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參與國際性賽事、世界級項目,倍增企業引領東莞科技創新

2021-01-20 讀創

在2020年國際護士節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下稱「央視」)策劃推出特別節目《天使禮讚》慰問醫護工作者,該節目主屏產自東莞的倍增企業東莞阿爾泰顯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阿爾泰」)。阿爾泰總經理助理安娜表示,阿爾泰還為2020年央視春晚和元宵晚會等重磅央視節目提供主屏。此外,北京市政府與央視啟動的消費季活動、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其P0.7 8K顯示屏也由阿爾泰提供。

上述案例只是東莞科技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以倍增企業為代表的「東莞智造」正在積極通過不同的方式參與到國際性的賽事、世界級的項目中。

記者在近日調研走訪中發現,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當前,越來越多莞企帶著核心技術、優勢產品邁上國際舞臺,釋放出強勁的發展新動能,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共同撐起「東莞智造」的脊梁,讓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用更加強勁,進一步加快東莞邁向全國先進位造之都的進程。

科技引領

細分領域撬動大市場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手機、汽車、電腦等多類產品與一個不到手指甲大小的連接器的品質有著莫大的關聯。

「一個汽車上就裝有2000至3000個連接器,如果連接器的技術不達標,或將引發系列安全性的問題。」勝藍股份董事長黃雪林說,企業是一家專營連接器的企業,小型連接器兩個觸點的距離少於0.3mm,需要具備精密的設計與製造技術。「為了實現持續性的創新,企業每年投入佔營業額4%左右的研發成本。」

依靠科技創新、政策紅利的釋放讓勝藍股份躋身為中國電子連接器生產製造龍頭企業的行列。黃雪林說:「企業在2017年入圍市級倍增計劃企業,在參加『倍增計劃』的幾年,也是勝藍股份穩健成長的幾年,公司經營業績以20%左右的年增長速度穩健成長,並在2020年7月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阿爾泰是國內首批進入LED小間距顯示行業的企業之一。在2019舉行的武漢軍運會開幕式上,美輪美奐的表演獲得全世界的關注與稱讚,軍運會現場大廳直播大屏供應商也是阿爾泰。「重大賽事對直播載體的各項要求都格外嚴格,阿爾泰從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成為直播大屏的供應商,承擔起現場直播的重任。」阿爾泰副總經理許樹標說。

緊接著2020年央視春晚,阿爾泰為其設計製作的330平方米的主屏,在2020年除夕夜為全國市民帶來了一場8K版視覺上的盛宴。為了呈現更好的觀看效果,公司對產品從研發設計到生產都多環節嚴格把控,經過多番的檢測調試,最終為全國人民獻上了美輪美奐的視覺體驗。在過去的2020年裡,阿爾泰小間距顯示屏產品受到廣電、公檢法、商顯等領域青睞,案例應用廣泛落地。

「堅持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主動力,企業2020年投入研發費用2000萬元,功夫不負有心人,即使在疫情的背景下,阿爾泰去年的營收也達到4.3億元左右,相較2019年有小幅度上升。」

距離東莞市石龍富華電子有限公司(下稱「富華電子」)的研發大樓投入使用已經超過一年時間了,研發人員每天都加班加點參與研發工作,其自主品牌UE Electronic 65W小型GaN電源通過技術的革新,在提升功效的同時,將其體積縮小至傳統產品的三分之一,便攜的特性獲得了市場的青睞。此外,富華電子緊跟市場的發展,迎難而上,在疫情的背景下,加大呼吸機設備等適配器的研發和生產,搶得市場機遇。

「正是富華電子銳意進取、力求科技引領的理念,如今富華電子作為國內電源適配器一線品牌,企業在過去四年時間內提前實現倍增,去年企業的營收同比增長25%至30%。」企業董事長黃子田說。

這些具備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紮根細分領域的倍增企業,成為推動東莞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滿天繁星,它們主動參與世界價值鏈分工的高端環節,提升東莞製造在世界舞臺上的競爭力、影響力。

車間變革

生產線迸發新活力

走進倍增企業富華電子無塵防靜電全自動化SMT車間裡,多臺全自動化SMT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生產。為了提高產能,降低成本,富華電子還引進了行業內先進的全自動化電源生產線,「這條全自動生產線全長82米,傳統的生產線得76個人才能完成生產任務,現在只要26個人,人力節省70%,實現產能翻倍,平均值1000PCS/H提升至1800PCS/H。」黃子田說。

