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眼科,基因療法強勢破局

2021-01-11 健康界

遺傳性視網膜疾病(IRDs)由於大多數導致疾病的基因突變已經被確認,因此IRDs被認為是基因治療理想的疾病領域。

2017年,美國FDA第一次批准了治療IRDs的基因療法。該療法是羅氏子公司Spark Therapeutics開發的Luxturna,可用於在兒童和成年患者中治療由RPE65基因變異而導致的Leber先天性黑朦(LCA)。2018年11月Luxturna也獲得了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批准。通過FDA和EMA的批准讓基因療法迅速成為治療眼科疾病的一種新模式。

最常見的IRDs包括視網膜色素變性、無脈絡膜症、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HON)、Leber先天性黑蒙(LCA)、Stargardt病、色盲症(ACHM)和X連鎖視網膜劈裂症(XLRS)。除了IRDs,眼科難治性領域還包括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據相關數據統計,該市場規模可達百億美元。目前,採取基因療法作為治療難治性眼科疾病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已經在眾多藥企的布局下加緊展開。

而在基因療法中,以AAV病毒載體為主要應用模式,其中重組AAV遞送的基因療法的一個重要方向是CNS,包括眼睛和大腦。研究發現眼睛是一個相對隔離的環境,直接進行眼內注射遞送AAV基因療法能夠達到治療多種遺傳性眼病的效果。臨床試驗表明,在眼睛中使用腺相關病毒(AAV)或者慢病毒(LV)載體遞送基因療法不會導致全身性副作用,而且不會引起顯著的免疫反應。

近幾年來眼科基因療法領域更是湧現出眾多創新療法,今年10月,諾華公司通過收購眼科基因療法公司Vedere Bio,由此獲得Vedere公司正在開發以光感受器蛋白為基礎的光遺傳學基因療法;SparingVision近期獲得4450萬歐元用於開發基於AAV的眼科基因療法SPVN06;今年9月紐福斯的AAV候選基因療法NR082獲得美國FDA授予孤兒藥稱號認定,由此可見AAV基因療法在眼科疾病領域具有強大的臨床潛力。

結合此前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雜誌上發表的一篇關於基因療法在治療眼科疾病方面應用的文章,目前約有25種眼科疾病基因療法處於I期、II期或III期,且適應證主要為IRDs領域,如視網膜色素變性和LCA,此外還包括AMD和葡萄膜黑色素瘤。

以下為貝殼社整理的部分有關眼科基因療法的公司及相關產品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Gyroscope Therapeutics Limited

2020年10月,Gyroscope Therapeutics Limited宣布,在正在進行的I/II期臨床研究FOCUS試驗中,對首例患者採用Orbit™視網膜下遞送系統(Orbit SDS)進行AAV基因療法GT005給藥,以治療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繼發的地理萎縮(GA)。

Orbit SDS使用柔性套管穿過脈絡膜上方(鞏膜和脈絡膜之間的空隙),並進入視網膜下腔,然後通過套管中的微針前進,進行劑量注射。該方法可以將相關療法注入視網膜後的空間,無需從眼睛中心移除組織或穿透視網膜,從而避免眼睛的結構遭到破壞。2019年4月,Gyroscope公司併購美國Orbit Biomedical公司,從此Orbit SDS歸Gyroscope所有,隨後Gyroscope對其進行進一步的開發。

GT005是一款AAV基因療法,旨在刺激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RPE)產生補體因子 I (Complement Factor I,CFI)來恢復過度活躍的補體系統的平衡,以減慢或停止乾性AMD的發展。補體系統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當補體系統過度活躍時,會引起炎症反應,從而損害健康的眼組織,而CFI是調節補體系統的關鍵蛋白,CFI的增加可以減輕補體系統的過度活動並減少炎症,達到保護視力的效果。

2、SparingVision

2020年10月,一家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專注於眼部疾病的基因療法新銳SparingVision在最新一輪融資中獲得了4450萬歐元融資。

SparingVision目前正在開發一款叫SPVN06的基因療法,用於突變性視網膜色素變性(RP)的治療,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遺傳性視網膜變性,主要表現為慢性進行性視野缺失、夜盲,色素性視網膜病變和視網膜電圖異常,最終可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全球約有200萬患者。

而SPVN06是一種專有的,與突變無關的AAV基因療法,通過視網膜下單次注射神經營養因子,來阻止和預防導致失明的光感受器變性。今年6月,歐盟委員會授予SPVN06孤兒藥稱號。

