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安全的基礎。維護經濟安全,核心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提高國家的經濟整體實力、競爭力和抵禦內外風險的能力,確保國家根本利益不受傷害。
一、經濟安全的內涵
關於國家經濟安全,目前尚未有統一的解釋,綜合各方觀點,國家經濟安全是指經濟全球化時代,一國保持其經濟存在和發展所需資源有效供給、經濟體系獨立穩定運行、整體經濟福利不受惡意侵害和非可抗力損害的狀態和能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國內經濟安全,即一國經濟處於穩定、均衡和持續發展的正常狀態;二是指國際經濟安全,即一國經濟發展所依賴的國外資源和市場的穩定與持續,免於供給中斷或價格劇烈波動而產生的突然打擊,散布於世界各地的市場和投資等商業利益不受威脅。
二、經濟安全的特徵
國家經濟安全具有七大特徵,一是國家性,即強調國家利益不受傷害,強調一國整體是國家安全的主體,代表國家利益的中央政府是維護國家安全的終極主體。二是根本性,即強調國家的根本經濟利益,如經濟主體利益、生存利益、發展利益、戰略利益不受傷害。三是廣泛性,即國家經濟安全問題涉及較多領域,且各領域安全之間關係複雜,交集較多。四是戰略性,即國家經濟安全具有十分明顯的戰略特徵,其戰略意義超出了現實意義。五是整體性,即國家經濟安全強調的是一國經濟整體上的安全性,而不僅僅是某一部分或某些領域的安全性。六是國別性,即國家經濟安全具有國別差異,對於不同國家來說,國家經濟安全具有不同的涵義和特徵。七是強調危機管理,即當國家最為根本的經濟利益受到威脅時,一國要能夠採取有效措施來控制危機的發展,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三、經濟安全的表現
從總體上說,經濟安全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國家經濟主權保持獨立。經濟主權不只表現在領土的管轄與治理,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還體現在主權國家對國內經濟事務的自主決策,獨立自主決策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關鍵。二是自然環境能夠得到合理保護,正常的資源需求得到穩定供給,經濟發展所依賴的市場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國家內部社會矛盾緩和,政治安定,經濟基礎穩定與持續增長。四是社會總供求大致平衡,經濟結構協調合理,支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五是國際經濟政治秩序相對有利,不會對國家政治經濟構成直接威脅,經濟發展的進程能夠經受國際經濟動蕩的衝擊。六是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七是政府的宏觀調控與治理能力。國家經濟安全不僅體現在微觀方面的國民、企業與中觀行業的競爭力,還反映在政府的宏觀調控與治理能力,集中體現在貨幣與財政政策獨立有效運用方面。
四、經濟安全工作重點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劇,以及可持續發展壓力的加大,國家經濟安全越來越像傳統的軍事安全一樣受到各主權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重視。國家經濟安全既有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帶來的問題,如信息安全、金融風險、貿易問題、引進外資與保護民族工業問題等;也有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石油供應、重要礦產資源保障、糧食供應、淡水資源保障等;又有體制層面上存在的問題,如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的就業保障、中央財政調控能力等。只有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使國家的綜合國力得到顯著增強,才能有效化解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保證國家經濟安全。
近年,為加強經濟安全工作,我市建立了以發改、工信、財政、統計、商務等20餘個部門組成的經濟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定期開展經濟安全形勢分析研判,對發現的經濟安全風險和苗頭性問題建立工作檯帳,加強風險管控,較好地維持了全市經濟領域總體安全的態勢。今年,我市將密切關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經濟環境變化,進一步加強全市生產、投資、消費、進出口、就業、財政、金融、物價等方面的監測預警,採取有效措施,防範和遏制出現市場主體大面積退出、產業鏈供應鏈斷裂、居民就業大幅下滑、糧食能源儲備供應不足、基層財政運轉不暢、物價大幅上漲、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增多、非法集資活動抬升等風險,確保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穩定。
(三門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