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級眼科賽道,具備「大牛股」基因的朝聚眼科,成長空間可期

2021-01-11 金融界

來源:財華網

前言:

隨著人口老齡化及人們使用數碼電子產品時間的增加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近視、老視及白內障等眼科疾病大幅增加。其中,以2019年數據為例,近視人數有5.94億人,老視人數有4.05億人,白內障人數有1.55億人......諸多眼疾數據背後,反映出我國患有眼科疾病人群數量的龐大,亦折射出眼科產業的巨大前景。

在此背景之下,各大知名投資機構紛紛加大在Pre-IPO階段及二級市場眼科企業的投資力度。作為普通投資者雖不能向投資機構一樣在Pre-IPO階段提前布局眼科企業,但在IPO市場仍有不錯的機會。

1月4日,2021年二級市場首個交易日,港股市場迎來首家企業的遞表。這家企業便是深耕我國龐大眼科「藍海」市場的朝聚眼科醫療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朝聚眼科」)。這意味著港股醫療眼科板塊將迎來港股迄今第一家「大型眼科醫療服務股」,其股東投資者有望分羹到我國眼科未來千億級藍海的資本紅利。

1.集群化運營模式,造就港股大型眼科醫療服務第一股

朝聚眼科是國內較早一批從事眼科服務的企業。

朝聚眼科前身可追溯到1988年,公司創始人張朝聚,在內蒙古包頭市開立了眼科診所,逐步建立以華北地區為中心的眼科服務網絡,並通過新建、收併購等方式成長為地域性眼科龍頭。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在民營眼科醫院中,按2019年的收益總額計,朝聚眼科在內蒙古排名第一及在中國華北地區排名第二;按2019年的臨床眼科收益(即醫院提供眼科醫療服務所錄得的收益)計,在中國排名第五。

從行業競爭角度來看,朝聚眼科能在我國百舸爭流眼科市場脫穎而出,成為國內領先的眼科醫療服務集團,除了身處一個龐大眼科市場外,自身護城河足夠堅實,才是助力其一騎絕塵的重要驅動力。

朝聚眼科作為國內最早一批成立的眼科服務企業,多年來積累的良好的市場信譽及豐富的臨床經驗,為未來壯大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與其他成立較早的眼科企業不同的是,在深耕我國華北地區的眼科服務市場的同時,朝聚眼科選擇採用集群化及標準化的運營和管理模式,建立廣泛的眼科醫院及視光中心網絡,並確保戰略、業務計劃、服務規範及程序得以有效實施。截至2020年12月27日,朝聚眼科擁有17間眼科醫院及23間視光中心,覆蓋中國五個省份或自治區。依託良好的市場信譽及豐富的臨床經驗,朝聚眼科的服務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根據朝聚眼科的內部客戶調查,於2020年,朝聚眼科的患者滿意度高達97.9%。除此之外,朝聚眼科擁有一支深具專業才能、高尚道德標準並富有責任感的眼科醫療團隊,截至2020年9月30日,朝聚眼科醫療專業團隊由257名註冊醫師(包括69名並非全職僱員的多點執業醫生)組成,可見其專業醫師護城河隊伍亦越來越堅實。

除了在最為重要的醫師資源下足功夫外,朝聚眼科更加注重通過先進且成熟的技術設備,以全方位、全流程的臨床眼科治療服務,造福每一位患者。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朝聚眼科率先在內蒙古提供光動力療法治療老年性黃斑變性、利用微脈衝雷射技術治療黃斑水腫、利用超聲乳化技術治療白內障、利用微創玻璃體視網膜手術治療玻璃體及眼底疾病、利用人工玻璃體植入術保護眼球防止萎縮。

此外,朝聚眼科率先在內蒙古引入先進的醫療設備,例如歐寶超廣角眼底照相機、玻璃體切割機、白內障超聲乳化儀、準分子雷射、VisuMax全飛秒雷射、血流量化的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微視野檢測儀及角膜共聚焦顯微鏡。

隨著朝聚眼科集群化運營模式日漸成熟及完整,集群化帶來集中化及標準化的核心競爭優勢也開始顯現。集中化及標準化的管理,加上品牌效應,在大幅度降低藥品及醫療耗材採購費用之同時,亦壓縮營銷及推廣活動中的運營成本,提升效率。

據招股書顯示,於2019年,朝聚眼科主要的市場蒙西及鄰近地區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僅佔同期該地區收益總額的3.5%,遠低於行業平均約18.0%;於該地區的行政開支僅佔該地區同期收益總額的5.3%,遠低於行業平均約15.0%。

