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1號——人類歷史上運行時間最長的宇宙飛船

2020-12-05 天文在線

旅行者1號(Voyager I) 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1977年9月發射的一枚重722公斤的太空探測器,它被送往太空研究太陽系的外層和星際空間。

旅行者1號 圖源: NASA

截至2012年11月29日,它已經運行了超過35年零2個月。目前它距離地球約1.84 x 10^10公裡,是最遠的人造物體。據推測,旅行者1號已經越過日光層進入了星際空間,它是人類歷史上運行時間最長的宇宙飛船,通過接收常規指令和向地球發送信息及數據進行通信。

旅行者1號在太空中遨遊並不斷拓展,按照計劃於1980年結束了第一階段的運行,它被分配的任務是探索太陽系邊界。

旅行者計劃是如何誕生的

旅行者1號的建造及其任務是作為雄心勃勃的行星之旅計劃(Planetary Grand Tour)的一部分而出現的,該計劃想要發射無人探測器去研究太陽系外端的行星和其他天體。這個項目由航天工程師加裡·弗蘭德羅(噴氣推進實驗室)在20世紀60年代末提出構思,利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這五顆行星175年一次的直線排列(按照周期將在70年代末出現),使用「引力助推」技術將太空探測器送到外部界限,這種技術當時剛剛流行起來。

加裡·弗蘭德羅(Gary Flandro) 圖源:NASA

旅行者1號所採用的技術旨在以最少量的推進劑和較短的行星間飛行時間來運載探測器。它最初是作為水手號計劃(Mariner Program)的一部分探索金星、水星和火星,後來由於預算限制,它被設計成只飛掠木星和土星。該探測器最初被命名為水手號木星土星探測器,然而後來它的設計逐漸與水手號背道而馳,因此改名為旅行者號。

旅行者1號與木星示意圖 圖源:NASA

關於旅行者號

旅行者號太空探測器攜帶了一張鍍金的視聽光碟,如果飛船被太空中的智慧生命攔截,信息可以交換。它攜帶有地球的照片,也有名人演講、莫扎特音樂、鯨和兒童哭聲等形式的錄音。

旅行者1號的設計是由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開創的。它由16個肼(一種無機可燃液體化合物)推進器、定位裝置和陀螺儀組成,三軸陀螺儀用於保持衛星在太空中的正確方向,定位儀器有助於保持無線電天線指向地球。另外它還配備了8個備用推進器和11個額外的科學儀器,以便在飛過太空中不同行星和其他天體時研究它們。

旅行者1號的構造 圖源:Harvard University

旅行者1號設計了能在其飛行中長時間運行的通訊系統,該系統由直徑約3.7米的拋物面碟形天線組成。正是通過這種天線,位於地球上的太空監測站將發送和接收無線電信號,信號波被調製,使用的是s波段和x波段的頻率。當旅行者1號接近木星時,數據處理速率約為115.2 kbps。有時,當旅行者1號無法與地球直接通信時,它會使用一個數字記錄器記錄62,500 kb的數據,以便在以後的某個時間點進行轉發。在這種情況下,信息到達地球的時間取決於探測器與地球之間的直線距離,一般來說。按照去年2月的記錄是約16個小時。

旅行者1號在三個放射性同位素發電機(熱電)的幫助下獲得動力,每個發電機包含24個鈽238氧化物球。在發射期間,這三個發電機產生了大約450瓦的電力。電力輸出預計每運行87.7年減少一半,發電機預計將為許多操作提供動力直至2025年。

雖然等離子體光譜儀和光偏振測量儀系統已經開始出現問題,但宇宙射線系統、紫外光譜儀、三軸磁力計、等離子體波系統等科學儀器仍然在運行。

旅行者1號的發射和它的旅程

儘管旅行者1號的孿生探測器——旅行者2號發射時間比前者早了幾周,旅行者1號到達木星和土星的時間卻更早,因為它的路徑更短。1979年3月間,旅行者1號離木星最近,距離木星中心約34.9萬公裡,而早在同年1月它就開始拍攝這顆行星的照片了。大多數對於木星特徵的觀測都是在探測器近距離逗留的48小時內進行的,行星環首先被發現,然後木衛一(Io)上的火山活動第一次被觀測到,還有許多更重要的事實被發現。

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的軌道 圖源:NASA

旅行者1號在1980年11月飛近土星,最接近的時候是同年12月。探測器研究了巨大的土衛六(Titan)、它的大氣層以及在土星環中發現的其他複雜結構。

十年後,旅行者1號從外部拍攝了太陽系的全貌。1998年,它超越了先驅者10號(第一艘穿越小行星帶的宇宙飛船),成為距離地球最遠的、能與地球進行信號傳輸與接收的人造太空探測器。這個探測器的永恆使命是研究星際介質,它目前的速度約為每秒17.26公裡。

太陽系的邊緣 圖源:NASA

在過去的兩年裡,旅行者1號一直處於太陽系的邊緣或太陽風頂層。在這個區域內有從太陽向外運動的帶電粒子,以平衡從星際空間向內流動的氣體和塵埃。旅行者1號的探測儀顯示,所有太陽風已經減弱,當前位置的太陽粒子處於靜止狀態。

