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英裡35億美金的紐約地鐵不僅髒亂破舊,還是紐約最危險的地方?

2021-01-07 真實星球

紐約地鐵的歷史雖然不如英國倫敦那樣足有一個半世紀,但從1904年開始運營算起,迄今也有一百一十五年,而在這一個多世紀的歷史之中,紐約地鐵卻沒有做過整體上的升級改造。

這意味著,紐約這座世界大都會在城市捷運系統上,跟一百年前在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

比如因為紐約地下水充沛,所以地鐵隧道距離路面很多地方只有十米甚至幾米的深度,這就導致紐約一旦處在暴風雨密集的五六月份,整個地鐵就會化為汪洋大海,甚至就連在2017年新開通的第二大道專線都沒能逃過這一紐約地鐵的宿命...

再比如希拉蕊在2016年為選舉造勢時曾乘坐紐約地鐵,但在門禁之前,卻刷了五六次車票才成功進入地鐵站,這種尷尬的事情,直接透過直播被全美人民看見,讓紐約丟了個大臉...

(希拉蕊進紐約地鐵)

再再比如整個地鐵站內不僅到處都是垃圾,充滿著流浪漢,而且老鼠也十分猖獗,以至於老鼠在隧道跟站臺內橫行不是新聞,要趁著乘客打盹的間隙趁機騎臉才會成為新聞...

當然,還有紐約地鐵內層出不窮的性侵案。

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紐約地鐵公開表示地鐵內的性侵案一共發生458起,這較2015年的299起上漲了近乎三分之一,而之所以大都會運輸署會正而告之的公布這一數據,卻是因為此前他們為了呼應民主黨的女權運動而展開的宣傳策略「如果看見什麼,就說出來」...

這個內在邏輯其實就是——性侵案增多不是因為真正犯罪增加了,而是受害女性敢說出來了,她們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接受了我們(大都會運輸署)的鼓勵。

(抗議性騷擾的無褲日)

不過這些事情,其實都是紐約地鐵的日常,這座大都會的中產階級跟貧民早已司空見慣。

真正讓紐約人民怨聲載道的還是因為紐約地鐵沒能做到核心能力——準時準點的將行客運送到目的地。

紐約一共有23條軌道線,425處地鐵站以及6400列客車,如此四通八達的龐大地鐵網,堪稱雄偉,但讓人尷尬的是,與之相匹的卻是只有58.1%的準點率。

(紐約地鐵線路)

這意味著平均每100列車裡,會有42輛延誤,所以大都會運輸署甚至在官網上準備好了因地鐵延誤而遲到的證明書,方便市民們向公司呈報,甚至這一證明文件被警方確認,可以作為不在場的證明...

所以紐約地鐵的延誤有多麼司空見慣,由此可見一斑。

而導致如此龐大地鐵網的高延誤率卻是因為紐約地鐵仍然使用著一百年前的調度系統。

(紐約地鐵調度中心)

雖然大都會運輸署擁有著74000名員工以及每年高達160億經州議會調撥的運營款項,但在調度中心,紐約地鐵的僱員還必須用手動去記錄每趟列車的運行狀態,還同樣需用人工進行軌道開閉和用手打開信號燈來完成對列車的指揮。

看起來如果不出太多意外,這樣的人工操作雖然會有一定的概率導致延誤,但也不至於讓概率上升到接近42%,可如果清楚的知道紐約那比鐵路網還複雜的「改線系統」,你就會恍然大悟的道一聲「合該如此」...

根據大都會運輸署統計,僅在2016年,紐約地鐵平均每個工作日就要承擔五百七十萬人次的運輸量,而在全年則有超過17.5億人次的運輸量,這幾乎是全美人口的五倍,相當於一年運輸了全中國人口還多出了三億...

如此沉重的運輸負擔也就有了所謂「改線系統」。

一個新到紐約的遊人一定會有這樣的經歷——在來到某個地鐵站臺之後,眼看著一列地鐵從隧道出來,然而卻風馳電掣般直接穿站而過,只帶一起一陣混雜著屎尿味、麵包屑跟其他古怪味道的風迎面撲來。

這就是改線系統裡的「快慢車」,在紐約地鐵之中,地鐵被分為1、2、3號,其中1號列車是慢車,每一個站都會經停,而2、3號則是快車,分別只停靠幾個大站,但快慢車以及停靠站臺並非一成不變,往往夜晚都會發生改變,一會兒快車變慢車,一會兒慢車變快車,又一會這輛地鐵不停靠A站臺,一會兒那一輛地鐵不停靠B站臺,而到了周末這一切還會發生的更加複雜...