隨著新一代技術的變革,富華電子率先投身其中,並結出了豐碩的成果。黃子田說:「企業在全自動化生產線的投入獲得2020年省級技術改造項目資助153萬元。接下來,企業將把這筆補貼應用在未來的研發中,並增大投資。2020年,富華電子共投入2000多萬元用於檢測設備增加、產線設備優化及更新換代,並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高標準的EMC實驗室和導入MES管理系統。

距離富華電子一個小時車程以外,倍增企業廣東新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秀新材料」)營收在三年內完成了倍增,企業也從一個手工加工、可再生新材料的探索,再到高端製造業轉變的企業。如今,企業以材料賦能為核心,生產出可聽音樂的眼鏡、樹脂和纖維做的跑鞋、竹子做的手機殼、碳纖維做的拉杆箱……並把產品賣到了全世界。

談及其發展的密碼,新秀新材料董事長文峰發動了車間的變革,大力投入自動化、智能化建設。「複合材料的成分非常複雜,涉及到工藝、技術、生產全環節等問題,在業內很少企業能上自動化設備,而我們率先而行,不僅投入大量的自動化設備,而且自我研發出適配產品的自動化生產線,讓產品的品質更加穩定、可靠。也是因為我們過硬的產品品質,為我們贏得了海外客戶的訂單,現在我們的訂單都排到明年了。」

技術賦能,為企業的升級打開全新的空間。在東莞市宇瞳光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宇瞳光學」)的生產車間裡,自動化生產線馬力全開趕製訂單。宇瞳光學董事長張品光說,企業的訂單排到明年了,幸好在早年就推行了自動化改造,大幅提升的產能能滿足訂單的需求,也能保證大規模高清產品的如期交付及品質的一致性。

張品光說,這個行業處於高精密領域,在早期只能靠手工製作,自從企業上了自動化生產線後,產品的品質明顯提升,隨之,企業全面開展自動化、智能化的建設,如今企業已投入約10億元到自動化、智能化建設中。不久後,公司將搬至不遠處的新大樓,屆時產能將進一步擴大,募投擴產項目投產後年增3750萬支高精密鏡頭。

車間的智造變革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加速從傳統行業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先進位造業躍遷,從而釋放出強大的生產力,成為支撐經濟韌勁的倍增力量。

釋放紅利

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20年4月恆大研究院和智聯招聘聯合推出《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0》(簡稱《報告》),其中在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強中,東莞以人才吸引力指數29.6排名第15名,在廣東省排名第3名,僅次於廣州、深圳。

人才也是促成各項工作的重要支撐。東莞憑藉科技和產業的優勢,吸引了大批從海外歸來的學科領軍人才。截至2019年底,東莞市人才總量達235.2萬人,高層次人才15.6萬人。

人才吸引來了,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也是重要的課題。

對此,張品光深有感觸,他說:「從事我們這種高精密零部件生產企業,對綜合性的人才要求非常高,相對廣州和深圳來說,招到合適的人才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通過自身培養和人才引進等手段為公司儲備人才力量。

在此背景下,東莞市政府、東莞市倍增辦充分發揮職能,釋放倍增政策效能,針對人才的特性,出臺了《東莞市「倍增計劃」試點企業骨幹人才資助實施細則》,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根據實施細則,東莞按營收規模將試點企業分成3個扶持檔次,每年分別給予每家企業10個、6個和3個名額指標,對試點企業技術骨幹及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資助。資助內容包括,東莞市財政按其上年度所繳納工薪收入個人所得稅市級留成部分的80%標準獎勵至個人,每人每年最高100萬元。

2020年以來,「企莞家」累計抓取3543個政策,對已填報信息的企業用戶,平臺將根據企業不同生命周期的特點和需求,自動匹配政策,並按照匹配度高低分級向企業精準推送適用政策。僅2020年就為企業推送政策128.8萬次,累計收到專項資金申請6518份,推動企業獲得專項資金26.8億元,辦理企業訴求1996宗,其中涉及不少關於人才方面的政策。

