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在《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1409號(經濟發展類099號)提案答覆的函》中提及,研究探索在橫琴建設澳門證券交易所,有利於支持澳門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特色金融產業,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落實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相關任務具有積極意義,將會同有關方面積極參與相關工作。其實早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已明確指出「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支持澳門發展「特色金融業務」。2019年7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在澳門首次發行人民幣國債20億元,這表明了中央政府對澳門發展金融業務的支持態度。然而,設立澳門證券交易所,仍然面臨著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粵港澳大灣區內已建立深圳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證券交易所兩大交易所,澳門證券交易所如何解決與上述兩大交易所的競爭與合作關係?澳門的金融基礎設施和政策資源配套能否支撐證券交易所的可持續發展和穩健運行?
一、澳門證券交易所布局橫琴的收益-風險分析
第一,國家選擇在橫琴島建設澳門證券交易所,有利於緩解澳門金融建設用地緊張問題,有力推動澳門進一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一國家戰略。以交易所為代表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現代經濟領域重要生產要素的交換平臺,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與金融地位。這些金融基礎設施主要包括重要支付系統、中央託管機構、證券結算系統、中央對手方和交易資料庫,從而共同構成了優化資源配置和穩定金融市場的基礎。此前,相關部門在珠海橫琴新區其實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公共數據中心、智能超算中心一期工程已建設完成,電子通訊等各項基礎配套設施日趨完善,為澳門現代金融業發展提供支持。
第二,設立澳門證券交易所,有利於澳門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澳門經濟結構單一,當地經濟高度依賴博彩業發展。2018年,博彩業佔澳門整體經濟比重的50.5%。但是,隨著內地反腐力度加強、銀聯卡賭場消費受限,諸如柬埔寨、越南、塞班等地方合法賭場的興建,澳門整個博彩業步入下滑軌道。澳門另一支柱行業旅遊業也受到接待能力的限制,對GDP的貢獻力度減弱。而2020年疫情全球蔓延以來,澳門經濟受到影響和衝擊持續加大。扶持澳門發展金融業,有利於培育發展新動能,減少當地經濟的波動性和不穩定性,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
第三,澳門證券交易所的建立有利於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為人民幣離岸市場提供新的投資渠道。作為一個世界各國貨幣的匯集地,澳門本身就擁有開放的貿易環境以及極高的貨幣自由度和流通性。在國際上,澳門更是與葡語國家的交流廣泛,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這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及的打造中葡金融服務平臺的目標相契合。中國銀行發布的離岸人民幣指數(ORI)顯示,在2019年末,中國銀行離岸人民幣指數(ORI)為1.35%,環比上升0.05個百分點,超出預期值0.02個百分點。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對外經貿呈現穩中向好的趨勢,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計價金融資產的信心進一步增強,在澳門設立人民幣離岸市場,將會擴展人民幣的交易範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第四,澳門證券交易所的設立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戰略部署,能有效助推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和發展。中小企業上市難、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目前廣東有4.5萬家高新技術企業,但其中只有600家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數量僅佔1.8%左右,現有的深交所和上交所不能完全滿足需求。而證券交易所面臨著殘酷的業界競爭,需要不斷拓展市場,不斷開拓掛牌企業的資源。目前成熟的大型公司上市資源開發已相當深入,深度挖掘中小上市企業成為必然趨勢。澳門證券交易所提供的融資平臺針對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這有利於緩解大灣區內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
二、探討建設澳門證券交易所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首先,澳門證券交易所應明確定位為全球首家離岸人民幣證券市場,實現與深圳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證券交易所的錯位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三家交易所應在充分了解自身比較優勢的基礎上,注重差異化發展。深交所主要面向內地企業的境內融資,位於重要國際金融中心的港交所定位於面向全球發展。因此,澳門證券交易所可以結合自身優勢,區別於深交所和港交所的定位,發揮區域協調效應。注重發展特色金融業務,除了服務本地企業,也會更多地服務葡語國家的公司,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綠色金融平臺、中國-葡語國家的金融服務平臺。這將會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為人民幣離岸市場提供新的投資渠道,助推粵港澳大灣區高科技、中小企業發展,緩解其融資難的問題,同時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戰略部署,持續推動灣區建設。
其次,根據證券交易所建設的現實需要,澳門有關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規的制度建設應進一步提速。澳門屬於大陸法體系,金融創新往往領先於成文法典的修訂,同時,澳門許多金融法規還需要完善,稅法、基金法和信託法處於空白的狀態,所以澳門現有的法律體系對於金融行業的發展有不利的影響。在現有的法律體系下,澳門應提高立法和司法效率,制定完善的投資者保護法律,配合金融市場發展。尤其是澳門需要儘快推進在金融方面的立法進程,積極推進《信託法》立法和《金融體系法律制度》的修訂工作,完善金融法律框架,保障金融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
最後,需要在國家層面對粵港澳大灣區交易所及其行業進行整體性的長遠性的戰略規劃和布局,整合國家和大灣區現有資源,實現產品、交易、清算、數據和交易技術服務於一體,防範未來可能出現的香港、澳門、深圳、廣州四大證券和期貨交易所的同質化競爭。隨著股票市場現貨交易量的持續萎縮,傳統證券交易所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交易所依賴交易佣金的盈利模式難以為繼,運營利潤率普遍持續下降。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的商業化應用,銀行及券商自有交易場所的興起,傳統證券交易所來自股票現貨交易的利潤受到嚴重削弱。證券交易所股票現貨交易的市場份額逐年下滑,現貨交易已經成為利潤率極低的業務部門。例如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等衍生品交易所,運營利潤率均值在35%以上。而以股票現貨為主的交易所,例如美國紐約泛歐交易所、納斯達克、東京證券交易所等的運營利潤率均值低於30%。隨著股票現貨交易收入水平的持續下滑,衍生品交易與清算業務已經成為全球交易所最具盈利性的業務。因此,需要在大灣區內推動現貨交易、期貨交易、衍生品交易和清算業務等在技術平臺、產品線、業務流程領域的高效整合,最大限度實現灣區交易所之間的協同效應,提升整個大灣區交易所行業的國際競爭優勢。
(作者:程永林,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何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研究助理。)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