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和物理的又一次相遇:量子力學導出300年前的圓周率公式

2021-01-17 環球科學

來源 美國物理聯合會(AIP)

翻譯 徐麗

審校 丁家琦



這兩頁出自於約翰·沃利斯(John Wallis)所著的《無窮算術》(Arithmetica Infinitorum)。左圖的表格中,反覆出現的方格代表著4/π,或者是一個正方形與其內切圓的面積之比。沃利斯根據此表格推出右圖上方的不等式,最終得出圓周率公式。圖片來源:Google


1655年,英國數學家約翰·沃利斯(John Wallis)出版了一本數學專著,其中他推導出一個公式,發現圓周率等於無窮個分數相乘的積。現在,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則有了另一重大發現,他們在氫原子能級的量子力學計算中發現了相同的公式。


「我們並沒有刻意尋找沃利斯關於圓周率的公式,它完全是個意外驚喜,」羅切斯特大學的粒子物理學家卡爾·哈根(Carl Hagen)表示。在注意到量子力學課堂上給學生布置的習題集的解法中的有趣規律之後,哈根找到數學家塔馬·弗裡德曼(Tamar Friedmann)研究了一下,發現這一規律是沃利斯圓周率公式的另一種形式。


「這太出乎意外了,當我從氫原子方程中得到沃利斯公式時,我興奮得手舞足蹈,」弗裡德曼說道,「最特別之處在於,它在物理與數學之間找到了一條奇妙的關聯。一個17世紀的純數學公式竟然能用於描述300年後建立的物理體系,這簡直是太神奇了,不是嗎?」


科學家們在《數學物理雜誌》(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hysics)上報導了這一發現。


在量子力學中,有一種計算技巧叫做「變分法」(variational approach):有些量子體系(如分子)的能量狀態無法被精確計算,則可以通過變分法來近似計算。哈根當時正在給學生教授變分法,他想讓學生將變分法應用到真實物體——氫原子上。氫原子是一類非常罕見的量子力學系統,其能級可被準確計算出來,因此,通過用變分法近似計算並將結果與精確解法得到的結果進行對比,學生們就能計算出近似方法的偏差。



塔馬·弗裡德曼(Tamar Friedmann)與卡爾·哈根(Carl Hagen)的計算結果表明,π可以由特定的數學函數(稱為Γ函數)導出。圖片來源:Tamar Friedmann and Carl Hagen/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當哈根開始獨自研究這一問題時,他立刻注意到一個規律。變分法的偏差對於氫原子基態是15%,對於第一激發態則是10%,隨著激發態能級的不斷增大,偏差也越來越小。這並不符合一般規律,因為變分法往往計算最低能級時最為準確。


哈根找到弗裡德曼,想一起看看繼續提高能量會有什麼新發現。他們發現,變分法的極限接近於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在20世紀初期所提出的氫原子模型,其中電子軌道被描述為正圓形。這也是玻爾的對應原理所產生的自然結果——該原理認為對於大半徑的軌道,量子系統的行為可用經典物理學來描述。


「在能量較低的軌道,電子的運動軌跡是模糊而彌散的,」哈根解釋道,「在更高的激發態,軌道被限定在更加清楚明確的區域內,且半徑的不確定性也降低了。」



18世紀沃利斯發現的經典圓周率公式。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Rochester


隨著能量的增加,從變分解的極限公式裡,哈根和弗裡德曼找到了沃利斯的圓周率公式。


量子力學理論在20世紀初期誕生,而沃利斯圓周率公式已經存在了數百年,但這兩者之間的內在關聯直到今天才被發現。「大自然竟將這個秘密藏了近80年,」弗裡德曼說道,「我很開心我們最終還是發現了它。」