旅行者1號離開太陽系,開啟了星際空間探索的新時代,是太空探索領域的歷史性事件。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胖頭魚-thetimenow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NASA旅行者1號和2號飛船的主要成就
    旅行者2號所訪問的行星圖像的蒙太奇是下面是NASA開創性的旅行者1號和2號宇宙飛船在40年的探索過程中迄今取得的主要成就的簡短清單。、天王星和海王星環的太空船(旅行者2號)第一艘發現地球以外活火山的宇宙飛船(在木星的衛星Io-Voyager 1上)第一艘探測地球以外行星上閃電的太空飛行器(木星-旅行者1號)第一艘發現地球外海洋的宇宙飛船(在木星的月球上--歐羅巴--都是宇宙飛船)第一艘探測地球以外富含氮的大氣層的太空船(在土星的衛星土衛六-旅行者1號)太陽物理學第一1980年11月旅行者1號離開土星後
  • 旅行者1號是如何飛出太陽系的?它離我們有多遠?
    據推測,旅行者1號已經越過日光層進入了星際空間,它是人類歷史上運行時間最長的宇宙飛船,通過接收常規指令和向地球發送信息及數據進行通信。旅行者1號在太空中遨遊並不斷拓展,按照計劃於1980年結束了第一階段的運行,它被分配的任務是探索太陽系邊界。
  • 經過30年來最長的一次無線電沉默,NASA聯繫上了旅行者2號
    2020年10月29日,美國宇航局與1977年從地球發射的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重新建立了聯繫。飛船現在距離地球超過116億英裡(188億公裡)。它超越了日球層頂,也就是太陽的影響結束和星際介質開始的邊界區域。這架43歲的太空探測器在維修指揮它的無線電天線期間,單獨飛行了7個月。
  • 科學家對旅行者1號,表現出深深的擔憂,有毀滅人類的可能!
    旅行者1號在1977年正式發射,現在已經服役了43年的時間,飛行距離高達222億公裡,在這期間不斷的為地球傳回一些珍貴的數據,是人類歷史上飛行距離最遠,飛行時間最長最偉大的探測器之一,然而隨著旅行者1號飛行的距離越來越遠,很多的科學家表現出了深深的擔憂,認為很有可能有由於它的存在,而導致人類的毀滅。
  • 難怪人類飛不出太陽系,外圍出現一堵「牆」,旅行者1號被擋住了
    ……在幾十年航天發展中,最偉大的航天工程莫過於60、70年代實施的阿波羅登月工程,從1961年開始,到1972年結束,短短11年時間裡人類相繼把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實現人類在地球以外星球的登陸,這是人類的一個偉大壯舉,至今人類沒有哪個航天工程可以超越阿波羅登月工程,所以阿波羅登月工程是人類歷史上的巔峰之作。
  • 太陽系外有一堵「牆」,旅行者1號被什麼擋住了?
    遇到這種困境,人類退而求之放棄載人飛出太陽系,只能選擇發射深空探測器先去太陽系外探探路,因此人類在70年代相繼發射4個深空探測器,這4個深空探測器分別是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其中旅行者1號是這4個深空探測器中飛得最快、飛得最遠的深空探測器,從1977年3月發射升空開始,旅行者1號在太空中孤獨地飛行了40多年,飛行距離高達220億公裡,本來這個距離已經遠遠超過太陽系的舊邊界
  • 旅行者號上的「宇宙地圖」地球位置是完全錯誤的
    【博科園-科學科普】首先問你個問題:假如說在沒有說明的情況下讓你來解讀我們地球人自己設計的旅行者號攜帶的金屬唱片,你能解讀嗎?敢問地球上有幾個人能憑空解讀出上面的信息?雖然說好簡單的樣子,其實也包含了不少較深層次的知識在裡面。(圖注1)「旅行者號」金唱片(R)的鍍金鋁蓋(L)既可以保護它免受微隕石的撞擊,還提供播放和解讀地球位置的關鍵作用。
  • 旅行者1號攜帶著一小塊鈾238,它是宇宙時間的最好見證
    客觀時間就是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你注意不注意記錄不記錄它都在那裡。比如元素的衰變,半衰期最長的是鉍209,長達1.9x10^19年,也就是10億億年,鈾238半衰期45億年。這裡的「年」就是人類歷史上總結出來的,是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約365.25天。
  • 人類太空探索歷史上的10個標誌性時刻
    由海盜1號和海盜2號發回的火星高解析度照片徹底改變了人類對火星的認知,它還對火星大氣中的蒸汽進行了深入研究,並測試了火星表面土壤的樣品,幫助科學家深入了解火星的大氣和表面狀況。4 旅行者1號,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體旅行者1號
  • 組圖:這些人類的宇宙飛船,顛覆你以前對宇宙飛船的印象
    數千年前,人類便開始探索太陽系,但科學家們真正開始研究太陽系的運行機制不過幾百年歷史。隨著機器紀元的開啟,我們向宇宙發送無人宇宙飛船,作為我們探索宇宙的眼睛和耳朵,這也僅僅55年時間多一點。目前,有一隊的飛船正遨遊在外太空,飛向各自的目的地,有的近在太陽系,有的遠在光年之外。
  • 旅行者1號曾在木衛5上發現活火山,噴出的物質似羽毛?
