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風靡的地鐵無褲日,為何在上海只能舉辦一屆?大媽:傷風敗俗

2020-12-06 山河獵人

如今的世界,思想的囚牢已經沒有那麼緊閉,有著越來越多開放的文化和思想在孕育,迎合世界的發展的腳步而進步。但也容易出現一些比較怪異的思想或者文化。就比如這個「地鐵無褲日」就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節日,它的全稱叫做「不穿褲子搭地鐵日」,是美國民間組織「處處即興」在2002年發起的一項運動,因為開放形成了全球性的潮流,但也因為開放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地鐵無褲日」自然就是不穿褲子搭乘地鐵,這個美國著名的民間組織在2002年的時候七個人的一次臨時起意,不穿褲子到美國搭乘地鐵,本來只是一個惡搞的東西,卻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最終變成了一種意在讓人們嘗試摒棄保守,為生活增加樂趣,帶來刺激的活動。而在美國火完以後也開始走向全球。目前全球擁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舉辦這個活動,在每年的1月13號舉辦,在那一天人們會不穿褲子乘坐地鐵,表情要面無表情,參加者也要表現得互相不認識,在寒冷的地方,上身的大衣帽子十分溫暖,和下半身的寒冷形成反差。但就是這樣的一幅怪異的場景,莫名的很受人歡迎。

據了解,19年第18屆的無褲日依舊如期舉行,當天是個星期天,在紐約市和世界各地60城市舉辦成功,包含溫哥華,波士頓,柏林,布拉格,華沙和波蘭等地的數千人參與了這個盛世。不過當中卻沒有中國城市的身影。但如此說也不對,其實中國不少城市也有舉辦過,只不過過後風評都不太好,所以才沒有那麼出名,就比如中國上海這座城市,就有舉辦過一屆的地鐵無褲日,只不過在大爺大媽的批評下,淡去了身影。

據了解中國如今舉辦過這個活動的城市還真不少,10年廣州首先試行了這個活動,並且引起了全城熱話,之後中國臺北也在12年的時候,在商家的參與中,召集了美女完成這個活動。而上海則是在2013年1月13日時候參與了這個節日,因為和日期有關聯,這年的地鐵無褲日舉辦得特別熱鬧。但這一年這個文化還沒那麼走入中國人的心裡,所以多數是由老外完成的, 當天有諸多的老外不穿褲子,分散在上海多條地鐵內,宣揚這個新文化。只不過大爺大媽卻很惶恐,不斷遠離這些老外,並且坦言是一種「傷風敗俗」的文化,從他們驚恐的眼神中,不難看出這樣的文化很難得到他們的理解。而這件事也在網絡中形成辯論,有人認為合適,有人認為不合適。最終,上海地鐵無褲日只舉辦了一屆,或許這幾年當中有幾人跟風,但大活動來說,真的就13年那一次。