如此眼花繚亂的騷操作自然不是因為大都會運輸署想要秀百年前的儀器有多麼優良,而是因為調度能力已經飽和,只能靠臨時協調來完成這每日數以百萬級的行客運送。

不過同樣是國際大都會的北京,運輸量幾乎是紐約地鐵的一倍,2018年承載了31億的行客轉運,卻仍然能舉重若輕的完成,除了後發優勢以外,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紐約地鐵本身改造的成本太高。

畢竟同為百年地鐵的東京地鐵,每年承擔的運量也高達26億人次,但準時準點比北京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東京地鐵)

說穿了,紐約買不起地鐵這份單。

說起來不可置信,紐約2018年GDP高達1717億美金,折合人民幣超過一萬億,超過北京和上海的總和兩倍有餘,但紐約從州政府到市政府都表示,真的修不起紐約地鐵啊...

姑且先不提紐約整體大修升級要多少錢,僅就2016年開通的地鐵「L號」線既第二大道專線就用去了45億美金,折合人民幣約合二百七十億,但這條專線僅僅只有三個站,平均每1.6公裡(1.6公裡=1英裡)造價25億美金,而中國地鐵最便宜的瀋陽,每一公裡造價僅七千萬美金。

但橫穿上東區的第二大道專線並不是造價最昂貴的紐約地鐵線路——長島地鐵工程的建設總成本則高達120億美金,折合人民幣約八百億,其每1.6公裡的造價則是令人咋舌的35億美金...

(紐約地鐵)

而之所以這麼昂貴的原因,則是因為紐約地鐵工人高昂的人工成本。

在紐約市政府審計中央車站地下新站臺的工程預算時發現,只需要七百人的工程,大都會運輸署卻僱傭了九百人,而多出的這兩百人,卻沒有人知道他們具體工作了什麼,因為在實際施工之中,工程進度裡似乎不存在他們的貢獻。

而運署基建部前部長麥可曾在媒體上公開說:「沒人知道他們工作了什麼,但我們只知道,這些地鐵工人在被辭退前,他們的日薪大約為 1000 美元。」

那麼紐約地鐵工人的薪水為什麼那麼高呢?

