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基因療法!強生AAV-RPGR治療X連鎖視網膜色素變性(XLRP):可顯著...

2021-01-08 生物谷

2020年07月19日訊 /

生物谷

BIOON/ --強生(JNJ)旗下楊森製藥近日在美國視網膜專家學會(ASRS)2020年虛擬年會上公布了正在進行的I/II期試驗MGT009(NCT03252847)的6個月數據。該試驗正在評估在研基因療法AAV-RPGR(腺相關病毒視網膜色素變性GTPase調節劑,通過視網膜下注射給藥)治療

遺傳

性視網膜疾病X連鎖視網膜色素變性(XLRP)。中期數據顯示,低劑量和中等劑量的AAV-RPGR的耐受性良好,並表明視力有顯著改善。


AAV-RPGR是一種在研基因療法,用於治療由眼睛特異性RPGR基因(RPGR 0RF15)中的突變導致XLRP的患者。AAV-RPGR旨在將RPGR基因的功能拷貝遞送至視網膜下空間,改善和維持視覺功能。AAV-RPGR由楊森與MeiraGTx Holdings公司聯合開發,用於治療RPGR ORF15突變的XLRP患者。此次公布的數據也是來自雙方合作的首次數據發布。


根據這項研究的數據,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授予了AAV-RPGR優先藥物(PRIME)和先進醫療產品(ATMP)資格,這項資格認定將增加監管互動並優化開發計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還授予了AAV-RPGR快速通道資格(FTD)。此外,EMA和

FDA

還授予了AAV-RPGR孤兒藥資格(ODD)。


在XLRP患者中,眼睛中負責將光轉換為信號並發送到大腦的光感受器功能低下,導致視網膜退化,成年後失明。AAV-RPGR是一款在研基因療法,用於治療由RPGR基因突變引起的最常見和最嚴重的XLRP,通過減緩視網膜退化,保護和改善視力。針對該疾病,目前還沒有批准的治療方法。

XLRP(圖片來源:oxfordbrc.nihr.ac.uk)


這項正在進行的I/II期

臨床試驗

分為三個階段:劑量遞增、劑量確認和劑量擴展。在劑量遞增階段(n=10),成人患者接受低、中、高劑量AAV-RPGR治療。AAV-RPGR通過視網膜下注射給藥,靶向在基線時受影響較大的一隻眼睛的中央視網膜,患者的另一隻眼作為非治療對照。研究中,允許多次視網膜切開術來覆蓋可挽救視網膜的最大可能區域。


使用Octopus 900全視野靜態視野檢查和MAIA眼底引導顯微視野檢查進行視野檢查(Perimetry),並在基線、3個月、6個月、9個月和12個月進行,以評估基線視網膜功能和隨時間的變化。患者需要有黃斑部視網膜結構相對保留的證據,並能夠進行與年齡相適應的臨床評估。視野檢查(Perimetry)是評價視網膜功能的一種敏感的標準方法,可重複性地確定視網膜在橫截面和縱向上的敏感性,從而準確地確定疾病隨時間的進展。該試驗的主要終點是安全性,次要終點是在治療後預先指定的時間點評估視覺功能的變化。


在劑量遞增階段,治療6個月時,低劑量組(n=3)和中劑量組(n=4)顯示治療後視網膜敏感性較基線有顯著改善。重要的是,當用2種視野檢查法(靜態視野檢查法和顯微視野檢查法)和三種分析測量法(平均視網膜靈敏度、中心30°視野希爾體積測量法[V30]和逐點比較法)進行評估時,這些改善是明顯的。

I/II期試驗參與者的這些中期結果表明,研究結果具有重要意義:(1)在中劑量組,治療眼和未治療眼的平均視網膜敏感性存在顯著差異:1.02分貝(dB);(90%CI:0.75,1.31)。(2)在低劑量組(1.10 dB-sr(steradian,球面度)/年;(90%CI:0.10,2.10)和中等劑量組(1.26 dB sr/年)(90%CI:0.65,1.86),治療眼和未治療眼的中心視野進展率(V30)存在顯著差異。(3)在3個月時進行的第一次治療後評估中觀察到療效信號,並且在6個月時持續改善或改善增加。


迄今為止獲得的安全數據具有可預期和可管理的眼部和系統安全性。最常見的不良事件與外科手術有關,短暫且無需幹預即可解決。在高劑量組(n=3)中,三分之二的成人患者有明顯的炎症反應,視覺功能的測量沒有改善。


楊森研發公司心血管和新陳代謝全球治療領域負責人James List博士表示:「這些發現證明了我們在研AAV-RPGR基因療法的潛力,不僅可以保護XLRP患者的視力,還可以改善XLRP患者的視力。我們對迄今所見的數據感到鼓舞,並期待著分享未來數據以及推進我們的臨床開發項目。」


