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療全色盲患者的首次人體試驗數據公布

2020-11-27 騰訊網

醫谷微信號:yigoonet

近日,來自德國圖賓根大學眼科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眼科雜誌《JAMA Ophthalmology》上報導了該團隊使用基因療法治療全色盲2型患者的臨床試驗結果,數據顯示,基於腺相關病毒(AAV)的實驗性基因療法在全色盲2型患者中擁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一定的視力改善功能,這為未來更大規模的人體試驗打開了大門。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首個公布的基因治療全色盲患者人體試驗數據。

全色盲是色覺障礙中最嚴重的一種,屬於完全性視錐細胞功能障礙,其視網膜上所有3種視錐細胞功能完全缺失。全色盲患者自出生起就沒有任何視錐細胞反應,無法區分顏色,喜暗、畏光、晝盲,此外還有視力差、弱視、中心性暗點、擺動性眼球震顫等症狀。目前為止,還沒有針對其根本原因的治療方法。

全色盲的發病率約為三五十萬分之一,屬於罕見病範疇,通常由六種不同基因中的一種突變引起,大多數病例涉及CNGA3或CNGB3基因變異,其中由CNGA3基因突變引起的為全色盲2型。

在這項試驗中,研究人員設計了一款以AAV8為載體,攜帶功能性人類CNGA3基因的基因療法。試驗共招募9名24-59歲之間的CNGA3變異相關全色盲2型患者,通過視網膜下注射,旨在使視錐細胞表達功能性CNGA3基因,產生之前缺失的蛋白質來恢復視錐細胞的正常功能。此次人體試驗的主要結果是測量治療的安全性。

數據顯示,實驗性基因療法在12個月的隨訪期內並未觀察到實質性的安全問題。負責臨床研究的Dominik Fischer教授表示,受試者沒有遭受與藥物相關的健康問題,其視網膜也未顯示任何永久性變化。臨床研究的主要目標已經實現,療法可以歸類為安全。

低劑量和高劑量水平給藥後治療區及與解剖特徵關係

就該試驗的次要衡量指標——治療功效而言,也有明顯的積極作用。患者的視覺功能在聚焦方面以及與對比和色覺方面都有所改善,平均視力改善 2.9 個字母。

基因治療前後臨床特徵對比

視覺靈敏度和對比敏感度

研究人員表示,此次試驗招募的為晚期患病成年人,由於全色盲症患者的大腦從未學習過處理顏色信息,而大腦中處理視覺的部分在成年後可塑性變弱,將視網膜新獲得的對顏色做出反應的能力轉化為真實視覺印象的能力較差,因此,如果在兒童時期實施這種治療效果可能會更好,因為兒童的視覺皮層尚未完全發育,大腦的可塑性仍舊很強。

「這項研究是重要的第一步。它代表了治療色盲的道路上的一個裡程碑,我們希望將來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蒂賓根眼科研究中心的Bernd Wissinger教授表示。

