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聖賢之言學也,鹹以躬行實踐為先,識見輿論次之"——林希元
人生於某刻,繼而度過一生,最終還是身死,回歸塵土。死亡的方式有很多種。古時,我們所熟知的斬刑、鞭刑、杖刑……今時,儘管沒有了古時殘忍的刑罰,但是現在的我們總是疾病纏身,痛苦不堪,最終逝去。而人被砍頭以後,是不是還會有意識,還會有知覺。這一疑問一直困擾於世人,直到"化學之父"拉瓦錫在生命最後一刻進行的實驗,才開始對這一問題有了確切的證據。
拉瓦錫,被世人成為"化學之父",他的一生都與化學有著不解之緣。1943年,拉瓦錫出生於法國的一個貴族家庭,也是一個律師家庭。所以,他的家人希望拉瓦錫可以成為一名律師。1763年, 年僅輕輕的他便獲得了法律學士學位。拿到這些證書的拉瓦錫本該成為一名年輕有為的律師,但是此時的他突然開始對植物學跟氣象學產生了興趣。於是,後來為了研究植物學跟氣象學,便開始跟隨魯伊勒教授學習化學知識。也就是在這時的拉瓦錫,開始走向他偉大的化學之路。
拉瓦錫在化學方面做出過不少的貢獻。第一個貢獻就是我們高中所學的質量守恆定律,當時的拉瓦錫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之後他通過用不同溫度去加熱石膏,進行觀察它所釋放的水蒸氣,最終總結出質量守恆定律;他的第二個貢獻是發現了燃燒原理,第一次準確的辨認了氧氣並將其命名了"氧氣",同時拉瓦錫還識別出了"氮氣";第三個貢獻就是否定了古時希臘的哲學家關於四元素和三元素的學說。同時,我們一直學習的元素周期表最初也是拉瓦錫定義的。所以,拉瓦錫在化學方面的成就極高。
拉瓦錫,一生都在為化學,為科學不停的做出貢獻。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在臨死之際都不忘驗證人在被砍頭以後是否存在知覺這一困擾世人的問題。1789年,法國革命爆發,整個法國開始動蕩不堪,此時科學毫無容身之地,整個法國的學術界都被開始被否定。而此時身處其中的拉瓦錫依舊堅守自己的職責,努力堅持自己的研究,沒有一絲的退讓。與此同時,拉瓦錫為了應對這場革命,他為兩個學會籌款而四處奔波,甚至還捐獻自己的財產來維持同事們的研究資金。最終,在拉瓦錫的不懈努力和堅守自我的精神下,他為當時的身處危機中的法國學術界撐起了一片天。
在他的努力下,整個法國學術界最終好不容易站穩"腳跟"。但是卻無法避免有一些奸惡小人想要破壞這種平靜。佛克羅伊也是當時法國科學院的一名化學家,但是他同時也是一位迫害學術院的一名神秘人物。當時佛克羅伊一直都與同革命的黨人保持著聯繫,想要施展他的詭計,去破壞和解散科學院。不幸的是,佛克羅伊最終使用國會的暴力來實現了他的詭計,而法國那個具有百年歷史,人才輩出的科學院最終被迫害,人才盡散。
而在科學院被國會破壞後,拉瓦錫的厄運並沒有結束。當時,拉瓦錫並不僅僅是一名科研人員,同時還是一名包稅官員。而此時身處法國革命的他,正是因為這個包稅官的身份,最終遭受迫害。由於他包稅官的身份,引起了當時群眾的憤怒,而新的激進政府為了平復民怨,決定把當時包稅官員的財產所沒收,而此時拉瓦錫跟其他的包稅官員害怕他們的財產被沒收,便選擇了躲藏,而正是這一舉動,導致了之後的矛盾愈發激烈。
1793年11月28日,28名曾經參與包稅的人員全部被捕入獄,而作為曾是包稅官的拉瓦錫也不幸入獄。在拉瓦錫入獄後,學術界的各個學會開始向國會,提供申請,希望國會可以赦免拉瓦錫,同時允許他復職。但是,當時的國會早已被那些激進革命黨所控制,面對各學會的請求無動於衷,甚至開始對拉瓦錫的處罰更加嚴厲。
就這樣,在大家極力挽救下,國會也沒有赦免拉瓦錫,而我們的"化學之父"拉瓦錫開始一步一步的向死神靠近。很快,到了1945年的5月,在經過一眾的開庭審判,最終給這28名包稅組織的審判結果是全部處死,並且在24小時內進行。在第二天的清晨,這28個人走向了他們生命的最後歸處——斷頭臺。我們偉大的"化學之父"拉瓦錫是第四個登上這個斷頭臺的。
在被砍斷頭之前,拉瓦錫曾與劊子手約定,在將他的頭顱砍下後,他會儘量的眨眼,來驗證人在被砍斷頭顱後是否還存在知覺。在這之後,劊子手將拉瓦錫的頭顱砍下,被砍下的拉瓦錫頭顱一直在努力的眨著眼睛,而劊子手也如之前約定一般,數著拉瓦錫的眨眼次數,最終數出拉瓦錫共眨了11次。而拉瓦錫這一舉動,為世人第一次證明:人在被砍下頭後,是存在知覺的。
所以,一個真正專注於科學研究的人,從不會放棄每一分每一秒去研究。"化學"之父拉瓦錫,在結束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也未選擇放棄研究。在面對死亡時,他沒有害怕,他的心中始終在為科學思索著,他用自己的生命去驗證了這個長久困擾世人的問題,去驗證人在被砍下頭後,是否存在知覺。
儘管拉瓦錫最終因為那場大革命而被迫害,他的智慧與才能很不幸的被那些激進黨所斬斷,但是他的研究成果始終造福著後世的我們,他的執著鑽研精神也始終感染著我們每個人。不可否認的是,他是一名真正偉大的科學家。拉瓦錫這一生都在為化學,為科學奉獻著他的一切,他的時間、他的財富,甚至於他的生命。
在拉瓦錫驗證過這個實驗後,也有許多科學家對這一問題存在疑問,認為可能只是人的神經條件反應,也不能證明人在被砍下頭後會有知覺。而在這之後,對於這一問題的探索腳步始終沒有停下。1905年,曾有這樣一件砍頭事件,當時被砍頭的那個人,他在被砍下頭顱後,科學家們呼喚他的名字,而神奇的是,他睜開了眼睛。這一舉動說明,他對科學家們的呼喚做出了反應,再一次證實人在被砍下頭後,在短時間內是存在知覺的。
正所謂實踐出真知。所有的問題,都應經過嚴密的驗證和實驗過程,方能得出正確的結果。沒有經過實驗的結果,都是妄談。從古至今,多少科學家為科研成果貢獻自己的一生。法國居裡夫人一生為研究放射性元素,最終由於障礙性惡性貧血而亡;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為國效力,專注於我國飛彈研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出的雜交水稻,解決了多少人的溫飽問題。他們是科研人員,也是我們心中的英雄。他們通過自己的一次次實踐,去驗證、實驗,最終得出結論,造福人類。
科研的腳步始終沒有停過。如今的21世紀,許多科學家有著如同拉瓦錫一般的精神,在自己的科研路上,始終堅持不斷的奮鬥著。正是他們的堅持與努力,我們的社會科技不斷進步,我們的生活質量也不斷提高。相信在這些科學家的努力下,我們會有著不一樣的未來……
參考文獻
《化學之父——拉瓦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