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從古至今,人類發明了很多不同類型的刑罰,而在眾多刑罰當中,程度最高的當然要數死刑了,而古人為了儘量在行刑時做到「人性化」,死刑會儘可能減少犯人受到的痛苦,就比如說砍頭和絞刑。
比起絞刑,在後來的實驗當中,人類發現經歷了砍頭的犯人的死亡痛苦似乎會更少,於是,砍頭這一刑罰也成為了後期歐洲和中國使用最多的死刑之一。
大腦是人類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控制著我們的感情、想法以及五感,而痛覺當然也是大腦的控制之中的,那麼,只要切斷大腦和身體的連接,人當然也感覺不到疼痛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有一位科學家就用自己的身體親自進行實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化學家「拉瓦錫」,如果說牛頓當時是物理界的神的話,那麼拉瓦錫理所當然也是化學界的神了。
拉瓦錫出生於家庭優渥的環境中,從小就接受著良好的學習條件,他本人熱愛化學研究,但除了化學以外,拉瓦錫還希望自己能夠繼承父業,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學家,然而,可能拉瓦錫本人也沒能想到,法學這條路會在未來將他送上斷頭臺。
年輕輕輕的拉瓦錫在25歲時就獲得了法國科學院「名譽院士」的稱號,並開始從事法院的工作,而除了法學獲得的成就外,在1777年,拉瓦錫在巴黎科學院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名為《燃燒概論》。
《燃燒概論》的出現在法學界引起了轟動,它不僅闡明了燃燒作用的氧化學說,而且還推翻了對人們影響深遠的燃素學說,但拉瓦錫的這一偉大發現卻遭到了一部分人的仇視。
在法國大革命時期,仇視拉瓦錫的人藉機強烈抨擊了拉瓦錫,拉瓦錫也由此入獄了,而在後來,就有了著名的「砍頭實驗」。
為了證明人被砍頭後似乎還有意識,拉瓦錫和劊子手說好了,在他被砍頭後要一直觀察拉瓦錫是否有眨眼睛,結果,拉瓦錫被砍頭後一共眨了11次眼睛。
有人說人在被砍頭後大腦還是有短暫意識的,可以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被分離後的痛苦,也有人說,這不過是條件反射而已,你支持哪一種說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