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並非越高越好《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帶你走出這些誤區

2021-01-08 環球網

12月22日,《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正式發布。該報告旨在通過調研國民對免疫力概念的認知程度以及存在的認知誤區,也填補了現階段國民免疫力認知相關研究的空白。

《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由中國保健協會牽頭立項並撰寫,康寶萊支持,歷時3個月,覆蓋16個超一線和一、二、三線城市及部分農村地區,內容涵蓋免疫力內涵認知、免疫力相關疾病認知、影響免疫力水平的生活習慣認知等多個維度。

調查結果表明,95%的受訪者認同免疫力對健康的重要性。整體來看,大部分受訪者對什麼是健康的飲食行為與健康的運動方式有所了解。但同時,國民對免疫力的具體概念和組成結構認知較為模糊,對免疫力的具體內涵缺乏準確的認識。另外,部分受訪者對健康生活習慣也存在一定誤區,比如認為「免疫力越高越好」、「健康飲食就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每日一定要做中高強度的運動」、 「保健食品都是騙人的」等等。

免疫力並非越高越好,正確認知免疫力概念很重要

調研數據顯示,67%的受訪者認為「免疫力越高越好」,還有 16.8%的受訪者對此並不確定。這說明超過 4/5 的受訪者對免疫力的內涵缺少準確的認知,相關知識的科普亟待加強。

對此,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馬冠生教授表示:「國民常說的免疫力,即抵禦病原微生物侵襲的能量。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組成人體的免疫系統,形成三道防線,負責清理衰老、變異的細胞以及抵禦外敵,來維護機體的健康。免疫力低下或過高都會影響健康。免疫力低下易於被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或患癌症;免疫穩定功能過高,可能患類風溼關節炎等;免疫防禦保護功能過高,會出現過敏反應。」

對於普遍存在的這一誤區,他建議在進行「如何提升免疫力」相關的知識科普與信息傳播前,傳播的主體,無論是企業還是媒體、行業,都應注意先科普免疫力的科學定義,再談怎麼進行提升,讓受眾對免疫力概念有更加正確的認知。

健康飲食方式不等於少吃碳水,均衡營養可參照「膳食寶塔」

調研數據顯示,26.3%的受訪者認為「儘量少吃,尤其避免吃碳水化合物」是健康的飲食方式,不了解科學合理的熱量攝入是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轉的重要基礎。

針對這一誤區,原武警總醫院營養科主任、第三屆全軍臨床營養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呂利表示:「碳水化合物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需熱能的主要來源,長時間不攝入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身體熱能代謝的不足,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及免疫分子等的正常代謝同樣會受到影響,表現在免疫功能、免疫力水平的下降。」

她建議公眾應儘量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上膳食寶塔建議的熱量要求攝入必要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是以減肥為目的,也不宜盲目少吃或戒斷碳水,而應有意識地依據中國居民膳食平衡寶塔攝入豐富多樣的營養素來源,僅在攝入總量上把控就好,即老百姓常說的7~8成。

盲目進行中高強度運動不可取

報告顯示,約22.6%的受訪者認為,必須每天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運動才有利於身體健康,忽視了盲目進行高強度運動導致的過度疲勞以及對於自身免疫力的負面作用。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尤春英表示,適量運動是提升免疫力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如果不顧及自身的身體條件盲目地進行大運動量、高強度運動,很容易造成身體免疫力下降。

尤春英建議,普通人運動健身要根據自身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和強度。在運動一段時間後,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再酌情增加運動量和強度,避免超出自身對運動負荷所能承受的能力。另外,在大負荷運動期間及之後,除了及時補充水分外,也應適量補充碳水化合物、優質蛋白質、電解質、礦物質與維生素等,以便及時補充體力,快速消除疲勞感。

對保健食品需要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

調研數據顯示,為提升免疫力,國民最傾向於購買營養素補充劑類、功能改善類和調節身體指標類這三種類型的保健食品。為自己購買是大部分受訪者(56%)的主要消費場景。再其次是為老人孩子,以及其他家庭成員購買。

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華鋒表示:「國民對保健食品應當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在免疫力提升方面,也不能忽略保健食品的營養保健功能。普通人可以考慮通過諮詢醫生和專業營養師等方式了解自身是否缺失某些營養,進而有針對性地補充。」

他建議公眾在選用保健食品時要認清認準產品包裝上的「藍帽子」保健食品標誌及保健食品批准文號,依據其功能及適宜人群有針對性地選擇,並按標籤說明書的要求食用,同時也要積極調整改善自身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

