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高靈敏度Sm-Nd同位素分析方法
低本底高靈敏度Sm-Nd同位素分析方法對石榴子石Sm-Nd定年、隕石Sm-Nd年代學及地球化學、高度虧損超鎂鐵巖
-
地質地球所提出一種流體包裹體水中氫同位素分析系統
高溫裂解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質譜儀(TC/EA-IRMS)可用於微量水的氫氧同位素分析,但目前尚未見將其與離線製備系統相結合用於包裹體水氫同位素分析的相關研究報導。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穩定同位素分析實驗室工程師韓文念等人提出一種流體包裹體水中氫同位素分析系統,並於近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名稱:一種流體包裹體水中氫同位素分析系統
-
地質學科普——科馬提巖(附帶視頻)
兄弟於1969年提出,當時他們宣稱在南非巴伯頓山區科馬提河( Komati)流域,發現了超鎂鐵質熔巖,作為以前未知火山巖類型存在的證據,故以此流域命名。二、科馬提巖是什麼科馬提巖(komatiite)又可稱為鎂綠巖,是主要發生在太古代巖石中的超基性熔融物,從MgO含量為18%-32%的高溫巖漿中結晶出來。
-
Nature:金伯利巖Hf-Nd同位素揭示地球長期存在未去氣的原生地幔儲庫
【前沿報導】Nature:金伯利巖Hf-Nd同位素揭示地球長期存在未去氣的原生地幔儲庫地球是具有圈層結構的星球,其中地幔是體積和質量最大的圈層,其物理狀態與化學組成對於理解地球的形成與演化過程至關重要。
-
巖石篇—火成巖—橄欖巖
橄欖巖,超基性巖的一種,是一種深色粗粒且比較重的巖石,它裡面含有的橄欖石至少在10%以上,並且還富含鐵、鎂等礦物。天然金剛石產於金伯利巖中,而金伯利巖則是由橄欖巖變成的,所以說橄欖巖是天然金剛石的基本來源。新鮮的橄欖巖呈橄欖綠色,它在潮溼、溫暖的環境中會被風化而變成土壤。
-
GCA:攀枝花層狀巖體中鈦鐵礦大尺度Mg-Fe同位素分餾及對層狀侵入體...
田恆次等-GCA:攀枝花層狀巖體中鈦鐵礦大尺度Mg-Fe同位素分餾及對層狀侵入體成因的制約鈦鐵礦常以副礦物的形式存在於火成侵入巖中,是巖漿演化過程的記錄者。但是,在鎂鐵-超鎂鐵質侵入體中,鈦鐵礦和磁鐵礦是主要的組成礦物,甚至形成具有工業開採價值的釩鈦磁鐵礦礦床。
-
GCA:攀枝花層狀巖體中鈦鐵礦大尺度Mg-Fe同位素分餾及對層狀侵入體成因的制約
鈦鐵礦常以副礦物的形式存在於火成侵入巖中,是巖漿演化過程的記錄者。但是,在鎂鐵-超鎂鐵質侵入體中,鈦鐵礦和磁鐵礦是主要的組成礦物,甚至形成具有工業開採價值的釩鈦磁鐵礦礦床。我國西南攀枝花地區出露的晚古生代末期的巖體(露頭面積約30km2,厚約幾百米到2km)就具有世界級規模的釩鈦磁鐵礦儲量。近年來,已有諸多工作對其進行了研究。
-
Science Advances:鈣同位素對碳酸巖地幔源區的啟示
而且與地幔(整體矽酸鹽地球δ44/40Ca約為0.9‰)相比,海相碳酸鹽巖富含較輕的鈣同位素(δ44/40Ca可低至-1‰),因此鈣同位素是研究地球物質俯衝再循環進入地幔的重要示蹤劑,對研究碳酸巖起源具有重要的指示意義(Amsellem et al., 2020)。
-
Nature Geoscience:太古代TTG的成因——來自矽同位素的證據
現今地球中各主要的矽酸鹽儲庫具有近於一致的平均矽同位素組成。其中,玄武巖質熔體的矽同位素組成(δ30Si = -0.32 ± 0.12‰)與其幔源儲庫(-0.29 ± 0.08‰)沒有區別,但其分異後的熔體具有略重的矽同位素(δ30Si最高達-0.14‰左右),這是因為熔體與結晶相間存在低程度的矽同位素分餾(Δ30Sisolid-melt約為-0.125‰)(Savage, 2011)。
-
American Mineralogist:蛇綠巖型鉻鐵礦床中的水
不同類型的鉻鐵礦石均具有非常簡單的礦物組合,主要由鉻鐵礦和橄欖石兩種礦物組成,且這兩種礦物的化學組成較為簡單,所含微量元素種類較少且含量較低,同位素示蹤方法的應用也較為局限,這為研究其母巖漿的組成、性質和來源造成了較大的難度。目前,多數學者主要是通過鉻鐵巖中的鉻鐵礦與其它巖漿巖中鉻鐵礦的主量元素成分對比,及對鉻鐵礦中礦物包裹體的研究得出形成鉻鐵礦床的母巖漿為富Mg、貧Si、富水氧化的鎂鐵質熔體。
-
American Mineralogist:蛇綠巖型鉻鐵礦床中的水