請待後續。

*本文為真實星球 紐約地鐵特輯第一稿,後續內容請繼續關注

- END -

看見我們,發現世界

更多內容請關注真實星球

相關焦點

  • 國外地鐵是啥樣 新加坡紐約地鐵面面觀
    紐約地鐵 便宜又實惠紐約地鐵覆蓋面廣,準點守時,價格低廉,深受百姓歡迎。目前紐約地鐵擁有25條線路,設立468個車站,分布在全市4個區,每日客運量約為400萬。紐約地鐵破舊髒亂,衛生狀況也不敢叫人恭維。儘管如此,紐約地鐵仍然是紐約人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原因是紐約地鐵方便快捷且價格低廉。
  • 紐約地鐵老鼠成災數十年 嚇得乘客跌落鐵軌(圖)
    而運河街下每日穿梭的58條地鐵線路內,老鼠成災,它們不僅在鐵路涵道內穿梭,有時甚至在站臺上招搖過市,引起驚聲一片。  紐約鼠類專家眼下正在對所有地鐵站展開前所未有的大範圍專項研究,分析老鼠何以對某些地鐵站情有獨鍾,又何以對傳統滅鼠藥無動於衷。  據新華社電 事實上,從紐約地鐵誕生之日起,老鼠就入住部分地鐵線路。
  • 紐約的第一條秘密地鐵,居然是這樣建成的
    來源:環球科學紐約第一條地鐵由《科學美國人》主編阿爾弗雷德·埃利·比奇秘密修建。一些神秘的重型設備被運到了紐約市中心,沃倫街和百老匯大道交匯處的一家服裝店。深夜,一根根金屬棒從地下某些地方刺穿路基,地面下方正在開展一項秘密而宏偉的計劃。1869年,紐約人口已接近百萬,然而依賴畜力的交通運輸方式,嚴重困擾著這座城市。而在1846年,20歲的阿爾弗雷德·埃利·比奇(Alfred Ely Beach)同他的合作夥伴一起收購了《科學美國人》,自那時起,他就在醞釀一項旨在升級交通方式的計劃。
  • 七八十年代躁動的紐約!|弗蘭克·霍瓦特|珍妮特·德萊尼|亨利·查...
    紐約的七八十年代躁動不安,又充滿刺激。曼哈頓跳動著能量的脈搏,繁榮的外表下隱藏著危險的暗流。紐約現在已變成人們所熟知的模樣,而那些令人迷亂的日子似乎越來越遠。多虧街頭攝影師們的不懈努力,我們藉助攝影銘記著城市發展的過程,重溫過去的歲月。因此我們匯集了十二位街頭攝影師,無論是拍攝地鐵塗鴉還是Studio 54俱樂部,他們為我們捕捉了這二十年紐約的活力。
  • 曾經的「霧都」紐約 霧霾去哪兒了?
    該地區並不是整全市汙染最嚴重的區域。自行車道自2006年以來倍增,達到600多英裡(1000公裡左右),其中2013年仍有54.5英裡(87.2公裡)在規劃和修建中。   筆者所住酒店附近有三四條地鐵線路。為了出行方便,筆者買了一張紐約地鐵卡。乘坐紐約地鐵每次票價2.5美元,與北京地鐵一樣,可以隨意換乘。要知道,美國法定最低小時工資為7.25美元,地鐵票價大約只是後者的三分之一。
  • 上海記者體驗地鐵噪音 實測分貝低於紐約地鐵
    而近期美國科研人員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作為全世界最龐大地鐵系統之一的紐約地鐵噪音分貝數「高得驚人」,相關科研人員由此得出結論:在紐約,普通人一天搭乘地鐵時間達到30分鐘,將可能最終導致乘客永久性的聽力損傷。那麼作為旨在躋身世界前茅的上海地鐵,是否也存在相應隱患?本報記者藉助專業分貝測量儀器,通過連續數日的實地檢測,對目前投運的5條軌交線路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噪音「體檢」。
  • 「環球日記」2017-11-10 紐約時差到底是12個小時還是13個小時?
    韓國首爾(晴 9℃)-美國紐約(晴 3℃)2017-11-10今天是最折騰的一天,要從首爾飛紐約,然後在紐約換一個機場再轉機去裡斯本。韓國機場已經被銀聯佔領了。Asiana Airline韓亞航空總是深得我心,不僅空姐漂亮又友好,而且飛機餐特別棒,製作精良、口感絕佳,與卡達航空並列為我心目中最棒的航空公司。飛機上由於氣壓等原因,人的味覺會發生很大改變,總的來說會有點麻痺,所以能體驗到跟地面上一樣好吃的感覺,需要非常用心調整菜的味道才行,而韓亞航空的飛機餐哪怕經濟艙也是色香味俱全。
  • 紐約地鐵110年來首次因暴風雪關閉 美媒罵聲一片
    當地時間1月27日上午,因美國東北部地區遭遇暴風雪天氣的襲擊,紐約公交地鐵全部暫時停運,這也是紐約地鐵110年以來首次因暴風雪而停運。此前有媒體稱,此次暴風雪將是紐約歷史上最嚴重的暴風雪。但實際上這場暴雪似乎並沒有像人們預期的那樣猛烈,並未「創造新的記錄」。面對政府似乎有些過激的反應,不少民眾開始抱怨,「這裡每年都有暴風雪,沒必要大驚小怪。」
  • 美國反思紐約「敗陣」颶風原因:基礎設施太低
    布隆伯格親自勸告不願撤離的民眾,「大家如果不疏散,不僅自己有生命危險,前來救援的救災人員也有生命危險。這場風暴危險,不是鬧著玩的。」  意外  變電站被淹釀「紐約福島事故」  颶風來臨前,不少紐約居民擔心電力供應受影響。後來的事實證明,最大的危險正在於此。
  • 珍貴老照片:1915年,紐約是如何將100英裡外的山水引入城中的?
    紐約城建立以後,百姓飲水就成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在距離紐約時代廣場約100英裡的卡茨基爾山脈的一個水庫中,保存著一處原始水源。1915年,紐約人啟動了一項卡茨基爾引水工程。他們修建了一條100多英裡長的引水渠和隧道,將卡茨基爾山脈中的水源,引入到了這座有著840萬人口的大城市。
