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英與上海地鐵-繼電器,張鐵英,上海,地鐵,班組,離不開,道岔...

2020-12-06 東方網

張鐵英親眼見證了每一條地鐵線路的誕生,「我挺自豪的」。  青年報記者 張瑞麒 攝

原標題:曾與小夥伴圍觀1號線第一節車廂 「現在我要培養年輕人的積極性」 24年,她見證地鐵長成「青年」

據《青年報》報導,24年前的上海,地鐵是這座城市的「奢侈品」。如今的上海,人們出行已經離不開它。

在這座城市的「生命線」的背後,除了那些在車站裡看得見的乘務員、列車司機,更有一群「看不見」的人。張鐵英,這個名字裡有個「鐵」字的普通工人,從她成為上海第一批地鐵職校生起,就將命運和地鐵緊密聯繫了起來。

「想當年,我們看到1號線第一節車廂的時候,就像看到了西洋鏡。這些年,我親眼見證了每一條地鐵線路的誕生。」張鐵英為上海軌交的發展感到自豪。

「地鐵剛開通的時候,乘的人不是很多。那時公交車只要5角,地鐵票價要2元,在當年算很貴了,很多市民都不乘地鐵。但這些年來,市民出行越來越離不開地鐵了。」

1992年,出生於1973年的張鐵英從上海鐵道學院和上海閘北職校合辦的地鐵專業畢業,分配到了上海地鐵運營公司通號分公司。

親朋好友每每詢問她在哪裡工作時,她回答地鐵公司。對方都是一陣叫好。「那個時候上海地鐵還沒開通。實際上,他們中誰也沒見過真正的地鐵長啥樣。」張鐵英笑著回憶說。

1993年上半年,當1號線的第一節地鐵車廂從吊車上被緩緩放下。她和小夥伴們擠破了頭跑去圍觀,見證了這一神奇的時刻。「1號線的車廂都是一節節從德國運過來的。起初,我們看著德國工程師在那裡拼裝調試,新招的駕駛員學開車覺得很新鮮。現在天天看到,已經不稀奇了。」張鐵英口中的第一節車廂成了後來放在了位於10號線的地鐵博物館裡。

1號線試運行前,張鐵英第一次到梅隴基地報導,訝異於那裡的荒涼。下午5點多,她和女同事一起到施工場地儲水,合力扛到4樓。她用荒涼、郊區來形容那時的錦江樂園。

1993年1月10日,1號線南段(錦江樂園站—徐家匯站)上行線建成,先通了一根隧道,鋪好鋼軌裝好接觸網。同年5月28日,南段上行線開始觀光試運營,用1列車來回跑,單程12分鐘。上海成為繼北京、天津之後,中國內地第三個擁有地鐵的城市。

1995年,隨著1號線上海火車站到錦江樂園站段的全線通車試運營,帶給周邊的商業、生活住宅區更多生氣。

「其實,地鐵剛開通的時候,乘的人不是很多。那時公交車只要5角,地鐵票價要2元,在當年算很貴了。很多市民都不乘地鐵。但這些年來,市民出行越來越離不開地鐵了。」張鐵英說。

最初,張鐵英從事的是室外設備檢修、維護保養工作。作為地鐵新人,她的經驗不足。幸好那時的列車數不多,除了上班略有些遠,工作相對清閒。彼時住在普陀區宜川地區的她每天從224路公交車的終點站坐到終點站,路上要耗費一個半小時。

1號線開通後,她搬家到大華。每天回家,她都會坐一號線到上海火車站,再換乘半小時的公交,每天路上也要一個小時。

2000年6月11日,2號線(中山公園站至龍陽路站)正式通車開始運營,從1號線到2號線,中間跨了7年。但這些年,地鐵的建設速度堪稱日新月異。前不久,領導曾和她談過話,「鐵英,你要好好規劃工作安排,要多少人,維護多少設備心裡要有個底。」張鐵英感到了莫大的壓力,繼電器檢修需要手工操作,人越多、活就越多,難保不出故障。隨著線路增多,她唯一的使命就是將設備的故障率降到最低。