所以不難看出,文化差異的壁壘的存在的,其實在這裡沒有人有過錯的,一個嚮往開放自由,一個信奉得體端莊,自然就有一些不同的意見存在。其實還是很多人認為這個活動可以達成心靈的洗禮的。就看自己如何看待了。不知道你如何評價這件事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助力盱眙龍蝦風靡全球!
    隨著盱眙龍蝦節一屆又一屆的成功舉辦,盱眙龍蝦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如今已成為風靡全球的「網紅」美食,更造就了一大批龍蝦創業者。江蘇紅胖胖龍蝦產業集團董事長芮峰用近20年的堅守與創新,深耕細作抓好產業鏈培育,助力盱眙龍蝦產業提檔升級。
  • 科普貼:有關「地鐵」的那些常用英語
    地鐵,一個承載酸甜苦辣、人生百態的地方。儘管每天上下班高峰都被擠得懷疑人生,但仍然是大多數人最喜歡的出行交通工具。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地鐵上那些有哭有笑、溫暖或有趣的事兒吧~順便跟著Ralph老師學學有關「地鐵」的英語表達!
  • 北京到上海只要20分鐘!
    上海地鐵特殊體驗日,老外發起「無褲」倡導,旅客直呼辣眼睛!地鐵和地鐵站這些公共場合,也成了一些人向人們倡導一些理念,或釋放自己內心世界的地方。上海的地鐵站就曾掀起過一種特殊的運動體驗,而發起者,最初都是在這裡工作的外國人。最早將「地鐵無褲日」帶到中國的,就是生活在這些城市中的外國人,特別是對於日本人而言。
  • BBC新聞:TikTok為何風靡全球?
    原標題:BBC新聞:TikTok為何風靡全球? 圖:BBC科技事務記者珍 韋克菲爾德向觀眾展示自己使用TikTok拍攝的視頻   近日,英國BBC新聞介紹了短視頻應用TikTok為何會風靡全球
  • 剛出地鐵就聽見五條人的演唱會?這是什麼神仙運氣?
    最近不少人都曬出了在天津地鐵偶遇五條人的照片能在地鐵站開演唱會的,估計也只能有五條人了這其實是支付寶與天津地鐵共同舉辦的一起」趣出行「地鐵音樂會並且邀請到了最符合在地鐵裡唱歌的樂隊——五條人仁科還在現場真情實感的體驗了一回用支付寶坐地鐵「滴 靚仔卡」
  • 地鐵上大媽說話不積口德,孕婦的反擊大快人心,網友:為母則剛
    這時有一個空位出現了, 一位剛上車的孕婦看見了就朝那個位置走去,剛要坐下去,就被一個大媽給推開了。 大媽一邊坐下一邊嘴裡還罵罵咧咧: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知道尊老愛幼。
  • 全球「最強大腦」為何青睞上海?
    放眼全球,能夠集聚如此數量頂尖科學家的,除了瑞典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大概也只有1951年誕生於德國博登湖畔的林島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了。可能很多人會問,這個誕生於滴水湖畔的論壇為何有如此的魅力?它到底擔負著怎樣的使命?這次為什麼又是上海?中國人常說,三者,多也。
  • 2023年蘇州就可以乘「地鐵」去崑山、上海!S1號地鐵正在修建中
    雖然蘇州離上海很近,開車方便,但是上海不僅限牌,停車費用很高,停車位更是資源緊張,有時候在上海為了尋找停車位都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從蘇州坐高鐵去機場,看似只要半個小時左右,但是票價就要39.5元。甚至節假日客流量大的時候,不僅一票難求,而且為了過安檢不得不早早的就趕到火車站。
  • 馬爾科的火焰沒有高溫屬性,為何能燒到大媽的太陽普羅米修斯?
    在漫畫中995話中,馬爾科的不死炎意外地能燒到大媽的太陽普羅米修斯,也不是說普羅米修斯是太陽,是他擁有太陽一般的屬性,類似於太陽,燃燒的時候溫度很高。可馬爾科的生命卡上,並沒有表明他的不死炎擁有高溫的屬性,為何也能傷到普羅米修斯呢?特別?
  • 第32屆中國-上海國際婚紗攝影器材展覽會即將舉辦
    ,盛大亮相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以展出總面積12萬平方米,千餘家參展商的強大陣容震撼來襲,繼續保持同類展會全球規模第一。一個相框內不再單一隻能展示一幅畫面,而是很多個瞬間同時呈現;新中式風格已悄然成為時下室內設計的新趨勢,受到文雅人士的熱愛,設計理念比傳統的中式風格更為自由,搭配的裝飾相框對於材質沒有約束性,布藝和實木相框受到追捧。
  • ...張鐵英與上海地鐵-繼電器,張鐵英,上海,地鐵,班組,離不開,道岔...
    張鐵英,這個名字裡有個「鐵」字的普通工人,從她成為上海第一批地鐵職校生起,就將命運和地鐵緊密聯繫了起來。「想當年,我們看到1號線第一節車廂的時候,就像看到了西洋鏡。這些年,我親眼見證了每一條地鐵線路的誕生。」張鐵英為上海軌交的發展感到自豪。「地鐵剛開通的時候,乘的人不是很多。那時公交車只要5角,地鐵票價要2元,在當年算很貴了,很多市民都不乘地鐵。
  • 上海記者體驗地鐵噪音 實測分貝低於紐約地鐵