康寶萊中國區總裁、全球高級副總裁郭木表示:「能夠支持中國保健協會開展此次意義非凡的課題調研,我們感到非常榮幸。康寶萊致力於面向公眾倡導『營養+運動』的健康生活方式,這一理念也是科學提升免疫力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將繼續積極助力改善消費者的營養和健康習慣,提高公眾健康素養,為『健康中國』的落地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免疫力並非越高越好,國民對健康生活...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方鳳嬌 徐芸茜 北京報導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公眾的健康意識和對健康的需求都有較大的提升,但同時,國民對免疫力的認知也需要進一步提升。12月22日,由全球知名的美國營養品公司康寶萊支持、中國保健協會牽頭立項並撰寫的《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正式發布。
  • 人體免疫力是越高越好嗎? 不一定
    人體免疫力是越高越好嗎?買泡騰片,搶維生素C,服用保健品,提前吃點中成藥…….人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關注自己的免疫力,想要實時提高免疫力。不過,在上海市免疫學會專家的眼裡,免疫力並不是越高越好,對普通人來說「穩健」的免疫力比提高免疫力更重要。
  • 關於免疫力的四個誤區,望周知!正確調節免疫力,可以這樣做…
    據調查發現, 99%的疾病都與免疫失調有關。 什麼是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體免疫系統進行自我保護的一種能力,主要是指身體抵抗細菌或病毒等感染的能力。
  • 識別傳感器誤區:靈敏度並非越高越好
    識別傳感器誤區:靈敏度並非越高越好 2012-08-30 11:28:50 來源:CPS中安網 責任編輯: liuys 收藏本文
  • 周末加更:提高免疫力,這些乾貨請收下!
    周末不僅可以休息,還可以思考,今天的思考題是關於免疫力的——我生病就是免疫力低嗎?為啥有的人免疫力扛不住新冠病毒?是吃好能提高、睡好能提高還是又睡又吃能提高免疫力?免疫力越強越好嗎?嗯,這些問題都很優秀,且聽優秀的專家來做答——免疫力到底是啥?
  • 保護腸道就是保護免疫力嗎?央視《夕陽紅》為你揭秘
    你的免疫力還好麼?經過這次全球疫情的洗禮,人們比以往更加關注自己的健康,「免疫力」更是成為當下最熱的高頻詞彙之一。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都曾提出提高自身免疫力,就是我們對抗病魔最有力的武器。為讓更多人了解免疫力的奧秘之處,央視《夕陽紅》欄目攜手綠A螺旋藻推出「我的免疫力保衛戰」專題節目,邀請權威專家為國民獻上一場免疫力科普大餐。
  • 流感季來啦,提高免疫力,這些乾貨請收下!
    免疫力認知5個「坑」,跳開,別陷進去!誤區1. 生病都是因為免疫力低引起的人的疾病狀態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感染性疾病往往有明確的生物致病因素,非感染性疾病就更複雜了,往往是多因一果,而且是長期暴露、累積造成的。人是不是得病,免疫系統的能力高低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而且往往不是決定因素。
  • 如何調整免疫力?請記住這些小方法
    如何調整免疫力?請記住這些小方法 澎湃新聞 2020-03-28 14:37 來源:澎湃新聞
  • 【防疫科普】何謂免疫力?如何提高抗病毒的免疫力?
    不管免疫力有多麼抽象,當病毒入侵機體時,機體都能夠動員像海陸空三軍樣的防禦網(個體的免疫力如同一個國家的軍力),通過多層次、逐步遞進的防禦途徑將病毒清除,把這些途徑合併在一起,就形成了免疫力。  物理屏障形成免疫力第一層次  空氣中的新型冠狀病毒通過呼吸進入機體時,鼻腔內分布濃密的鼻毛,直接阻擋病毒向深部入侵,同時病毒會刺激鼻黏膜的神經末梢,引起機體打噴嚏,通過機械劇烈排氣,將入侵病毒排出。這可以解釋,當你周圍的人打噴嚏時,你往往會說上一句「你是不是感冒了」(感冒主要就是病毒感染導致的),其背後所包含的科學依據。
  • 人體防禦病毒的免疫力究竟是什麼? 如何提高免疫力?
    不管免疫力有多麼抽象,當病毒入侵機體時,機體都能夠動員像海陸空三軍樣的防禦網(個體的免疫力如同一個國家的軍力),通過多層次、逐步遞進的防禦途徑將病毒清除,把這些途徑合併在一起,就形成了免疫力。物理屏障形成免疫力第一層次空氣中的新型冠狀病毒通過呼吸進入機體時,鼻腔內分布濃密的鼻毛,直接阻擋病毒向深部入侵,同時病毒會刺激鼻黏膜的神經末梢,引起機體打噴嚏,通過機械劇烈排氣,將入侵病毒排出。這可以解釋,當你周圍的人打噴嚏時,你往往會說上一句「你是不是感冒了」(感冒主要就是病毒感染導致的),其背後所包含的科學依據。
