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中國網訊】很多考生認為寫作素材只需要了解大致內容就好,但如果只是大概的印象,害怕出錯其實三言兩句就說完了,可以分析和發散的文本就非常有限。因此建議大家最好熟悉一下,下面給大家推薦兩則常見的寫作素材:
一、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
1752年6月的一天,陰雲密布,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一起,將一個裝有金屬杆的風箏放上高空。一道閃電從風箏上掠過,富蘭克林用手靠近風箏上的金屬鑰匙,他立即感到全身發麻,這種感覺從頭到腳地流竄了全身。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呼喊:「威廉,我被電擊了!」
回到家後,富蘭克林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他提出的自然界中的電和物理產生的電是同一種東西的假說,在他自己的這次實驗中得到了證實。
風箏實驗的成功使富蘭克林在全世界科學界的名聲大振。英國皇家學會也給他送來了金質獎章,並聘請他擔任皇家學會的會員。1753年,俄國著名電學家利赫曼為了驗證富蘭克林的實驗,不幸被雷電擊死。血的代價,使許多人對雷電試驗產生了戒心和恐懼。
但富蘭克林在榮譽與死亡的威脅面前,沒有選擇退縮。經過多次試驗,他製成了一根實用的避雷針。把一根幾米長的鐵桿,用絕緣材料固定在屋頂上,杆上緊拴著一根粗導線,一直通到地裡。
1754年,避雷針開始應用,但有些人認為這是個不祥的東西,違反天意會帶來旱災。就在夜裡偷偷地把避雷針拆了。然而,科學終將戰勝愚昧,一場挾有雷電的狂風過後,大教堂著火了,而裝有避雷針的高層房屋卻平安無事。
二、愛迪生發明電燈
早在1821年,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就發明了一種叫電弧燈的電燈。這種燈雖然能發出亮光,但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也不長,因此很不實用。「我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能用得上。」愛迪生暗暗下決心。
就這樣,愛迪生以極大的毅力和耐心,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但都失敗了。英國一些著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面對失敗與嘲諷,愛迪生沒有退卻。
一次,愛迪生的老朋友麥肯基來看望他。愛迪生在送別他的時候,他下意識地幫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線外套。突然靈感乍現:為什麼不試試棉呢?
說出想法,麥肯基毫不猶豫地解開外套,撕下一片棉線織成的布,遞給愛迪生。愛迪生把棉線炭化處理後裝進了燈泡。接通電源,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無比興奮,13個月的艱苦奮鬥,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但愛迪生沒有陶醉於成功的喜悅中,而是繼續做實驗,尋找壽命更長的材料。在經過無數次實驗後,愛迪生發現用炭化後的日本竹絲做燈絲效果最好。此後,電燈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
後來,人們又對竹絲燈泡進行了改進,即用鎢絲做燈絲,並在燈泡內充入惰性氣體氮或氬。這樣,燈泡的壽命又延長了許多。
版權聲明:
本文轉載自清華經管EMB今日頭條,如原作者如不願意本網站刊登使用相關素材,請及時通知本站,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予以處理,聯繫010-5727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