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被降級了?冥王星起源再起新說法,或為10億顆彗星組成

2021-01-13 中國氣象愛好者

自從1930年,克萊德·湯博在遙遠的太陽系邊緣發現冥王星後,它就被列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但是當越來越多的太陽系邊緣天體被發現後,冥王星的地位不斷被動搖,直到2006年,它被降格為矮行星,正式踢出了「太陽系九大行星」的陣容。

儘管如此,科學家們仍然對遙遠太陽系邊緣的這顆星體保持了高度好奇,通過美國宇航局(NASA)新視野號飛越的冥王星,科學家們仔細觀察了它表面蒼白的山脈和冰原,甚至還被發現有甲烷冰粒形成的沙丘,溫度還非常低接近絕對零度,還有一系列撲朔迷離的特性。近日,美國西南研究院(SwRl)的科學家們指出,如此獨特的冥王星可能是由十億顆彗星形成的。

此前,通過歐洲航空局的羅塞塔任務,人造飛行器得以在67P彗星上著陸來收集數據,讓人們能夠詳細了解彗星這種特殊天體的特性,但是在NASA新視野號對冥王星展開了一系列觀測後,科學家們發現,在彗星與冥王星冰川內部氮含量的估算中發現了一些相似之處,這意味著,冥王星的起源與彗星或許有著很多淵源。

美國西南研究院的Christopher Glein博士宣稱,在重建冥王星模型中,彗星與冥王星冰川氮含量的一致性意味著冥王星可能是有彗星構成的,不過區別在於冥王星表面的一氧化碳更少。據稱,很可能是由大約 10 億顆彗星組成了這顆冰冷而奇特的星體。不過,也有研究人員聲稱,它可能是由柯伊伯帶的其他天體或者是非常寒冷的冰聚集形成的。

這次,冥王星或者連矮行星都算不上了?