  • 增強免疫力?乍一聽對,細細一想有問題!
    「不生病,是不是免疫力好?」 「免疫力,越強越好?」 「增強免疫力,就吃蛋白粉。」 這些年,我們信過的免疫力說法究竟有多少?
  • 重視免疫力,從補充蛋白質開始!
    在新的一年,免疫力仍是所有人關注的重點。對於人體而言,免疫力就好比是身體裡的防禦軍隊,當遭到外界異物(病毒、細菌)入侵時,就會對其進行識別,開啟防禦模式,與之「作戰」。如果人體免疫能力下降,那就意味自身抵抗危險的能力會有所降低。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下「嘴邊的健康」,同時也是提升免疫力的好原料—蛋白質~提高免疫力,為啥要吃蛋白質?
  • 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新冠病毒爆發後,可能很多人每天最關心的事情,除了口罩,就是自己的體溫和免疫力了,只要體溫稍微有點升高,就開始自我懷疑了。即便現在有的人已經開始復工了,在進單位前還是要測量一下體溫的。那麼,體溫與免疫力之間有什麼關係呢?體溫保持在哪個範圍,說明免疫力還比較不錯?體溫的正常範圍到底是多少呢?
  • 易招:空氣淨化器數值並非越高越好
    在新國標下,確實給了消費者一定的數值參考,但是在這些數值面前,也需要懂得一定的「辨別」技巧。   首先,CADR值並非「越高越好」,取決於使用空間。顧士明表示,目前國內一些空氣淨化器不斷地宣稱高CADR值,造成了部分消費者的消費誤區。技術人員告訴記者,CCM值才是代表機器的淨化能力,因此單看CADR值沒有用,要綜合多個參數來考量。   其次,並非「大而全」的產品就好。消費者在購買前,最好先了解室內的主要汙染物是什麼。
  • 先別慌,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往往越強
    測量出的體溫超過了37,但不超過37.3度,只要你的身體並沒有發熱的跡象,之後再次測量,還是這個溫度,或者是比這個溫度低的溫度,就是正常的,不用太擔心。還有些人,體溫長年不超過36度,測量體溫總是三十五點多。若是這種情況,先要排除是不是體溫測量錯了,比如是你是不是沒有擺對體溫計的位置。
  • 藏諾藥業重磅新品上市:增強免疫力 護航國民健康
    要讓這些入侵者無機可乘,就需要每天都保持強大的免疫力,免疫力就相當於人體的一道「防火牆」,將細菌和病毒阻擋在外面,讓我們的身體處於相對「安全」的狀態。  隨著老百姓對免疫力的認知及重視,人們追求健康和強化體質的意識更是前所未有的強烈,於是,符合當下人們對健康、免疫力的迫切需求的產品倍受青睞。
  • 奶粉指標不是越高越好 蛋白質過高易致過敏及肥胖
    日前,有網絡進行了一項嬰兒奶粉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僅有57%的家長固定使用一種品牌嬰兒配方奶粉。而兒科醫生認為,頻繁更換奶粉品牌是目前一大餵養誤區。此外,乳業專家則提醒,奶粉的營養指標並非越高越好,把孩子餵養得過胖會導致成年後的許多健康問題。   奶粉不適應應考慮過敏   日前,太平洋親子網對市面上嬰幼兒奶粉的使用情況做了調查。
  • 如何提高免疫力?戰「疫」名中醫有招
    免疫力到底是什麼?免疫力是不是越強越好?如何科學地提升免疫力讓身體少生病?近日,由廣東省中醫藥局指導,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廣東省中醫院協辦的「嶺南中醫科普大講壇」第12期開講,廣東省中醫院急診大科主任、廣東省健康科普專家丁邦晗教授以武漢抗疫一線經歷為引,為大家詳解免疫力這件事,釐清認識誤區。
  • 什麼叫做免疫力高~
    很多人以為一成不變的才叫做免疫力高,比如說我們經常講這個東西波瀾不驚,心如止水,非常平靜,好像從來不生病,就叫做免疫力高。實際上這種認知是完全錯誤的,真正的我們說一個成年人非常強大,我們主要在講他的什麼呢,是在講他能變成多優秀嗎?
  • 專家解析:人體防禦病毒的免疫力究竟是什麼?
    這可以解釋,當你周圍的人打噴嚏時,你往往會說上一句「你是不是感冒了」(感冒主要就是病毒感染導致的),其背後所包含的科學依據。除了鼻腔部位的物理屏障,在咽喉部以及氣管和支氣管部位,更是有大量粘液存在,這些粘液粘附病毒,阻礙病毒感染肺部組織細胞。 特別的是,氣管和支氣管表面是一層由纖毛上皮細胞、分泌粘液的杯狀細胞以及免疫細胞組成的黏膜,黏膜層的下面為平滑肌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