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車輪蟲、斜管蟲
患病魚體色發黑、消瘦,漫遊於池邊或水面,鰓部有較多粘液,鰓組織鏡檢可見車輪蟲、斜管蟲。無論苗種培育還是成魚養殖階段車輪蟲病均為常見病,成魚養殖過程中此病常與潰瘍病並發。
▲顯微鏡下的車輪蟲
▲顯微鏡下的斜管蟲(點擊藍字閱覽)
▲車輪蟲與體表潰瘍並發(魏麗英 攝)
【防治措施】全池潑灑「貴魚安+硫酸銅(100-150g/畝)」,隔4小時後全池潑灑「水鮮」或「清爽」。
2.固著類纖毛蟲及杯體蟲、毛管蟲
蟲體寄生於體表、鰓、鰭(尤其尾鰭處)等處,尤其苗種階段易感染。患病魚呼吸困難,漫遊於池邊或水面,體表、鰭等處有時附有灰白色絮狀物,似水黴病,組織鏡檢可見杯體蟲。
▲黃顙魚苗種體表附著固著類纖毛蟲(源於網絡)
▲顯微鏡下的聚縮蟲(點擊藍字閱覽)
▲顯微鏡下的杯體蟲(點擊藍字閱覽)
▲顯微鏡下的毛管蟲(杜輝 攝)
【防治措施】第一天全池潑灑「康樂」或「中博高」,第二天全池潑灑「三氯乙腈尿酸粉+竭淨」。
3.小瓜蟲
患病魚反應遲鈍,消瘦,浮於水面或集群繞池,蟲體大量寄生時,會刺激病魚分泌大量黏液,形成一層白色的包膜覆蓋體表,肉眼可見體表、鰭條和鰓上布滿白色點狀包囊。嚴重時,黃顙魚體表會發生潰瘍性損傷。
▲顯微鏡下的小瓜蟲(點擊藍字閱覽)
▲患病黃顙魚體表布滿白點、潰爛(杜輝 攝)
▲患病黃顙魚浮於水面集群(杜輝 攝)
▲患小瓜蟲病的黃顙魚繞池狂遊(杜輝 攝)
【防治措施】連續2-3天全池潑灑「辣椒粉+生薑末」,每天1次;第3-4天全池潑灑「聚維酮碘溶液」或「貴魚康」1次;口服「青蒿末+新肝寶+酶合電解多維」5-7天,並發潰瘍病時同時口服「服爾康+鹽酸多西環素粉」。
4.指環蟲、三代蟲
患病魚吃食量下降,暗浮頭,蟲體大量寄生時,患病魚呼吸困難,遊動緩慢,鰓上粘液增多,鰓絲腫漲或粘連,嚴重時鰓絲變性或壞死,鰓因貧血而呈蒼白色或花鰓狀。
【防治措施】全池潑灑「頌爽」或「頌爽+正離子銅」。
5.歧囊碘孢蟲病
患病魚各鰭尖端有大小不等或重疊的灰白色孢囊,以尾鰭、背鰭上的孢囊數量為多,嚴重影響魚的遊動和攝食。取下孢囊少量內含物壓片鏡檢確診。
【防治措施】全池潑灑「聚維酮碘溶液」,同時口服「地克珠利預混劑+新肝寶+酶合電解多維」3-5天。
6.線蟲、棘頭蟲
自然條件下黃顙魚胃、腸道內寄生的蠕蟲的種類很多,如復殖吸蟲類的河鱸源吸蟲、雙穴吸蟲等,線蟲類的如黃顙前駝形線蟲、杜父魚駝形線蟲、黃顙似嗜子宮線蟲等,黃顙魚的蠕蟲病發生可能與黃顙魚的食性有關。一般情況下,感染蠕蟲的黃顙魚魚體消瘦,吃食量下降或不吃食,胃及腸道內無食物或少食。
寄生於眼眶的黃顙嗜子宮線蟲,引起眼眶四周發炎充血,嚴重時眼球突出或水晶體渾濁失明或眼球脫落。
▲寄生於鯽魚尾鰭的嗜子宮線蟲(劉廣建 供)
【防治措施】全池潑灑「魚鰠靜」或「艾維」等,同時口服「吡喹酮+菌立停+新肝寶+酶合電解多維」3-5天。
7.鉤介幼蟲
鉤介幼蟲寄生於魚體的吻部、鰓絲、體表等處,造成寄生部位組織增生,微血管阻塞;若寄生於嘴角或口腔,會使魚喪失攝食能力,導致消瘦死亡。
【防治措施】全池潑灑硫酸銅或「正離子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