相關焦點

  • 冥王星可能根本不是行星,而是由10億顆彗星聚集而成
    冥王星早已被「開除」出大行星家族,降級為矮行星。一項新分析顯示,它可能根本不是行星,而是由近10億顆彗星聚集而成的「巨型彗星」。
  • 新理論:冥王星可能是十億顆彗星組成的
    不過近日有外媒報導稱,一些研究人員提出了新的理論 —— 如此獨特的冥王星,可能是由十億顆彗星構成的。結合 NASA新視野號飛掠這顆「前行星」、以及 ESA羅塞塔任務(在 67P 彗星上著陸)時收集的數據,美國西南研究院(SwRl)的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解釋冥王星是如何形成的新觀點
  • 關於被降級的冥王星,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自2006年IAU對行星的定義達成以來這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並不是每個人都認為聯合會是正確的事實上IAU提出 一個天體要被歸為行星有各種各樣的爭論其中最簡單的是 它仍然是一個大天體它是太陽系(繞太陽運動的)第九大天體並且質量排第十它是體積最大的「外海王星天體」並擁有五顆衛星其中一顆約是冥王星的一半大小就距離而言它比其他行星距離太陽遠得多但在其不尋常的軌道的某些位置上冥王星離太陽的距離會比第八顆行星更近在248年的公轉周期中 它大約有20年
  • 冥王星為何存在心型地貌,專家稱可能和冥王星的起源有關?
    冥王星是太陽系當中的一員大將,有關它的詳細情況,研究人員正在進一步的探究當中,有關冥王星的起源問題,一直是科學家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最近有媒體報導稱,有關冥王星的起源又有了新的發現,或許這個太陽系當中的星體是由十億顆彗星組合而成的。
  • 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還能回來嗎?
    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冥王星從九大行星中除名,被降為「矮行星」,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冥王星,冥王星由於距離太遙遠。冥王星數據            在發現初期,所以人們對它幾乎是一無所知。即使是在最大型的天文望遠鏡中,它也僅僅是一個光點。
  • 從萬人仰慕到無人問津:冥王星「降級」背後的社會文化
    圍繞冥王星的降級事件,報紙上出現了有趣的報導,漫畫家繪製了別出心裁的漫畫,作曲家創作了富有深情的歌曲,立法機關通過了相關法案,佔星師也紛紛發表意見,人們甚至為冥王星舉辦了葬禮……距地球幾十億公裡的冥王星,引發了當代社會中理性與情感的碰撞。
  • 冥王星被降級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湯博和他的反射式望遠鏡2006年IAU(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冥王星開除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降級為和鬩神星以及一大票發現柯伊伯帶天體一起成為矮行星的一員這還有個有趣的故事,剛開始鬩神星看起來比冥王星要大一些,天文學家評估其直徑要比冥王星大得多,幾乎就要以第十大行星為其命名。但結果是類似的天體越來越多,難道我們的太陽系要擴編到第十五大行星?
  • 冥王星出局之謎
    本來我是冥王星發現者的妻子,現在卻成了某顆矮行星發現者的妻子。」  地位一直受到懷疑  湯博的妻子為此煩惱,這並不奇怪。但是,其他人呢?全世界為什麼都對這個遠到幾乎看不見的星球如此關注?這個由巖石和固態氮構成的小小天體在太陽系如此偏僻的角落,與太陽的距離為36億英裡,幾乎是地日距離的40倍。
  • 讓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的罪魁禍首——鬩神星
    1930年發現的,自從發現以來一直被列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直到2006年「慘遭降級」,落入矮行星行列,重要原因就是鬩神星的挑戰。冥王星這個恩怨的起源必須從柯伊伯帶說起,柯伊伯帶是太陽系在海王星軌道(距離太陽約30天文單位)外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這一個區域由於距離太陽非常遙遠,人類對它的認識一直都很有限。
  • 面對「降級」冥王星發現者遺孀接受事實
    冥王星發現者、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的遺孀帕特麗卡24日表示,如果湯博仍在世,他將會接受冥王星在太陽系中降級的事實,因為他是一個好科學家。骨灰將飛近冥王星  各國科學家24日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大會上通過太陽系行星的新定義,將冥王星「逐出家門」,太陽系只剩下8顆行星。
  • 太陽系九大行星為何變成八大行星 冥王星哪去了 專家:變「矮」了
    但到1930年,這個說法被改變。1930年2月18日,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用天文望遠鏡發現了一個新的天體,電報哈佛大學天文臺後轟動世界。因為根據當時的科研條件,科學家按這顆天體的特徵,比如質量、體積、運行軌道等,它符合一個大行星的特徵,所以這個天體在數月之後就被命名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即冥王星。
  • 不滿足行星的兩個特點 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
    冥王星十幾年前就被「開除」行星「星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Jim Bridenstine)近日卻發表驚人言論——「冥王星是一顆行星,」竟然還獲得不少網友的支持。
  • 科技日曆丨「紛爭女神」厄裡斯被發現 連累冥王星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
    月21日拍攝的照片,發現了距離地球最遠的矮行星厄裡斯(Eris),它位於海王星軌道之外,最初被歸類為行星,但引發了一場科學爭論,最後導致它和冥王星都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當厄裡斯在2005年首次被發現時,天文學家認為它比冥王星大得多,甚至考慮厄裡斯是否可能是我們太陽系的第10顆行星。然而,最終,科學家發現厄裡斯是一顆如此小的行星,從而在2006年將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的原因。這一決定至今仍有爭議,因此厄裡斯的名字恰如其分。「厄裡斯是希臘的紛爭女神。」
  • 冥王星待解之謎:表面存在"流逸"?與卡戎是雙子星?
    他們認為,冥王星的熱量來自於這顆矮行星深處的鉀-40元素。它的放射性衰變伴隨著熱量的散發,使冥王星的地下水保持液體形態,形成一片冰封的海洋。計算顯示,保持這片海洋需要的放射性鉀元素豐度約為早期太陽系形成的隕石中豐度的1/10左右——一個不算誇張的比例。古萊姆·羅布奇恩表示,冥王星很有可能在其內部保存有足夠量的放射性鉀,而這片地下海洋有可能厚達100多公裡,並且深達地下200公裡。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
    這九大行星中的第九顆行星就是冥王星。後來部分科學家認為冥王星不具備成為大行星的資格,於是就湊一塊開了一個會,研究了一下,把冥王星從大行星的名單中除名了。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圖示:冥王星科學家為什麼為這麼做呢?這事兒還得從冥王星的發現開始說起。冥王星是1930年由美國著名的天文學家湯博發現的。
  • ■試讀·《飛越冥王星》
    《飛越冥王星》講述的是一段激情澎湃的科學探索歷程。冥王星雖然在人類視野中經歷了起起伏伏,但它一直是如此的淡定與從容;新視野號在歷經艱難曲折後,學會了合作與等待。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宇宙?如何通過木星借力把飛行器甩出去?柯伊伯帶裡究竟有沒有太陽系的第九行星?
  • 冥王星為什麼會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行星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不過,這兩種觀點都有充分的理由支持:由新視野號拍攝到的冥王星真實色彩照片,攝於2015年7月。(1)從歷史而言。冥王星早就被發現在其他柯伊伯帶天體之前(在相同區域內環繞太陽軌道運行的大型矮行星),而那個時候「行星」是唯一可以給冥王星這樣星體的稱呼,所以人們所以人們認為降級冥王星並沒有什麼好處,我們應該維持原狀。
  • 人類獲得冥王星首張高清照片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 特約記者 謝博】北京時間7月14日19時49分,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在約1.25萬公裡的距離飛越冥王星,成為首個探測這顆遙遠矮行星的人類探測器。它不但探及這塊太陽系最後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同時也代表著人類的行星探索第一個時代的結束。
  • 冥王星有多少未解之謎?
    他們認為,冥王星的熱量來自於這顆矮行星深處的鉀-40元素。它的放射性衰變伴隨著熱量的散發,使冥王星的地下水保持液體形態,形成一片冰封的海洋。計算顯示,保持這片海洋需要的放射性鉀元素豐度約為早期太陽系形成的隕石中豐度的1/10左右——一個不算誇張的比例。古萊姆·羅布奇恩表示,冥王星很有可能在其內部保存有足夠量的放射性鉀,而這片地下海洋有可能厚達100多公裡,並且深達地下200公裡。
  • 星際彗星波裡索夫的奇怪成分為其起源提供了線索
    「這顆彗星一定是由富含CO冰的物質形成的。」這是科學家對星際彗星波裡索夫成分以及來源的初步肯定!近日,天文學家揭示了去年造訪我們太陽系的星際彗星2I/Borisov內部不同尋常的化學成分,這種奇怪的成分為這種太空旅行巖石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