原文連結:http://phys.org/news/2015-11-derivation-pi-links-quantum-physics.html



轉載請聯繫newmedia@huanqiukexue.com,

給雜誌社打電話也行,010-85325810-804。


《環球科學》2015年11月號已經上市,點擊文末讀原文即可購買新刊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在量子力學中發現圓周率π的計算公式
    :沃利斯發現的計算圓周率公式而在2015年,物理學家發現,上述於17世紀發現的經典圓周率公式也隱藏在量子物理世界中這令物理學家興奮不已,因為它揭示了量子物理學和數學之間存在不可思議的特殊聯繫。物理學家完全沒有想到,早在360年前發現的純數學公式竟能描述一個現代物理系統。
  • 圓周率的涵義你知多少(二):π與量子力學
    其中普朗克常數 h 是一個物理常數,用以描述量子大小,在量子力學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鑑於π在量子力學公式中的廣泛應用,為方便起見,常用下面所示的約化普朗克常數 (h 上加一橫,讀作h吧),以便消除量子力學公式中常出現的π: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不確定性原理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原理,由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於1927年提出。
  • 圓周率π的計算公式
    圓周率π是圓的周長和其直徑的比值,這是一個常數,在數學中是非常重要的。
  • 為何許多物理、數學公式都帶有圓周率「π」
    9這個數的平方,大約為3.16,這一點在古埃及金字塔上得到了體現,如金字塔的周長和高度之比為圓周率π的兩倍,正好是圓周長和半徑之比。我國西漢時代的《周髀算經》中記載「周三徑一」,即圓周率π=3,東漢張衡進一步將π精確到了3.162,而南北朝數學家祖衝之進一步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 那麼π為什麼會經常出現在物理數學公式之中呢?π因為其在科學當中的特殊地位與其它無理數分開,雖然它的定義是圓周長和直徑之比,也可以理解為周長和半徑之比的兩倍。
  • 從「概率論」到「量子力學」,嬌豔的數學之花在物理的土壤上怒放
    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數學和物理的關係十分特殊,二者有時走得很近,有時又分離得很遠。然而回顧人類歷史,數學和物理從來就沒有真正地分開過,二者總是交相輝映和相互印證。特別是數學中的「概率論」和物理中的「量子力學」剛剛提出來之後,都不受人們的歡迎。但是一旦「概率論」和「量子力學」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人類的「近代文明」馬上迎來了新的春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
    然後是高階數學:傅立葉、拉普拉斯、李代數、解析實變函數。所以如果想學理論物理就要先定個路線,思考一下以後要做什麼。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陳建、伍定邊,王院士講的經典物理物理量子都有。潘慶,趙凱華等的近代物理。斯坦福的量子力學理論。上面這些都是最基礎的說幾個選修課,理論物理四大力學:電動,量子,量子統計,熱力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龐加萊),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
  • 關於「量子力學」的一點個人看法,量子力學本質上是數學
    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會怎麼影響現代社會呢?從最簡單的地方講起吧,我最近很無聊的,沒事就百度了一下,找了一些,我比較信服的。比如,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的關係。如果我們懂得它,那我們就可以講量子力學的數學表達式,為了體現更加通俗的意思,量子力學可以是數學中的符號,那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所以稱為薛丁格方程組。量子力學是作為數學定律,與數學定律的結合體,那些數學是我們從小到大學習的數學,所以他是應該應該以數學的意思去講的。
  • 數學界有4個神奇的數字:除了圓周率和普朗克常數,你還知道幾個
    如果將科學比喻成皇冠,那數學就是上面最亮的寶石。不管科學劃分成多少個領域,數學始終都是學科的基礎。沒有裝備足夠的數學知識,你學不好物理,學不好天文學,離開了數學的學科是不會有成就的。數學和物理學有著深刻的聯繫,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他們身上有著物理學家的標籤,但不能否認的是,他們也是個數學家。一個優秀的物理學家,必然要有深厚的數學功底。複雜的公式計算和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都對數學能力提出了高要求。數學的基礎是數字,小學老師告訴我們數學就是一門研究數字關係的學科,現在想來說的不夠全面,卻也揭示了數字在數學領域的地位。
  • 凌復華:馮·諾依曼在量子力學領域的貢獻
    因此,量子力學的物理學被簡化為希爾伯特空間和其中的線性算子的數學.例如,不確定性原理被轉化為兩個對應算子的不可易性.根據不確定性原理,粒子位置的測定阻止其動量的測定,反之亦然.這個新的數學公式包括了海森伯和薛丁格的特殊情況.