成本優勢的凸顯,也大幅度縮短朝聚眼科投入回報期,以及提升市場份額。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朝聚眼科在蒙東及鄰近地區的醫院從開始營業到收支平衡的平均時間(即首次記錄月度純利為正數之前的時間段)少於三年,而業內達致收支平衡的平均時間為三至五年。

除此之外,集群化運營模式也造就了朝聚眼科將成為港股市場的稀缺標的。據了解,朝聚眼科是港股第一家根植中國的大型眼科醫療服務集團。

2.集群化運營模式,助推經營活動屢創佳績

隨著朝聚眼科集中化及標準化的管理系統全方位推進,其業務模式的可擴張性及可複製性更強。據招股書顯示,憑藉公司在蒙西及鄰近地區的影響力和經驗、高度標準化的管理和服務模式,已成功於蒙東及鄰近地區、蘇北、浙東及浙北等中國不同地區建立和收購11間眼科醫院及13間視光中心,在該等地區正形成良好的集群化效應。

在規模業務持續放量的同時,帶來強勁的業績增長和盈利增加。據招股書顯示,朝聚眼科近兩年以來的業務及淨利潤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長趨勢。

與2018年全年相比,朝聚眼科2019年全年的收益同比增長13%,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達到95.4%。而於2020年首三季,雖然受到期內疫情的影響,但收入保持穩健增長,較2019年同期增長8.5%,而歸母淨利潤更同比顯著增長59.3%。盈利能力的高效提升,主要得益於上述提及的公司在業務持續穩健擴張的同時,集群化運營帶來的成本優勢,以及期間內致力拓展毛利水平較高的消費眼科服務。

據招股書顯示,2020年首三季期內,朝聚眼科的消費眼科服務(未經審計)收入同比增長近38.0%,收入佔比由2019年首三季的37.3%顯著擴大至2020年首三季的47.5%。

隨著朝聚眼科加大拓展毛利水平較高的消費眼科服務,公司整體盈利能力也不斷提升,持續領跑全行業。

截至2020年9月30日,消費眼科服務的毛利率為51.7%,較去年同期上升1.9個百分點。而基礎眼科服務的毛利率則為36.9%,同比上升4.3個百分點。在消費眼科服務業務的持續擴張下,2020年首三季的朝聚眼科的整體毛利率達到43.9%,同比上升4.5個百分點,再創新高。

據wind數據顯示,朝聚眼科43.9%的毛利率,遠高於2020年前三季度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行業毛利率平均值的29.9%。據了解,國內眼科一哥愛爾眼科的2020年前三季度毛利率約為47.7%。反映朝聚眼科的毛利水平位列行業第一梯隊。

除此之外,純利率、ROE及ROA均走出歷史較高位置,並領跑可比較競爭對手及處於行業領先的位置。

據招股書顯示,朝聚眼科的純利率、ROE(股本回報率)及ROA(資產回報率)等盈利指標均呈現良好的增長態勢。截至2018年至2019年及2020前三季度,公司純利率從2018年的4.6%提升至2019年的9.9%,並進一步提升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17.2%。朝聚眼科刻下的純利率處於行業同期平均值的高位,且與行業龍頭愛爾眼科2020年同期純利率18.1%接近,進一步反映出朝聚眼科的運營規模效益和盈利能力已躋身於行業的第一梯隊。

此外,2020年前三季度朝聚眼科的ROE及ROA分別為15.8%及9.5%,高於Wind數據提供的2020年前三季度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行業ROE平均值的13.55%及ROA平均值的8.19%。

綜合上述數據可見,朝聚眼科近年的業績增速穩健可靠,在行業發展廣闊空間預期下,具備了未來成為「大牛股」的優良基因。

3.千億級藍海之下,極可能成為 「大牛股」

從運營模式、盈利能力及登陸資本市場的稀缺性來看,朝聚眼科與十年十倍大牛股愛爾眼科十分相似且接近。那麼,藉助資本力量的朝聚眼科能否成長為港股眼科「大牛股」呢?

