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人造生命」?別被帶節奏,其實是單染色體真核生物

2021-01-12 中國科普博覽

前段時間,中國製造的單染色體酵母橫空出世信息刷屏網絡,有報導指出中國搶在美國人前面邁出了「人造生命」史上裡程碑式的一步。然而人造生命並不是像有些自媒體報導的那麼簡單……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繆子文化 夏至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在剛剛過去的整個夏天最熱的這段時間裡,只要是關注科研的童鞋,都被這樣一條新聞全方位無死角地刷屏——中國製造的單染色體酵母橫空出世,搶在美國人前面邁出了「人造生命」史上裡程碑式的一步 [1-4]。

本來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可是一些偏離事實的溢美之詞不斷地出現在科普大號推送的文章標題中,小編就不由得心生疑慮,忍不住要來刨根問底了——這項研究到底是驚世力作還是言過其實?其意義究竟何在?其未來又在何方?

牽強附會的「人造生命」

「人造生命」,多數百科中的解釋是創造自然界沒有的生命。但是嚴格來講, 這個描述並沒有給其一個清晰定義。如果只要與自然界存在的生命有一點點不同就算是人造,那麼生命科學進展到現在,每一株基因重組菌、每一隻轉基因動物,都算得上是人造生命:因為它們誕生於人類的實驗室中,本來並不存在於自然界。

而最原始、最嚴格的人造生命的定義,大約應該是「從零開始」,從沒有生命的物質合成出有生命的物質來。而現存的這些所謂人造生命,沒有一個算得上真正的從零開始——它們大多數是將現有生物進行改造得來的。

包括此次的單染色體酵母也是如此,作者們利用自然界的野生酵母,將其多條染色體末端修剪之後首尾相連拼接成一條大型染色體。染色體數量確實從16減少到了1,但是染色體中所包含的基因總量幾乎沒變,就好像把原來分裝在16個小文件夾中的文件歸整到一個大文件夾中——還是那些文件,只不過收納位置不一樣了。

來源:visualhunt.com

△由獅頭、鹿角、鷹爪、蛇身、魚尾拼接而成的中國龍,恐怕是最早的人類對於人造生物的幻想

當然整理酵母基因組的工作實際操作起來遠比整理文件要困難得多,因為生命尤其是真核生物是非常複雜的系統,有些基因僅僅是換個位置,或者拷貝數上的增減,都會影響到其功能。

與我國學者同時進行研究的美國實驗室即是被困在這樣的陷阱裡:他們將16條染色體拼成了2條,卻無論如何不能完成最後的融合,也許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拼對這些染色體的排列順序,或者沒有刪除某些冗餘基因片段。

正是由這樣的研究我們才得以知道,現階段人類雖然已經可以讀取編碼生命的幾乎全部基因數據,卻並不能透徹理解這些數據的含義——如果我們將基因數據一字不落地抄一遍,勉強可以讓生命從我們的手抄本中誕生;可是要我們選擇性地抄出生命存在不可缺少的那些部分,我們還是一臉茫然。連讀懂都做不到,更不要說譜寫。從「謄寫員」到「作家」,人類還有非常漫長的路要走。

真核生物達到最簡模式了嗎?

在真核酵母之前,曾經有過原核生物被成功改造的歷史 [5]。從十幾年前開始,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Craig Venter)就在實驗室中合成出極為簡單的原核生物,並不斷地嘗試刪除不必要的基因,一次次挑戰著「簡單」的極限。

來源:維基百科

△克雷格·文特爾與他創辦的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

與此不同的是,這次對酵母的改造並沒有追求基因數量上的最小值——對於複雜的真核生物來說,只是把現有染色體拼接起來就已經足夠費力了。在真核生物的基因組中,大量充斥著之前被認為是「垃圾DNA」的片段, 而近來的一些研究卻又逐漸揭示了其中一些片段的作用。至於剩下的冗餘片段是否真的是垃圾?如果不是的話又有什麼作用?也正是這項酵母改造研究的後續令人期待之處。

染色體,「一條」就夠了?