3、諾華

2020年10月,諾華公司通過收購眼科基因療法公司Vedere Bio,由此獲得Vedere公司正在開發以光感受器蛋白為基礎的光遺傳學基因療法,包含一個通過玻璃體注射的AAV基因療法臨床前計劃,該計劃的目標對象是由感光器官導致的視力喪失的全基因型患者。

光遺傳學基因療法的設計原理是將自然發生的光敏蛋白傳遞到特定的視網膜細胞,刺激目標細胞以感測信息,並傳遞到大腦的視覺處理中心。該方法能夠繞過可能在視網膜變性中死亡的感光細胞。此外,Vedere Bio的新型AAV衣殼可以將這一光遺傳療法經玻璃體內(IVT)注射在眼部產生作用。

4、GenSight Biologics

2020年9月,GenSight Biologics向歐洲藥品管理局提交其旗下產品Lumevoq的上市申請,用於治療ND4基因突變的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HON)。該公司計劃在2021年下半年向美國FDA提交Lumevoq的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

Lumevoq採用一種重組腺相關病毒血清型2 (rAAV2/2)載體,含有可編碼人類野生型線粒體NADH脫氫酶4蛋白(ND4)的cDNA,專門為治療攜帶ND4基因突變的LHON患者而開發。Lumevoq攜帶的ND4 cDNA帶有特定的線粒體靶向序列(MTS),使mRNA能夠被運送到線粒體表面的核糖體中,從而實現ND4基因的高效表達,進而使得缺失的線粒體蛋白ND4能夠合成、轉運、內化、準確定位到線粒體的基質中。

其中MTS技術是目前唯一允許缺失的線粒體蛋白主動穿梭到線粒體中的技術,能夠恢復有效治療LHON所需的線粒體功能。在接受Lumevoq單次治療後,患者可獲得長期的視力改善,甚至治癒。

此外,Lumevoq已於2013年獲得了美國FDA授予的孤兒藥稱號。

5、紐福斯

2020年9月,紐福斯生物全資子公司Neurophth Therapeutics宣布,其眼科基因療法NR082(NFS-01項目)獲美國FDA孤兒藥資格,用於治療ND4突變引起的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

2020年5月,紐福斯公布了兩項利用重組人腺相關病毒注射液(NFS-01 ,rAAV2-ND4)治療LHON的臨床研究數據,結果顯示其具有積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強生

2020年7月,強生旗下楊森製藥公布了其正在進行的I/II期試驗MGT009(NCT03252847)的6個月數據。數據顯示,低劑量和中等劑量的AAV-RPGR的耐受性良好,並表明視力有顯著改善。

AAV-RPGR是腺相關病毒視網膜色素變性GTPase調節劑,可通過視網膜下注射給藥治療遺傳性視網膜疾病X連鎖視網膜色素變性(XLRP)。AAV-RPGR可將RPGR基因的功能拷貝遞送至視網膜下空間,通過減緩視網膜退化,保護和改善視力。針對該疾病,目前還沒有批准的治療方法。

此外,2020年7月EMA和FDA授予了AAV-RPGR孤兒藥稱號。

整體來看,以上所提及的臨床試驗均採用AAV病毒載體達到治療的目的,進一步驗證該載體在眼科基因療法中存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除了採用AAV病毒載體,眼科基因療法還包括創新性技術。例如REGENXBIO的RGX-314基因療法。

2020年9月,REGENXBIO公司宣布首位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wAMD)患者接受了脈絡膜上腔注射RGX-314基因療法,脈絡膜上腔注射的實現通過利用Clearside Biomedical的SCSMicroinjector®技術。

SCSMicroinjector®是一種用於診所專業型、非手術注射藥物到脈絡膜上腔的顯微注射。而脈絡膜上腔注射給藥被設計成在局部麻醉後,垂直於鞏膜進行,一旦微針穿透鞏膜並達到SCS(鞏膜和脈絡膜之間的邊界),微針的開放斜角就會在這兩層之間釋放藥物。當藥物注射到SCS中,藥物就可以從SCS擴散到眼睛的後部,靶向目標細胞。

眼科基因療法的目的在於一次治療,終身有效。相信隨著第一款產品Luxturna的成功上市,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產品進入市場,為身處灰暗世界的患者帶來希望。

