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東莞創新地圖」 高技術製造業漸成主引擎

2021-01-16 東莞陽光網

  起底「東莞創新地圖」

  東莞創新要素集聚,創新實力躍升,經濟結構顯著優化,高技術製造業漸成主引擎

  ■12月10日,東莞科技創新地圖在會展中心發布 記者 楊澤彬 攝

  在東莞這片面積僅為2465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集聚了150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2家新型研發機構,帶動全市發明專利申請數達11166件,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1008.51億元,社會R&D經費投入強度達2.36%……只需手指輕輕一點,你就能夠在「東莞創新地圖」上看到這一切。

  在不久前舉行的2016中國(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上,市科技局發布了「東莞創新地圖」。這張地圖通過「創新要素」「產業布局」「創新實力」等六大板塊,動態記錄了東莞科技創新發展的各項成果,以及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在各個鎮街的詳細分布情況。

  一張「東莞創新地圖」,折射出「世界工廠」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之下的裂變。創新地圖上的各項數據無比雄辯地表明,隨著創新要素的集聚和創新實力的躍升,目前東莞新舊動能轉換正在持續加速,產業大步向高端邁進,經濟結構更加優化,高技術製造業、高新技術企業漸成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創新要素的集聚邏輯

  在手機上打開「東莞創新地圖」,當前東莞各項創新指標和數據一覽無遺。從總體上來看,東莞科技創新的成果主要通過「創新要素」和「創新實力」兩大板塊體現。其中,近年來創新要素的高速集聚尤為引人注目。

  在「創新要素」一欄中,包括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專利、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新團隊、四眾平臺等子欄目,每一個欄目點擊進去,都可以看到其在鎮街的具體分布情況。

  「東莞創新地圖」發布時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市重點實驗室有國家級1家、省級13家;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有國家級1個、省級161個、市級115個;專利方面,專利申請數達到38094件,發明專利申請數達到11166件;而科技企業孵化器,我市有國家級8個、省級11個、市級35個;創新團隊方面,省級的有25個、市級為18個。此外,東莞當前還集聚了一大批四眾平臺,其中眾扶平臺39個、眾創平臺19個、眾包平臺2個、眾籌平臺6個。

  不僅如此,代表著科技創新實力與後勁的新型研發機構,東莞目前已有32家。

  在創新資源要素方面歷來較為薄弱的東莞,近年來何以能吸引大量創新要素的集聚?一方面,作為製造業名城,東莞具備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和雄厚的製造業基礎,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產業集群,坐擁肥沃的創新土壤;另一方面,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東莞在核心技術攻關、科技創新投入、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等方面不斷發力,科技創新氛圍也日漸濃厚。在此背景下,創新資源要素大量湧入,科技引領的東莞板塊已逐漸形成。

  創新要素的集聚,立竿見影地帶來了創新實力的躍升。「東莞創新地圖」顯示,2015年東莞GDP達到6275.06億元,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為1008.51億元,社會R&D經費投入強度為2.36%。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信息稱,2015年全國R&D經費投入強度為2.07%。東莞R&D經費投入強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東莞創新地圖」上關於R&D經費投入的統計圖表更顯示,2009年至2015年,在7年的時間裡我市社會R&D經費投入強度逐年上升,從1.10%、1.22%、1.51%、1.66%、2%、2.16%到2015年的2.36%。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高新技術企業的蓬勃發展。近年來,東莞實施高新技術企業「育苗造林」行動,加快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高技術製造業。「東莞創新地圖」上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已經達到1508家,這一數字在去年年底是986家,換言之一年之內我市高新技術企業增長了逾500家。

  創新產業的全新格局

  大量創新要素的湧入,造就了東莞創新產業的新格局。一方面,松山湖不斷發揮創新龍頭的輻射效應;另一方面,各鎮街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製造業的發展上百花齊放。同時,科技創新對於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引領帶動作用愈發凸顯。

  從「東莞創新地圖」上看,東莞創新產業的布局呈現出多個行業百花齊放、多個鎮街協同發展的新局面。

  在產業布局一欄,共有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家具製造業、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玩具及文體用品製造業等十大產業。

  負責「東莞創新地圖」製作的東莞市電子計算中心、東莞市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明對記者表示,「東莞創新地圖」中「產業布局」這一欄的設置,最初考慮把所有傳統產業都收錄,但最終形成了新舊結合的欄目設置。「權衡的關鍵是,立足東莞,把握過去,著眼未來」。

  其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徵求意見稿(2016版),東莞在9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7個產業方面均有斬獲。值得注意的是,東莞戰略性新興產業散布於我市各個鎮街,而且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數量合計有2926家,已然初具規模。

