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科學流言榜6月榜發布 這些"科學"流言你中招沒

2020-12-04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這些「科學」流言你中招沒

  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昨天發布6月榜,共9條流言上榜。

  流言1:霍金警告人類不要登月,月球背面有外星人!

  真相:

  霍金確實發表過對月球開發探索的看法,但他並沒有說過「人類不要登月」,更沒提過「月球背面有外星人」。所有探月任務都沒有在月球背面發現外星人的基地,也沒有發現任何人工建築物或人為活動的痕跡。

  流言2:網傳視頻稱楊梅被注膠,泡不出蟲的楊梅都噴了藥

  真相: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副研究員許文平表示,楊梅的果肉由眾多肉柱聚集而成,由於沒有外果皮包裹,非常容易被破壞。所以,視頻中的女子很容易就能將楊梅搓爛。她捏碎剩下的就是果肉,並不是什麼「膠」。專家認為,為楊梅注膠是件很不靠譜的事情。

  另外,並非買到的楊梅都能泡出蟲子來。而且大部分果蔬上的幼蟲生來就是吃果肉的,不會攜帶傳染病菌,一般對人體無害。

  流言3:魚油富含omega-3,可降低心臟病風險

  真相:

  最近的一份臨床試驗報告對1000例已經患有心臟病的患者進行研究,結果顯示,通過服用魚油,大部分患者的症狀未出現明顯的改善,也未統計出有效數據證明魚油對心血管系列疾病具有防護作用。

  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專家表示,omega-3過量服用也是會中毒的,需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服用。

  流言4:不法商販用化學藥物處理荔枝,比砒霜還毒

  真相:

  傳言嚴重失實。首先,農業部發布的行業標準裡,允許用漂白粉溶液和其他殺菌劑、保鮮劑對荔枝進行保鮮處理。其次,用硫酸處理荔枝等新鮮水果屬於違規,但不能就說「有毒」。所謂「使手脫皮、嘴起泡,還會燒傷腸胃」需要濃度相當高的硫酸才能做到。用硫酸浸泡荔枝只是為了降低pH值,完全用不著那種濃度。第三,用二氧化硫處理荔枝也在國家允許的範圍內。所有媒體報導過的荔枝檢出二氧化硫的案例,含量都遠遠低於殘留量標準。

  流言5:食鹽含劇毒氰化鉀,因其包裝袋用了亞鐵氰化鉀

  真相:

  亞鐵氰化鉀和氰化鉀是兩碼事,亞鐵氰化鉀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用作抗結劑。亞鐵氰化鉀裡面的氰根和鐵元素牢牢結合在一起,急性毒性和氰化鉀相比差了幾百倍。它的急性毒性參數和食鹽接近,屬於低毒物質。根據相關國際數據和國家標準,如果要吃出毛病,一個60公斤重的人每天至少要吃3兩鹽。

  流言6:苦瓜和雞蛋都性寒且產生化學反應,不能同吃

  真相:

  苦瓜和雞蛋的性味本身在中醫當中的說法也各不相同,兩者炒在一起後寒性是會增強還是減弱,無法得出準確的定論。

  在翻炒過程中,苦瓜中的草酸與雞蛋中的鈣確實會反應生成草酸鈣,但草酸鈣不溶於水,很難被腸道吸收。苦瓜若在熱水中焯燙後,草酸含量就更少了。即便草酸直接被人體吸收,又在血液中遇到鈣,也不一定帶來結石的麻煩。

  流言7:智慧型手機每晚關機避免輻射又省電

  真相:

  四川理工學院電子信息系教授姜濤介紹,相比低功耗的待機模式,頻繁開關機對手機電量的消耗其實更大。

  另外,近年來的多項科學研究結果表明,使用手機與腦瘤等癌症的發病率無關。2011年5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下轄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對關於使用手機與腦瘤的科學文獻,做了歷時一周的集中梳理之後,宣布將手機輻射的致癌風險歸為2B等級。其含意是指「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動物致癌性證據不充分」。同屬2B等級的還有咖啡和泡菜。

  流言8:京津冀將出現「雷達回波無法測量的特大暴雨」

  真相: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稱,根本不存在「雷達回波無法測量」的情況,北京處於中緯度地帶,風力和雨量都不是最大的地帶,不管是雷達或者自動觀測站,都很難超過測量上限。

  該謠言最早出現於「中國氣象愛好者」微信公號發布的一篇題為《六年來最大的冷渦暴雨即將光臨京津冀!你一定要準備好!》的文章。「李鬼」信息有時打著氣象部門的旗號,混淆視聽,製造緊張氣氛。

  流言9:番茄、木耳、海帶、蘿蔔等蔬菜有降血壓功效

  真相:

  特定的食物沒有降血壓功效。「降血壓食譜」並非因為「××」成分所以能降血壓,而是避免高脂肪、高膽固醇、高鹽低鈉、高糖等危險因素。另外,調整生活方式來降壓並非對所有人都適用,永遠無法代替藥物。(金可)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每月科學流言榜6月榜發布 這些流言你中招沒
    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6月29日發布6月榜,共9條流言上榜。流言1:霍金警告人類不要登月,月球背面有外星人!
  • 10月科學流言榜又有8條謠言被戳穿 你中招了麼?
    10月科學流言榜又有8條謠言被戳穿 你中招了麼? 原標題:   由市科協、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今日發布10月榜,共有8條流言上榜。
  • 4月科學流言榜發布:盲信「達文西睡眠法」毀身體
    2018年4月29日訊,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昨日發布4月榜,共有9條流言上榜。流言榜指出,手機地圖到底採用了哪個衛星導航系統來做定位,主要取決於手機的硬體,手機中裝載了哪個導航定位系統的晶片就能用哪個系統來定位。「如果你的手機不具備支持北鬥系統的硬體,那麼你下載了北鬥地圖APP也跟北鬥系統沒有關係。」
  • 這些科學流言你中招了嗎
    這些科學流言你中招了嗎日前,2020年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快來看看這些流言你「中招」了嗎?1.「手機信號增強貼」能增強信號?流言:將「手機信號增強貼」貼在手機背部的「有效位置」,信號就能從1格變成3格,玩遊戲、刷視頻不再延遲,地下車庫、高層辦公樓等「全場景」均能使用。
  • 10月科學流言榜:「左右腦測試」玩玩就好,引力波防不了
    10月科學流言榜:「左右腦測試」玩玩就好,引力波防不了 孫樂琪/北京晚報 2017-11-01 16:30
  • 3月「科學」流言榜:太空人回到地球7%基因有變化?定期輸液疏通血管?
    這些說法是否靠譜看3月「科學」流言榜。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
  • 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來源:北京青年報 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靠牙膏就能殺滅幽門螺桿菌 吃梨可以治咳嗽 獻血影響人體免疫力 都是扯沒這事  就在前不久,「國家集中帶量採購,心臟支架從上萬元砍成700元地板價」的新聞著實振奮人心。不過「心臟支架過時了,在美國已經被淘汰」的聲音也隨之而來。心臟支架真的過氣了嗎?沒這回事。剛剛發布的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發布 「左腦負責語言右腦負責圖像」排第一
    2018年1月8日訊,(記者 韓元佳)左腦負責語言右腦負責圖像?月球上真的有外星人?紫菜是塑料做的?2017年,這些披著「科學」外衣的流言正在「野蠻生長」,但真相卻並非如此。日前,百度搜索聯合北京市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發布了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向公眾披露了過去一年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流言。
  • 2015年4月「科學」流言榜竹炭去甲醛入榜
    人民網北京4月29日(記者 馬麗)4月科學留言榜今天發布,竹炭去甲醛、無根豆芽有毒等入榜。「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1、竹炭能夠去甲醛?
  •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發布:左右腦測年齡居首
    1月6日,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在北京發布,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信息學家郭光燦,中國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慧眼」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等大咖學者現場逐一詳解,擊破流言,向公眾還原事實真相。
  • 10月科學流言榜:左右腦測試是一場遊戲 吃醬油致癌是危言聳聽
    由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1日發布10月榜,共有8條流言上榜。「左右腦測試」玩玩就好不久前,「左右腦年齡測試」風靡朋友圈。
  • 12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這些都是謠言。今天上午,2020年12月「科學」流言榜發布,揭開一些近期傳播流言的真相。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1.復原乳沒營養是「假牛奶」,堪稱奶中「地溝油」流言復原乳沒營養,是一種「假牛奶」,甚至可以說是牛奶中的「地溝油」。
  • 7月科學流言榜來解答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7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有1種疫苗能預防12種癌症」、「蚊子叮咬會傳播新冠病毒」等7條流言上榜。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
  •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發布 「左右腦年齡測試」不靠譜
    昨天,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評選出爐,入選的「科學」流言都曾在網絡上流傳一時,且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科學」流言榜由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和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於2014年發起。   以「左腦負責語言右腦負責圖像」為例,流言來自去年10月一度風靡微信朋友圈的「左右腦年齡測試」。真相是,人腦的兩個大腦半球生來就由胼胝體連接在一起,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而「防引力波輻射服」在引力波被科學家發現的熱點新聞後,就被一些不良商家推出。事實上,任何物體的溫度只要高於絕對零度(零下273.15攝氏度)就會向外輻射能量,但只有能量高的電離輻射才有破壞人體的能力。
  •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 剝去流言的"科學"外衣
    原標題:剝去這些流言的「科學」外衣(關注)   人民視覺   過去的一年當中,你可能在網站上看到過這樣的新聞——「一滴血就能測癌」;也可能在朋友圈裡做過這樣的小測試——「左右腦年齡測試」;還有可能聽到長輩們的提醒——「坐月子時絕不能吹風」 ……這些都是真的嗎?
  • 這些流言你中招了嗎?
    這些流言你中招了嗎?「老問題」穿上「新馬甲」網絡謠言又出了新花招1月8日,中國科協科學闢謠平臺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共同發布「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還網絡一片晴空,給百姓一份心安。流言一: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看來,不能再吃冷凍食品了?
  • 這些說法在套路你!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揭曉
    12月31日12月30日,「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在北京科學中心揭曉。該榜單在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的指導下,由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
  • 1月科學流言榜出爐,「天宮一號」將失控等都是假的
    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等單位聯合推出的「科學流言榜」2018年1月榜單近日出爐。本期共有5個科學流言上了榜,「克隆猴技術沒啥了不起」「臘八蒜抗癌還能軟化血管」「天宮一號即將失控撞向地球」「溫水暖水袋不會燙傷人」「喝酒能防凍瘡」都是假的。
  • 2020年9月「科學」流言榜出爐
    這些流言你都信了嗎?「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的支持。
  •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發布 你被哪些忽悠過?
    中國網財經1月6日訊(記者 張加茹)1月6日,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發布。「紫菜是塑料做的」、「左腦負責語言,右腦負責圖像」、「月球背面有外星人」紛紛上榜。你被這些打著科學旗號的流言忽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