  • 一百多年前就有地鐵了?紐約的第一條地鐵,現在成了博物館
    與大多數人相比,紐約地鐵線的歷史可能更早一些。假如你已經厭倦了紐約的灰暗沉悶的地鐵站,那麼來看看過去那些隱藏的珍寶吧。有了玻璃磚和壯觀的吊燈,它看起來更像一個藏匿在藝術中的博物館。1904年紐約市地鐵首次開通時,這確實是一個現代奇蹟。大會堂車站由建築師海因斯和拉法基設計,以其在聖約翰大教堂的貢獻而聞名。作為藝術家,JohnRafaki的兒子,他以其彩色玻璃作品而聞名。其它建築元素包括銅燈、紫水晶玻璃天窗和青銅色牌匾,以紀念雕塑家古登博格勒姆首次乘坐地鐵。大會堂車站有許多精緻的建築細節,包括玻璃磚和大型吊燈。
  • 紐約哈德遜城市廣場:耗資250億美金 打造「未來之城」
    商業是城市與人對話的窗口,是最能表達城市個性的符號。縱觀全球,許多城市都有這麼一個商業地標,它們根植於城市肌理,寄情於城市文化,展現著城市的人文風貌,如巴黎的老佛爺、倫敦的哈羅德等,它們如城市的一道商業風景線,讓城市變得細膩而溫馨。   提到紐約曼哈頓,你首先會想到什麼?自由女神、華爾街還是中央公園?
  • 紐約地鐵鬧鼠患 工會舉辦「地鐵老鼠攝影大賽」
    媒體13日報導稱,鑑於美國紐約地鐵內的老鼠猖獗以及喚起民眾對鼠患問題的關注,紐約運輸勞工工會(TWU)「突發奇想」,舉辦地鐵老鼠攝影大賽。該工會歡迎民眾將拍攝到的地鐵老鼠照片傳送到比賽網站「ratfreesubways.com」上參賽,獲勝者將可獲得價值104美元的月票一張。
  • 250 億美元的哈德遜城市廣場開業,紐約出現了新地標
    紐約人將如何看待這個城市新地標還有待觀察,但開發商預計一半的訪客將是遊客。項目的建設始於 2012 年,這些玻璃高塔的出現迅速填補了西區天際線上的空白。其中,哈德遜廣場 30 號樓高達 1296 英尺(395 米)。建築第 100 層被稱為「邊際線(Edge)」的開放式觀景臺一部分地板採用玻璃材質,可讓人透過此俯瞰紐約街頭,預計於 2020 年初開放參觀。
  • 紐約地鐵白人罵乘客"臭中國佬"還打人 被控犯重罪
    見義勇為的男子阿亞拉制服了鬧事的白人女子海外網12月14日電 近日,一名40歲的白人女子在美國紐約地鐵中公然撒野,她不僅對一名亞裔模樣的女子大罵涉及種族歧視的髒話,還用雨傘進行攻擊。不過事情最後還是得到了不錯的收場:一名熱心男子出手將她制服並送交警方,而這名瘋狂的婦女也因其暴力和種族主義行為而受到了指控。綜合《新聞周刊》、美國中文網等媒體報導,紐約警察局表示,這起事件發生在12月11日上午8點左右。一些乘客也將這起事件用手機拍攝下來並傳到社交網絡上。視頻畫面顯示,早班高峰的紐約地鐵車廂中站滿了乘客,其中有許多華裔面孔的人。
  • 紐約地鐵一白人大罵乘客「臭中國佬」 被熱心人制服後送警
    見義勇為的男子阿亞拉制服了鬧事的白人女子海外網12月14日電 近日,一名40歲的白人女子在美國紐約地鐵中公然撒野,她不僅對一名亞裔模樣的女子大罵涉及種族歧視的髒話,還用雨傘進行攻擊。不過事情最後還是得到了不錯的收場:一名熱心男子出手將她制服並送交警方,而這名瘋狂的婦女也因其暴力和種族主義行為而受到了指控。綜合《新聞周刊》、美國中文網等媒體報導,紐約警察局表示,這起事件發生在12月11日上午8點左右。一些乘客也將這起事件用手機拍攝下來並傳到社交網絡上。視頻畫面顯示,早班高峰的紐約地鐵車廂中站滿了乘客,其中有許多華裔面孔的人。
  • 紐約還是灣區?
    好萊塢是電影中心,舊金山灣區是科技中心,波士頓是教育與生物科技中心,紐約是世界中心。那麼,哪裡是保險科技中心?過去兩年間,對保險科技創業企業的投資成倍增長,僅2015年就高達27億美元。
  • 國際大都市啟示錄|老街區裡藏「矽巷」,成都向紐約學什麼?
    「紐約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知乎上,這個問題有一則高票回答:「這裡聚集了全世界最富有的富豪,也聚集了全世界最落魄的藝術家。華爾街的金融精英,常青藤大學的思想領袖,世界頂級的音樂家和畫家,來自世界每一個國家的普通人,還有無所事事異想天開的懶漢,他們每天搭載著同一列地鐵,各自心滿意足地奔向自己的遠大前程。」
  • 紐約時報,馳名雙標
    前些天看《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把我氣笑了。作為全美最具影響力的百年老報,《紐約時報》邁著『新聞自由』的小碎步,終於把自己整成了英文版《故事會》。為了將新冠塑造成『黃禍』,美媒的臉都不要了。作為《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的付費用戶,我冒著高血壓的風險,讀了幾乎每一篇關於新冠與中國的文章,做了點總結。在近三周共計五十篇關於中國/新冠疫情的社論中,66%的文章為純粹負面,32%的文章尚且中立,至於正面積極的僅有一篇,為中國駐港外交官投稿:
  • 美國開始在紐約建設防波堤,正為抵禦海平面上升做準備
    我們都知道紐約是位於美國東北部的沿海港口城市,也是美國最大的城市。據CNN最新報導稱,到2025年,紐約斯塔頓島將會建成一座5.3英裡長的高聳海堤(Seawall)來加固海岸,這是一項旨在抵禦未來「海平面上升」風險的巨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