  以節能環保產業為例。記者看到,目前東莞既有新興的節能環保企業,也有在節能環保方面做出成效的傳統製造業。前者包括成立於2013年的廣東艾沃科技有限公司,其經營範圍包括淨化技術、水處理器材及設備;成立於2010年的東莞市國福節能工程有限公司,其研發、產銷範圍包括烘乾設備、節能廚具、潔具、五金模具等。而後者則有永發印務(東莞)有限公司和東莞新洲印刷有限公司等印刷企業為表率。

  事實上,「東莞創新地圖」所反映的產業布局,既是東莞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成果,也是東莞近幾年積極引進科技創新資源結出的果實。不僅濃縮了東莞30多年製造業的深厚積澱,也顯示出東莞在新興產業方面的積極謀劃。

  據了解,近年來東莞出臺了系列政策,繼續深入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其成效在產業布局上可見一斑。東莞正呈現出新動能逐步挑起大梁,舊動能不斷煥發生機的良好局面。

  記者了解到,在傳統行業中,家具製造業共326家企業入選「東莞創新地圖」,厚街和大嶺山合佔114家,這一數據顯現出厚街和大嶺山在家具行業的明顯優勢。

  而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共959家企業入選,大朗、厚街、虎門分別有182家、137家和70家,剩餘570家,除松山湖外,散見於各鎮街。值得注意的事,除了歷來在毛織、服裝、鞋業等方面底蘊深厚的大朗、虎門、厚街之外,其他鎮街也正加速追趕,反映出在當前創新驅動的背景下,更多鎮街能夠通過創新在原本並不見長的產業上取得建樹。

  而在玩具及文體用品製造業方面,共273家企業入選,厚街、清溪和塘廈均超過20家,松山湖、莞城、高埗三地沒有,其他散見於各鎮街。

  創新東莞的便捷入口

  「東莞創新地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包括企業、人才和科技工作者了解和融入創新東莞的一個更加方便、快捷的入口。

  實際上,「東莞創新地圖」的製作,是東莞科技創新大數據的一次具化體現。「東莞創新地圖是我們大數據中心的一個具體應用。」趙明表示,以地圖的形式向公眾直觀地展現東莞科技創新的成果,改變了以往東莞科技成果都是以列表或是文字的形式體現,具有明顯的優勢。

  「弄成一摞厚厚的資料,其展現的效果並不能讓人滿意,而且往往看完就丟到一邊。」趙明說,基於微信平臺的「東莞創新地圖」,卻可以讓人隨時隨地查看相關信息,更加方便、快捷。

  除了能夠更好地動態展示東莞的科技創新成果,「東莞創新地圖」對於企業更能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假如我代表一家企業考察東莞,看是否適合自身的發展,首先我會查看我所在的高新技術產業在各個鎮街的分布,找出分布最為集中的幾個鎮街。」身為科技工作者的趙明對記者說,下一步則是逐一對比這些高新技術處在整個產業鏈上的哪個環節。趙明認為,區域配套能力、產業供應鏈的齊備是企業快速發展的基礎環節,自然也是企業最為看重的一個要素。

  在此背景下,「東莞創新地圖」正是立足於滿足這一需求,即讓企業快捷、方便地找到適合自己落戶的區域,不像以前一樣,花費大量時間翻查資料,也無法真正了解東莞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的發展全貌。「東莞創新地圖就是希望提供一個了解東莞高新科技產業發展的入口。」趙明說。

  毋庸置疑的是,「東莞創新地圖」雲集了東莞企業中的翹楚,只需要登錄東莞創新地圖,就可以找到你所需要的。「這是製作『東莞創新地圖』的最大初衷。」趙明直言。

  不過,說起來容易,但方便、快捷、直觀是一個主觀並且籠統的概念,以怎樣一種方式才能把東莞沉澱多年的科技創新成果、把東莞所有鎮街的1500多家高新科技企業以一種簡潔明了的形式呈現在公眾面前?

  「在界面的設計上,前前後後做了不下10個版本。」趙明點了點手機上「東莞創新地圖」中的產業布局一欄,露出滿意的神色,「現在大家所看到的這個界面,可以說基本上涵蓋了東莞最重要的產業。」

  「收集整理數據,確定產業分類,首先需要對東莞多年的發展有一個細緻的梳理。」趙明表示,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過程。

  此外,當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及各項具體的優惠措施,同樣也是創新型企業安心發展和創新人才安居樂業的重要因素。但是,當前大量政策的密集出臺,導致企業和人才要查找這方面資料會感覺無從下手。「在未來,我們會把有關引進企業和人才方面的政策集中在『東莞創新地圖』上展現出來。」趙明說。

  趙明表示,東莞創新地圖未來在繼續完善、及時更新數據的基礎上,將實現企業和企業、企業和人才的雙向互動,「東莞創新地圖將成為一個產業入口平臺。」趙明說。

  「上個星期,因為工作關係,我們走訪了黃江的一家企業。其負責人拿出手機給我看東莞創新地圖,表示想在黃江建立一個孵化器。」 趙明微笑著向記者解釋,通過東莞創新地圖,對方了解到黃江還沒有孵化器,如果填補這一塊的空白,前景可期,並且有望獲得政策支持。

