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免疫力並非越高越好,國民對健康生活...

2021-01-08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方鳳嬌 徐芸茜 北京報導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公眾的健康意識和對健康的需求都有較大的提升,但同時,國民對免疫力的認知也需要進一步提升。

12月22日,由全球知名的美國營養品公司康寶萊支持、中國保健協會牽頭立項並撰寫的《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正式發布。

「我們都知道要提升免疫力、提升抗病能力,那麼如何去提升?我們的免疫力目前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是高還是低?如何去調節免疫力?這是我們做這個報告的核心目的。」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報告課題組組長徐華鋒解讀報告時說。

報告調查結果表明,95%的受訪者認同免疫力對健康的重要性。但國民對免疫力的概念缺乏準確認識,並且部分受訪者對健康生活習慣存在誤區。報告還指出,免疫力的提升,也不能忽視保健食品的營養保健功能。

對此,徐華鋒表示:「國民對保健食品應當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普通人可以考慮通過諮詢醫生和專業營養師等方式了解自身是否缺失某些營養,進而有針對性地補充。」

康寶萊中國區總裁、全球高級副總裁郭木表示:「提升國民免疫力意識,提升健康素養,做好科普將是未來的重中之重,這需要媒體、行業、政府以及相關企業攜手共進。作為營養企業,我們擁有相關專業知識,在這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所以我們積極配合政府、行業協會和媒體,積極傳播科學的聲音和正確的理念。這次與中國保健協會合作開展《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則是康寶萊在營養健康知識普及方面的又一項重要舉措。」

此外,「作為深耕中國15年的外企,康寶萊把很多能力根植在中國,比如剛剛成立的中國產品創新中心。國際國內雙循環的環境下,外資企業是一個很有效的接口,康寶萊將積極利用自身在營養健康領域豐富的資源與優勢,不斷滿足中國消費者的營養需求,鼎力支持『需求側改革』。」郭木告訴記者。

國民對免疫力及健康生活方式缺乏準確認識

從報告結果來看,大部分受訪者對什麼是健康的飲食行為與健康的運動方式有所了解。但同時,國民對免疫力的具體概念和組成結構認知較為模糊,對免疫力的具體內涵缺乏準確的認識。另外,部分受訪者對健康生活習慣也存在一定誤區,比如認為「免疫力越高越好」、「健康飲食就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每日一定要做中高強度的運動」、「保健食品都是騙人的」等等。

首先,調研數據顯示,67%的受訪者認為「免疫力越高越好」,還有 16.8%的受訪者對此並不確定。這說明超過 4/5 的受訪者對免疫力的內涵缺少準確的認知,相關知識的科普亟待加強。

對此,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馬冠生教授表示:「國民常說的免疫力,即抵禦病原微生物侵襲的能量。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組成人體的免疫系統,形成三道防線,負責清理衰老、變異的細胞以及抵禦外敵,來維護機體的健康。免疫力低下或過高都會影響健康。免疫力低下易於被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或患癌症;免疫穩定功能過高,可能患類風溼關節炎等;免疫防禦保護功能過高,會出現過敏反應。」

對於普遍存在的這一誤區,馬冠生建議在進行「如何提升免疫力」相關的知識科普與信息傳播前,傳播的主體,無論是企業還是媒體、行業,都應注意先科普免疫力的科學定義,再談怎麼進行提升,讓受眾對免疫力概念有更加正確的認知。

其次,調研數據顯示,26.3%的受訪者認為「儘量少吃,尤其避免吃碳水化合物」是健康的飲食方式,不了解科學合理的熱量攝入是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轉的重要基礎。

針對這一誤區,原武警總醫院營養科主任、第三屆全軍臨床營養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呂利表示:「碳水化合物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需熱能的主要來源,長時間不攝入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身體熱能代謝的不足,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及免疫分子等的正常代謝同樣會受到影響,表現在免疫功能、免疫力水平的下降。」

