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科學還是流言,聽「賽先生」怎麼說

2020-08-04 雲南網
是科學還是流言,聽「賽先生」怎麼說

中國日報網相關報導截圖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雷鍾哲

2020年大事件不斷是因「庚子多災」,有種疫苗能預防12種癌症,陰雨天不容易發生火災,上網課戴藍光眼鏡能防近視……這些在你我身邊傳播的所謂「科學真理」,其實都是謠言!日前,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發布7月「科學」流言榜,對上述謠言一一闢謠。

似乎每過一段時間,就有一批流言不脛而走。如果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那也罷了,權作一樂,可偏偏就有人「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鴞炙」,上掛下聯、信以為真,乃至添鹽加醋、廣為傳播,導致以訛傳訛、產生誤導,這就會造成社會危害。所以對待流言特別是謠言,就要以嚴肅、科學之精神,該澄清地澄清,該證偽地證偽,免得害人害己、遺禍社會。

流言造成的恐慌,曾經多次發生,有的回想起來就是個笑話。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海岸發生9.0級地震,地震造成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4號機組發生核洩漏事故。誰也未曾想到,這起嚴重事故竟然在中國引起了一場令人咋舌的搶鹽風波。而搶購食鹽的原因,就源自兩條消息:食鹽中的碘可以防核輻射;受日本核輻射影響,國內鹽產量出現短缺。事實上,吃碘鹽並不能有效防輻射,吃碘過量容易引發甲狀腺疾病。再說,我國食用鹽庫存充裕、資源豐富,搶購純屬杞人憂天。

我們知道,科學具有三大要素,科學的目的、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科學的目的就是發現規律,包括自然規律和人類社會規律。科學精神蘊含質疑、獨立、唯一三大秉性。科學方法符合邏輯化、定量化、實證化的要求。科學這位賽因斯(Science)先生,最講究潔身自好。但凡不能滿足這些條件的,都不能稱為科學。由是觀之,7月「科學」流言榜上榜流言,都不是科學而是謠言,經不起任何實證的檢驗。科學告訴我們,天文上每年都會發生一些特殊天象,有的年份自然災害確實偏多,但兩者之間並沒有因果關係。至於兒童青少年近視,主要是由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導致視疲勞和使用姿勢不當造成的。電子產品的藍光並非導致近視的「罪魁禍首」,防藍光眼鏡選擇不當反而會有害無益。

所以,我們應該親近科學、遠離迷信。凡是拿不準的事情,都可以請教一下「賽先生」。多看權威網站的信息,多學習科普知識。千萬別被謠言牽著鼻子走,更不要充當謠言傳播的幫兇。

彩雲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彩雲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

