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在其周邊集聚的企業形態與特徵,為航空經濟產生和發展的主導因素。鄭州航空港區的成立及發展與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的建立及發展息息相關。
1997年,新鄭國際機場建成通航,成立航空港區管委會,奠定港區起飛的基礎。
2008 年,中國民航局將其列為中國八大地區樞紐之一,中原經濟區的重要門戶。2011 年,新鄭國際機場年客流量突破千萬人次,步入「千萬級」大型機場行列。同年,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開始動工,在原先基礎上為了提高空域水平,建設第二跑道、第二航站樓和配套生產服務設施,可滿足年客運吞吐量 2900 萬人次的需求。2012 年,在全國民航整體增速下降的大趨勢下,新鄭國際機場卻實現了近 50%的高速增長。
2013 年 3 月 7 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公布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15)》,為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鄭州市成立的的國內第一個國際臨空經濟綜合試驗區,同時鄭州航空港也被認為是河南省五大航空港國家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省糧食生產綜合綜合核心區、中原經濟崛起航空港經濟區、鄭州國際航空港河南省經濟綜合發展國家試驗區、鄭洛新經濟國家試驗區自主創新經濟綜合示範區、河南省自貿合作綜合實驗區)。
2018 年,新鄭國際機場目前有 76家航空公司進駐,擁有 242 條航線,全國客貨運吞吐量排名第 12 位,躋身世界 50 強國際機場之列。新鄭國際機場已覆蓋全國、東亞和東南亞主要城市,與歐洲、美洲、澳洲的主要經濟體城市實現每周通航,已成為中部地區融入「一帶一路」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和貫穿中部、服務全國、輻射世界的空中經濟交流走廊。
2018 年,鄭州航空港實現生產總值首次突破 800 億元,年均增長 12%,約為 2011 年港區國內生產總值的 9.1 倍,2013 年港區國內生產總值的 2.46 倍,與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相比分別提高 4.4 個和 3.9 個百分點,增速分別位居河南省和全市第一。
根據航空經濟區的演進理論,隨著新鄭國際機場和鄭州航空港區的發展,鄭州航空港區逐漸擺脫了單純的運輸經濟階段,進入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集聚階段。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國際機場附近的新鄭綜合保稅區為核心的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形成了規劃面積 415 平方公裡、規劃人口 260 萬人、以空港為核心的區域。
隨著不同產業的集聚,鄭州航空港區逐步發展成為了以多式聯運為基礎,空港核心區為引領,城市綜合性服務區、臨港型商展交易區、高端製造業集聚區等三大產業集聚區為發展的綜合產業集聚區,整體構建了「一核領三區、兩廊系三心、兩軸連三環」的城市空間結構。
感恩相遇,承蒙厚愛,我是小周周,喜歡請關注,咱們下一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