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本是一條線上的東西。生是奮鬥,死是休息。生是活躍,死是睡眠。」生與死是人類自古以來永恆的話題,從人們可以思考開始,便有無數哲學家為了這個命題思來想去,卻無一人能找出答案。
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從何而來,靈魂是否存在,究竟有沒有天堂和地獄,一個又一個關於生命的問題環繞著哲學家們。而人類也從未停止過對於這類問題的研究,從古希臘到古羅馬,從中世紀到近現代,人們做了無數試驗希望能夠得到答案,卻無一人能解開謎團,究其原因本質就在於死人無法說話,也許我們能解剖身體,卻永遠也無法得到真相。
而歷史上卻有一位化學家願意用生命來做一次實驗,他便是拉瓦錫。拉瓦錫出生於1743年的法國巴黎,父親是當地一名律師,家庭條件較為優渥,這為他日後的研究提供了物質條件。而拉瓦錫小時候便如同大多數科學家一樣展現出過人的天賦,他對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研究各式各樣的化學物質。
後來他在家裡的要求下取得了律師證,不過他並未從事律師行業,而是轉而投身自己喜愛的科研事業。憑藉著過人的天賦以及自身的努力,拉瓦錫年僅二十五歲便成為了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可謂年少成名,他的論文《化學概要》更是代表著近代化學的誕生,被譽為「近代化學之父」,引導著後世一位位化學家。
拉瓦錫還將化學由定性改為定量,為氫元素和氧元素命名,並且在當時就預見了矽元素的存在。最為重要的是拉瓦錫在1789年發表了第一版的化學元素表,相信很多人在學化學的時候都背誦過元素表,那便是拉瓦錫的偉大貢獻。
當然,初版表格和現在的版本還是有一定區別,不過也為後人打下了堅實基礎。不僅如此,拉瓦錫還是一位生物學家,足以見得其涉獵範圍之廣泛。很多現代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在拉瓦錫那個年代都可以稱之為秘密,燃燒便是其中之一。
當時人們對於燃燒的本質眾說紛紜,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學說是「燃素說」,由一位德國化學家提出,他認為物質燃燒之時便失去了燃素,接著燃素就轉移到了空氣中。儘管這個學說能夠解決一部分疑問,但是進而滋生出更多矛盾,例如金屬燃燒之後變重等問題。
對此拉瓦錫便以錫,硫,鉛為實驗對象來研究燃燒本質,很快聰明的拉瓦錫便發現了真相,他在《燃燒概論》中闡述了氧化反應的過程,用鐵一般的事實推翻了當時流行的燃素說。只是人紅是非多,拉瓦錫這樣的天才更是遭人嫉妒,當時便有一位叫做馬拉的化學家對其十分眼紅。
1789年爆發了法國大革命,馬拉抓住機會對拉瓦錫進行口誅筆伐,指責他做了許多壞事,這當然是憑空誣陷,只是此時的法國早已群情激憤,難辨是非,無奈之下拉瓦錫被捕入獄。這一事件震驚了當時的科學界,拉瓦錫這樣的領軍人物竟然都被捕了,一時間人人自危,由此可見科學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穩定。
被捕之後不少人為拉瓦錫求情,希望政府能夠放過這位傑出的科學家,但是此時的法國政府早已被蒙蔽了雙眼,依然判處拉瓦錫死刑。拉瓦錫得知死刑之後並未展現出激憤的情緒,而是表現得格外冷靜,他在此時想起了一直困擾人類的問題:人被砍頭後還有意志嗎?
偉大的科學家決定最後用自己的生命來完成這樣一場實驗。1794年,拉瓦錫來到了刑場時,他對著旁邊的劊子手說到:「請你幫我一個忙,在砍頭之後幫我看下我是否在眨眼,如果眨眼就證明人砍頭後依然存在意識」。劊子手欣然答應了他,就這樣,這場實驗伴隨著拉瓦錫生命的結束開始了。
實驗結果出來後,拉瓦錫卻再也無法向世人宣告他的實驗,最終現場的人描述道拉瓦錫頭顱落地之後依然眨了十一下眼睛,可以判定人死之後意識並未消散,短時內甚至能夠自主控制頭顱活動。當然這種結論乃是由人口述的,真實性有待商榷,不過無論如何,拉瓦錫付出生命的代價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恐怕從此以後再也無人會做出這樣犧牲了。
其實砍頭之後是否有意識這個問題很多人思考過,因為以前砍頭的人很多,所以在拉瓦錫親身試驗之前便有人做過簡單實驗。當時一位醫生剛好路過斷頭臺,看到有犯人被砍頭並且頭顱落在自己附近,他便馬上用針扎犯人的臉龐,竟然發現頭顱會主動睜開眼睛表露痛苦表情,而且時間竟然長達一分鐘。
不過我們都知道人的神經是有自然反射的,這種表情是否是人主動控制的還有待商榷。而在現代這樣的實驗依然持續進行著,不過多是以小白鼠為實驗目標,2011年荷蘭有一所大學便將腦電圖設備連接小白鼠的大腦,並且砍掉其腦袋,觀察小白鼠腦電圖的變化情況,結果說明即便是砍頭之後,小白鼠頭腦短期內還是有神經活動,這足以證明砍頭之後還是有意識。
當然不管怎麼說小白鼠和人類始終是有區別的,我們不能將實驗結果直接套用到人類,只是隨著社會發展,人道主義也為大家所推崇,那麼這種實驗幾乎是沒法進行了。不過這類研究卻是從未停止過,可能有人認為研究這個沒什麼意義,人都砍頭了短時間存活有什麼用呢。
其實不然,如果真的證實這個結論,那麼最簡單的醫學換頭便能實現,更可以大幅度提升許多患者的存活率,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技術得以實施,當然,這一切只能留給後來的科學家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