對此,呂利建議公眾應儘量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上膳食寶塔建議的熱量要求攝入必要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是以減肥為目的,也不宜盲目少吃或戒斷碳水,而應有意識地依據中國居民膳食平衡寶塔攝入豐富多樣的營養素來源,僅在攝入總量上把控就好,即老百姓常說的7~8成。

再者,調研數據顯示,約 22.6%的受訪者認為必須每天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運動才有利於身體健康,忽視了盲目進行高強度運動導致的過度疲勞,對於自身免疫力的負面作用。

對此,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桌球隊運動營養學專家尤春英表示:「適量運動是提升免疫力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如果不顧及自身的身體條件盲目地進行大運動量、高強度的運動,很容易造成身體免疫力下降。」

事實上,並不是「中高強度的運動才算運動」,適合自己才是關鍵。就科學運動來說,尤春英建議普通人運動健身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要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和強度。在運動一段時間(如一周後),感覺身體對運動負荷適應以後,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再酌情增加運動量和強度,避免超出自身對運動負荷所能承受的能力,以免因運動不當使身體產生過度疲勞而影響身體健康。

徐華峰介紹道:「在高強度、長時間運動後,除了要及時補充水、蔬菜和水果外,也應適量補充蛋白質和高能飲料,以便及時補充體力,快速消除機體疲勞感。」

「運動補充是一個非常專業領域,康寶萊近期引進了旗下運動營養產品 -- Herbalife24系列,該系列目前已經實現本土生產。這一運動營養產品系列,通過高質量、科學配方的營養補充,為所有想要擁有健康積極生活方式的人群提供鍛鍊和身體恢復所需的營養。其中Herbalife24 CR7 Drive悅啟力能量粉,是康寶萊和C羅合作推出的產品,可以輔助補充碳水、電解質和多種維生素,深度解饑渴,運功中、後即刻補充體能。還有一款Herbalife24 Rebuild strength機量蛋白粉針對中、高強度或長時間運動後體能掉線的問題,快速補充消耗的蛋白質,幫助運動後的身體恢復。」郭木表示。

對保健食品要樹立正確認知觀念

正如報告所說,免疫力的提升,也不能忽視保健食品的營養保健功能。

調研數據顯示,為提升免疫力,國民最傾向於購買營養素補充劑類、功能改善類和調節身體指標類這三種類型的保健食品。為自己購買是大部分受訪者(56%)的主要消費場景。再其次是為老人孩子,以及其他家庭成員購買。

但是,部分受訪者對保健食品仍然持懷疑態度,不了解國家對保健食品實行嚴格的註冊、備案和監督管理制度,具備「藍帽子」保健食品標誌且註明相關保健功能聲稱的保健食品的確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功能。

對此,徐華鋒建議,公眾在選用保健食品時要認清認準產品包裝上的「藍帽子」保健食品標誌及保健食品批准文號,依據其功能及適宜人群有針對性地選擇,並按標籤說明書的要求食用,同時也要積極調整改善自身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

據了解,本次報告旨在通過調研國民對免疫力概念的認知程度以及存在的認知誤區,為各級政府、行業企業、社會機構等提供決策性參考,同時也填補了現階段國民免疫力認知相關研究的空白。

