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通航免費使用!中南空管局定製抗疫氣象服務平臺!

2021-01-11 羊城派

2020-02-20 13:52 羊城派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唐珩 通訊員 谷文龍

2月19日,全國唯一的疫情防控通用航空氣象服務平臺(下簡稱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同步推出網頁版和手機APP,在疫情期間向參與救援的通航企業、通航機場、民航單位以及相關機構免費開放使用。

平臺上線後,通航用戶將能看到更符合中低空飛行需求的豐富氣象信息,更有助於防疫人員物資及時安全送達湖北抗疫前線。

當前正值防疫關鍵期,全國各地緊急調運物資支援湖北,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快速、靈活的通用航空來運送的。據初步統計,截至2月14日,全國共有123家通用航空企業參與疫情防控。不過,通用航空飛行高度一般都在3000米以下,飛行氣象條件比中、高空要複雜得多,影響程度也明顯增加,而此前為武漢通用航空提供的氣象低空產品相對單一,缺乏低空探測信息和精細化預報手段。

中南空管局氣象中心立即調動技術力量,連夜對服務方案實施摸底和評估。服務方案確定後,中南空管局氣象中心立即組織了實施落地,緊急調整了外網網站代碼,立即為通航用戶實時提供了機場報文、中低空重要天氣預告圖、雷達及自觀產品等多種資料。鑑於國內低空風溫產品較為匱乏,中南氣象中心立即組織了通航定製產品的研發。

預報室和開放實驗室憑藉原有的技術積累,僅一天時間就完成了相關產品的設計和程序編碼工作,利用數值預報系統輸出數據全天候滾動製作預報產品圖。

針對抗疫通航飛行多為直升機和小飛機,且飛行高度較低的特點,預報產品特意加密了低層的預報層次,生成從地面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的八個不同高度的低層高空風溫預告圖,並且從原來的6小時間隔36小時預報加密至3小時間隔的48小時預報,提供給中南地區通用航空低空飛行使用。該氣象產品較原有服務容量整整翻了9倍。