「我記得賈伯斯曾經在史丹福大學的演講裡說過:你永遠不知道你今天學到的,何時會在你生命裡再次出現。」

1992年參加工作前半年的實習期,為確保1號線的順利開通,她在老師傅的帶領下對信號機房裡的信號設備進行配線和焊線。張鐵英的手燙出了泡,生出了老繭。「那個時候不像現在有多功能觸頭,都是靠手焊,焊頭表面要光滑平整。」

她上的是晚上7點半到早上7點半的班。一旦晚上接到列車故障,就要第一時間趕過去。那時,她最怕的是夜間軌道車掉軌。

繼電器被業內人士稱為「保護列車設備的第一開關」,是保障地鐵信號設備正常工作的重要前提條件。1997年,她正式調入繼電器室內班組時,班組只有2個人,加上她也只有三人。這些年上海地鐵的線路迅猛增長,人手不夠了。作為班組長,現在的她手下有十七八名工人。

20年如一日,張鐵英始終沒有離開這個崗位,從工人到大師,仿佛彈指一揮間。張鐵英有一門絕活,只要將一個繼電器拿在手上,不用儀器,透著光、手上來回撥弄幾下她就可以立即判斷其是好是壞,通過眼睛和手就能知道工人調試安裝得好不好。她曾創下了一個月光憑肉眼,不用工具檢查幾百臺繼電器的最高紀錄。

從業繼電器檢修那麼多年,令她印象最深的是2014年的一天,9號線楊高中路二級道岔發生道岔故障,應急搶修人員趕忙把疑似故障的繼電器送進蒲匯塘基地。張鐵英的徒弟小廖經過多次調試測試以後,依然確信繼電器是合格的。

繼電器不起作用,原因又查不到。事情陷入膠著。十萬火急下,張鐵英親自出馬趕赴現場一探究竟。晚上11點,夜深了,張鐵英和技術科的王勇在信號機房裡一遍又一遍反覆地操練著轉轍機設備。

夜間檢修的時間即將結束,留給他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你說會不會是因為繼電器的插座沒插好造成的短路?」張鐵英突發奇想。

「有這個可能,我們來模擬一遍。」隨著道岔的定位失表,故障重現了!繼電器是合格的!真相終於大白於天下。

儘管已經成為繼電器領域的「老法師」,但她仍不忘繼續深造。2014年,經過維保公司的層層篩選,她成為了維保「三師班」的成員之一,進入上海電視大學,重新坐進課堂,進行了為期3年的在職本科學習。

「我記得賈伯斯曾經在史丹福大學的演講裡說過:你永遠不知道你今天學到的,何時會在你生命裡再次出現。」張鐵英利用學到的計算機知識,對班組的臺帳管理進行深化改革,完成了繼電器班組的倉庫標準化,臺帳標準化的作業流程。同年,她和她的團隊成立了「張鐵英工作室」,開啟了科研創新之路。

她通過縮減內控指標,將現在繼電器故障發生率由原來的30%降到10%,同時一次驗收合格率也由80%上升到95%;獨創的「色標識別法」,有效提高了現場工作人員關於繼電器故障的檢修效率。

成立工作室以來,其負責設計製作的進口繼電器測試臺、DBQ斷相保護器測試臺、德國HOZ-462繼電器測試盒,累積為公司節約資金約150萬餘元。

2016年,「張鐵英技師創新工作室」成為本市首批30個「技師創新工作室」之一,她所在的班組創下了連續三年「檢修合格率100%、責任故障數0起」的成績。

「我和上海地鐵的感情很深。這麼多年,看著它成長,就像一個人從嬰兒到少年到青年,我挺自豪的。」

這幾年,班組裡多了很多90後小鮮肉。對於新人,她頗有些感慨,「我發現個別年輕人不太能吃苦。但他們也有優勢,知道很多新鮮事情,在這個數據化的時代,也教會我不少東西。現在我要做的是培養年輕人對工作的積極性。」