    本報記者實地檢測本市軌交噪音  軌交噪音上海好過紐約  疾駛而來飛馳而去,上海地鐵正在構織一張覆蓋全市的快速交通出行網。「地鐵多了,車次密了,站臺車廂裡的噪音也大了。」這是眾多地鐵族的切身感受。而近期美國科研人員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作為全世界最龐大地鐵系統之一的紐約地鐵噪音分貝數「高得驚人」,相關科研人員由此得出結論:在紐約,普通人一天搭乘地鐵時間達到30分鐘,將可能最終導致乘客永久性的聽力損傷。那麼作為旨在躋身世界前茅的上海地鐵,是否也存在相應隱患?本報記者藉助專業分貝測量儀器,通過連續數日的實地檢測,對目前投運的5條軌交線路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噪音「體檢」。
  • 為何大媽不直接捏爆馬爾科?艾尼路為何沒有電死所有人,莫名其妙
    在漫畫995話中,大媽和小馬哥短暫對戰了一下,一瞬間大媽就抓住了馬爾科的脖子,然而大媽自己卻沒有動手,她叫旁邊的佩羅斯殺了他,要讓人頭也不至於這麼過分吧,大媽明明自己可以捏爆馬爾科,為何不動手?艾尼路強無敵,他電死過人?
  • 公交、地鐵、磁懸浮,上海掃碼全搞定
    ■IT時報記者 潘少穎在上海出行,大多數人習慣的是要隨身帶一張交通卡,公交、地鐵、計程車、磁懸浮……交通卡幾乎覆蓋了上海全部的交通體系。不過,交通卡的不便之處是比較容易掉以及餘額不足用不了。不過,對於沒有交通卡或者交通卡餘額不足的人來說,要坐磁懸浮,只能現場買票。記者每次經過售票處的時候,總能看到長長的隊伍。現在,即使沒有交通卡,也不用排隊買票就能坐磁懸浮了,裝上由上海地鐵官方打造的Metro大都會App,就可以掃碼坐磁懸浮。第一次使用Metro大都會的掃碼乘車功能,首先需要註冊登錄以及實名認證,實名認證可以支付寶認證,也可以銀聯認證。
  • 海賊王最新劇情:炸裂天空的對決,百獸凱多VS大媽!
    已經失憶了的大媽大鬧兔碗時被奎因的攻擊無意間觸發了什麼,使之恢復了記憶,但是卻睡著了。兔碗目前的狀況也無法對外界取得聯繫,奎因自作主張的將大媽五花大綁後押上船,然後駕著快船向鬼之島駛去。為了防止大媽暴走,還給大媽拷上海樓石!但是就算是銬上了海樓石,四皇的威懾力依然強大。奎因抱怨燼幹個活都沒有收拾個乾淨!怎麼能讓大媽登島!傑克一頭省略號很是疑惑為什麼四皇的大媽會在島上。
  • 每英裡35億美金的紐約地鐵不僅髒亂破舊,還是紐約最危險的地方?
    比如因為紐約地下水充沛,所以地鐵隧道距離路面很多地方只有十米甚至幾米的深度,這就導致紐約一旦處在暴風雨密集的五六月份,整個地鐵就會化為汪洋大海,甚至就連在2017年新開通的第二大道專線都沒能逃過這一紐約地鐵的宿命...
  • 趙法生:移風易俗還是傷風敗俗?
    沒有這些道德底線的支撐,社會只能在無止境的道德滑坡中墮落沉淪下去。   近百年來,尤其文革以來,將傳統民間信仰作為四舊,視為仇敵,使得民族文化遭受滅頂之災,至今難以恢復元氣。   這就是所謂的「移風易俗」客觀上將會達到的結果,不管他們主觀動機究竟為何。這是移風易俗嗎?這是傷風敗俗,它破壞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序良俗,是無知和貪婪所導致對於民族文化與道德精神的粗暴踐踏,除了加劇思想混亂和加速道德滑坡外,註定將一無所獲。   高郵式的「移風易俗」可以休矣!
  • 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是什麼意思 上海地鐵外放處罰是什麼
    就在今天上海宣布12月1日起全面禁止地鐵上手機外放,那麼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是什麼意思?我們該如何規避這項規定呢?如果身邊有人在地鐵上面外放該怎麼舉報都有哪些處罰?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從明天起,上海地鐵全面禁止一切智能設備外放聲音,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喜報?上海地鐵表示對於電子設備的外放聲音以及在地鐵上飲食的行文都是極不文明的行為!
  • 人類簡史:為何這本燒腦書可以風靡全球?
    從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殘骨的猿人,到躍居食物鏈頂端的智人,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生物科技革命,我們如何登上世界舞臺成為萬物之靈的?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歷史系教授尤瓦爾·赫拉利的全球暢銷書《人類簡史》從一個宏觀的視角,將上述「好奇心」通通寫進了書裡,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上海地鐵15號線的終點站紫竹高新區,連著上海交大和華師大
    上海地鐵15號線的紫竹高新區站的地圖關於上海交通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有很多故事,只有上海高校的學生才知道,甚至只有這兩所大學的學生知道。自西向東看上海交大校園外人看到上海交通大學常常有一個疑問:為何上海交大的正門在偏居西南的一個角落裡面,其實S4滬金高速以西的校區就是建成30餘年的老小區,而S4滬金高速以東的校區建成不到30年,因此上海交大的正門一直是思源門(拖鞋門),也是就東川路8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