在記者走訪的過程中,多家倍增企業也獲得了相應的人才補貼。比如,富華電子6個骨幹人才,每年可獲得政府20萬元的資金補貼,近兩年每年都分配了6個學位給骨幹人才,董事長黃子田赴臺灣學校經營管理培訓班獲得資金補貼;宇瞳光學有1名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可以獲得政府30萬元的資金支持,且政府對企業骨幹人才進行資助、對科技創新人才進行經濟貢獻獎勵、幫助解決企業人才子女入學的問題;勝藍電子從2名骨幹人才增至4名,政府對骨幹人才子女入學、骨幹人才補助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解決了部分主管子女入讀公辦學校穩定人員……

文嫻(化名)是新秀新材料的骨幹員工之一,在企業擔任項目管理崗位,每個月能獲得政府2000元的住房補貼,「政府能關注到我們這部分的群體,並給予相關的補助,讓我們感到備受鼓舞,這讓我們幹勁更足了。」文嫻說。

要想留住人才,關鍵在於創造一個適合人才發展的環境,不斷加碼的人才補貼,為東莞營商環境的建設奠定了基礎,使人才真正融入到城市的發展之中。

來源:南方日報(記者 葉永茵)

審讀:孫世健

相關焦點

  • 這12個項目來東莞了!投資總額達124.81億元
    其中包括投資額達36億元的常平智創產研中心項目,投資額達20億元的沙田創勝智能製造產業園項目,投資額達12億元的樟木頭悅目光學器件智能觸控螢幕幕等項目。  記者發現,這些投資項目不乏智能製造產業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項目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這些項目落戶東莞,將極大地推動東莞產業轉型升級。
  • 東莞正謀劃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以深圳、東莞為核心在珠江東岸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全球每4部手機,就有一部「東莞造」。如今,東莞電子信息產業正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產業能級,不斷補鏈強鏈,把握5G時代新機遇,為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積蓄力量。 走「芯」填補5G通信晶片國內空白5G發展的重要基石是晶片技術。
  • 2020年東莞科技工作交出亮眼答卷:躋身國家科創大局 打造源頭創新...
    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在東莞舉辦。東莞時間網1月15日訊 2020年,東莞市科技局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以打造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總抓手,構建「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全鏈條創新體系。
  • 國有企業在技術創新中要發揮積極作用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發揮國有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積極作用,表明中央對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的高度重視。隨著中國經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增長也面臨著嚴峻的下行壓力。中國經濟到了由大變強的關鍵期,最重要的支撐是科技創新。國有經濟五種能力提升的標準是第一次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 「東莞智造」在世界舞臺加速崛起
    除了閃耀世界舞臺的「東莞製造」,「東莞智造」正通過不同的方式,深入滲透到一些國際性賽事、世界級項目,成為世界產業經濟這一大蛋糕的分享者。記者調研發現,東莞智造頻頻亮相世界舞臺的背後,依託的是通過科技創新重塑經濟發展競爭力,某種程度上也是這座製造業大市產業突圍的縮影和新的延續。這些世界級的「東莞智造」力量正在東莞凝聚,迸發出強勁的新動力。
  •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助推科技創新發展
    」抓實抓好抓出成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聚力實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行動,為通化綠色轉型、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同時,立足科技創新行業優勢,協調省科技廳和省蜂研所幫助包保的柳河縣長安村發展養蜂產業,高質量完成行業脫貧任務,全面選派科技扶貧特派員,為精準脫貧提供科技助力。聚焦「效」字抓落實,創新引領發展。把主題實踐活動貫穿「加快推進新時代通化綠色轉型全面振興十大行動計劃」工作全過程,積極引導全體黨員幹部激發出工作熱情和進取精神,全力推動科技創新。一是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轉化成績斐然。
  • 「十三五」品質東莞建設成就巡禮|深入推進「六大工程」之實施產業...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落戶東莞並投入正式運行 記者 藍業佐 攝■廣東博邁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線 記者 鄭琳東 攝正如阿里巴巴之於杭州,華為之於東莞,是在改革開放多年後,從「世界工廠」邁向以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路途中,又一股自帶流量的生力軍,成為東莞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力量之一。
  • 東莞天楠光電科技公司董事長聶權:企業要把握創新及發展的準繩和方向
    東莞天楠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聶權:企業要把握創新及發展的準繩和方向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一詞被提及近40次,可謂是兩會最強音之一