是科學還是流言,聽「賽先生」怎麼說

相關焦點

  •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 剝去流言的"科學"外衣
    原標題:剝去這些流言的「科學」外衣(關注)   答案在日前舉行的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發布會上揭曉。   在當天的榜單揭曉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慧眼」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等十位專家代表,運用科學理論、數據和實驗等方法對十大「科學」流言一一進行了有力「粉碎」,為公眾撥開迷霧,揭示真相。
  • 用科普抵禦「科學流言」
    不久前,北京市科協等機構發布的「科學流言」榜,回應了相關謠言。近年來,類似榜單每次發布都會引發社會關注,既說明公眾渴望得到權威的科普知識,也折射出一些「科學流言」傳播較廣的現實。移動互聯時代,信息觸手可及,傳播速度加快。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專業人士認為不靠譜、難以產生影響的「科學流言」如果不及時予以澄清,很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
  • 「科學流言」豈能一直「流言蜚語」
    不久前,北京市科協等機構發布的「科學流言」榜,回應了相關謠言。近年來,類似榜單每次發布都會引發社會關注,既說明公眾渴望得到權威的科普知識,也折射出一些「科學流言」傳播較廣的現實。(11月30日《人民日報》)  移動互聯時代,信息觸手可及,傳播速度加快。在這種背景下,網絡上出現了不少「科學流言」,如果不及時予以澄清,很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
  • 36氪首發 | 益智類教玩具搭載科學課程,Dr.S賽先生完成數千萬A輪融資
    Dr.S賽先生表示本輪融資一方面將用於內容生產,進行課程研發、系統開發及增加師資儲備;另一方面將用於渠道拓展,繼續擴大Dr.S賽先生的市場優勢。 成立於2017年,Dr.S賽先生面向3~12歲兒童,以1V6小班直播課形式,提供基於PBL的在線STEM科學教育。
  • 這個叫「賽先生」的公司,專門負責把科學現象開發成怪玩具 100 個有想法的人
    「我覺得多了科學的味道,也更親切,少了一些 『文青的距離感』 」。一位曾經購買賽先生商品的消費者陸子鈞與《好奇心日報》分享為什麼會喜歡賽先生的原因時說。親切感源於陸子鈞過去是臺灣大學昆蟲學研究所的學生,自認是一名資深「科宅」,對科普有著相當大的熱情,此前曾擔任臺灣最大的科學新聞網 「PanSci 泛科學 」的主編,現在成立一家廣告公司「詮識數位」。
  • 【網絡闢謠】以科普抵禦「科學流言」
    【網絡闢謠】以科普抵禦「科學流言」 2020-12-01 16: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賽先生 伸手不見五指
    英國利茲大學的色彩科學教授史蒂芬·威斯蘭認為,這種材料的顏色特性已經非常接近黑洞了。不過,用它做的香奈兒小黑裙,老佛爺自己也未必買得起。傑森沒有透露它的價格,只是說會「非常昂貴」,因此它主要會用在高科技的領域。藉助它,太空望遠鏡、天文照相機、紅外線掃描系統等能摒除多餘的散射光,達到更高的準確性。而且,它能探測出幾乎無法察覺的微粒和氣流,避免某些嬌貴的攝像系統受到汙染。
  • 每月科學流言榜6月榜發布 這些"科學"流言你中招沒
    原標題:這些「科學」流言你中招沒   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昨天發布6月榜,共9條流言上榜。   流言1:霍金警告人類不要登月,月球背面有外星人!
  • 【11周年•名人對談】賽先生vs果殼網:轉基因「死結」如何解?
    對話動機  魯白和饒毅、謝宇聯合打造微信公眾號《賽先生》,姬十三則創辦果殼網,他們都致力於藉助新媒體這種形式傳遞科學態度,宣傳科普知識,阻止謠言傳播,為公眾揭開科學的神秘面紗。不同的平臺,他們在努力使科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 2015年4月「科學」流言榜竹炭去甲醛入榜
    人民網北京4月29日(記者 馬麗)4月科學留言榜今天發布,竹炭去甲醛、無根豆芽有毒等入榜。「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1、竹炭能夠去甲醛?
  • 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出爐 可能就有你中過的套路!
    你的朋友圈裡是否有偽科學「潛水」?你是否遇到過科學選擇難題卻苦於無權威解答? 今天,「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在北京揭曉。
  • 「典贊·2019科普中國」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揭曉
    新華網北京12月17日電 今日,「典贊·2019科普中國」揭曉盛典在京舉行,活動現場揭曉了「2019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2019年12月17日,在「典贊·2019科普中國」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林群揭曉2019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
  • 智止流言,別讓你的健康被這些流言「中傷」
    而且,很多流言喜歡從公眾關心的健康安全問題入手,聳人聽聞,製造恐慌。日前,在北京市科協等指導下,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發布了「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榜單裡的流言絕大部分都與健康相關。本版摘取部分健康流言及其真相解讀、套路分析,以正視聽。
  • 每月科學流言榜6月榜發布 這些流言你中招沒
    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6月29日發布6月榜,共9條流言上榜。流言1:霍金警告人類不要登月,月球背面有外星人!
  • 這些科學流言你中招了嗎
    這些科學流言你中招了嗎日前,2020年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快來看看這些流言你「中招」了嗎?1.「手機信號增強貼」能增強信號?流言:將「手機信號增強貼」貼在手機背部的「有效位置」,信號就能從1格變成3格,玩遊戲、刷視頻不再延遲,地下車庫、高層辦公樓等「全場景」均能使用。
  •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發布:左右腦測年齡居首
    1月6日,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在北京發布,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信息學家郭光燦,中國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慧眼」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等大咖學者現場逐一詳解,擊破流言,向公眾還原事實真相。
  • 5月「科學」流言榜出爐:汽車只加半箱油更省油?只會更傷車
    5月「科學」流言榜來啦!汽車只加半箱油更省油?日本將全面禁用微波爐?5G網絡會干擾天氣預報?用不粘鍋炒菜致癌?來看真相。況且杜絕頻率幹擾並不是什麼難事,這與我們平常聽的收音機頻道是一個道理,控制一下合理分配就可以了。退一萬步講,即便頻率真的「撞車」了,也有補救的辦法,「濾波器」和「隔離帶」都是很好的手段。「濾波器」安裝在接收終端,可以有效過濾,增加接收端的「定向性」,屏蔽掉「雜音」,獲得想要的信號和其承載的信息。「隔離帶」縮減了帶寬,也就保留了相互之間不重疊幹擾的安全距離。
  • 酸鹼體質、咖啡含致癌物等入選2018十大「科學」流言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 實習生 應悅)2018年這一年都有哪些「科學」流言刷屏?今天(1月10日),2018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發布,酸鹼體質、咖啡含致癌物、高溫致北極熊滅絕等成為過去一年的十大謠言。2018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發布現場。
  • 民生智庫 | 健康真相,別讓這些「科學」流言困擾你
    別讓這些「科學」流言困擾你,一起來看真相吧。1.「量子原塑」能防癌防糖尿病防高血壓?流言:量子原塑(礦物飲液)是經過量子技術磁化後的磁化水,富含百餘種天然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飲用這種水可以防治癌症、糖尿病、高血壓、皮膚病等多種疾病。
  •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發布 「左腦負責語言右腦負責圖像」排第一
    2017年,這些披著「科學」外衣的流言正在「野蠻生長」,但真相卻並非如此。日前,百度搜索聯合北京市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發布了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向公眾披露了過去一年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