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視網膜疾病(IRDs)由於大多數導致疾病的基因突變已經被確認,因此IRDs被認為是基因治療理想的疾病領域。
2017年,美國FDA第一次批准了治療IRDs的基因療法。該療法是羅氏子公司Spark Therapeutics開發的Luxturna,可用於在兒童和成年患者中治療由RPE65基因變異而導致的Leber先天性黑朦(LCA)。2018年11月Luxturna也獲得了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批准。通過FDA和EMA的批准讓基因療法迅速成為治療眼科疾病的一種新模式。
最常見的IRDs包括視網膜色素變性、無脈絡膜症、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HON)、Leber先天性黑蒙(LCA)、Stargardt病、色盲症(ACHM)和X連鎖視網膜劈裂症(XLRS)。除了IRDs,眼科難治性領域還包括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據相關數據統計,該市場規模可達百億美元。目前,採取基因療法作為治療難治性眼科疾病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已經在眾多藥企的布局下加緊展開。
而在基因療法中,以AAV病毒載體為主要應用模式,其中重組AAV遞送的基因療法的一個重要方向是CNS,包括眼睛和大腦。研究發現眼睛是一個相對隔離的環境,直接進行眼內注射遞送AAV基因療法能夠達到治療多種遺傳性眼病的效果。臨床試驗表明,在眼睛中使用腺相關病毒(AAV)或者慢病毒(LV)載體遞送基因療法不會導致全身性副作用,而且不會引起顯著的免疫反應。
近幾年來眼科基因療法領域更是湧現出眾多創新療法,今年10月,諾華公司通過收購眼科基因療法公司Vedere Bio,由此獲得Vedere公司正在開發以光感受器蛋白為基礎的光遺傳學基因療法;SparingVision近期獲得4450萬歐元用於開發基於AAV的眼科基因療法SPVN06;今年9月紐福斯的AAV候選基因療法NR082獲得美國FDA授予孤兒藥稱號認定,由此可見AAV基因療法在眼科疾病領域具有強大的臨床潛力。
結合此前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雜誌上發表的一篇關於基因療法在治療眼科疾病方面應用的文章,目前約有25種眼科疾病基因療法處於I期、II期或III期,且適應證主要為IRDs領域,如視網膜色素變性和LCA,此外還包括AMD和葡萄膜黑色素瘤。
以下為貝殼社整理的部分有關眼科基因療法的公司及相關產品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Gyroscope Therapeutics Limited
2020年10月,Gyroscope Therapeutics Limited宣布,在正在進行的I/II期臨床研究FOCUS試驗中,對首例患者採用Orbit™視網膜下遞送系統(Orbit SDS)進行AAV基因療法GT005給藥,以治療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繼發的地理萎縮(GA)。
Orbit SDS使用柔性套管穿過脈絡膜上方(鞏膜和脈絡膜之間的空隙),並進入視網膜下腔,然後通過套管中的微針前進,進行劑量注射。該方法可以將相關療法注入視網膜後的空間,無需從眼睛中心移除組織或穿透視網膜,從而避免眼睛的結構遭到破壞。2019年4月,Gyroscope公司併購美國Orbit Biomedical公司,從此Orbit SDS歸Gyroscope所有,隨後Gyroscope對其進行進一步的開發。
GT005是一款AAV基因療法,旨在刺激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RPE)產生補體因子 I (Complement Factor I,CFI)來恢復過度活躍的補體系統的平衡,以減慢或停止乾性AMD的發展。補體系統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當補體系統過度活躍時,會引起炎症反應,從而損害健康的眼組織,而CFI是調節補體系統的關鍵蛋白,CFI的增加可以減輕補體系統的過度活動並減少炎症,達到保護視力的效果。
2、SparingVision
2020年10月,一家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專注於眼部疾病的基因療法新銳SparingVision在最新一輪融資中獲得了4450萬歐元融資。
SparingVision目前正在開發一款叫SPVN06的基因療法,用於突變性視網膜色素變性(RP)的治療,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遺傳性視網膜變性,主要表現為慢性進行性視野缺失、夜盲,色素性視網膜病變和視網膜電圖異常,最終可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全球約有200萬患者。