不同類型的鉻鐵礦石均具有非常簡單的礦物組合,主要由鉻鐵礦和橄欖石兩種礦物組成,且這兩種礦物的化學組成較為簡單,所含微量元素種類較少且含量較低,同位素示蹤方法的應用也較為局限,這為研究其母巖漿的組成、性質和來源造成了較大的難度。目前,多數學者主要是通過鉻鐵巖中的鉻鐵礦與其它巖漿巖中鉻鐵礦的主量元素成分對比,及對鉻鐵礦中礦物包裹體的研究得出形成鉻鐵礦床的母巖漿為富Mg、貧Si、富水氧化的鎂鐵質熔體。
-
三大巖類的野外區分方法
一般來說,從酸性到基性(超基性巖分布很少),深色礦物的含量是逐漸增加的,因而巖石的顏色也隨之由淺變深。如果巖石是淺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崗巖或正長巖等酸性或偏於酸性的巖石。但不論是酸性巖或基性巖,因產出部位不同,還有深成巖、淺成巖和噴出巖之分,究竟屬於那一種巖石,需要進一步對巖石的結構和構造特徵進行分析。
-
研究提出高鎂閃長巖新成因模式
,所產生熔體在上升過程中與地幔發生反應。我國華北中生代的高鎂閃長巖具有埃達克巖石的典型元素地球化學特徵(如高Sr低Y等),可能是基性巖石在較高壓力下部分熔融的產物;其中經常發育地幔橄欖巖捕虜體,因此被認為是華北板塊東部在中生代發生下地殼加厚和拆沉的有力證據。華北板塊東部是否曾經存在加厚下地殼的拆沉?這是揭示華北克拉通如何破壞的關鍵科學問題之一。
-
地質所斜長石原位Sr同位素研究獲新進展
◎顏麗麗/文記者近日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研究所獲悉,該所專家與南京大學教授合作,選擇浙江雁蕩山破火山口火山-侵入雜巖為研究對象,對中央侵入相石英正長斑巖及其中發育的富晶體包體開展了斜長石原位Sr同位素研究。
-
地質地球所研究出實時在線氧校正高精度鋨同位素測定方法
鋨同位素分析最關鍵的技術進展是負離子熱電離質譜(NTIMS)鋨同位素測定方法的建立。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固體同位素實驗室副研究員儲著銀及其合作者,通過優化熱電離質譜儀(TRITON
-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研究中獲進展
與其他常用來探討古環境背景的鈾、硫、鐵等元素相比,鎂在海洋中具有更高的含量;海洋中鎂元素循環常與碳-氧循環過程相伴,因而,其與一系列重大海陸變遷及生命過程相關。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嘗試利用海相碳酸鹽巖鎂同位素手段來研究古氣候和古環境的演化。
-
GCA:太古宙矽酸鹽地球均一化的W同位素證據及對地球構造體制轉換的制約
地球早期演化是地質學研究的前沿熱點之一,其主要研究對象是冥古宙和太古宙的古老地球樣品,這些樣品通常被後期地質作用所改造,傳統地球化學分析方法很難獲得原始信息自182Hf滅絕後,體系不再產生放射性成因182W的積累,因此體系的182W/184W比值受後期地質過程影響較小,可記錄與地球早期演化有關的地質事件。 根據182Hf-182W體系的上述特點,前人對地球古老樣品進行了W同位素研究,在獲得了早期地幔分異和後增生作用的新證據的同時,也提出了重要的科學問題:全球範圍內,地幔W同位素組成隨時間的變化是否具有一個普遍的規律?
-
建設獨具特色的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化學學科...
總結現狀:勘查地球化學專業方向面臨機遇與危機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馬振東對勘查地球化學專業方向的機遇與危機進行了分析。他提出,勘查地球化學研究地球演化過程中物質萬分變化在地球表層系統的總體表現,為礦床形成的物質來源和礦物的富集賦存環境的空間分布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是地質找礦的有效方法之一。
-
地質勘查方法技術
它是從宏觀的角度,著眼於由空中取得的地質信息,即以各種地質體和某些地質現象對電磁波輻射的反應作為基本依據,綜合其他地質資料,以分析判斷一定地區內的地質構造和礦產情況。它具有調查面積大、速度快、成本低、不受地麵條件限制等優點。目前主要用於地質填圖、發現及研究與礦產有關的地質構造現象。
-
銅,鎂,鎳含量對鋁銅鎂鐵鎳合金鋁單板性能有何影響?
鋁銅鎂鐵鎳合金鋁單板性能鋁銅鎂鐵鎳合金鋁單板製造材料用的主要合金牌號有2A70、2A80,2A90等,其中銅,鎂,鎳含量對鋁銅鎂鐵鎳合金鋁單板性能有以下影響:(1) 銅和鎂:銅、鎂含量對上述鋁銅鎂鐵鎳合金鋁單板室溫強度和耐熱性能的影門鋁銅鎂合金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