對於近年來流行的工匠精神,張鐵英是這麼看的。班組裡有位60多歲返聘的老工程師,這些年他默默無聞地畫圖紙、研究電子設備。「我個人非常欣賞老師傅這一代人,有的成果不是一時半會能出來的,需要腳踏實地鑽研幾十年。現在這個時代,有人也許會覺得當個工匠挺傻的,工資也不高。但我覺得這個想法是很狹隘的。一個人的價值體現不完全在錢多錢少,而是一種成就感。」

雖然有「鐵娘子」之名,但生活中的張鐵英在同事們眼中活得也十分精彩。記者面前的她穿著得體,化著淡妝,打扮時髦。她笑言,「女人不光在工作上要往前衝,在生活上也要有質量,活出精彩。我不會光埋頭工作,也會和家人旅遊減壓。」

有時候單位事情多了,她感到壓力很大。就回到家中和養了10年的狗狗對話。望著窗外,吸口松江郊區的新鮮空氣,就什麼事都看開了。

這些年,上海地鐵從1號線一根獨苗到變成14條。她與地鐵也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和上海地鐵的感情很深。這麼多年,看著它成長,就像一個人從嬰兒到少年到青年,我挺自豪的。上海地鐵已經成為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軌道交通翹楚,特別是很多外地地鐵兄弟單位,每次都點名到我們這裡來培訓、參觀。現在,我們已經在啟用中國製造的地鐵。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完全可以自己去研發、製造中國地鐵。」

2017年春節前夕,張鐵英站在了上海戲劇學院的舞臺中央,獲得了屬於一個上海地鐵人的最高榮譽——2016年度上海地鐵風採人物。而她也真正完成了從一個技術工人向一名技術大師的蛻變。