現階段,朝聚眼科是具備成長為大牛股的潛質及機遇。

發展機遇方面,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由於經濟持續增長且人口老年化日益嚴重,中國眼科醫療服務市場近年來穩步增長,預計日後亦會按較高增長率增長。中國眼科醫療服務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人民幣730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幣1,27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5.0%,且預期將於2024年繼續增加至人民幣2,231億元。

在千億級市場之下,民營眼科醫院服務增速最快。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以收益計算,民營眼科醫療服務供應商於整個中國眼科醫療服務市場的佔比由2015年的20.0%上升至2019年的24.6%,預計該比率將進一步提升至2024年的31.7%;中國民營眼科醫療服務的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人民幣146億元上升至2019年的人民幣31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1.1%,且預計將進一步上升至2024年的人民幣707億元。其中,朝聚眼科深耕的華北地區民營機構市場規模將增至2024年人民幣124億元。

誠然,向前看,隨著深耕的華北地區市場滲透率的提升,以及上市之後通過收併購方式進行全國性拓展的步伐的推進,千億級眼科藍海市場足以讓朝聚眼科揚帆起航,創佳績增份額。這正是成長為大牛股最主要的天時地利人和之勢。

從自身發展潛力來看,除了集中化及標準化的管理系統帶來可擴張及複製集群化運作模式可持續關注外,朝聚眼科重研發重創新的發展策略,給多元業務發展策略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同樣值得關注及期待。

作為國內為數不多以全方位、全流程的臨床眼科治療服務集團,朝聚眼科在自製眼科藥物領域,亦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

據了解,朝聚眼科目前研發了23款自製眼科藥物,包括5種膠囊及18種滴眼液。此類自製藥物可治療多種疾病,可用於近視防控、眼底疾病、抗感染及抗過敏。其中,被公認為控制青少年近視眼的製劑品種之一的0.01%硫酸阿託品滴眼液,朝聚眼科便是其中生產者之一。據招股書顯示,朝聚眼科認為其旗下包頭醫院是內蒙古唯一一間具備製劑室的眼科醫院,生產自製傳統中藥膠囊及滴眼液。

與此同時,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同時結合自身的研發能力及臨床知識,令公司可以充分了解和滿足患者的需求。公司的明目膠囊、化瘀膠囊、抗病毒膠囊、三七止血膠囊、白內清膠囊及雙黃滴眼液等自製中藥製劑產品臨床使用逾21年以來受到廣泛好評。

能在眼科自製藥物方面有卓越成就,要得益於朝聚眼科對研發的持續投入及投資,力爭在眼科行業的學術及技術能力方面保持強勁競爭力的決心。

據招股書顯示,近年來,朝聚眼科在研發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其中包括在眼科領域進行了六個主要研究項目,以及參與編輯七本專刊及一本教科書,並翻譯了一部著作及發表了125篇學術論文。

長遠來講,朝聚眼科可依託全方位、全流程的臨床眼科治療服務領域的競爭優勢,最大限度搶佔市場份額的同時,持續給股東/投資者帶來可觀的資本回報,並有望成為港股最受歡迎的眼科股,以及成長為大牛股。