編輯:史言

相關焦點

  • 免疫力並非越高越好《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帶你走出這些誤區
    12月22日,《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正式發布。該報告旨在通過調研國民對免疫力概念的認知程度以及存在的認知誤區,也填補了現階段國民免疫力認知相關研究的空白。《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由中國保健協會牽頭立項並撰寫,康寶萊支持,歷時3個月,覆蓋16個超一線和一、二、三線城市及部分農村地區,內容涵蓋免疫力內涵認知、免疫力相關疾病認知、影響免疫力水平的生活習慣認知等多個維度。調查結果表明,95%的受訪者認同免疫力對健康的重要性。整體來看,大部分受訪者對什麼是健康的飲食行為與健康的運動方式有所了解。
  • 人體免疫力是越高越好嗎? 不一定
    人體免疫力是越高越好嗎?買泡騰片,搶維生素C,服用保健品,提前吃點中成藥…….人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關注自己的免疫力,想要實時提高免疫力。不過,在上海市免疫學會專家的眼裡,免疫力並不是越高越好,對普通人來說「穩健」的免疫力比提高免疫力更重要。
  • 保護腸道就是保護免疫力嗎?央視《夕陽紅》為你揭秘
    你的免疫力還好麼?經過這次全球疫情的洗禮,人們比以往更加關注自己的健康,「免疫力」更是成為當下最熱的高頻詞彙之一。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都曾提出提高自身免疫力,就是我們對抗病魔最有力的武器。為讓更多人了解免疫力的奧秘之處,央視《夕陽紅》欄目攜手綠A螺旋藻推出「我的免疫力保衛戰」專題節目,邀請權威專家為國民獻上一場免疫力科普大餐。
  • 藏諾藥業重磅新品上市:增強免疫力 護航國民健康
    要讓這些入侵者無機可乘,就需要每天都保持強大的免疫力,免疫力就相當於人體的一道「防火牆」,將細菌和病毒阻擋在外面,讓我們的身體處於相對「安全」的狀態。  隨著老百姓對免疫力的認知及重視,人們追求健康和強化體質的意識更是前所未有的強烈,於是,符合當下人們對健康、免疫力的迫切需求的產品倍受青睞。
  • 瑪尼布:運用生物新科技 守護國民健康
    國民經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在提升,但是國民健康素質卻在下降。出臺了一份又一份國家"健康寶典",只為提高全民身體健康素質。此前《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對外公布,就提及了眾多健康知識信息。鼓勵民眾採用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作息以及飲食習慣等。
  • 推動國民膳食健康 安利紐崔萊支持新版中國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修訂
    2013版DRIs發布至今已有7年,隨著營養素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國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變化,中國營養學會計劃在未來3年內,對我國居民營養素推薦攝入標準進行全面梳理,2022年推出更適合我國居民的新版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同時,DRIs的修訂工作已被列入國務院《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文件,凸顯國家對國民健康的高度重視。
  • 四大心理問題影響國民健康
    □記者 譚樂之在疫情防控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人們對健康的關注不僅停留在生理層面,也日漸關注心理健康。「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國民對身心健康管理能力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安盛天平擬任執行長朱亞明表示。
  • 關於免疫力的四個誤區,望周知!正確調節免疫力,可以這樣做…
    據調查發現, 99%的疾病都與免疫失調有關。 什麼是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體免疫系統進行自我保護的一種能力,主要是指身體抵抗細菌或病毒等感染的能力。
  • 全民營養周 ∣ 關注營養與免疫力,當心寶寶營養缺乏
    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通俗地講,就是人體抵禦外界威脅自身健康的抵抗力。人體的免疫力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在變化之中。剛出生時免疫力很弱,青春期後達到高峰,中老年時期會急劇下跌。特別是在疾病流行期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得病。人體免疫力大多取決於遺傳基因,但是環境的影響也很大,如飲食、睡眠、運動、壓力等,其中飲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 補充有益菌,提高免疫力,這些健康「腸」識你知道嗎?