相關焦點

  • ...12月8日晚1號線臨時取消延時運營-上海,道岔,莘莊,班車,繼電器...
    東方網記者從上海地鐵獲悉,上海地鐵計劃於12月8日晚進行新、舊信號系統割接施工。受此影響,12月8日(周五)晚,1號線將臨時取消常態周五延時運營;9日(周六),1號線上海南站往富錦路方向沿途各站首班車時間也將延後。
  • 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是什麼意思 上海地鐵外放處罰是什麼
    就在今天上海宣布12月1日起全面禁止地鐵上手機外放,那麼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是什麼意思?我們該如何規避這項規定呢?如果身邊有人在地鐵上面外放該怎麼舉報都有哪些處罰?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從明天起,上海地鐵全面禁止一切智能設備外放聲音,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喜報?上海地鐵表示對於電子設備的外放聲音以及在地鐵上飲食的行文都是極不文明的行為!
  • 上海記者體驗地鐵噪音 實測分貝低於紐約地鐵
    本報記者實地檢測本市軌交噪音  軌交噪音上海好過紐約  疾駛而來飛馳而去,上海地鐵正在構織一張覆蓋全市的快速交通出行網。「地鐵多了,車次密了,站臺車廂裡的噪音也大了。」這是眾多地鐵族的切身感受。而近期美國科研人員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作為全世界最龐大地鐵系統之一的紐約地鐵噪音分貝數「高得驚人」,相關科研人員由此得出結論:在紐約,普通人一天搭乘地鐵時間達到30分鐘,將可能最終導致乘客永久性的聽力損傷。那麼作為旨在躋身世界前茅的上海地鐵,是否也存在相應隱患?本報記者藉助專業分貝測量儀器,通過連續數日的實地檢測,對目前投運的5條軌交線路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噪音「體檢」。
  • 上海地鐵浦江線遭雷擊瞬間
    消防十大品牌和匠心榮耀頒獎現場      上海地鐵浦江線遭雷擊瞬間    受強對流天氣影響,4月9日下午2點左右,浦江線匯臻路站站外區間設備遭到雷擊,造成該站道岔故障,並伴有異響、煙霧及火花現象。
  • 【RT FORUM專欄】基於光纖光柵原理的地鐵道岔監測系統設計
    摘 要 :針對地鐵道岔監測問題,提出一種基於光纖光柵原理的監測系統。對目前的監測手段進行比較,對基於光纖光柵應變傳感器的監測系統進行闡述,對轉轍機動作杆施加壓力,系統測試精度達土0.1 kN,有利保障地鐵運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軌道交通行車的關鍵基礎設備—— 道岔,其運用狀態與行車安全暢通直接相關。
  • 京滬地鐵乘車二維碼互通 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
    12月1日起,北京、上海地鐵乘車二維碼實現互聯互通。2020年12月2日,乘客在上海地鐵一號線徐家匯站刷碼乘車。新華網)The service, effective on Tuesday, allows the QR code on the respective apps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to be accepted for payments in the subway system of both cities.自12月1日起,北京和上海的地鐵乘車二維碼均可用於兩市地鐵系統票款支付
  • 上海地鐵發生過的運營事故
    2009年上海地鐵1號線事故 2009年12月22日早間,1號線陝西南路-黃陂南路區間隧道上方碳纖維板脫落致該區間供電跳閘,地鐵方被迫採取莘莊-徐家匯及富錦路-上海火車站兩端小交路運行。
  • 上海軌道交通的秘密:地鐵和國家鐵路相連,地鐵列車用鐵路運輸
    上海目前已經有了很多條軌道交通線路,很多人都奇怪地鐵列車是通過什麼方式運到軌道交通線路上面的。這裡面最為值得說明的是,地鐵的軌道和國家鐵路的軌道是相同的,地鐵列車完全可以做國家鐵路上面被拖著走。上海軌道交通規劃,考慮非常多的問題也就是,軌道交通與國家鐵路的連接——二者本質上市一個網絡。因此上海軌道交通的秘密就在於:地鐵和國家鐵路其實是相連的,地鐵列車從鐵路運輸到軌道交通線路上面的。上海地鐵新列車到達、列車損壞進廠大修等,都需要進出線網。
  • 公交、地鐵、磁懸浮,上海掃碼全搞定
    ■IT時報記者 潘少穎在上海出行,大多數人習慣的是要隨身帶一張交通卡,公交、地鐵、計程車、磁懸浮……交通卡幾乎覆蓋了上海全部的交通體系。不過,交通卡的不便之處是比較容易掉以及餘額不足用不了。現在,即使沒有交通卡,也不用排隊買票就能坐磁懸浮了,裝上由上海地鐵官方打造的Metro大都會App,就可以掃碼坐磁懸浮。第一次使用Metro大都會的掃碼乘車功能,首先需要註冊登錄以及實名認證,實名認證可以支付寶認證,也可以銀聯認證。以支付寶認證為例,根據提示,立即拍攝一張本人照片,後臺系統一比對,認證就完成了,整個認證過程不超過一分鐘。