相關焦點

  • 打破眼科療法的侵入性弊端,「 Eyevensys」開發新型眼科重疾藥物
    眼科行業正處於高成長階段,一二級市場正共同關注。36氪正聚焦眼科行業,陪伴行業成長,尋找更有潛力的企業。 今天要介紹的是眼科企業是「Eyevensys」,這是一家眼科生物技術公司,開發了一種治療眼科重疾的新方法——非病毒基因療法,該療法適用於視網膜病變及其他眼科重大疾病。
  • 藥明康德宣布與ViGeneron達成新一代眼科基因療法產品生產合作 |...
    >   ▎藥明康德    藥明康德宣布與ViGeneron達成新一代眼科基因療法產品生產合作  美國費城/德國慕尼黑,2020年12月1日——藥明康德旗下專注於細胞和基因療法的CTDMO藥明生基今日宣布與基因治療公司ViGeneron達成戰略合作,為ViGeneron新一代眼科基因治療產品VG901提供臨床開發階段的生產服務,助力客戶加速創新療法的研發進程。
  • 聚焦「眼科罕見病」研發基因治療藥物,「紐福斯」想讓千萬眼遺傳病...
    遺憾的是,醫學界對此類疾病一直束手無策,直到基因療法的誕生和成熟。 2017年12月,美國FDA批准Spark公司的Luxturna藥品上市,它成為首款治療眼科基因缺陷的藥物,可用於治療leber先天性黑矇(LCA2,RPE65基因突變),並顯示出很好的療效。
  • 遺傳性失明新療法——基因療法
    一項新研究利用基因療法,成功地改善了幾十位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患者的視力。
  • 雙星閃耀 聚焦眼科醫療安全
    在這場主題為「2018中國患者安全專題會議 問鼎——眼科診療安全專題高峰論壇」上,兩家醫院作為協辦方,在主辦方中國醫院協會和支持方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協助下,共同聚焦眼科的醫療安全問題,與近200位與會者分享了經驗,並在用藥、手術等方面展開深入探討與交流。
  • 數據盤點近10年基因療法發展趨勢
    ▲2008年以來每年基因療法領域合作數目(數據來源:DealForma,藥明康德內容團隊製圖)早期研發仍佔主流,神經科、眼科、血液學疾病和癌症受關注將這些活動根據疾病領域進行劃分,可以看出,神經科疾病、眼科疾病和癌症是基因療法最為活躍的三個領域。
  • 當眼睛遇上基因療法,能否碰撞出光明的未來?
    常見的IRDs相關的基因缺陷有200多種。 2017年,第一個用於遺傳性視網膜營養不良治療的基因療法獲FDA批准。這款名為Luxturna的療法,靶向RPE65雙等位基因突變引起的IRDs。Luxturna率先跨越了研究與開發的障礙,隨後更多基因療法進入臨床,有望進一步打開眼科遺傳性疾病治療的新時代。
  • 破局血友病,首款基因療法獲批受阻之際的思考
    從沒有任何治療選擇、到能夠控制病情的替代療法的出現,技術的爆發給患者帶來了治療選擇,但大部分患者依然需要頻繁輸注凝血因子來控制病情。由此,具有「一針治癒」潛力的基因療法是眾多患者的期待,而BioMarin公司開發的血友病A基因療法valocococogene roxaparvovec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它被認為有望成為首款獲批治療血友病的基因療法。
  • 科學家們如何利用基因療法治療多種人類疾病?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發表的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聚焦基因療法治療多種人類疾病的研究新進展,分享給大家!Mouse Model of CLN3 Batten Disease」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眼科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基因療法,該療法有望靶向作用內層視網膜來治療失明。
  • 新的基因療法改善了失明老鼠的視力
    一組日本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基因療法,先天失明的老鼠在接受該療法後,視力有了顯著的改善。 研究結果發表在1月24日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這種新方法是基因補充的另一種策略,包括用健康的基因補充缺陷基因,如可能導致遺傳性視網膜變性的基因。
  • 胡海迪:國內眼科亟需創新療法 靠"引進+研發"尋找突破口 ...
    NYSE)總部,擔任AMAC(亞太、中東和非洲國家)、中國和日本的區域醫學負責人和健康經濟與成果研究(HEOR)負責人;艾爾建醫療(NYSE:AGN) 中國區執行醫學總監;拓臻生物中國區負責人等職務,豐富的履歷使他獲得了國內外眼科領域的很多第一手經驗。在此過程中,憑著對眼科的興趣,胡海迪發現了眼科領域蘊含的巨大需求空間。於是,他選擇了創立一家專業的眼科公司,希望能彌補國內外在這一治療領域的差距。
  • 藍鯨專訪|極目生物創始人胡海迪:國內眼科亟需創新療法,靠「引進+...