而SPVN06是一種專有的,與突變無關的AAV基因療法,通過視網膜下單次注射神經營養因子,來阻止和預防導致失明的光感受器變性。今年6月,歐盟委員會授予SPVN06孤兒藥稱號。
3、諾華
2020年10月,諾華公司通過收購眼科基因療法公司Vedere Bio,由此獲得Vedere公司正在開發以光感受器蛋白為基礎的光遺傳學基因療法,包含一個通過玻璃體注射的AAV基因療法臨床前計劃,該計劃的目標對象是由感光器官導致的視力喪失的全基因型患者。
光遺傳學基因療法的設計原理是將自然發生的光敏蛋白傳遞到特定的視網膜細胞,刺激目標細胞以感測信息,並傳遞到大腦的視覺處理中心。該方法能夠繞過可能在視網膜變性中死亡的感光細胞。此外,Vedere Bio的新型AAV衣殼可以將這一光遺傳療法經玻璃體內(IVT)注射在眼部產生作用。
4、GenSight Biologics
2020年9月,GenSight Biologics向歐洲藥品管理局提交其旗下產品Lumevoq的上市申請,用於治療ND4基因突變的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HON)。該公司計劃在2021年下半年向美國FDA提交Lumevoq的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
Lumevoq採用一種重組腺相關病毒血清型2 (rAAV2/2)載體,含有可編碼人類野生型線粒體NADH脫氫酶4蛋白(ND4)的cDNA,專門為治療攜帶ND4基因突變的LHON患者而開發。Lumevoq攜帶的ND4 cDNA帶有特定的線粒體靶向序列(MTS),使mRNA能夠被運送到線粒體表面的核糖體中,從而實現ND4基因的高效表達,進而使得缺失的線粒體蛋白ND4能夠合成、轉運、內化、準確定位到線粒體的基質中。
其中MTS技術是目前唯一允許缺失的線粒體蛋白主動穿梭到線粒體中的技術,能夠恢復有效治療LHON所需的線粒體功能。在接受Lumevoq單次治療後,患者可獲得長期的視力改善,甚至治癒。
此外,Lumevoq已於2013年獲得了美國FDA授予的孤兒藥稱號。
5、紐福斯
2020年9月,紐福斯生物全資子公司Neurophth Therapeutics宣布,其眼科基因療法NR082(NFS-01項目)獲美國FDA孤兒藥資格,用於治療ND4突變引起的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
2020年5月,紐福斯公布了兩項利用重組人腺相關病毒注射液(NFS-01 ,rAAV2-ND4)治療LHON的臨床研究數據,結果顯示其具有積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強生
2020年7月,強生旗下楊森製藥公布了其正在進行的I/II期試驗MGT009(NCT03252847)的6個月數據。數據顯示,低劑量和中等劑量的AAV-RPGR的耐受性良好,並表明視力有顯著改善。
AAV-RPGR是腺相關病毒視網膜色素變性GTPase調節劑,可通過視網膜下注射給藥治療遺傳性視網膜疾病X連鎖視網膜色素變性(XLRP)。AAV-RPGR可將RPGR基因的功能拷貝遞送至視網膜下空間,通過減緩視網膜退化,保護和改善視力。針對該疾病,目前還沒有批准的治療方法。
此外,2020年7月EMA和FDA授予了AAV-RPGR孤兒藥稱號。
整體來看,以上所提及的臨床試驗均採用AAV病毒載體達到治療的目的,進一步驗證該載體在眼科基因療法中存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除了採用AAV病毒載體,眼科基因療法還包括創新性技術。例如REGENXBIO的RGX-314基因療法。
2020年9月,REGENXBIO公司宣布首位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wAMD)患者接受了脈絡膜上腔注射RGX-314基因療法,脈絡膜上腔注射的實現通過利用Clearside Biomedical的SCSMicroinjector®技術。
SCSMicroinjector®是一種用於診所專業型、非手術注射藥物到脈絡膜上腔的顯微注射。而脈絡膜上腔注射給藥被設計成在局部麻醉後,垂直於鞏膜進行,一旦微針穿透鞏膜並達到SCS(鞏膜和脈絡膜之間的邊界),微針的開放斜角就會在這兩層之間釋放藥物。當藥物注射到SCS中,藥物就可以從SCS擴散到眼睛的後部,靶向目標細胞。
眼科基因療法的目的在於一次治療,終身有效。相信隨著第一款產品Luxturna的成功上市,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產品進入市場,為身處灰暗世界的患者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