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鼓以創新為引擎融入雙循環

2020-12-05 中工網

來源:陝西日報

陝西日報記者 郭軍

核心提示

■ 截至10月,陝鼓進出口協議額達130多億元

■ 陝鼓海外項目履約率為100%

在今年第三屆進博會上,陝鼓既是採購商也是參展商。陝鼓旗下海外公司——捷克EKOL公司作為參展主體參與進博會。陝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宏安說:「陝鼓積極融入雙循環,與全球合作夥伴互為市場、互為資源,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用實力說話。陝鼓旗下有歐洲研發公司(德國)、EKOL公司(捷克)等12家海外公司和服務機構,38個運營團隊,陝鼓智慧綠色產品、方案和系統服務已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深挖內循環潛力。近3年,陝鼓與國內100多家知名企業籤訂戰略合作,特別是今年上半年以來,陝鼓與國家電網、國家電投、中國投資協會、中國一重、中石油長慶油田及長慶石化等戰略合作,布局國內能源領域「數字新基建」。

深耕外循環市場。今年上半年,陝鼓相繼為俄羅斯、土耳其、印度等市場提供大型軸流壓縮機、離心壓縮機、硝酸四合一機組等大型裝置,同時推進塞爾維亞鋼廠升級改造等海外工程總承包項目。海外項目履約率為100%。截至今年10月,陝鼓進出口協議額達130多億元。

「融入雙循環,陝鼓靠的不僅僅是高端裝備產品,更多的是系統解決方案和系統服務。」李宏安說。

事實上,陝鼓最早是以生產鼓風機等產品立足市場,後來意識到拼體力、拼設備、拼資源的傳統製造經營模式,不能支撐企業長遠發展,於是企業下決心取消、弱化設備維修等低附加值業務。

11月16日,陝鼓動力系統服務事業部項目交付部部長助理童黨值風塵僕僕地從外地回來。童黨值以前從事工具機維修,後經過培訓成為系統服務人員。如今,有30多名像童黨值一樣的技術工人從工具機維修崗位轉向系統服務崗位,陝鼓系統服務人員已由最初的30多人增加到500多人。

服務怎麼盈利?

據童黨值介紹,陝鼓專業化運維團隊常駐寶鋼湛江項目現場,「集設備診斷分析、檢修、備件一體化」「保姆式」服務模式,使「設備被動維護」變為「主動運營維護」。

在塞爾維亞高爐鼓風系統能效優化升級改造總承包項目中,陝鼓為用戶量身定製了「冶金全流程能源動力系統解決方案」,將釋放掉的煤氣回收利用,解決了高成本、低效率、高汙染的痛點,使高爐鼓風機運行效率由原來的62%提升到90%。

目前,陝鼓「工業服務+運營」的產值已佔到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二左右。

李宏安說,創新是陝鼓提升服務能力,融入雙循環的引擎。

陝鼓整合全球優質資源,構建了陝鼓工研院、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歐洲研發中心、布爾諾研發中心、分布式能源技術裝備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夯實了硬科技實力。

陝鼓研發的冶金餘熱餘壓能量回收同軸機組BPRT、燒結餘熱回收與燒結主抽風機聯合驅動機組SHRT應用技術榮獲聯合國國際能效合作夥伴關係組織(IPEEC)「十大節能技術和十大節能實踐」獎,並獲得2019世界製造業創新產品金獎,得到國際認可。

今年1月至10月,陝鼓銷售合同額同比增長115.56%,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0.14%。