2019年1月,楊森與臨床階段基因治療公司MeiraGTx Holdings plc籤訂了全球合作和許可協議,以開發、製造和商業化其臨床階段

遺傳

性視網膜疾病產品組合。AAV-RPGR

基因治療

是在這個合作和許可協議下開發的。除了形成研究合作,探索其他

遺傳

性視網膜疾病的新靶點外,楊森還與MeiraGTx合作,建立病毒

載體

設計、優化和製造的核心能力。


除了AAV-RGRP,雙方也正在開發用於治療全色盲的2款基因療法AAV-CNGB3和AAV-CNGA3,這2種基因療法通過視網膜下注射遞送至視網膜內大多數錐體細胞所在的眼睛區域,以恢復錐體細胞的功能。AAV-CNGB3在美國已被授予孤兒藥資格(ODD)、罕見兒科疾病資格、快速通道資格(FTD),在歐盟已被授予孤兒藥資格(ODD)和優先藥物資格(PRIME)。(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學術動態 | 基因治療X連鎖視網膜色素變性
    MacLaren課題組在《Nature Medicine》發表了題為「Initial results from afirst-in-human gene therapy trial on X-linked retinitis pigmentosa caused by mutations in RPGR」的文章,由RPGR突變引起的x連鎖視網膜色素變性的首次人類基因治療試驗初步結果。
  • 視網膜色素變性基因治療再添力證:RPGR視網膜色素變性的臨床試驗...
    RPGR基因是X連鎖視網膜色素變性(RP)最常見的致病基因。臨床特徵表現為兒童時期出現視杆和視錐細胞退化,導致嚴重的視力下降和視野縮小。目前沒有針對RPGR相關RP的治療方式,儘管基因治療在一些動物模型中體現出一定的有效性,但還沒有患者臨床試驗的結果報導。
  • 聚焦眼科,基因療法強勢破局
    該療法是羅氏子公司Spark Therapeutics開發的Luxturna,可用於在兒童和成年患者中治療由RPE65基因變異而導致的Leber先天性黑朦(LCA)。2018年11月Luxturna也獲得了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批准。通過FDA和EMA的批准讓基因療法迅速成為治療眼科疾病的一種新模式。
  • 強生收購Hemera的基因療法 用於治療黃斑變性的地圖樣萎縮
    在地圖樣萎縮患者中,補體過度反應並破壞黃斑區的細胞,黃斑是視網膜的中央部分,負責處理中央視覺和視力細節,這種過度反應會導致患者逐漸發展為失明。而HMR59療法可增強視網膜細胞製造可溶型CD59的能力,這有助於防止視網膜受損而起到保護視力的作用。有關該項收購,雙方都沒有公布具體的財務細節。
  • ReNeuron公司的hRPC療法對於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的利弊分析
    ,專注於開發各種類型的罕見病創新療法,其hRPC項目是當今眼科領域備受關注的焦點之一。本篇微型綜述將從RP致病機理,hRPC的技術原理,臨床結果分析,以及療法適用對象群四個角度來論證hRPC項目對於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的利弊。由於是科普類型的文章,所以引述忽略。 視網膜色素變性(Retinitis Pigmentosa),一個遺傳異質性(heterogeneity)極高的遺傳病/罕見病,具有堪稱目前罕見病領域的聖杯這個說法。
  • PNAS:賓大基因療法對視網膜疾病有效
    近日,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與佛羅裡達大學的科學家合作開發了一種療法,用於治療視紫紅質(RHO)介導的常染色體顯性視網膜色素變性(RHO-adRP)。該研究已於8月20日發表著名期刊PNAS上。
  • 全球首款基因療法治療遺傳性視網膜疾病的療效似乎打了折扣,然而又...
    煩請關注我們導言 兩年多前,也就是2017年12月19日,是眼科治療史上裡程碑式的一天。FDA批准了美國Spark Therapeutics公司的Luxturna基因療法,用於治療由RPE65基因突變導致的遺傳性視網膜疾病(Inherited Retinal Disease,IRD),包括Leber先天性黑曚(LCA)和RPE65突變導致的視網膜色素變性。
  • 遺傳性視網膜疾病基因治療將何去何從?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國際眼科時訊原標題為《遺傳性視網膜疾病基因治療將何去何從?——李文生教授再評Leber先天性黑矇基因治療的最新現狀與挑戰》專家簡介:李文生,上海愛爾眼科醫院副院長,著名白內障及玻璃體視網膜專家,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
  • 視網膜色素變性(RP)是怎麼回事?
    視網膜色素變性(RP)是怎麼回事? 時間:2020-12-01 10:59 北京華爾醫院 視網膜色素變性是雙眼視網膜慢性進行性遺傳性營養不良性退行性病變。有明顯的遺傳傾向,主要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 沉舟側畔千帆過:並不是所有的視網膜色素變性都是「不可救藥」的
    上海普瑞眼科醫院 王富彬眼科工作室視網膜色素變性,確實是一種非常棘手的眼病毫無疑問,視網膜色素變性,簡稱RP,素有眼科「不治之症」之稱,是目前國內外所有眼科醫生最為棘手的一種眼病,失明率非常高,它常常會讓醫生束手無策
