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跑塘過程中發現部分黃顙魚魚塘疾病高發,死亡量高達上百斤每天,部分魚鰓絲鏡檢後發現寄生蟲。對此筆者將黃顙魚常見寄生蟲為大家作一個簡單介紹。
1. 車輪蟲、斜管蟲
患病魚體色發黑、消瘦,漫遊於池邊或水面,鰓部有較多粘液,鰓組織鏡檢可見車輪蟲、斜管蟲。無論苗種培育還是成魚養殖階段車輪蟲病均為常見病,成魚養殖過程中此病常與潰瘍病並發。
2. 固著類纖毛蟲及杯體蟲、毛管蟲
蟲體寄生於體表、鰓、鰭(尤其尾鰭處)等處,尤其苗種階段易感染。患病魚呼吸困難,漫遊於池邊或水面,體表、鰭等處有時附有灰白色絮狀物,似水黴病,組織鏡檢可見杯體蟲。
3. 小瓜蟲
患病魚反應遲鈍,消瘦,浮於水面或集群繞池,蟲體大量寄生時,會刺激病魚分泌大量黏液,形成一層白色的包膜覆蓋體表,肉眼可見體表、鰭條和鰓上布滿白色點狀包囊。嚴重時,黃顙魚體表會發生潰瘍性損傷。
4.指環蟲、三代蟲
患病魚吃食量下降,暗浮頭,蟲體大量寄生時,患病魚呼吸困難,遊動緩慢,鰓上粘液增多,鰓絲腫漲或粘連,嚴重時鰓絲變性或壞死,鰓因貧血而呈蒼白色或花鰓狀。
5.歧囊碘孢蟲病
患病魚各鰭尖端有大小不等或重疊的灰白色孢囊,以尾鰭、背鰭上的孢囊數量為多,嚴重影響魚的遊動和攝食。取下孢囊少量內含物壓片鏡檢確診。
6.線蟲、棘頭蟲
自然條件下黃顙魚胃、腸道內寄生的蠕蟲的種類很多,如復殖吸蟲類的河鱸源吸蟲、雙穴吸蟲等,線蟲類的如黃顙前駝形線蟲、杜父魚駝形線蟲、黃顙似嗜子宮線蟲等,黃顙魚的蠕蟲病發生可能與黃顙魚的食性有關。一般情況下,感染蠕蟲的黃顙魚魚體消瘦,吃食量下降或不吃食,胃及腸道內無食物或少食。
寄生於眼眶的黃顙嗜子宮線蟲,引起眼眶四周發炎充血,嚴重時眼球突出或水晶體渾濁失明或眼球脫落。
7.鉤介幼蟲
鉤介幼蟲寄生於魚體的吻部、鰓絲、體表等處,造成寄生部位組織增生,微血管阻塞;若寄生於嘴角或口腔,會使魚喪失攝食能力,導致消瘦死亡。
關於寄生蟲的防治還是要從魚塘的環境著手,一旦真的遇到很多的寄生蟲寄生可以考慮一些比較安全的藥物進行處理,如一些中草藥驅蟲。具體用藥時用法及用量請遵循當地魚藥店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