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國民膳食健康 安利紐崔萊支持新版中國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修訂

2021-01-07 華夏時報

高鹽高油,無辣不歡,烤串炸雞當夜宵,奶茶飲料快樂水……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不一定健康。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說,我國居民人均食用鹽、油均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標準,雜糧、水果、堅果等攝入不足。民以食為天,合理膳食,營養均衡,在國民日常生活中尤為重要。

12月22日,由中國營養學會主辦的「膳食與健康科學證據專家研討會」在武漢召開,來自全國的營養學專家針對膳食以及營養素對健康作用的最新研究進展行了深入研討。會上,中國營養學會宣布啟動《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以下簡稱DRIs)新一輪修訂,並與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籤訂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營養素在生理功能、營養狀況評價等方面的研究,預計在2022年完成制定更適合我國居民的營養素攝入量,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這是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繼支持2013版DRIs修訂後,再次為新版DRIs修訂提供科學支持。

安利亞洲科技創新中心副總裁、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亞洲區負責人陳佳女士表示,連續兩次參與DRIs修訂,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將與中國營養學會緊密合作,推動定製營養、精準營養等細分領域的營養素基礎性研究,提升國民營養健康水平。

「中國營養學會」與「紐崔萊營養與健康中心」籤訂合作備忘錄

修訂居民膳食營養素攝入量標準 指導居民合理膳食

人類對營養素的認識始於3000 多年前,當時古埃及人發現夜盲症可被一些食物治癒,雖然他們並不清楚食物中什麼物質起了醫療作用。在那之後的幾千年中,人們仍然把疾病歸罪於鬼神,巫術,空氣,體液以及命運,直到現代分子生物學逐漸揭開了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的秘密,從科學角度讓人類認識到,在某些程度上吃些什麼決定了人的身體狀況。

2013版DRIs發布至今已有7年,隨著營養素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國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變化,中國營養學會計劃在未來3年內,對我國居民營養素推薦攝入標準進行全面梳理,2022年推出更適合我國居民的新版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同時,DRIs的修訂工作已被列入國務院《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文件,凸顯國家對國民健康的高度重視。

楊月欣介紹,DRIs主要是為了滿足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身體狀況的中國居民營養需求而制定的專著,包括了各種營養素的平均需要量、推薦攝入量、適宜攝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攝入量。全球疾病負擔研究表明,飲食因素導致的疾病負擔佔到15.9%,已成為影響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啟動新版DRIs的修訂,標誌著我國營養科學和應用的又一次重大進步,對於合理膳食、營養保健、食品生產、改善中國居民的營養健康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教授介紹DRIs起始和發展

據了解,2013版DRIs修訂,首次納入了植物營養素在內的約20種具有生理健康作用的食物成分,並首次提出預防非傳染性慢性病的營養素建議攝入量。新版DRIs修訂中,將引入近十年營養學關於營養素評價、需要量、安全性等研究領域的新成果,並應用風險評估和循證營養學的方法,建立中國人飲食科學權威的新標準。

安利紐崔萊86年聚焦植物營養素研究

受到疫情影響,國民對於營養健康的關注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營養健康知識和膳食補充劑的需求迅速放大,這一方面帶動了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同時也為如老年人、慢病患者、孕產婦、上班族等細分人群的營養健康指導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顯示了DRIs修訂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安利亞洲科技創新中心副總裁陳佳介紹,繼續支持新版DRIs修訂,是因為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在全球範圍內,積累了86年的從植物原料種植、有效物質和作用機制闡釋全鏈條研發經驗和成果。

安利亞洲科技創新中心副總裁陳佳女士接受採訪

在2013版DRIs修訂過程中,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藉助全球科學合作網絡,為修訂工作提供了多方位支持,如搭建國際與中國營養學機構和專家溝通的學術交流平臺,分享包括歐盟、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DRIs修訂進展情況以及最新科學證據。對於新啟動的DRIs修訂,陳佳表示,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將繼續發揮全球研發布局的優勢,聚焦細分人群定製營養的精準需求,與中國營養學會緊密合作,推動提升國民營養健康水平。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與安利亞洲科技創新中心副總裁陳佳籤訂合作協議

吃動平衡科學補充合力營養構築免疫力

近年來,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但仍面臨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營養相關疾病多發等問題,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在一些人群中還比較普遍。目前新冠疫情國外形勢嚴峻,國內輸入性及偶發性病例仍有發生背景下,吃出健康,吃動平衡,構築免疫力,更顯重要。