  • 凌復華:馮·諾依曼在量子力學領域的貢獻
    因此,量子力學的物理學被簡化為希爾伯特空間和其中的線性算子的數學.例如,不確定性原理被轉化為兩個對應算子的不可易性.根據不確定性原理,粒子位置的測定阻止其動量的測定,反之亦然.這個新的數學公式包括了海森伯和薛丁格的特殊情況.
  • 為什麼很多數學和物理學公式中都有圓周率?
    在歐幾裡德空間中,圓的周長和直徑之比是一個常數,該常數就是我們所說的圓周率π。在很多數學、物理學公式中,都包含了圓周率,例如,正態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數:梅欽類公式:圓周率的萊布尼茨公式(無窮級數):圓周率的拉馬努金公式: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庫倫定律:
  • 歐拉恆等式:完美的數學公式
    作為一個多產的數學家,歐拉貢獻不可估量,他提出了許多對現代數學不可或缺的概念。在歐拉的一生中,它出版了885份關於數學和其他學科的論文和書籍。即使是後來失明了,他仍然筆耕不輟。歐拉在失明之後還打趣地說:「現在我就更不會分心了。」 以勤奮著稱的歐拉,用他那驚人的記憶和心算能力彌補了視力的喪失。在歐拉一生豐碩的成果中,有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式被譽為「上帝創造的公式」,那就是歐拉恆等式。
  • 猶豫不決,量子力學,量子技術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問題
    量子技術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信息量,所有的說物理的物理最後都會歸為數學。量子力學的量子情形不斷被超越,數學尚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它只能解決屬於數學範疇內的問題。量子力學的結論和物理學研究方向相一致,儘管事實上並不十分一致,但是這兩者本身並沒有衝突。
  • 不過不管量子力學和電子力學之間到底有沒有聯繫
    更別說量子力學在電子力學這一基礎研究領域是個新東西。不過不管量子力學和電子力學之間到底有沒有聯繫,在三體入門這個階段都得熟悉量子力學。前邊說過,三體的主線被定為黑暗森林法則,剩下的深入實驗揭開隱藏的真相,所以不去討論電子力學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不是一回事。你是學什麼專業的?中文還是英文?你確定你會用英文去看原著?
  • 圓周率能算盡嗎?根據普朗克長度,周長能無限分割嗎?
    德國科學家普朗克,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普朗克長度是在量子力學中認為的物理現實中最小長度單位,其大小為1.616229(38)x10^-35米,量子力學認為任何小於普朗克長度的距離都是沒有意義的。在分割圓求圓周率的問題上,十七世紀以後人們用分析法來求π,一般用無窮級數或無窮連乘積求π,梅欽(英國數學家梅欽1706年推出第一個公式)類公式,五花八門,但這種方法雖然擺脫割圓法的繁複計算,但仍屬人工計算,到1948年英國的弗格森和美國的倫奇共同發表了π小數點後808位小數值,這是人工計算的最高紀錄。
  • 【物理公式】世界上最偉大的10個公式,其中一個人盡皆知
    英國科學期刊《物理世界》曾讓讀者投票評選了「最偉大的公式」,最終榜上有名的十個公式既有無人不知的1+1=2,又有著名的E=mc2;既有簡單的圓周公式,又有複雜的歐拉公式……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開始厭惡數學?這些東西原本如此美麗,如此精妙。這個地球上有多少偉大的智慧曾耗盡一生,才最終寫下一個等號。每當你解不開方程的時候,不妨換一個角度想,暫且放下對理科的厭惡和對考試的痛恨。
  • 什麼是量子力學?| 曹則賢
    若將1900 年普朗克得到黑體輻射譜的數學表達作為量子力學誕生的標誌,則量子力學至今已誕生120 年了。量子力學不僅改變了物理學的面貌,也徹底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量子力學是人類思想智慧的結晶,百多年前它是天才頭腦風暴的產物,在今天它應該成為受教育者的知識標配。本文將在對量子力學創建過程的回顧中系統講述構成量子力學的具體內容。
  • 量子力學英雄譜|玻爾茲曼|量子力學|費米-狄拉克|粒子|愛因斯坦
    曹則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量子力學也是自然科學史上被實驗證明最精確的一個理論,但是量子的觀念,沒有人能夠理解。我說的沒有人能夠理解,絕不是指像我們這個層次的人,而是說連量子力學的創始人都不能理解。
  • 歐拉公式——真正的宇宙第一公式
    >歐拉公式是數學裡最令人著迷的公式之一,它將數學裡最重要的幾個常數聯繫到了一起:兩個超越數:自然對數的底e,圓周率π;兩個單位:虛數單位i和自然數的單位1,以及數學裡常見的0。,如機械波論、電磁學、波動光學、量子力學等匍匐在她的腳下;難怪物理學家查德·費曼驚呼:歐拉恆等式不但是「數學最奇妙的公式」,也是現代物理學的定量之跟,因為她把最基本的5個數學常數簡潔地連繫起來,而且也將物理學中的圓周運動、簡諧振動、機械波、電磁波、概率波等聯繫在了一起.
  • 數學中最優美的公式——歐拉公式,這是一個越看越美的公式!
    歐拉公式是數學中當之無愧的最美公式,公式中包含著深刻的數學思想,也隱含了宇宙的哲學原理,其形式相當優美和迷人。這個歐拉公式的神奇之處在於,它把數學中最基本的五個常數,以非常優美的形式結合了起來:e——自然對數,代表了大自然π——圓周率,代表了無限i——虛數單位,代表了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