  「我們是科技工作者,只客觀地展現數據,但並不加以解讀。」趙明笑著表示,述而不評,是他們的一個工作原則。因為,不同的企業、不同的人看到東莞創新地圖都會有自己獨特的解讀。

相關焦點

  • 「東莞創新地圖」發布 由6大板塊組成
    在近日舉行的2016中國(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上,東莞市科學技術局發布了「東莞創新地圖」。據了解,東莞創新地圖可動態記錄東莞市科技創新發展的成果,主要由6大板塊組成。另外,創新地圖顯示,東莞市共有新型研發機構32家。  而在創新實力一欄顯示,2015年東莞市GDP達到6275.06億元,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為1008.51億元,社會R&D經費投入強度為2.36%。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信息稱,2015年全國R&D經費投入強度為2.07%.東莞R&D經費投入強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 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分類(2017)
    國家統計局關於印發《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分類(2017)》的通知 本次修訂延續2013版的分類原則、方法和結構框架,根據新舊國民經濟行業的對應關係,僅進行了行業結構的對應調整和行業編碼的對應轉換,形成《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分類(2017)》。
  • 電子信息製造業上半年用電量佔東莞五大支柱產業半壁江山
    電子信息製造業上半年用電量佔東莞五大支柱產業半壁江山金羊網  作者:餘曉玲、何石、林韻  2019-07-25 記者走訪引領東莞電子信息製造業的智慧型手機產業
  • 積極參與國際性賽事、世界級項目,倍增企業引領東莞科技創新
    在2020年國際護士節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下稱「央視」)策劃推出特別節目《天使禮讚》慰問醫護工作者,該節目主屏產自東莞的倍增企業東莞阿爾泰顯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阿爾泰」)。阿爾泰總經理助理安娜表示,阿爾泰還為2020年央視春晚和元宵晚會等重磅央視節目提供主屏。此外,北京市政府與央視啟動的消費季活動、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其P0.7 8K顯示屏也由阿爾泰提供。
  • 美媒:從東莞企業主的「新世界」看中國的發展
    美國《紐約時報》1月21日文章,原題:「新世界」:中國在改變,一位工廠主正竭力跟上邵春友(音)是中國夢的例證。過去30年,在中國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徵程中,他從一名昔日的組裝線工人變為一名電子企業主。如今,來自九江的他在東莞擁有兩家工廠,員工超過2000人。但隨著中國仍在變化,邵也不得不再次重塑自身。
  • 製造業倒閉調查:七大勞動力密集行業成重災區
    (每日經濟新聞)短評:理性看待製造業的「冰火兩重天」東莞製造業正在加速走向分化,形成「冰火兩重天」的格局,其實是中國製造業伴隨經濟轉型走向分化的縮影。對此,人們不必恐慌。要堅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堅持依靠科技創新,全面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實現製造業從產業鏈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型近日,有媒體報導稱,素有「世界工廠」之稱的廣東東莞市,在掀起「機器換人」潮流而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同時,也出現一些企業因經營不善而關門的現象。
  • 曾經的廣東四小虎,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東莞已脫穎而出
    自此以後,順德、南海、中山、東莞並稱為「廣東四小虎 」,當時它們崛起速度非常快,也非常有發展潛力,一躍成了全國關注的焦點,在經濟上的驚豔表現名震全國。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對東莞的定位非常明確,就是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強化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功能、擴大開放合作的示範功能、現代優質生活的服務功能。東莞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高端製造和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將發揮積極重要作用。
  • 百日攻堅為「東莞製造」蓄能
    從今年10月至明年1月,廣東東莞開展「百日攻堅」行動,抓投資、抓產業、抓創新,補鏈強鏈,強化發展新動能。東莞選取了推進有效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動消費回暖、加力發展「3+1」重點產業、實施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等10項重點工作作為突破口,全力推進。為解決重大項目審批中的難點、堵點,東莞整合各方資源,優化對企服務。
  • 1-11月陝西省高技術製造業、民生社會等重點領域投資快速增長
    高技術製造業、民生社會等重點領域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同時受冬季項目施工進度放緩、去年同期基數抬高等多重因素影響,部分行業投資增速回落。分三大行業看,採礦業投資下降24.4%,回落1.9個百分點,園子溝煤礦等大項目收尾;製造業投資增長3.3%,回落1.7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行業投資降幅較大;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26%,回落9個百分點,一批風電、光電以及供熱管網項目建成投用。
  • 「2019中國城市製造業輻射力」深圳蟬聯首位,蘇州、東莞位居二三