相關焦點

  • 赤峰朝聚眼科醫院——近視防控中心介紹
    赤峰朝聚眼科醫院作為紅山區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服務定點機構,赤峰朝聚眼科近視防控中心一直秉承「發揮眼科專業優勢,以人為本,竭誠服務,視覺健康第一」的質量方針,為兒童青少年提供系統的近視防控服務。
  • 李氏大藥廠分拆兆科眼科赴港IPO,眼科賽道真的遍地黃金?
    作者 | Leo來源 | 格隆匯新股提供IPO領域專業資訊,關注格隆匯新股2021年初,眼科賽道便風起雲湧,賽道龍頭愛爾眼科受負面影響,開年第一天就觸及跌停。但是,在一部分投資者因為負面輿情紛紛拋售的同時,不少投資者卻選擇殺入抄底,當日愛爾眼科成交額高達上百億。
  • 眼科行業深度報告(上):黃金賽道,未來可期,附重點企業分析
    眼科市場達到千億規模。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我國眼科市場規模由 2013 年的 467.7 億元增長至 2018 年的 979.7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17%。國內相關競品主要處於臨床早期,齊魯製藥生物類進展最快,進入 3 期臨床。從在研 藥物來看,眼科領域單抗競爭相對較為緩和,目前齊魯製藥的兩個生物類似藥已進入 3 期,其餘廠商均處於 1 期階段,預計未來齊魯製藥產品有望率先獲批。
  • 愛爾眼科:抓大趨勢乘優質賽道!眼科龍頭股價10年40倍
    而提及未來趨勢,一個不可忽視的行業就是眼科。  要點  ◆眼科行業抓住未來發展大趨勢,坐擁優質賽道;  ◆三大業務協同發展,近視眼手術營收佔比35.34%;  ◆股價表現優異,市場熊市時回調幅度甚少。  愛爾眼科已發展成行業龍頭10年40倍大牛股  眼科行業坐擁優質賽道,目前行業龍頭是愛爾眼科(300015,股吧),這家公司於2009年10月在創業板上市。  愛爾眼科是全球知名的連鎖眼科醫療機構。主要為患者提供各種眼科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醫學驗光配鏡等眼科醫療服務,於2003年開始在長沙、成都、武漢等地成立醫院。
  • 醫患糾紛下,愛爾眼科的高成長「悖論」
    坐享眼科醫療賽道紅利,走在高成長通道上的愛爾眼科一直是資本市場的寵兒。上市以來,愛爾眼科為投資人創下了十年80倍的收益。面臨此次的「誤診黑天鵝」,安撫市場情緒、給投資人一個交待,自然是管理層的當務之急。 上個交易日創下新高后,愛爾眼科4日早盤低開5.91%報71元/股,早間跌幅一度擴大逾9%。
  • 聚焦眼科,基因療法強勢破局
    該療法是羅氏子公司Spark Therapeutics開發的Luxturna,可用於在兒童和成年患者中治療由RPE65基因變異而導致的Leber先天性黑朦(LCA)。2018年11月Luxturna也獲得了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批准。通過FDA和EMA的批准讓基因療法迅速成為治療眼科疾病的一種新模式。
  • 愛爾眼科一家獨大 剛申請IPO的三家眼科連鎖如何進行區域突圍
    其一,眼科醫療服務賽道是否還能出現更多市值百億,甚至千億的大公司。正如投資界常說的話,太平洋上能夠容納足夠多的航母。根據領投智庫發布的《眼科行業深度報告》,作為眼科市場最大的一部分,眼科醫療服務市場大約為1240億。
  • 愛爾眼科吳士君:註冊制是上市公司的新賽道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記者 昝秀麗)愛爾眼科董事、副總裁兼董秘吳士君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證券法已於3月1日實施,新證券法明確全面推行註冊制,強化市場監管,注重保護投資者權益,大幅度提高了違法成本,在市場化、法治化上邁出了質變的一步。註冊制是上市公司競爭的新賽道。
  • 歐普康視VS愛博醫療:在眼科黃金賽道中廝殺,誰能獨領風騷?
    在黃金眼科賽道中,除了愛爾眼科連鎖醫院模式,還有一個細分領域同樣光彩奪目,即用於治療青少年近視的角膜塑形鏡,也叫OK鏡。這條賽道,玩家稀少、坡長雪厚,同樣極具前途。在2019年之前,歐普康視霸佔國內OK鏡市場,賺了個盆滿鍋滿。2019年3月之後,OK鏡新秀愛博醫療登場,平靜的江湖終是掀起了風波!
  • 打破眼科療法的侵入性弊端,「 Eyevensys」開發新型眼科重疾藥物
    眼科行業正處於高成長階段,一二級市場正共同關注。36氪正聚焦眼科行業,陪伴行業成長,尋找更有潛力的企業。 今天要介紹的是眼科企業是「Eyevensys」,這是一家眼科生物技術公司,開發了一種治療眼科重疾的新方法——非病毒基因療法,該療法適用於視網膜病變及其他眼科重大疾病。
  • 愛爾眼科陷醫療糾紛市值縮水275億,投資人拋售股票等待回調
    在社交媒體上,愛爾眼科儼然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但資本市場似乎有不同看法——在不少投資人眼中,被稱為「超級大牛股」的愛爾眼科依然有投資空間。  截至1月4日收盤,愛爾眼科股價為68.22元,跌幅為8.91%,這個跌幅在創業板20%的漲跌幅限制中並不算誇張。不過相比前一個交易日(2020年12月31日),其市值大幅縮水了275億元。