中南空管局氣象中心介紹,平臺上線後,他們還將繼續與通用航空用戶緊密聯動,按照相關需求不斷完善相關氣象產品。

來源 | 羊城派

圖片 | 受訪者供圖

責編 | 陳澤雲

實習生|嚴志鵠

相關焦點

  • 疫情防控通航氣象服務平臺上線免費開放
    從民航中南管理局獲悉,經過密鑼緊鼓地研發,全國唯一的疫情防控通用航空氣象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平臺),由中南管理局副局長陳維在電話會議上宣布,於2月19日正式上線。
  • 中南地區疫情防控通航氣象服務平臺
    然而,入春以來湖北等地低雲低能見度、空中積冰頻發,春雷湧動,對航空運輸飛行尤其是通航飛行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由於缺乏低空探測信息和精細化預報手段,通航氣象保障困難重重。   面對疫情和困難,中南局航空氣象處迅速組織力量緊急開發「中南地區疫情防控通用航空氣象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平臺」)。經過連日奮戰,2月17日「平臺」開發順利進入上線測試階段。
  • 疫情防控通航氣象服務平臺上線
    中國氣象網訊 據中國民航網信息,全國唯一的疫情防控通用航空氣象服務平臺2月19日正式上線,中國氣象局參與平臺開發。該平臺同步推出網頁版和手機App,在疫情期間向參與救援的通航企業、通航機場、民航單位以及相關機構免費開放使用。
  • 華為雲WeLink助力中南地區疫情防控通用航空氣象服務平臺雲發布
    然而,冬春之交湖北等地低雲低能見度、降雪、空中積冰頻發,春雷萌動,對航空運輸飛行尤其是通航飛行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由於缺乏低空探測信息和精細化預報手段,通航氣象保障遇到不少的障礙。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中南局)領導迅速做出緊急開發平臺的決定,補齊通航氣象保障短板,在各方通力合作高效協同下,終於迎來了成果。
  • 朗新科技旗下易天氣公司助力天空「宜通航」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朗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朗新科技」)旗下易天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易天氣」)積極投身「科技抗疫」之中,用實際成果為疫情防控貢獻堅實的氣象力量。  面對當前抗「疫」過程中出現的多種「運力瓶頸」。多家通用航空公司快速響應,成為空中救援的重要力量。
  • 東北空管局瀋陽通航飛行服務站正式啟動
    2020年7月22日,「瀋陽通航飛行服務站啟動儀式」在東北空管局順利舉行。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民航東北管理局和監管局的管理、監督、指導下,在北部戰區空軍參謀部大力支持下,根據遼寧省實際情況和未來通航產業發展需求,東北空管局積極研究探討依託「低空空管服務保障平臺」,布局規劃「應急航空救援、無人機綜合監管、政府綜合服務」三網信息融合平臺,讓空管信息資源走出空管,政府提升立體化綜合治理能力提供支撐
  • 打造通用航空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體系——東北空管局瀋陽通航飛行...
    2020年7月22日,「瀋陽通航飛行服務站啟動儀式」在東北空管局順利舉行。民航東北管理局、民航遼寧監管局、北部戰區、遼寧省委軍民融合辦、遼寧省發改委、遼寧省應急管理廳、遼寧省科技廳、遼寧省瀋撫新區管委會、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遼寧省通航協會及東北空管局領導共70餘人參加了儀式。
  • 民航中南地區首個航空氣象 預報服務中心在張家界機場落地
    7月21日,全國首家自籌資金建成的新型航空氣象服務機構,民航中南地區首個航空氣象集中預報中心正式落地,此舉將為民航中小機場突破氣象發展瓶頸提供「湖南模板」,為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注入「湖南力量」。 7月21日至22日,湖南機場集團氣象預報服務中心項目民航專業工程行業驗收及運行安全評估會議在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召開。
  • 民航二所空管公司成功中標 華東空管局「區域通航飛行信息服務中心...
    近日,民航二所空管公司成功中標華東空管局「區域通航飛行信息服務中心系統」項目,該項目是我國民航空管系統內首個招標實施的通航飛行信息服務基礎平臺。
  • 新版航空氣象綜合服務平臺上線
    ,民航局空管局在廈門組織召開了飛行氣象服務需求研討會,並推出新版航空氣象綜合服務平臺。會上,空管局氣象中心、地區氣象服務機構介紹了民航氣象服務體系和針對用戶需求開發的新的服務產品和服務系統,以及用戶需求調查情況;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東航、廈航、山航、海航、首都機場、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等代表介紹了航空氣象服務產品的應用、效益等。
  • 中南空管局氣象中心舉辦編程代碼和文檔管理培訓
    為踐行「智慧空管」發展理念,提高團體協同開發效率,促進規範化代碼管理,近日,中南空管局氣象中心開放實驗室在航管樓舉辦題為「進退自如——編程代碼和文檔管理」的培訓與交流。由實驗室骨幹林培東擔任培訓教員,預報室、觀測情報室、設備室和信息等運行科室均派員參加。
  • 安徽通航飛行服務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員15人
    一、公司簡介安徽通航飛行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飛服公司」)是由合肥通航控股有限公司與民航華東空管局安徽分局合作成立,註冊資本300萬元,是中國民用航空局空管局為響應體制機制創新,支持通用航空事業發展批准成立的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通用航空服務類公司。公司致力於將民航現有資源與地方政府資源緊密結合,著力提升通用航空服務能力,保障能力。
  • 民用航空氣象綜合服務平臺將上線運行
    該平臺藉助計算機、網絡等新技術,在現有氣象服務的基礎上,採用瀏覽器/伺服器(B/S)的系統架構,方便用戶隨時隨地通過接入網際網路直接使用,在原有點對點地為專業用戶提供規範服務的基礎上,為民航運行的各參與方提供全面、及時的航空氣象信息。
  • 深圳空管站新自觀系統啟用 提升航空氣象服務品質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彭珊珊、鄭陽 報導:經過近兩年的建設和試運行,2020年11月,深圳空管站機場東跑道新自動氣象觀測系統正式開放投入使用。新自動氣象觀測系統2018年12月開始施工建設,2019年12月通過了民航中南空管局組織的竣工驗收,2020年8月通過了民航深圳監管局組織的行業驗收。
  • 通用航空氣象服務平臺|知識點(2/3)
    通航小站課堂又開課了,今天課程的內容是如何通過通用航空氣象服務平臺製作自定義航線下一期小站將會放大招,把後臺的重要天氣使用方法告訴大家,教大家看雲看天氣。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專業氣象大師免費給你講解。通航小站的服務正在繼續,小站工作人員正在前往各個當地服務站的路上,考察總結工作,將會帶來各地的服務站運營情況。
  • 真情服務 品牌提升——西北空管局氣象中心葵花-8衛星成功引接航跡...
    為了提升氣象服務質量,提高預報準確性,進一步應對複雜天氣的監測和預報工作,西北空管局氣象中心引進葵花8號衛星,相比較於已有的FY-2系列衛星,葵花衛星在使用壽命、解析度、下發數據種類、觀測頻段及頻段功能等各方面都佔有明顯的優勢,堪稱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氣象衛星,它的運用為中尺度天氣監測和預報提供了一種更為先進更為有效的工具
  • 西南空管局飛服中心與駝峰通航開展業務交流
    中國民用航空網訊:(通訊員:馬亮)為深入了解服務通航公司需求,梳理相關業務的工作流程,推進通航工作精益求精,9月10日,西南空管局飛服中心前往四川省駝峰通用航空公司開展業務交流工作。交流中,駝峰通航負責人介紹了公司基本運行情況及未來發展計劃
  • 「疫」線閃耀「火焰藍」——記奮戰湖北抗疫一線的消防救援隊伍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授旗訓詞精神,在疫情肆虐的荊楚大地,廣大消防救援指戰員擎旗而進,有災必救、有難必幫,「火焰藍」閃耀在戰「疫」前沿。在戰「疫」一線踐行初心使命火神山消防救援站的黨員突擊隊在開展防疫洗消訓練前集合(2月5日攝)。
  • 百度翻譯連推5項抗「疫」服務,讓中國抗疫經驗精準走向全球
    抗疫路上,總有一些力量感動你我。從頭到腳全副武裝的白衣天使們選擇逆「疫」而行,毅然奔赴抗疫前線;翻譯志願者們自發行動,不分晝夜為這場戰「疫」貢獻力量。翻譯服務為全球各國通力合作、共同抗疫,搭建溝通橋梁,成為打贏防疫戰爭的重要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