    「中國城市製造業輻射力2019」深圳蟬聯首位,蘇州排名第2位,東莞排名第3位 根據「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雲河都市研究院發布的覆蓋全國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中國城市製造業輻射力2019」出爐。
  • 「十三五」品質東莞建設成就巡禮|深入推進「六大工程」之實施產業...
    製造業是東莞的立市之本和核心競爭力所在。■「沒有人能夠熄滅滿天星光,每一位開發者,都是華為要匯聚的星星之火」讓無數人動容。圖為華為開發者大會在東莞籃球中心開幕 記者 鄭志波 攝2020年9月,華為開發者大會如期舉行,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華為,聚焦東莞。
  • 經濟記者眼中的東莞2020⑤∣大科學裝置助力東莞邁向原始創新策源地
    關鍵詞原始創新釋義2020年的東莞,大科學裝置落戶,原始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通過科技創新,東莞正逐步突破多項關鍵領域技術。「請各採編部門成員迅速返崗……」年初三,本該是訪親探友、闔家團圓的時光。然而,作為報社經濟新聞部一員,我深知自己的職責與使命,今年特殊的環境下,更需要做好信息傳遞工作。
  • 「中興事件」難阻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
    以電子信息製造業為例,總的分工格局是:美國從事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高端產品製造、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從事中高端產品研發和生產、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從事組裝加工和製造。在這個格局中,中國扮演了世界工廠的角色,處於重要的一環。據統計,2017年中國生產手機19.2億部,計算機3.1億臺,家電31.8億臺,分別佔全球產量的75%、95%和85%。
  • 去年北京高技術產業增加值6976億 近百種新藥明年進入臨床研究
    右圖:腦起搏器產品已經植入近1.5萬例次   2018年,北京的醫藥健康、人工智慧、智能網聯汽車、大數據、5G等高精尖產業加速態勢明顯,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五周年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之「高精尖重點領域重大技術創新成果發布會」上獲悉,去年北京地區生產總值超3萬億元,而新經濟實現了新的突破,增加值超過萬億元,其中高技術產業同比增長9.4%,高於北京GDP增速。
  • 明明:從逆周期到順周期,看好製造業板塊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9日電 題:《明明:從逆周期到順周期,看好製造業板塊》作者 明明(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固定收益研究員)2020年,疫情衝擊之下,中國的大國優勢逐漸凸顯,製造業的生產、經營和利潤表現出了較強的韌性。在海外供給能力下降,國內政策利好的情況下,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實現了較高的產值以及不錯的利潤增長。
  • 產業集聚效應催生中國家具「東莞標準」
    同時,評價結果將倒逼更多家具企業在產品品質、產品創新和服務質量等方面持續精進,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延伸名家具展打造行業生態平臺2021年,國際名家具(東莞)展覽會(下稱「名家具展」)及東莞家具企業有哪些新思路?這個問題的答案,在1月6日下午舉行的第45屆名家具展新聞發布會上一一展現。
  • 東莞A股上市企業有望增至30家
    從宇瞳光學的安防光學鏡頭、佳禾智能的耳機,到祥鑫科技汽車模具,可以瞥見東莞先進位造業的快速發展。「可以看到,這一輪東莞上市企業大都來自先進位造業,通過創新驅動發展,他們站在了資本的風口上。」林江說,乘著建設廣東省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的東風,東莞要大力發展先進位造業,提升製造業的水平。
  • 廣州科技創新軸:通向城市新未來
    廣州試驗區定位打造成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技術創新策源地、集聚發展示範區、開放合作重點區、制度改革試驗田,構建了廣州試驗區「一江兩岸三片區」空間格局,總面積約81平方公裡。中新廣州知識城中新廣州知識城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創新載體之一,是中國與新加坡共同打造的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和國際化知識創新平臺。知識城於2018年11月上升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
  • 「動漫+」如何玩 漫博會上東莞製造聚焦「優質IP+模式創新」
    獲得榮譽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東莞接下來將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創建成果,更好地發揮版權在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科技創新和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使版權成為東莞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重要動力。    企業展示包括了「動漫+」的多種可能,如東莞是製造業大市,利用動漫IP授權,讓產品講故事,賣出好價錢是不少製造業企業關注的,而在品牌授權展就有15個案例,15家企業來自不同行業,處於不同發展階段,藉助品牌授權資助項目成功轉型升級,推進東莞企業與品牌對接,助推本次漫博會的產業對接。    其實「動漫+」如何玩,除了一個優質的IP,優秀的內容支撐,還離不開模式的創新。
  • 陝鼓以創新為引擎融入雙循環
    李宏安說,創新是陝鼓提升服務能力,融入雙循環的引擎。陝鼓整合全球優質資源,構建了陝鼓工研院、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歐洲研發中心、布爾諾研發中心、分布式能源技術裝備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夯實了硬科技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