    摘要:人的情緒,免疫力,都跟它有關。腸道是我們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健康的腸道,也是讓人長壽的基礎。通過腸道我們才能夠吸收所需的營養物質,並把堆積毒素垃圾排出體外,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都是發現問題才去重視,而作為腸道,更是被容易忽視的器官。
  • 每天喝鮮奶 提高免疫力
    不過,在專家看來,預防病毒入侵,有個重要的辦法就是提高人體免疫力。 「新冠肺炎」專挑免疫力低下人群? 這一次,「新冠肺炎」似乎專挑免疫力低下的群體「下手」。《柳葉刀》上發表的一篇新研究顯示,此次新冠肺炎更容易感染中老年、患有基礎疾病的男性,究其原因,這些人群的共同特點為自身免疫力較低。
  • 人民與國民的區別在哪裡?
    三、國民的屬性,依據該國的文化、語言、宗教、歷史標準,制定本國的基準。在這種屬性基準制約下,存在對不同屬性人群的同化、排斥、逐出的做法。國民並非共通屬性的產物,卻是共通屬性的政治產物。「國民」是擁有國籍的國家主權構成者,是生活在同一憲法下作為立法代議機構主權代表的人們共同體。因此「國民」所有身份的人、財產、能力都包括在這個政治共同體的範圍內,國家的行為即代表了政治共同體的共同行為。
  • 久怡康:疫情當前,科學補肽為身體免疫力打造第一道防線
    目前,新冠疫情越來越向好發展,我們的生活也逐步走向正常化。但總會出現一些新的擔憂:第一: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人流量大大增加,乘坐交通工具出行的感染風險也加大了。近日,便有媒體報導乘坐公共運輸引發13人感染的聚集性疫情,且在密閉空間裡新冠病毒可傳至4.5米!第二、國內疫情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但全球疫情呈蔓延之勢。
  • 【防疫科普】何謂免疫力?如何提高抗病毒的免疫力?
    體內這種防禦、控制病毒入侵的能力就是免疫力。很顯然,在上述人群中,沒有發病的人比發病的人的免疫力要強,而症狀輕微者比症狀嚴重者的免疫力要好。因此,所謂「免疫」,顧名思義就是免除瘟疫(主要指細菌、病毒感染),而免除瘟疫的能力,就是免疫力。
  • 人均國民總收入9732美元是啥意思?
    7月1日,國家統計局官宣:2018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732美元,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數據一經發布,就引來大批網友圍觀。有網友表示,對不起,拖後腿了。有網友詢問,人均國民總收入是人均年收入嗎?9732美元,到底是啥數?
  • 男69.6公斤,女59公斤,國民平均體重出爐!超標了綠瘦給你支招
    無可否認的是,當代年輕人的很多生活習慣讓自己的免疫系統越來越弱,譬如長年累月地熬夜、吸菸、不好好吃飯而致營養不均衡、缺乏運動等。當然,壓力過大也是免疫力下降的一大誘因。據易觀數據此前發布的《90後健康養生大揭秘》顯示,35%的90後自述正在經受免疫力下降的困擾。
  • 6個原則增強免疫力
    英國首相詹森從政以來大多以肥胖體型示人,不過曾感染新冠肺炎的他日前在Twitter上載一條影片,想以身作則呼籲國民齊齊減肥。詹森在影片承認「我以前太肥了」,但自4月染疫到康復以來已經減了14磅。表示超重會增加染疫後的死亡率,當局亦於同日公布國民減肥計劃。撐過新冠肺炎的英國首相詹森,他27日在Twitter呼籲國民減肥。
  • 人體防禦病毒的免疫力究竟是什麼? 如何提高免疫力?
    體內這種防禦、控制病毒入侵的能力就是免疫力。很顯然,在上述人群中,沒有發病的人比發病的人的免疫力要強,而症狀輕微者比症狀嚴重者的免疫力要好。因此,所謂「免疫」,顧名思義就是免除瘟疫(主要指細菌、病毒感染),而免除瘟疫的能力,就是免疫力。
  • 重視免疫力,從補充蛋白質開始!
    天氣越來越冷,除了季節變化給身體帶來的挑戰,還有一直未能停歇的疫情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威脅。在新的一年,免疫力仍是所有人關注的重點。對於人體而言,免疫力就好比是身體裡的防禦軍隊,當遭到外界異物(病毒、細菌)入侵時,就會對其進行識別,開啟防禦模式,與之「作戰」。
  • 如何調整免疫力?請記住這些小方法
    如何調整免疫力?而免疫卻有點複雜,免疫力低下肯定不好。但我們的免疫力其實就是一次次的小感冒、生病過程中被鍛鍊出來的。所以如果從小對孩子過度保護,不利於免疫力的形成和完善。那免疫力越高越好嗎?崔松表示,如果你的免疫系統過於敏感,面對本來不需要那麼嚴防的東西,比如花粉、海鮮、灰塵等等,都草木皆兵、如臨大敵的話,就會產生「過敏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