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首是古代的一種死刑方式,被官府認為是受痛苦最少的死刑,因為一刀下去,人就失去生命了,但人在被斬首之後,真的會馬上失去意識嗎?《三國演義》中有一個情節,關羽被呂蒙殺死後,孫權將他的頭顱裝在盒子裡送給曹操,曹操洋洋得意的對著關羽的頭顱說了一句「別來無恙」。結果關羽的眼睛瞬間就睜開了,直直的瞪著曹操。
其實關於人在被斬首後是否還有意識這個話題,化學家拉瓦錫曾經做過相關的實驗。拉瓦錫,1743年出生在法國的一個貴族家庭,因為父親從事的是律師行業,所以拉瓦錫也被要求學習法律,拉瓦錫雖然並不想成為律師,但在家人的安排下,他還是進入了馬薩林學院學習法律,課餘時間,拉瓦錫全身心的撲在了自然科學上。
畢業之後,拉瓦錫成為了一名包稅官,當時法國有規定,如果收得的稅款上交國王之後還有剩餘,那麼包稅官便可以自行處理,所以拉瓦錫總能得到很多錢,而因為包稅官這個職位油水多,導致法國民眾都痛恨包稅官。其實拉瓦錫分到的多餘的錢都被他拿去購買儀器設備做實驗,或者拿去改善民生了。
拉瓦錫在化學領域的貢獻很大,是近代化學的奠基人之一,氧元素和氫元素就是他命名的,此外,他還提出了「燃燒的氧」學說。拉瓦錫一生做了無數場實驗,他的實驗範圍包括化學、生物等領域,他在化學界的地位,相當於牛頓在物理界的地位。但是他這一生所做代價最大的實驗,當屬「人被砍頭後是否還有意識」這一實驗。
拉瓦錫被砍頭的是因為包稅官這個身份,跟他一起被送上斷頭臺的還有另外27個稅務官,然而當時形勢嚴峻,沒人敢為他們求情。大局已定,拉瓦錫看得很開,就算立馬被處以極刑,他還是沒有忘記做實驗。
在斷頭臺上,拉瓦錫跟行刑的劊子手約定,要是自己的頭被砍下後還有意識,他就會向劊子手眨眼睛,還拜託他幫忙數一下自己眨了幾下眼睛,劊子手答應了拉瓦錫的請求。據統計,在劊子手手起刀落之後,拉瓦錫眨眼次數為15次,他也通過這個實驗證明了人在被斬首之後,確實會保有短暫的意識。
其實除了拉瓦錫的這個實驗之外,世界上還有兩個比較出名的案例。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女刺客夏洛蒂·科黛刺殺馬拉失敗被捕,之後她的頭顱被當眾砍下,馬拉的追隨者為了表示對馬拉的敬意,當即提起夏洛蒂的頭顱掌摑,結果夏洛蒂的臉上居然出現了很明顯的憤怒神色,引得周圍人一片譁然。
1905年,一名囚犯被處以斬首的極刑,行刑之後,醫生在旁邊輕輕的呼喚這名囚犯的名字,結果這名囚犯慢慢地睜開了眼睛,之後才緩緩地閉上。其實這樣的情況在醫學上是可以解釋的,這是因為人在被斬首之後,大腦並沒有立即死亡,直到大腦的血液循環被中斷,人才會迎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