原衛計委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顯示,我國居民蔬菜、水果攝入量不足,鈣、鐵、維生素A、D等營養素攝入缺乏,全國成人和兒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都呈現上升趨勢;吸菸、飲酒、少運動和高鹽高脂等不健康飲食是慢性病發生、發展的主要危險因素。以營養早餐為例,每天吃早餐是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一種促進健康的行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節奏加快,很多居民沒有足夠時間準備一份營養充足的早餐,隨便應付或不吃早餐,易引起能量及營養素攝入不足,使大腦的興奮性降低,反應遲鈍,降低工作或學習效率,增加患血脂異常、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通過合理膳食、均衡營養,適量運動,有助於構築自身免疫力。第一,食物多樣,每天至少攝入12種食物,應包含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第二,多吃蔬果、奶類、大豆,不以果汁代替鮮果;第三,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煙燻和醃製肉,堅決杜絕食用野生動物;第四,少鹽少油,控糖限酒,足量飲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第五,合理選用營養素補充劑;第六,每日運動不少於30分鐘,室內體操、仰臥起坐、伏地挺身、拉伸等,或是在空曠人少通風良好的戶外,慢跑、快走,同時獲得一定日光暴露的時間。

編輯:石禕

相關焦點

  • DRIs新一輪修訂啟動 安利紐崔萊合作中國營養協會強化膳食營養多個...
    繼支持2013版DRIs修訂後,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再次為新版DRIs修訂提供科學支持。12月22日,由中國營養學會主辦的「膳食與健康科學證據專家研討會」在武漢召開,來自全國的營養學專家針對膳食以及營養素對健康作用的最新研究進展行了深入研討。
  • 201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出爐 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菜
    與舊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推薦的水果、動物性食品、大豆和鹽的膳食攝入量比以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如,每人每天的水果,舊版指南推薦的攝入量是200-400克,現在降低為200-350克;畜禽肉,舊版是50-75克,新版指南降低為40-75克;水產品,舊版指南推薦量是75-100克,新版指南推薦量40-75克。大豆及堅果,舊版推薦量為30-50克,新版推薦量降低到25-35克。
  • 每天膳食攝入最好12種以上[圖]-反式脂肪酸 疾控中心...
    蔬果中富含膳食纖維,蔬果汁料理機把殘渣過濾,喝起來方便了卻沒有飽腹感。/晨報記者何雯亞  東方網5月14日消息:昨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最新發布,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每天要走6000步。上海市疾控中心最新調查發現,上海人每天每人蔬菜與水果的量離推薦量差距較大。
  • 共享中國機遇 美國安利公司亮相2019進博會-中新網
    繼參加首屆進博會後,美國安利公司再度亮相第二屆進博會,展區位於會展中心7.2號館,屬於「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  安利精選了10款紐崔萊進口產品,包括了補充每日所需基礎營養素、幫助身體抵抗自由基的明星產品倍立健、卵磷脂維他命E片,還有無糖易、纖脂樂等針對現代城市族群關注的美體塑形、體重管理方面的產品。
  • 教你一學就會的膳食攝入方法!看看健康國家都是怎麼吃的
    目前我國慢病在快速上升,影響慢病最重要的、可糾正的危險因素是:不健康飲食和能量攝入過量,缺乏體育鍛鍊,以及吸菸及過量飲酒。其首要的可改變因素,就是均衡健康的膳食。 【一學就會的膳食攝入方法】 「如何判斷吃夠了沒有,吃超了沒有?」
  • 揭開膳食的奧秘:如何吃得科學、營養、健康?
    衛生部近日頒布新修訂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為大眾提供了科學權威的答案。我們從這部"教科書"中遴選要點,作為新年禮物,獻給讀者。研究發現,當提供高脂肪食物時,受試者攝入較多的能量才能滿足食慾;而提供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時,攝入較少能量就能滿足胃口。  過去醫生控制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使患者長期處於半飢餓狀態,這對病情控制不利。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這種觀念已經改變。
  • 上海人吃蔬菜與水果的量遠不夠 每天最好攝入12種以上
    蔬果中富含膳食纖維,蔬果汁料理機把殘渣過濾,喝起來方便了卻沒有飽腹感。/晨報記者何雯亞  昨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最新發布,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每天要走6000步。上海市疾控中心最新調查發現,上海人每天每人蔬菜與水果的量離推薦量差距較大。
  • 膳食纖維對人體有四大益處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    膳食纖維是一大類不被人體消化的糖類物質。世界衛生組織認為,膳食纖維的共性特點是指10個和10個以上聚合度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且該物質不能被人體小腸內的酶水解,並對人體具有健康效益。
  • 2016最新膳食指南來啦!六大建議教你吃出健康
    5月13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在國家衛計委新聞發布會上正式發布。最新全國性營養數據結果顯示,我國居民營養相關問題主要有:1.膳食結構不合理現象較為突出;2.穀類(主食)食物攝入總量下降;3.動物類食物尤其是畜肉攝入過多;4.烹調油和食鹽攝入水平居高不下;5.飲酒率增加;6.年輕人飲料消費增多導致添加糖攝入量明顯增加。全國性數據還顯示,我國居民超重肥胖問題嚴峻,學生超重肥胖繼續增加;高血壓、糖尿病等膳食相關的慢性疾病低齡化趨勢明顯。