    NYSE)總部,擔任AMAC(亞太、中東和非洲國家)、中國和日本的區域醫學負責人和健康經濟與成果研究(HEOR)負責人;艾爾建醫療(NYSE:AGN) 中國區執行醫學總監;拓臻生物中國區負責人等職務,豐富的履歷使他獲得了國內外眼科領域的很多第一手經驗。在此過程中,憑著對眼科的興趣,胡海迪發現了眼科領域蘊含的巨大需求空間。於是,他選擇了創立一家專業的眼科公司,希望能彌補國內外在這一治療領域的差距。
  • JCI:新技術提高基因療法治療視力的效果
    2019年10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以大鼠,豬和猴子為模型的實驗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挽救視力的基因療法。如果被證明對人類安全有效,該技術可以為諸如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等常見疾病的患者提供一種新的,更持久的治療選擇,並且它有可能替代遺傳性視網膜疾病患者的缺陷基因。
  • 基因治療「從0到1」實現創新突破!全新療法破解基因編輯遞送瓶頸
    他們率先發明了基因治療遞送載體,融合了基因編輯和遞送技術。該項被命名為HELP的治療技術,在通過切割病毒的基因組、使其降解的同時,還可以清除三叉神經節內潛伏的病毒,從而根治病毒性角膜炎。HELP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產過程HELP在病毒感染的治療模型上的治療效果展示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角膜病學組組長、山東省眼科醫院院長史偉雲教授認為,該項技術為病毒性角膜炎的根治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洪佳旭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目前,治療病毒性角膜炎的傳統藥物,如阿昔洛韋等,或者角膜移植,都只能暫時抑制皰疹病毒,但不能從體內清除病毒基因組。
  • 全球最大樣本眼科基因治療臨床試驗積極數據公布
    日前,在第23屆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ASGCT)線上年會及視覺與眼科研究協會(ARVO)線上年會上,來自中國武漢的紐福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布了兩項利用重組人腺相關病毒注射液(NFS-01 ,rAAV2-ND4)治療Leber’s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HON)的臨床研究數據。
  • 千億級眼科賽道,具備「大牛股」基因的朝聚眼科,成長空間可期
    這意味著港股醫療眼科板塊將迎來港股迄今第一家「大型眼科醫療服務股」,其股東投資者有望分羹到我國眼科未來千億級藍海的資本紅利。1.集群化運營模式,造就港股大型眼科醫療服務第一股朝聚眼科是國內較早一批從事眼科服務的企業。
  • 基因療法及幹細胞技術擔起治療失明重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不再...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幹細胞技術和基因療法橫空出世,為處在黑暗中的人們帶來的新光明和新希望。千斤之託,不負眾望,幹細胞療法和基因療法在治療失明方面取得的突破讓我們一次次感到驚喜。幹細胞技術幹細胞究竟是一種什麼神仙物質,為何能治療失明?這還得從它的功能說起!
  • 基因治療「從0到1」實現創新突破 病毒性角膜炎有望通過HELP療法...
    原創性基因治療遞送載體解決最大技術瓶頸基因編輯技術發展至今已有近30年的歷史,要能實現精確的基因編輯以達到治療效果,不僅需要合適的基因編輯工具,更需要高效且瞬時的遞送技術,將工具準確地引導至作用靶點,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目前,相對於基因編輯工具的快速進化,遞送技術的發展卻極其緩慢而困難。
  • 基因治療全色盲患者的首次人體試驗數據公布
    醫谷微信號:yigoonet近日,來自德國圖賓根大學眼科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眼科雜誌《JAMA Ophthalmology》上報導了該團隊使用基因療法治療全色盲2型患者的臨床試驗結果,數據顯示,基於腺相關病毒(AAV)的實驗性基因療法在全色盲2型患者中擁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一定的視力改善功能,這為未來更大規模的人體試驗打開了大門
  • 藍鯨專訪|極目生物創始人胡海迪:國內眼科亟需創新療法,靠「引進+研發」尋找突破口
    潛力巨大:國內患者數量為美國3.7倍極目生物是一家已進入臨床開發階段的眼科公司,專注具有高商業價值的突破性眼科新藥,以解決眼科領域尚未被滿足的臨床治療需求。極目生物的創始人兼執行長胡海迪在創立極目生物之前,曾先後任職諾華製藥(N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