「疫情是危也是機。」李宏安說,「後疫情時代,海外標的『價值窪地』效應顯現,陝鼓正在迎來新的投資機遇。」

編輯:陳思南

相關焦點

  • 陝鼓:能源互聯島「三特徵」成能源變革創新引擎
    作為致力於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綠色能源強企的陝鼓掌門人,李宏安以為市場和用戶顯性和潛在需求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為目標,從能源生產、輸送、配給、轉化和消耗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思考與研究,創新性地提出了「供給側、需求側、技術側」互聯三特徵,陝鼓能源互聯島系統解決方案的持續再創新為引領綠色能源變革與發展增添了創新引擎。
  • 陝鼓自主研製全球最大AV140軸流壓縮機組試車成功
    陝鼓軸流壓縮機專業技術總監王儀田介紹,該機組為超大型軸流壓縮機組,運行風量和壓比均為全球工業用軸流壓縮機領域之最。該機組總重量達400多噸,其核心部件空心轉子長度近11米,重量近70噸,轉子內徑為1.4米。該機組新型高效葉型和空心轉子的全新設計開發,確保了裝置整體運行更加穩定和高效節能。
  • 陝鼓首創DMF高濃度廢水集中回收穫得成功
    我國是世界合成革生產和消費大國,國內產能約佔全球產能的80%,產值約為1000億元/年。浙江省麗水經濟開發區是全國第二大合成革產業基地,擁有合成革企業20餘家,生產線140餘條,合成革產業正是浙江麗水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合成革企業在開發區內聚集,導致環境問題突出,甚至在開發區一度形成了該先要環保還是先要產業的爭議。
  • 2020中國貴金屬論壇為「雙循環」新格局下貴金屬產業發展探尋新路徑
    論壇發布了《2020年貴金屬藍皮書》,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權威信息。會議受到與會者高度讚賞,貴金屬集團產業發展得到高度肯定。 當前,貴金屬行業迎來較好發展機遇,但仍面臨重大風險挑戰。一是要上層次,強化科技創新,面向高端領域補齊短板,提升競爭力;二是要走出去,加強市場開拓,擴大市場份額;三是貫徹「四個面向」要求,深化改革,以創新、人才、資本三駕馬車齊頭並進,實現發展目標。
  • 暢談雙循環下產業鏈 建言「十四五」布好局
    」為主題,研討雙循環新格局下產業鏈供應鏈的融通與賦能,為「十四五」布好局起好步建言獻策。暢通國內大循環的著力點主要有六個方面:創新,新基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增加收入、促進消費,提升企業投資積極性,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  在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同時,還要通過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內循環雙循環可以促進國內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通過強鏈、補鏈、擴鏈可以讓國內經濟創造新的需求,產生巨大的增長空間。
  • 解讀①|四方面切入,打造暢通國內大循環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
    四川新聞網消息(熊強 李永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議》對『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進行了突出強調和專章部署。」內江市委副秘書長、市委政研室主任吳德生說,未來,內江將重點從全面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大力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布局等四個方面切入,著力把內江打造成為暢通國內大循環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
  •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智能化時代,聯想如何助力內外雙循環?
    在百年未有之大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相作用的大背景下,中央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將成為未來長期引領中國發展的戰略方向。2021年中國將進入「十四五」周期,讓國內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讓「中國製造」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形成內循環為主體、內外循環雙向互動的良性發展格局,是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聯想是中國走出去的「雙循環」運營企業典型代表聯想作為一家全球化高科技製造企業,創立36年來,伴隨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成長壯大。
  • 人民日報海外版:構建國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互促雙循環新格局
    中國正在提升全面開放的層次,加快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轉向制度型開放,增強現代市場體系的立規建制能力,大力促進國內外市場規則統一融合,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為積極主動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國正在瞄準塑造世界一流營商環境的目標邁進,努力增強全球投資者對國內市場的信心與嚮往,從而在全球經濟治理中謀求與自身貢獻相稱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 中國社科院院長謝伏瞻:「雙循環」絕不是也不可能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朱宛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昨天(11月27日)主辦的「十四五規劃與中國發展」學術研討會上,社科院院長謝伏瞻指出,新發展格局的提出是根據中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中國比較優勢變化作出的重大決策,不僅將對未來一個時期中國的發展帶來系統性深層次變革,還將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變革帶去諸多新機遇。謝伏瞻指出, 「雙循環「是以內為主、內外互動的循環。
