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科普抵禦「科學流言」
不久前,北京市科協等機構發布的「科學流言」榜,回應了相關謠言。近年來,類似榜單每次發布都會引發社會關注,既說明公眾渴望得到權威的科普知識,也折射出一些「科學流言」傳播較廣的現實。移動互聯時代,信息觸手可及,傳播速度加快。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專業人士認為不靠譜、難以產生影響的「科學流言」如果不及時予以澄清,很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
-
「科學流言」豈能一直「流言蜚語」
不久前,北京市科協等機構發布的「科學流言」榜,回應了相關謠言。近年來,類似榜單每次發布都會引發社會關注,既說明公眾渴望得到權威的科普知識,也折射出一些「科學流言」傳播較廣的現實。(11月30日《人民日報》) 移動互聯時代,信息觸手可及,傳播速度加快。在這種背景下,網絡上出現了不少「科學流言」,如果不及時予以澄清,很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
-
「科學」流言滿天飛?成都市政協科協界別建議:完善科普制度機制...
在自媒體時代,科學謠言傳播速度快,影響範圍廣、社會危害大,損害公眾合法權益,甚至影響社會穩定,危害公共安全。如何防止被「科學」流言忽悠?在成都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黃琛代表市政協科協界別在大會發言,建議完善科普制度機制,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
是科學還是流言,聽「賽先生」怎麼說
中國日報網相關報導截圖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雷鍾哲2020年大事件不斷是因「庚子多災」,有種疫苗能預防12種癌症,陰雨天不容易發生火災,上網課戴藍光眼鏡能防近視……這些在你我身邊傳播的所謂「科學真理日前,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發布7月「科學」流言榜,對上述謠言一一闢謠。似乎每過一段時間,就有一批流言不脛而走。如果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那也罷了,權作一樂,可偏偏就有人「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鴞炙」,上掛下聯、信以為真,乃至添鹽加醋、廣為傳播,導致以訛傳訛、產生誤導,這就會造成社會危害。
-
科學闢謠平臺入選2020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
日前,中國科協、國家衛建委、應急管理部、市場監管總局共同打造的科學闢謠平臺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的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平臺影響力日益擴大。2019年8月,科學闢謠平臺正式上線。今年4月開始,科學闢謠平臺與國家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每月共同發布「科學」流言榜單,初步建成國家級闢謠平臺。創新科普機制提昇平臺影響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科學闢謠平臺發揮應急科普機制優勢,打通專家、學會、平臺資源,因響應及時,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為什麼有些人瞞報行程?
-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發布:左右腦測年齡居首
1月6日,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在北京發布,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信息學家郭光燦,中國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慧眼」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等大咖學者現場逐一詳解,擊破流言,向公眾還原事實真相。
-
避免被「偽科普」繞彎路 市政協科協界別委員建議建立科學闢謠平臺
近年來,你有沒有被這些科學流言忽悠過、打敗過:青少年近視可以被治癒?「量子波動速讀」可1分鐘閱讀10萬字?坐高鐵相當於照X光?這些看起來頭頭是道的信息,被很多人誤以為科學知識,但是千萬別信,因為它們都是「偽科普」謠言。
-
10月「科學」流言榜來闢謠
10月「科學」流言榜來闢謠 2019-11-01 17:12:55 來源:新京報 | 作者:張璐 | 字號:A+ |今天,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10月「科學」流言榜,對近期流言進行闢謠。1.液化氣鋼瓶著火一定要先滅火再關閥門流言:燃氣爆炸最大的誤區就是立刻關閥門!一定要記住,是先滅火再關閥門!
-
果殼網加盟北京網站闢謠平臺 開發「流言百科」
昨日,「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建設進展情況新聞通氣會召開,果殼網正式加盟網站聯合闢謠平臺,並代表平臺首次發布「闢謠10大最流行生活謠言榜」。 據介紹,這些謠言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流傳一次,有的甚至流傳超過10年。
-
2017這十大流言騙人最多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揭曉,北京晚報、科技日報、光明網科普頻等媒體和機構獲頒「反擊謠言先鋒獎」。每月「科學」流言榜2014年初發起,截至2017年12月,已發布「科學」流言423條。 十大流言解讀 █流言:「左右腦年齡測試」風靡朋友圈,左腦負責語言,右腦負責圖像?
-
闢謠工作站:2020年食品領域十大流言-中國食品安全網手機版
摘要:「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近日發布,針對網絡十大流言進行闢謠。 中國科協科學闢謠平臺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近日共同發布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對十個流言進行闢謠。針對近來公眾對冷鏈食品的擔心,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新冠肺炎是呼吸道傳染病,不是食源性疾病。
-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 剝去流言的"科學"外衣
原標題:剝去這些流言的「科學」外衣(關注) 答案在日前舉行的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發布會上揭曉。 在當天的榜單揭曉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慧眼」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等十位專家代表,運用科學理論、數據和實驗等方法對十大「科學」流言一一進行了有力「粉碎」,為公眾撥開迷霧,揭示真相。
-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發布 「左腦負責語言右腦負責圖像」排第一
2017年,這些披著「科學」外衣的流言正在「野蠻生長」,但真相卻並非如此。日前,百度搜索聯合北京市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發布了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向公眾披露了過去一年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流言。
-
科普廣播丨科學闢謠 了解真相
科普廣播丨科學闢謠 了解真相 2020-03-27 15: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10個流言都闢謠了
1月8日,中國科協科學闢謠平臺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共同發布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 ,對十個流言進行闢謠。 流言一: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看來不能再吃冷凍食品了。真相:正規渠道購買的正常冷凍食品可以食用。
-
「典贊·2019科普中國」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揭曉
新華網北京12月17日電 今日,「典贊·2019科普中國」揭曉盛典在京舉行,活動現場揭曉了「2019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2019年12月17日,在「典贊·2019科普中國」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林群揭曉2019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
-
2015年4月「科學」流言榜竹炭去甲醛入榜
人民網北京4月29日(記者 馬麗)4月科學留言榜今天發布,竹炭去甲醛、無根豆芽有毒等入榜。「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1、竹炭能夠去甲醛?
-
這些科學流言你中招了嗎
這些科學流言你中招了嗎日前,2020年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快來看看這些流言你「中招」了嗎?1.「手機信號增強貼」能增強信號?流言:將「手機信號增強貼」貼在手機背部的「有效位置」,信號就能從1格變成3格,玩遊戲、刷視頻不再延遲,地下車庫、高層辦公樓等「全場景」均能使用。
-
中國科協、騰訊共推人工智慧技術狙擊網絡謠言
這也意味著,歷時幾年的探索運作之後,以人工智慧為技術保障的闢謠機制將正式映入公眾視野中,AI網絡闢謠拉開了帷幕。來自各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媒體等近百人參加了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徐延豪表示,中國科協作為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牽頭單位,長期以來致力於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特別是近年來創立「科普中國」品牌,以品牌為統領,大力推進「網際網路+科普」行動,有力地推動了科普事業發展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