  • 通過iPS細胞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 日本批准細胞膜片移植臨床項目
    人民網東京6月24日電(李沐航)綜合日本媒體報導,日本神戶市神戶眼科中心醫院近日提出了一份臨床研究的項目計劃。該計劃顯示,通過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出視網膜的細胞,並可將該細胞移植給患有視網膜色素變性的患者。
  • |黃斑變性|幹細胞|視網膜|神經元|近視|...
    2018年就報導了幹細胞療法成功讓2例幾近失明的眼睛恢復視力。這是英國穆爾菲爾德眼科醫院開展的I期臨床試驗,2名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植入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後,原本幾近失明的眼睛恢復了視力,能夠視物、閱讀。
  • 新的基因療法改善了失明老鼠的視力
    一組日本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基因療法,先天失明的老鼠在接受該療法後,視力有了顯著的改善。 研究結果發表在1月24日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這種新方法是基因補充的另一種策略,包括用健康的基因補充缺陷基因,如可能導致遺傳性視網膜變性的基因。
  • 基因療法及幹細胞技術擔起治療失明重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不再...
    如果西田幸二和他的團隊獲得批准,他們對四名患者進行治療,然後對他們進行為期一年的監測,以檢查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第一次治療計劃在7月底之前進行。英國幹細胞療法治療黃斑變性導致的失明實際上,幹細胞治療老年黃斑變性是醫學領域的熱門話題。英國早在2018年就利用幹細胞療法幫助幾近失明的眼睛恢復視力。
  • 打破眼科療法的侵入性弊端,「 Eyevensys」開發新型眼科重疾藥物
    眼科行業正處於高成長階段,一二級市場正共同關注。36氪正聚焦眼科行業,陪伴行業成長,尋找更有潛力的企業。 今天要介紹的是眼科企業是「Eyevensys」,這是一家眼科生物技術公司,開發了一種治療眼科重疾的新方法——非病毒基因療法,該療法適用於視網膜病變及其他眼科重大疾病。
  • 科學家們如何利用基因療法治療多種人類疾病?
    Mouse Model of CLN3 Batten Disease」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眼科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基因療法,該療法有望靶向作用內層視網膜來治療失明。研究者表示,針對內層視網膜的基因療法或能預防神經變性障礙CLN3貝敦氏症(Batten disease)的小鼠模型失明症的發生,腺相關病毒(AAV)介導的人類CLN3基因的表達或能明顯改善雙極細胞(bipolar cells)的存活和預先處理的視網膜細胞的功能。
  • 陸英明點評 | 基因療法:眼部疾病治療革新者
    一些常見的眼部疾病,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和視網膜色素變性都會損害感光細胞,導致嚴重的視力喪失,其中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是老年人致盲的重要原因。 對於這類疾病,研究者們從視網膜再生入手,開發了多種方法,但這些方法都面臨著諸多挑戰。
  • 靈長類模型的視網膜移植已經應用於視網膜色素變性
    :科研人員報告了在視網膜色素變性靈長類模型的源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的視網膜組織的成功移植,視網膜色素變性是一種治療選項很少的遺傳性眼病。對小鼠移植源於小鼠胚胎幹細胞(ESC)的視網膜組織,這已經提示了這種方法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RP)的潛力,這種遺傳病的標誌是逐漸失去是網絡的光感受器。然而,在視網膜退化的靈長類模型上重複這類舉措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的。
  • 藥明康德宣布與ViGeneron達成新一代眼科基因療法產品生產合作 |...
    美國費城/德國慕尼黑,2020年12月1日——藥明康德旗下專注於細胞和基因療法的CTDMO藥明生基今日宣布與基因治療公司ViGeneron達成戰略合作,為ViGeneron新一代眼科基因治療產品VG901提供臨床開發階段的生產服務,助力客戶加速創新療法的研發進程。
  • Nat Commun:治療失明新策略!利用CRISPR阻止視網膜退化!
    2017年3月16日/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小鼠體內,沉默基因Nrl會阻止視網膜退行性疾病中的細胞丟失。這一發現可能導致人們開發出新的療法來阻止視網膜色素變性等人類疾病中的視力喪失。這項研究是由來自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NEI)的研究人員開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