  • 陳雷剛:廣東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哲學意蘊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科學研判當前國內外大勢、積極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著眼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作出的戰略之舉。廣東是全國經濟大省,「雙區建設」貫通國內國際,完全有條件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積極作用。中共廣東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明確提出將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作為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 雙循環格局下地方金融的定位與發展戰略
    地方金融如何通過充分發揮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市場主體的作用,將自身的發展融入到雙循環格局之中,推動內、外循環?這成為日前在陝西楊凌高新示範區舉行的全國地方金融二十四次論壇(2020)年會熱議的話題。會議以雙循環格局下地方金融發展為主題,重點研討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在雙循環格局下的市場定位和戰略發展,鄉村振興與數字金融等內容。
  • 「時評」為「雙循環」打通人才經脈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暢通經濟「雙循環」,應打通人才經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 登上大平臺 融入雙循環 五糧液為新一輪發展站位謀遠
    近年來,五糧液正加速數位化轉型,發力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等領域,加強新零售、新業態、新模式建設,在科技創新上大步向前。 去術存道 開拓酒業數位化未來 數字經濟正逐漸成為全球經濟高質量增長和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產業變革的強力引擎。
  • 做強創新引擎 築牢基層堡壘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創新驅動是社會發展的動力與源泉,基層創新是人民群眾密切關注且息息相關的一項重要工作。基層創新一直以來得到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鼓勵引導支持基層探索更多原創性、差異化改革,及時總結和推廣基層探索創新的好經驗好做法。」
  • 孫華平訪談(下篇):解碼雙循環新格局下高質量發展之道
    專家指出,在"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中,關於對外開放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及形成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中宏網記者:您對雙循環新格局下補短板,促進高質量內涵型增長的創新路徑有何分析或建言?
  • 邢雲超:雙循環——中國經濟新格局
    今年五月以來,國內高層多次提及「雙循環」概念,「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美國CNBC日前報導,「中國正為國際貿易重大轉變做準備」。中國經濟結構優化潛力和迴旋空間巨大,經濟韌性和市場魅力依舊,有望對國際國內雙循環產生引領,拉動世界經濟良性運轉。美國2季度經濟環比上一季度超32%負增長。有智庫預判,美國加速印鈔,其3萬億美元政府國債及3萬億美元美聯儲超級貸款之疊加效應或造成美國經濟進一步滯脹。
  • 中核二四:24+N引擎黨建 為高質量發展提速
    中核二四引擎黨建的。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核工業二四建設有限公司作為國企的一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結合公司發展特色和文化沉澱,從生產經營實際出發,著力打造「引擎」黨建品牌,構建了「24+N」的特色黨建格局:「2」是堅決貫徹兩個「一以貫之」,實現黨建和改革雙輪驅動;「4」是堅持從「基礎工作實不實、作用發揮強不強、中心工作優不優、工作作風好不好」四個維度,確保黨建融入中心有效果;「N」是持之以恆落實支部半月學習、入黨推優競選、會後交流研討等多項黨建創新舉措,
  • 聚焦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探索演化經濟學新方向
    賈根良簡要總結了演化經濟學在中國的原創性發展,闡釋了中國演化經濟學人的三個主要使命:一是以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研究為基礎研究領域,傳播並創新「第三種」經濟學;二是反對經濟學數學形式化,「復興」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傳統;三是以解決中國重大現實問題為導向,做經世濟民「真學問」。
  • 「內循環」+「雙循環」:時間與空間
    針對上述情況,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指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5月23日,總書記在看望政協委員時再次指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經濟大家談|正確認識「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深刻內涵
    當前,我國提出的以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在全球疫情蔓延、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世界經濟模式重構,中國經濟關係中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受阻,為了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梗阻問題,為了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而構建的一種新發展格局,這種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點在於暢通國內的經濟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