文 | 醫谷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CRISPR 治療晚期肺癌安全可行!全球首例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數據...
    如今,這一先創性臨床試驗的結果(ClinicalTrials.gov NCT02793856)終於公布。2016 年 8 月 26 日,這一划時代的全球首個 CRISPR 人體試驗便正式開始。2016 年 10 月 28 日,盧鈾教授完成了世界首例基因編輯細胞人體注射。全球首個人類 CRISPR 基因編輯臨床試驗即將開始之際,Carl H. June 曾這樣評價:這是令人興奮的一步。
  • 全球最大樣本眼科基因治療臨床試驗積極數據公布
    日前,在第23屆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ASGCT)線上年會及視覺與眼科研究協會(ARVO)線上年會上,來自中國武漢的紐福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布了兩項利用重組人腺相關病毒注射液(NFS-01 ,rAAV2-ND4)治療Leber’s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HON)的臨床研究數據。
  • 治療性肝癌疫苗開展首次人體臨床試驗相關研究數據將公布
    HCC的免疫療法策略可能是改善HCC患者臨床結局的關鍵治療工具。HepaVac-101(EudraCT 號:2015-003389-10;NCT03203005)是一項單臂、首次在人體中進行的 Phase I / II期臨床試驗,旨在評估一款治療性癌症疫苗在受HCC影響患者中的作用。
  • 全球首個CRISPR療法人體試驗結果公布:治療晚期肺癌疾病安全可行
    在未來的試驗中,研究團隊會使用改進的基因編輯方法提升治療效果。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盧鈾教授團隊公布了4年前開展的一項基因編輯臨床試驗結果:CRISPR-Cas9編輯的T細胞在臨床上治療晚期肺癌等疾病是安全可行的。目前,該論文已經發布在4月27日的《Nature》上。
  • 色盲可分為4種 色盲患者都是天生的嗎?
    色盲分為全色盲與部分色盲   不同類型色盲的典型症狀有哪些   1、紅色盲   又稱第一色盲。患者主要是不能分辨紅色,對紅色與深綠色、藍色與紫紅色以及紫色不能分辨。常把綠色視為黃色,紫色看成藍色,將綠色和藍色相混為白色。
  • 美國首例接受CRISPR治療的患者正在進行基因編輯試驗
    該校發言人周一首次證實,有兩名患者接受了CRISPR治療。一名患者患有多發性骨髓瘤,另一名患者患有肉瘤。兩人在接受標準治療後都復發了。與此同時,CRISPR的其他幾項人體試驗正在美國開始或即將開始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測試CRISPR治療各種疾病的療效。
  • 眼科基因療法!強生AAV-RPGR治療X連鎖視網膜色素變性(XLRP):可顯著...
    2020年07月19日訊 /生物谷BIOON/ --強生(JNJ)旗下楊森製藥近日在美國視網膜專家學會(ASRS)2020年虛擬年會上公布了正在進行的I/II期試驗MGT009(NCT03252847)的6個月數據。
  • 美國開展首例CRISPR基因編輯人體試驗 兩名患者皆為標準治療無效
    美國開展首例CRISPR基因編輯人體試驗 兩名患者皆為標準治療無效  Emma Chou • 2019-04-17 11:
  • 治癌新路:中國將進行全球首個CRISPR基因編輯人體試驗
    中國科學家將進行臨床試驗,把通過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修飾的細胞,注入人體。這將是全球首次在人體上進行CRISPR基因編輯的臨床試驗。CRISPR是細菌用來抵禦病毒侵襲、躲避哺乳動物免疫反應的基因系統。科學家們利用RNA引導Cas9核酸酶,可在多種細胞特定的基因組位點上,進行切割和修飾。
  • 為何色盲「重男輕女」?|Y染色體|性染色體|攜帶者|色盲|基因|女性|...
    所謂色盲,就是不能辨別色彩,即辨色能力喪失。根據三原色學說,不能分辨紅色者為紅色盲,不能分辨綠色者為綠色盲,不能分辨藍色者為藍色盲,三種顏色都不能辨認者為全色盲。色盲還有一個奇怪的特點,那就是多數病人為男性,女性則很少患病。調查表明,中國人中男性色盲的患病率為7.0%,女性為0.5%。
  • 前瞻性臨床試驗顯示:高通量基因組測序可指導AML患者精準治療
    但迄今為止,除FLT3抑制劑的使用外,AML的基因突變數據主要用於評估誘導治療後的預後和治療,而不是用於最初治療方案的確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礙了AML的精準治療。此前,一項回顧性分析表明,治療延遲達8天並不影響AML患者的總體生存率,但目前尚沒有前瞻性研究檢驗過延遲治療的可行性以及基因測序數據對前期方案確定時的優勢。
  • 遺傳性視網膜疾病基因治療將何去何從?
    我們通過多個資料庫以及臨床試驗註冊網站同時搜索「基因治療LCA」相關內容,排除臨床前研究,會議摘要和綜述等文章,篩選出結果中有報導視功能的研究論文;當多篇論文報告同一患病群體時,我們將其中最新最全的一篇論文納入研究。本研究是否進一步證實了基因治療的有效性?在我們的分析結果中,LCAⅡ基因治療的有效性是複雜的,需要具體討論。
  • 中國首次完成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
    中國首次完成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 2019-09-14 01:10:49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大腦植入物的首次人體試驗成功地使癱瘓患者操作計算機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對一種旨在通過電刺激治療大腦的首創裝置進行的人體試驗已經取得了一些非常有希望的結果。這種被稱為Stentrode的植入物有可能治療多種神經系統疾病,但在這些最初的試驗中,已經為兩名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MND)的澳大利亞男子帶來了顯著的生活質量改善。
  • Summit公司公布SMT C1100臨床試驗的新數據
    Summit公司公布SMT C1100臨床試驗的新數據http://www.musculardystrophyuk.org/news
  • 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將在美國啟動
    美國一家基因編輯公司近日宣布,將啟動一項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某種遺傳性眼疾的臨床試驗(視覺中國/圖)美國一家基因編輯公司近日宣布,將啟動一項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某種遺傳性眼疾的臨床試驗,相關申請已被美國監管部門接受。據悉,在這一臨床試驗中,基因編輯的對象是先天性黑朦病患者眼睛裡的感光細胞,這是一種體細胞,而非生殖細胞。體細胞的遺傳信息不會遺傳給下一代,所以不涉及倫理道德問題。
  • 紅綠色盲真的是基因問題嗎?——真相在這裡
    色盲出現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分別是先天遺傳和後天病理成因。先天性色盲是女性的X染色體基因突變。後天色盲與遺傳導致的疾病傳播無關。可能是眼睛受外傷或者是疾病的併發症。」這段文字部分內容的思想我認同,但是其中的「紅綠色盲基因說」這個理論,值得我們思考,我持保留意見。《黃帝內經》中有這樣的文字:「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白黑,審短長。
  • 【2017 ASH】重磅公布:Yescarta治療淋巴瘤最新隨訪數據,彰顯療效...
    【2017 ASH】重磅公布:Yescarta治療淋巴瘤最新隨訪數據,彰顯療效持久性
  • 全球首例人體內基因編輯臨床試驗啟動
    Sangamo於11月15號公布啟動全球第一例人體基因編輯臨床試驗,其藥物SB-913是基於第一代編輯技術ZFN的AAV基因治療藥物。
  • Yescarta治療高危淋巴瘤試驗數據:完全緩解率超70%
    近日,CAR-T療法Yescarta(axicabtagene ciloleucel)作為一線療法,治療高危大B細胞淋巴瘤(LBCL)患者的臨床試驗數據揭曉。結果顯示:單次注射Yescarta後,有85%的患者獲得了臨床緩解,其中74%的患者完全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