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2016中國(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上,東莞市科學技術局發布了「東莞創新地圖」。據了解,東莞創新地圖可動態記錄東莞市科技創新發展的成果,主要由6大板塊組成。
六大板塊展示科技創新成果
據悉,東莞創新地圖共有「創新要素」「產業布局」「創新實力」「統計數據」「圖表統計」「企業庫」6大板塊組成,目前共收錄東莞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08家。
推動東莞在更高水平上發展,創新驅動是重要推手。在創新要素上,有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專利、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新團隊、「四眾」平臺等子欄目,每一個欄目點擊進去,都可以看到其在鎮街的具體分布情況。
其中,重點實驗室有國家級1家、省級13家;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有國家級1個、省級161個、市級115個;專利方面,專利申請數達到38094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數達到11166件;科技企業孵化器方面,國家級8個、省級11個、市級35個;創新團隊方面,省級25個、市級18個;「四眾」平臺,眾扶平臺39個、眾創平臺19個、眾包平臺2個、眾籌平臺6個。另外,創新地圖顯示,東莞市共有新型研發機構32家。
而在創新實力一欄顯示,2015年東莞市GDP達到6275.06億元,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為1008.51億元,社會R&D經費投入強度為2.36%。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信息稱,2015年全國R&D經費投入強度為2.07%.東莞R&D經費投入強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與此相連的圖表統計具體列出了2009-2015年這7年的社會R&D經費投入強度圖表。圖表顯示,這7年間R&D數據分別是:1.10%、1.22%、1.51%、1.66%、2%、2.16%、2.36%,呈逐年上升趨勢。據了解,R&D經費支出與GDP之比是國際上用于衡量一國或一個地區在科技創新方面努力程度的重要指標。在6大板塊中,統計數據和企業庫是為專業領域的研究所需,暫不對外開放。
未來將接入微信平臺
今年5月,東莞市獲批全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城市,並積極開展科技創新的各種探索。在此背景下,東莞創新地圖的發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獲批全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城市之前,自2014年開始,東莞就組成了10多人的研發團隊進行開發。」東莞市電子計算中心、東莞市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明全程參與了東莞創新地圖的研發。他表示,東莞創新地圖最重要也是最難的部分是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為此,需要和各個部門進行溝通,把散布於東莞市各個鎮街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團隊信息收集整理起來,並根據其行業特性進行分類。
趙明表示,東莞創新地圖呈現了東莞科技創新的成果,是宣傳東莞科技創新發展的一個窗口和平臺。在東莞創新地圖上,每個鎮在某個行業的產業密集情況,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行業發展的優勢都可以看到,一目了然。
據了解,東莞創新地圖可以提供新的觀測視角,為科技政策制定提供指標支撐;為鎮街的科技招商工作提供區域產業分布特點;為科技工作者提供新的研究平臺和參考信息;為企業提供創新規劃與創新活動信息指引;為社會大眾提供形象直觀的東莞創新能力展示窗口。
趙明透露,東莞創新地圖提供了一個對外展示的平臺,對於東莞對外招商引資,引進高新科技企業和人才,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企業入駐、人才引進、各鎮街優勢產業,將形成產業集群效應。」趙明說。
「大家現在所看到的東莞創新地圖,數據顯示的時間點各有不同。這是因為有些數據是以年為單位統計的,有些是以季度為單位。但也有些可以適時更新的數據,比如東莞高新企業的數量,可以做到通過審核,就及時更新。」趙明解釋說,東莞創新地圖可動態記錄東莞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趙明表示,未來東莞創新地圖將繼續完善更新數據,同時接入微信平臺,實現企業和企業之間,企業和人才之間,以及供應鏈各個環節之間的交流互動。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