  • 最新眼科行業深度解讀:市場已達千億規模,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3%
    中老年:中老年常見眼科疾病主要是白內障、黃斑病變及乾眼症,預計患者群體 對應為 1.7 億人、6400 萬人和 8000 萬人。白內障術式進入成熟期,人工晶體有 望隨著帶量採購帶來滲透率提升拐點、同時促進國產進程加快。黃斑病變、乾眼 症的藥物可及性仍有顯著提升空間。眼科市場達到千億規模。
  • 建陽眼科打造蘇北眼科行業的「領頭羊」
    院長葛正光在醫院管理和運行機制上創新改革,先後進行了人事制度、分配製度、醫療服務模式和醫院運行機制,激勵和約束機制等一系列敢為先人的改革和創新經營,使醫院的內涵建設獨樹一幟,從根本上改變了醫院原有的運行模式和管理理念,為醫院可操作性的體制管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胡海迪:國內眼科亟需創新療法 靠"引進+研發"尋找突破口 ...
    NYSE)總部,擔任AMAC(亞太、中東和非洲國家)、中國和日本的區域醫學負責人和健康經濟與成果研究(HEOR)負責人;艾爾建醫療(NYSE:AGN) 中國區執行醫學總監;拓臻生物中國區負責人等職務,豐富的履歷使他獲得了國內外眼科領域的很多第一手經驗。在此過程中,憑著對眼科的興趣,胡海迪發現了眼科領域蘊含的巨大需求空間。於是,他選擇了創立一家專業的眼科公司,希望能彌補國內外在這一治療領域的差距。
  • 藍鯨專訪|極目生物創始人胡海迪:國內眼科亟需創新療法,靠「引進+...
    NYSE)總部,擔任AMAC(亞太、中東和非洲國家)、中國和日本的區域醫學負責人和健康經濟與成果研究(HEOR)負責人;艾爾建醫療(NYSE:AGN) 中國區執行醫學總監;拓臻生物中國區負責人等職務,豐富的履歷使他獲得了國內外眼科領域的很多第一手經驗。在此過程中,憑著對眼科的興趣,胡海迪發現了眼科領域蘊含的巨大需求空間。於是,他選擇了創立一家專業的眼科公司,希望能彌補國內外在這一治療領域的差距。
  • [公告]愛爾眼科(300015)昆明愛爾眼科醫院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也就是說,即便與印度相比,我國百萬人口白內障手術率也僅為印度的1/10左右,因此我國眼科市場存在巨大的可挖掘的空間。 我國的其他眼病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很多眼病患者得不到及時的醫治。這是由於我國的眼科資源分布不合理:我國現有眼科醫師中,70%的眼科醫生集中在城市,而 70%的眼病患者卻生活在農村。
  • 眼科|白內障剋星-人工晶體進化史和賽道分析
    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目前已比較成熟,手術過程通常在15分鐘內就可完成。這使得眼科醫生可以通過3毫米的小切口植入IOL,相比於不可摺疊的IOL需要 5-7毫米切口,可以說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990年,第一個被FDA批准的可摺疊人工晶體是Allergan公司的矽膠鏡片人工晶體,可摺疊IOL已成為現在最普遍植入的鏡片。
  • 一夜暴跌230億,是什麼遮住了愛爾眼科的眼?
    單拎Q3數據出來,愛爾眼科營業收入44.01億元,同比增長47.55%,歸母淨利潤8.7億,同比增長62.34%,扣非後歸母淨利潤10.01億元,同比增長85.49%,可以說相當亮眼。 拉長時間軸,貴為眼科賽道的龍頭,愛爾眼科算得上一路高光。
  • 愛迪眼科被評為「成都市眼科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華西眼科專家...
    此次評審,是成都愛迪眼科醫院繼2018年通過「國家三級眼科醫院」評審驗收後,再次以社會辦醫的身份上榜重點專科,彰顯了成都堅持公立及非公醫療多元、規範、公平、協同發展的決心。據評審專家介紹,重點學科、重點專科、科研項目、學科管理等是醫院的基本組成單位,學科專科發展是醫院發展的基礎,可直接反映出醫院的整體水平、學術地位及在醫療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強勢的學科專科群落,完善的學科專科體系,特色的學科專科方向,是醫院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優化人才培養環境、加強醫學科研實力、拓展醫療市場份額、形成良性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關鍵。
  • 藍鯨專訪|極目生物創始人胡海迪:國內眼科亟需創新療法,靠「引進+研發」尋找突破口
    NYSE)總部,擔任AMAC(亞太、中東和非洲國家)、中國和日本的區域醫學負責人和健康經濟與成果研究(HEOR)負責人;艾爾建醫療(NYSE:AGN) 中國區執行醫學總監;拓臻生物中國區負責人等職務,豐富的履歷使他獲得了國內外眼科領域的很多第一手經驗。在此過程中,憑著對眼科的興趣,胡海迪發現了眼科領域蘊含的巨大需求空間。於是,他選擇了創立一家專業的眼科公司,希望能彌補國內外在這一治療領域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