在朋友圈刷屏的文章標題中,有這麼一個詞特別刺眼:「只剩一條」。用了這樣極端的限定詞,總會讓人誤以為是很多其他不必要的東西都被刪除掉了,而事實卻並非如此。上面也提到,單染色體酵母最終的一條幾乎是之前全部染色體的總和,從基因的數量來說編輯後的基因組並沒有太多的刪減,此一條非彼一條。

然而從染色體數量上來說,16到1確確實實是非常大的變化。不要覺得只要文件足夠,裝幾個文件夾都是一樣,自然界的現存真核生物會用事實進行有力反駁——絕大多數真核生物都有多條染色體,並且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和排列對於執行其功能非常重要。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人類的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如果一條染色體的一小段掉下來,在DNA修復時被連接到錯誤染色體上面去,雖然基因的數量並無增減,但卻會給胚胎的形成和發育造成不同程度的障礙。

來源:wikipedia

△染色體的一段發生位置變化會影響基因的表達。

跟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物種黑猩猩,其染色體組與人類非常類似,只是2號染色體分成a、b兩條。因此有科學家提出這樣的說法:2號染色體的融合是人類進化的開端。雖然這種說法有待考證,但是染色體結構與功能的關係顯而易見。

來源:wikipedia

△人類與黑猩猩染色體組對比

經由人工改造獲得的單染色酵母存在哪些生理缺陷?

在單染色體酵母中,染色體的合併也確實給酵母的繁殖造成了影響。在普通培養條件下,單染色體酵母比野生型單倍體酵母的繁殖速度稍微慢一點,其通過有性生殖產生的二倍體(即單染色體加倍)酵母的繁殖速度也稍慢於野生型。

然而,單染色體酵母的二倍體中,有三分之一的菌落在有絲分裂時無法維持正常的染色體數目。在有性生殖時,單染色體酵母的二倍體產生的孢子數量和活力上都要劣於野生型。

Nathan Reading on VisualHunt.com

△培養皿中的念珠菌菌落,隸屬於酵母屬

如果把單染色體酵母和野生型酵母混合進行競爭性培養,單染色體酵母生長繁殖上的劣勢就更加明顯。這樣的結果就說明,擁有多條染色體的物種無疑有更強的生存競爭能力,可以在自然惡劣的條件下存活繁衍。

也許在酵母的自然進化中也曾經出現過只擁有一條染色體的菌株,只不過因為沒能抵禦環境和同類的挑戰而消失在漫長的歷史當中了。

參考資料: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382-x

2. https://news.so-net.ne.jp/article/detail/1618102/

3. https://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_ml/2017-03/aaft-5030617.php

4. http://news.livedoor.com/article/detail/15117342/

5. https://www.guokr.com/article/441301/

(本文中標明來源的圖片均已獲得授權)

