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劇中最令人膽寒的一句話是什麼?
莫過於「拉出去砍了!」
在絕大多數的古裝劇中,「砍頭」似乎成了執行死刑的不二之選,以至於,一聽到「砍頭」這兩個字都讓人脊背發寒。
今天我們來聊點「重口味」的話題,被砍頭的犯人究竟會受到怎樣的痛苦,他的身體又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砍頭這件事,最早可追溯到人類未開化的石器時代,幾千年流傳下來衍生成了一門特殊的文化。在絕大多數的歷史當中,砍頭僅發生在刑場和戰場上。
用斧頭砍頭只有一種方法:受刑人將脖子擱在木砧上,重重的斧頭用力地砍下來。
用劍砍頭,目的與前者相同,都是讓頭和身體分離,但是,有好幾種過程:
第一種與用斧頭砍頭相同,受刑人跪著,頭靠在木砧上,兩手綁在背後。當然,在某些情況下受刑人的手是自由的;
第二種,受刑人或跪,或站,或坐在腳後跟上,雙手經常被綁在前面,低頭,下巴放在胸部,這樣,行刑人可以看到他的頸部;
第三種,受刑人站著受刑,這是最少也是最難的斬首法。
沒有頭,身體自然就無法活動,生命就無法繼續,這是殘酷的事實。不過,近年來有科學家進行了研究,雖說身首異處的人絕對沒有辦法活下去,但是,在被砍頭後的若干秒內腦海中還能殘存意識。
在聊今天的話題之前,筆者需要強調一下,今天的話題與血腥暴力沒有半點關聯,只是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切莫對號入座。
砍頭致死的原理是什麼呢?
當人的頭部被機械性砍斷之後,軀幹內的一切器官都失去了「指揮」,所以,器官均會「罷工」,停止運作,包括血液在內的一切體液都會停止循環。眾所周知,身體的各種細胞在得不到氧氣供給時,都沒有辦法正常工作。所以,細胞會在一定時間內休眠或壞死,人自然無法繼續存活,這是關於砍頭最基本的概念。自上世紀以來,就有不少外國科學家開始研究「砍頭後人究竟有沒有意識」的課題。
當然,出於人道的角度考慮,現代社會已經不存在砍頭這種酷刑,也沒有科學家採訪過被砍頭者的「親身體驗」。不過,根據一些動物實驗來看,動物的頭離開脊椎後,頭部還會保持若干秒的意識。有研究表明,大腦在血液循環停止的十二秒前,腦細胞都能保持活性。簡單來說,就是大腦內部存儲的氧氣足夠腦細胞使用十二秒,缺氧的情況下腦細胞便會停止運轉。
自古以來,便流傳著死刑犯被砍頭後睜開眼睛或眨眼的怪談。例如,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有群眾親眼目睹夏綠蒂·科黛在身首異處之後,還向劊子手投去了怨恨的眼光。1989年,則有一位老兵在與朋友上街時遭遇車禍,其朋友的頭被撞斷後還看了看自己的身體,並露出了十分驚慌的表情。
一些動物在被砍頭之後,其軀幹和四肢還能保持一段時間的活性。當然,符合這一條件的動物少之又少,如:響尾蛇、雞等。不得不說,雞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外國曾出現過一隻「無頭的麥克」,這隻雞在被砍頭的情況下,還活了一年半的時間。雖然,這種例子聽起來駭人聽聞,但卻不是絕無僅有的。
不得不說,雖然,古代絕大多數刑罰都是殘忍且不人道的,但是,砍頭這種死刑著實算是死刑中最人道的了。雖然在旁觀者看來,這種死刑給予觀者的感官刺激太過強烈,但砍頭對死刑犯造成的痛苦卻是最小的。至於被砍頭者究竟能不能感受到疼痛,目前科學界的說法不能統一。一些科學家認為,即便頭顱已經脫離了身體,但被砍頭的人仍能感受到劇烈的疼痛。
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法國仍在使用砍頭這種死刑方式。雖說斷頭臺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的使用頻率直線下降,但直到1981年廢除死刑之前,砍頭仍是一種官方認可的刑罰。據文獻記載,法國最後一名死於這種刑罰之人,是一個犯了謀殺罪的死刑犯HamidaDjandoubi,自HamidaDjandoubi之後,再無罪犯死於斬首。
在斬首盛行的時代,法國劊子手屬於「上流人士」,受到了人們的尊敬。發生於法國大革命期間的斬首事件,參與行刑的劊子手無不成為人盡皆知的名人。例如,Sanson家族就是法國著名的劊子手之家,這一家族世代以砍頭為業。據說,在當時時裝設計師還會參考劊子手的著裝,製作出新式時裝。換句話說,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法國時裝界,亦受到了劊子手這一特殊職業的引領。
大圖模式
那麼,為什麼在現代社會中沒有國家繼續使用這種死刑了呢?
就是因為砍頭雖然對死者的傷害較低,但是,場面太過血腥殘忍。身首異處後,心臟還能跳動若干次,動脈血可以噴數米高,這一時間甚至能持續半分鐘。可想而知的是,這種場面會對觀者造成多大的心理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