  • 2019年度上海地鐵延時運營日曆表(計劃)
    2019年來臨,上海地鐵各月延時運營安排公布,每周延時運營時間如下:最新消息:  2月11日 上海地鐵延時運營安排    溫馨提示:微信關註上海本地寶公眾號(shbendibao),輸入框回復 地鐵,查看上海地鐵各線路運行時刻表。
  • 2023年蘇州就可以乘「地鐵」去崑山、上海!S1號地鐵正在修建中
    其實,不是蘇州不想修建,而是距離上海、無錫太近,為了避免資源浪費,國家不允許建。蘇州如果修建一定會影響魔都的客流量,為了更大程度保護上海的客流量,所以不支持修建飛機場。眾所皆知,飛機場為了避免擾民,一般都會修建在郊區,這樣一來,即使,蘇州修建飛機場了,開車也要一個小時,蘇州開車去上海虹橋機場也是一個小時左右,這樣一來,就更沒有理由修建。
  • [關聯交易]申通地鐵: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上海申通地鐵...
    (四)本次交易完成後對關聯交易的影響 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委託申通集團子公司上海地鐵第一運營有限公司、上海地鐵第三運營有限公司、上海地鐵第四運營有限公司進行一號線的運營管理,委託上海地鐵維護保障有限公司進行維修保障,委託申通南車(上海)軌道交通車輛維修有限公司、申通龐巴迪(上海)軌道交通車輛維修有限公司進
  • 2020國慶上海地鐵封站通知 (附全文)
    同時,上海地鐵網絡其他涉及地面交通管制區域的重點大客流車站,如人民廣場站、陸家嘴站等站點,也將與地面交通組織配合,視客流聚集情況和站外地面實際情況進行限流、分流等客運組織措施,以確保乘客安全。  主動掌握客流動態 強化車站客運保障及疫情防控  假日期間,上海地鐵還將重點關注交通樞紐、集散地車站,如:虹橋火車站、上海南站、上海火車站、虹橋2號航站樓站、浦東國際機場站等。
  • 世界上「最長」的地鐵線路,全長有82.4千米,經過上海迪士尼樂園
    在近幾年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科技在不斷的進步,很多人都喜歡外出旅遊了,旅遊,離不開的就是交通交通的便利,能夠讓人們出行快速的到達目的地,也因為交通的發達讓一些地區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了,要去一些周邊的城市旅遊,我們可以選擇乘坐高鐵,如果到達旅遊城市,我們可以選擇乘坐地鐵到達旅遊景區十分的便捷
  • 深圳地鐵負荷全國第二!強度超北京上海,第一名是……
    廣州、深圳地鐵的日均客流量雖不及北京、上海,但負荷強度卻分別高居第一和第二。值得注意的是,佛山在全國地鐵負荷強度榜上排到了第八,這意味著廣東在前十名裡獨佔3個城市,廣東人出行有多依賴地鐵由此可見一斑。
  • 臺灣《地下鐵》和上海地鐵有個約會
    新華社上海2月13日電 (記者許曉青)在海峽兩岸暨港澳盛演13年之久的華語音樂劇《地下鐵》13日首次「走進」上海地鐵車站。在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站「地鐵音樂角」,臺灣青年歌手演出了《地下鐵》3.0版的多首經典曲目,吸引眾多路人和遊客駐足欣賞。
  • 中國地鐵排行 上海位於榜首 長春耗時80年
    中國地鐵城市排行:2017年中國地鐵城市排行榜公布,上海、北京、廣州、南京、深圳、重慶、武漢、香港、成都、天津排行前十位。目前,中國已運營地鐵城市升至35座,給人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這也是中國國力強盛、科技創新的裡程碑。
  • 上海磁懸浮慘澹經營 民間質疑:為什麼不是地鐵
    為什麼不是地鐵  其實,對於磁浮線,民間質疑的聲音很大:與其把100億納稅人的錢扔到一個根本沒法收回的無底洞,不如造地鐵更能解決上海的實際交通問題。  上海地鐵運營的效果,似乎完全支持這種言論。上海地鐵運營公司辦公室主任周松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現在地鐵運營公司經營的一、二、三號線每天的客流量已經達130萬以上,每天的票務收入就達300多萬。如此算來,則一二三號線每年的票務收入現在就可達到約12億以上,這還不包括地鐵廣告和商鋪的收入。
  • 上海地鐵正式禁止電子設備聲音外放
    除上海之外,目前已有北京、天津、蘭州、貴陽、昆明、武漢等多地出臺了相關規定,並以「軌道交通乘客守則」的形式對地鐵上禁止外放聲音予以明文規定。12月1日起,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正式施行,其中明確禁止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
  • G申地鐵:受益上海軌道交通規劃
    G申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