相關焦點

  •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真核生物染色體
    合成染色體難度不小  作為原核生物的代表,大腸桿菌更是早早被人攻破,很快成為最基礎的模式物種之一。浙江大學生命科學院生物信息學系主任陳軍教授說:「病毒、原核生物和質粒等,我們現在都已經能夠人工合成。」
  • 打開人造生命大門 中國科學家人工合成單染色體酵母
    「大膽猜想」——人工合成僅含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生物自然界中的生命體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染色體細胞核被核膜包裹的真核生物,如人類、動物、植物、真菌、酵母;一類是染色體裸露無核膜包裹的原核生物,如細菌。「含有多條線型結構染色體的真核生物,是否也能像原核生物一樣,用一條染色體裝載所有遺傳物質並實現正常的細胞功能?」「是否可以人造一個含有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生物,使其具備正常的細胞功能?」這些大膽設想在覃重軍腦中盤旋了很久,最終被付諸實踐。覃重軍的「異想天開」並非毫無科學根據。
  • (新華全媒頭條)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
    50多年後的今天,我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國際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宣布首次人工創造出有生命活性的單染色體真核細胞,開啟了合成生物學研究的新時代。(小標題)人類能否創造生命?此次突破意義何在?人造纖維、人造衛星、人造材料……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只要是人造的東西都是沒有生命的。
  • 我國科學家成功創建世界首例人工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央視網消息:2010年,美國科學家創建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原核生物支原體,引發世界關注。時隔八年,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與國內多家單位合作,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染色體的真核細胞,取得了合成生物學領域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
  • 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研究新時代
    50多年後的今天,我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國際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宣布首次人工創造出有生命活性的單染色體真核細胞,開啟了合成生物學研究的新時代。人類能否創造生命?此次突破意義何在?人造纖維、人造衛星、人造材料……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只要是人造的東西都是沒有生命的。人類真能「創造」出生命嗎?
  • 我國科學家「創造」世界首例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該成果於北京時間8月2日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這項工作完全由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是在「人造生命」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  釀酒酵母基因1/3與人類同源  生物學教科書中,將自然界存在的生命體,分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所有真核生物細胞含有的染色體有多條,且都是線型結構,如人類、小鼠、釀酒酵母等都是真核生物。
  • 【光明日報】中國「創造」世界首例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
    該項工作表明,天然複雜的生命體系也可以通過「人造」變簡約,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創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該成果於北京時間8月2日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是「人造生命」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科技突破。  生物學教科書中將自然界存在的生命體分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 中國科學家成功創建世界首例人工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中新社上海8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繼2010年美國科學家創建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之後,中國科學家又讓「人造生命」獲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這一合成生物學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科研成果,北京時間8月2日獲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覃重軍 釀酒酵母 人工合成 單細胞真核生物 端粒-中國新聞-東方網
    這次的實驗對象——釀酒酵母,是單細胞真核生物,而包括人類在內的高等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物,如今既然已經合成了單細胞真核生物,未來是否也能合成多細胞真核生物?  覃重軍說,操作起來雖有難度,但並非不可能。接下來他所在的研究團隊也會進行多細胞生物實驗。不過,可以明確的是,不會做人的實驗。
  • 世界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誕生
    大膽猜想,能否用1條線型染色體裝載所有遺傳物質   人類能否創造生命?2010年,美國科學家克萊特·文特爾及其科研團隊在《科學》雜誌報導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含有全人工化學合成的與天然染色體序列幾乎相同的原核生物支原體,引起轟動。
  • 中國人工合成生命裡程碑:創建全球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基因組層面上化學合成生命的大門在2010年正式開啟。當年,曾領銜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美國科學家克萊格文特爾(J. Craig Venter)及其團隊在《科學》(Science)雜誌報導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含有全人工化學合成的與天然染色體序列幾乎相同的原核生物支原體,引起轟動。
  • 為什麼原核生物的染色體選用了封閉的環形DNA、而真核生物的染
    2018年12月17日,覃重軍課題組與合作者在Cell Research上以Letter形式發表了題為A single circular chromosome yeast的論文,通過「工程化精準設計」,第一次實現了精確環化,即通過把單條線型染色體兩端的端粒敲除
  • 我科學家人工合成4條真核生物酵母染色體
    4篇論文,介紹了天津大學、清華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在合成生物學方面的重大突破:完成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人工合成。多國合作的「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計劃」是人類首次嘗試改造並從頭合成真核生物,旨在重新設計併合成釀酒酵母的全部16條染色體。我國科學家此次合成的染色體包括16條中最長的1條。  華大基因理事長楊煥明院士指出,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不同,「原核生物基因組相對簡單,真核生物基因(DNA)豐富且複雜。」
  • 我國科學家「人造生命」獲重大突破
    單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之後 人工智慧的到來引起了人類的恐慌,強大的機器讓人們擔心終有一天我們將被機器統治,而單染色體真核細胞的問世或許也會從另一個角度引起人們的憂慮。未來某一天,人類會不會創造出比自身更強大的生命?
  • 中國「創造」世界首例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
    新華社上海8月2日電(記者張泉、王琳琳)中科院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是繼原核細菌「人造生命」之後的一個重大突破。北京時間8月2日,該成果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打開人造生命的大門 這回中國人工合成領先一步
    這次的實驗對象——釀酒酵母,是單細胞真核生物,而包括人類在內的高等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物,如今既然已經合成了單細胞真核生物,未來是否也能合成多細胞真核生物?  覃重軍說,操作起來雖有難度,但並非不可能。接下來他所在的研究團隊也會進行多細胞生物實驗。不過,可以明確的是,不會做人的實驗。
  • 人工合成酵母染色體 打破生命與非生命界限
    2017年3月,天津大學、清華大學、華大基因的中國科學家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研究成果形成的4篇論文以封面的形式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  2018年3月,天津大學合成生物學元英進教授牽頭負責的「酵母長染色體的精準定製合成」研究成果入選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人類能否創造生命?中國科學家打開「改造」生命的大門
    該成果於8月2日發表在《自然》上,這是合成生物學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突破,打開了「改造」生命的大門。能否打破自然的界限?是否可以人造一個單染色體的生物並具有正常的功能?這個大膽假設吸引著科學家上下求索。2010年,美國科學家J.
  • 中國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人造單染色體細胞
    大膽猜想,能否用1條線型染色體裝載所有遺傳物質人類能否創造生命?2010年,美國科學家克萊特·文特爾及其科研團隊在《科學》雜誌報導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含有全人工化學合成的與天然染色體序列幾乎相同的原核生物支原體,引起轟動。
  • 離人工合成生命又近了一步!我國科學家完成4條釀酒酵母染色體的...
    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華大基因日前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實現了生物合成研究的最新突破。北京時間3月10日凌晨三點,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以封面形式同時刊發了這4篇研究長文。 什麼是真核生物?為什麼科學家對釀酒酵母「情有獨鍾」?這一突破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