  • 發揮創新引領作用 攜手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全國人大代表、市長陳如桂圍繞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深圳創新發展作了發言。他表示,深圳作為大灣區中最具創新活力的城市之一,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對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全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會議要求,更好擔當起中心城市的定位,在大灣區中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攜手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東莞暨南大學研究院:為百餘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將引進多個醫藥項目
    8月7日,記者來到東莞暨南大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市新型研發機構聯合發展委員會負責人如此向記者介紹。從2013年落地東莞以來,研究院堅持花最少的錢,幹最難的活,走出了自己的發展之路。  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大、周期長、回報慢,在資金、場地缺乏的情況下,作為一家科技平臺,研究院積極做好生物醫藥產業的科技服務。
  • 東莞首宗工改MO項目都市慧谷項目啟動
    新快報訊 記者楊英傑報導 11月26日上午,深耕灣區,再啟徵程——都市慧谷項目招商啟動儀式舉辦
  • 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年以來,面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戰略需求,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又部署實施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與科技重大專項形成梯次銜接格局,進一步增強創新源頭供給能力,以戰略高科技引領全產業鏈創新發展,打造先發優勢,形成引領型發展的新格局。
  • 東莞聯手中科院共建松山湖科學城 打造「一軸、一區、兩心、三組團...
    面向產業需求布局完整創新鏈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處在國家創新體系金字塔的塔尖,被稱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是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核心力量,對高層次人才和重大科研項目具有強大的虹吸效應,對所在區域和城市的創新發展意義非凡。
  • 東莞407家企業上榜!在這些企業上班太有福氣了!
    全市共有407家企業入選市倍增辦對企業名單進行公示關於2020年東莞市「倍增計劃」試點企業名單的公示根據《2019年東莞市「倍增計劃」試點企業考核工作方案》(東倍增辦〔2020〕78號)和《2020年東莞市「倍增計劃」試點企業遴選工作方案》(東倍增辦〔2020〕81號),市倍增辦開展了2020
  • 「動漫+」如何玩 漫博會上東莞製造聚焦「優質IP+模式創新」
    近年來,東莞依託漫博會這個極具行業影響力的國際對接平臺,積極實施「版權興業」工程,深入推動版權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東莞經濟文化發展注入新活力。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最新統計顯示,2015年,東莞市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為505.77億元人民幣,佔全市GDP的8.06%。
  • 中軟國際籤約東莞 推動三萬億「世界工廠」數位化轉型發展
    東莞市市長肖亞非與中軟國際董事局主席兼CEO陳宇紅在交流中表示,東莞近年正加快政府和企業數位化轉型建設步伐,推動先進位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
  • 上海國際集團: 創新賦能 凝聚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在上海國際集團的「架橋鋪路」下,央行上海總部、市金融服務局等8家單位成為指導單位,各參與主體積極尋求協作共贏,「產、學、研、投、用」融合進一步加深。一個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金融科技產業生態正在形成,而一批創新性強、應用性廣的金融科技示範項目,也在各家單位的共同呵護下孵化成長。幾個月過去了,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已結出累累碩果。
  • 「東莞創新地圖」發布 由6大板塊組成
    在近日舉行的2016中國(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上,東莞市科學技術局發布了「東莞創新地圖」。據了解,東莞創新地圖可動態記錄東莞市科技創新發展的成果,主要由6大板塊組成。據了解,R&D經費支出與GDP之比是國際上用于衡量一國或一個地區在科技創新方面努力程度的重要指標。在6大板塊中,統計數據和企業庫是為專業領域的研究所需,暫不對外開放。  未來將接入微信平臺  今年5月,東莞市獲批全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城市,並積極開展科技創新的各種探索。
  • 深圳南山加快建成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
    「四個中心」功能完善,「六大片區」破繭而出,「一軸一帶」蔚然成型,灣區天際線美輪美奐,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意象初顯。夯實了中心城區的「堅實脊梁」,瞄準「雙區」建設,實施「科技創新+總部經濟」雙輪驅動戰略,「3+3」戰略示範工程建設蹄疾步穩。
  • 堅持原創引領 服務國家發展 高校科技工作再上新臺階
    、國務院關於教育和科技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秉持「引領創新、支撐發展、科教融合、開放協同、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凝心聚力,真抓實幹,全力提升新時代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為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