    旅行者1號曾在木衛5上發現活火山,噴出的物質似羽毛?文/圓非日月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我的文章,對於木星,我們人類的了解程度遠遠不如火星和月球,不過呢,這顆星球對我們人類自身所處的地球而言還是至關重要的,由於它體積龐大,擁有強大的引力,所以每當有隕石雨和彗星入侵太陽系時,它都能夠化作地球的保護傘,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至關重要的保護,倘若沒有它的存在,恐怕地球上的生命也沒有未來
  • 如果人類乘坐世界上最快的宇宙飛船,離開太陽系需要多長時間?
    人類是地球的智慧生命,人類相對於地球是渺小的,地球又是太陽系中渺小的存在,太陽系又是銀河系中一個渺的點,而銀河系可能連宇宙的一個點都算不上,由此可見宇宙有多大。人類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第一個需要徵服的就是太陽系。
  • 關於旅行者二號
    今天發一篇旅行者二號。 旅行者2號是一艘於1977年8月20日發射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無人宇宙飛船。它與其姊妹船旅行者1號基本上設計相同。不同的是旅行者2號循一個較慢的飛行軌跡,使它能夠保持在黃道之中,藉此在1981年的時候透過土星的引力加速飛往天王星和海王星。正因如此,它由泰坦3號E半人馬座火箭發射的旅行者2號。 並沒有像它的姊妹旅行者1號一樣能夠如此靠近土衛六。
  • 旅行者1號何時能飛出去?再等17000年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個天體,距離太陽約1.5億公裡,但太陽系很大,那麼它到底有多大,實際上還沒有準確的定義。但是柯伊伯帶之外,仍然還有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它們大都是一些彗星,這些彗星被認為都屬於奧爾特雲,因此奧爾特雲被認為是太陽系最外圍的天體結構,那麼如果以奧爾特云為太陽系的外界邊緣來算的話,太陽系的範圍可大了去了,因為奧爾特雲的外圍距離太陽約1光年,這樣來看太陽系的直徑將可達2光年了。
  • 旅行者1號怎樣和地球聯絡?它可運行長達數十年的時間!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旅行者1號是美國宇航局在1977年發射的無人空間探測器,也是目前離開地球最為遙遠的人造探測器,它離開地球已經有41年的時間了,它的總重量是815千克,攜帶著3枚核電池,這些核電池是鈽電池,鈽238是非常昂貴的放射性元素,可以為旅行者1號提供長達數十年的電力
  • 美國對旅行者1號做了什麼?為什麼說這是毀滅人類的愚蠢行為?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1977年9月5日,美國發射了無人外太陽系太空探測器旅行者1號,直到2018年11月,該探測器仍在正常運行。旅行者1號是距離地球最遠的衛星,它曾訪問過木星和土星。多年來,旅行者1號取得了很多成就。它是第一個提供木星、土星及其衛星高解析度照片的太空飛行器,也是第一個穿過太陽圈進入星際介質的太空飛行器。
  • 旅行者2號飛出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這是我們人類的驕傲
    雖然是人家美國的,但作為人類的我們,是否也能夠驕傲一下呢?旅行者1號在星際空間中有一個同伴:旅行者2號!愛荷華州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表示: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已經進入星際空間(ISM),這是由太陽向外吹出風產生氣泡狀邊界之外的空間區域。
  • 旅行者1號飛行43年,在太空遇到什麼?究竟有沒有飛出太陽系?
    ,歷時35年之後,在2012年8月25日,「旅行者1號」已經成為第一個穿越太陽圈並進入星際介質的宇宙飛船。其實,旅行者一號發射之時,科學家們已經推算得知176年一遇的行星特殊排列方式,也就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直線的形式排列著,這也意味著旅行者1號可以用最短的時間,以及最少的能量資源輕鬆飛過這四大行星,精確的數據顯示只需要12年,可以說這次任務相當幸運,這四大行星都運行到了助推的理想點,如果不是這種幾何排列,可能完成同樣的任務需要30年甚至更久。
  • 人類歷史上第二個:旅行者2號逼近星際空間!
    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檢測數據,旅行者2號探測器正在接近星際空間,它將是繼旅行者1號之後,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類探測器。2007年起,旅行者2號進入了太陽系日球層的最外層,而從今年8月下旬開始,它檢測到的來自太陽系之外的宇宙射線不斷增加,半個多月就增加了大約5%,同時高能宇宙射線也在增加。
  • 【專題】旅行者1號的孤獨徵程
    卡爾•薩根從一開始就參與了美國的太空計劃。從1950年代起,他就成為NASA的科學顧問。除了準備月球和太陽系太空飛行器的實驗項目,薩根還在太空飛行器上加載了自己的「時間膠囊」,1972年發射的太空飛船先驅者10號、1973年發射的11號上都攜帶了一塊鋁製的鍍金銘牌,上面刻下了人類的形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