻)01注射「保妥適」後醫生拿不出空瓶?不過趙女士說,她沒有留意當時有標籤的那瓶裡面,究竟還剩多少液體,但有了懷疑後,她就想看看自己買的那瓶保妥適,是用完了呢還是剩了一些,但醫生拿不出空瓶子。02瓶子上寫著1月7號?監控升級了無法查看趙女士:「而且我這樣一看,也沒看到有扔掉的東西,好像也不是這個垃圾桶,也看不到有扔掉的東西,就起爭執了。
  • 一定要記住這個藥名,有致聾風險!千萬別給孩子吃
    前幾天,丁香媽媽編輯部在整理後臺時,看到一個讀者的留言,說寶寶腹瀉,醫院給開了慶大黴素,能不能吃。聽到這個藥名,頓時想起春晚火極一時的《千手觀音》。慶大黴素,就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中最常用的一種。曾經就有法制節目報導,一個 3 歲的孩子突然喪失聽力,懷疑就與慶大黴素霧化有關。
  • 專家稱醫生喜歡開更新、更貴的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們普遍認為...
    生病時,如果醫生讓你選是吃傳統藥物還是新藥,你會如何抉擇?美國一項調查顯示,不少病患認為新藥比傳統藥物更加安全,副作用更少。醫學專家說,這種想法有失偏頗。  網際網路調查機構「知識網絡有限公司」調查約3000名美國成年人,研究他們對新老藥物的看法。
  • 醫生說,這種病很常見也...
    為此,葛女士跑了好多家醫院,醫生開給葛女士的是抗焦慮的藥,藥吃了好久,卻一直沒有效果。 最後,葛女士來到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神經內科,終於找到病因——持續性姿勢-感知性頭暈(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
  • 醫生提前開藥,卻一直不讓服用,家屬一頭霧水
    導讀:醫生與患者溝通不需要講究太多方法和技巧,但一定要真誠,要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不能只考慮個人利益。醫生不僅要用心地為患者治病,還要清楚地向患者介紹病情,開出適合患者服用的藥物,別讓患者白花錢。一位老先生去醫院看病,醫生給他開了一盒3800塊錢的藥,沒過多久老人去世,可是這個3800元的藥一直都沒吃,不是老先生拒絕服藥,而是醫生不讓他吃,為什麼這盒藥不能吃呢?
  • 10個感冒7個要輸液 醫生:太依賴輸液將無藥可用
    近日,天氣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發燒。昨日,記者在市急救中心急診輸液室看到,因感冒發燒輸液的人比平時多。急診醫生說,3月份以來,患感冒的市民增多兩成,多的時候有40多人同時輸液。  「都輸液兩天了,就想好快點,不影響上班。」昨日上午,市民李女士在醫院輸液。為了讓感冒好快點,她已經連續輸液兩天。「感冒了,輸液才踏實,身體少受罪。」李女士認為,輸液療效好很多。
  • 相親選哪個?阿里P7程式設計師還是三甲醫院醫生?
    對了,最樂觀的一種情況,這個阿里巴巴P7小哥是螞蟻金服的員工,螞蟻金服今年上市,是妥妥的千萬富翁製造機。如果程式設計師小哥是螞蟻的P7,今年買三居室甚至四居室做婚房,也沒有太大難度。△多金意味著可以調動的資源更多,可以維護家庭關係的手段也會更多。
  • 網上叫賣安樂死藥300元1克 承諾一分鐘死亡
    公開叫賣:三克,一分鐘內徹底死亡  昨天,有市民向記者報料,網上有人公開銷售安樂死的藥。根據市民提供的線索,記者點開了網頁發現,類似「出售安樂死藥物」的帖子還不少,並成功聯繫上了其中一個賣家。  「你好,藥怎麼賣的,多少錢?」記者與一位網名叫「海岸」的網友聯繫上了。
  • 廣州哪個醫院精神科好廣東藥科大學附屬三院
    廣州哪個醫院精神科好廣東藥科大學附屬三院 時間:2020-12-02 13:53 廣藥三院精神科 精神科疾病是一種非常頑固的疾病。精神科患者應及時選擇合適的精神科醫院。他們要想治好精神科疾病病,精神科疾病病是慢慢好起來的,必須依靠醫院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