  • 最新《美國膳食指南》發布,健康飲食的秘密都在這裡
    如果實在想喝點,男性的酒精攝入量不超過28g/天,女性不超過14g/天。大約是,女性每天最多可以喝啤酒360ml或葡萄酒150ml或低度白酒75ml,男性每天最多可以喝啤酒720ml或葡萄酒300ml或低度白酒150ml。我國膳食指南建議,兒童少年、孕婦及乳母不應飲酒。成人如果想喝酒,男性每天飲酒攝入的酒精不要超過25克,女性不要超過15克。跟美國也差不多。
  • 膳食成分是如何影響腸道健康的?
    短鏈脂肪酸的種類和數量主要由腸道菌群的組成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決定。因此,人類飲食中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的種類和數量的變化會影響腸道菌群的組成和功能。 膳食纖維充足的情況下,腸道菌群能夠更好地維持健康的穩態。健康的黏液層能夠阻止病原菌入侵,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 "16字方針"調整膳食營養 專家為市民搭建膳食結構"金字塔"
    因此,本市營養專家與疾病專家聯合修訂了膳食營養「十六字方針」和膳食結構「4+1」方案,為上海居民制定了健康的飲食方案。    與此同時,上海市民膳食營養健康指導中心和營養首席專家講師團在滬成立了,它們由婦幼營養、老齡營養、學生營養、公共營養、臨床營養等專家組成,他們將聯合全市營養醫學工作者,於明年在全市開展營養科普推廣工作,並動員全社會參與營養調整增進計劃中來。
  • 英國《自然》雜誌再次表揚「膳食纖維「!能降低各類疾病風險
    受訪專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範志紅中國註冊營養師 劉萍萍《自然》雜誌再次表揚「膳食纖維」從科學定義來講,膳食纖維是指植物中不能被人體消化利用的糖類物質。通俗來說,就是植物性食物中那些質地較粗、不易咀嚼消化的部分,比如水果的皮、蔬菜中的「筋」等。
  • 5款膳食纖維奶粉測評曝光,這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你知道嗎?
    20世紀60年代,幾位英國醫生報導某些非洲國家的居民,由於食用高纖維食物,平均每日粗纖維攝入量高達35~40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發病率比膳食纖維攝入量僅為4~5克的歐美國家的居民明顯降低由此,重新喚起了人們對膳食纖維的興趣,並開始系統的研究。隨著營養學和相關科學的深入發展,人們逐漸發現了膳食纖維具有相當重要的生理作用。以致於在膳食構成越來越精細的今天,膳食纖維更成為學術界和普通百姓關注的物質,並被營養學界補充認定為第七類營養素,和傳統的六類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與水並列。
  • 看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怎麼說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水果和蔬菜的功能和營養側重點不一樣。它們所含維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纖維成分都有所區別,兩者不能互相替代。且水果食用前不用加熱,其營養成分不受烹調因素影響,故蔬菜和水果不能替代。水果的營養特點水果中含碳水化合物較蔬菜多,主要以雙糖或單糖形式存在,如蘋果和梨以果糖為主,葡萄、草莓以葡萄糖和果糖為主。
  • 如何利用大麻籽中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的益處?能用於哪些產品?
    根據國際標準,大麻中致幻成癮的毒性成分四氫大麻酚(THC)含量大於0.5%的大麻被稱為毒品大麻,大於0.3%小於0.5%的大麻被稱為中間型大麻,THC含量低於0.3%的大麻是工業大麻,在中國又稱為漢麻,火麻。漢麻的利用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
  • 減肥成國家行動 2030年人均每日攝入鹽油糖要減到一定目標
    從今往後,減肥成了國家行動,到2030年,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成人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超過25~30克,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25克。7月17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在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健康中國行動」之合理膳食行動有關情況。
  • 膽鹼的攝入量對0-6月齡嬰兒健康的影響,你的寶寶被你餵病了嗎?
    1988年首次被美國食物與營養委員會列入人類的必需營養素而修訂了其推薦量。 2.膽鹼的生理功能 膽鹼及其代謝物對維持所有細胞的正常功能起著重要作用。 二、膽鹼的攝入量對0--6個月嬰兒健康的影響 膽鹼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對於成年人來說不容易缺乏,人和動物可以通過內源性途徑可合成膽鹼。
  • 《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免疫力並非越高越好,國民對健康生活...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方鳳嬌 徐芸茜 北京報導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公眾的健康意識和對健康的需求都有較大的提升,但同時,國民對免疫力的認知也需要進一步提升。12月22日,由全球知名的美國營養品公司康寶萊支持、中國保健協會牽頭立項並撰寫的《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正式發布。
  • 膳食纖維在食品領域中應用及其市場前景分析
    伴隨著新興經濟體消費升級的需求以及人們對健康食品的關注越來越高,膳食纖維的應用已從保健品逐漸延伸到多種食品中,以膳食纖維為主導的功能性食品時代正悄然到來。本文對膳食纖維在食品領域中的應用進行綜合分析,並深入分析膳食纖維全球與中國市場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