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京市東北部的平谷區是北京市的農業大區,其中,平谷大桃更是久負盛名,因個大、色豔、味濃、甜度高、優種多而享譽全國,平谷也因此被稱作「中國桃鄉」。每年4月,山間平原的桃花爭相盛放,更是將平谷妝點成一片粉紅桃花海,成為世界級景觀。每逢夏日來臨,這裡便滿園桃香,成為「桃的王國」。
風光秀美的平谷
春天桃花競相開放,形成桃花海。
陽光下桃花恣意盛放
仲夏鬱鬱蔥蔥的桃林
盛夏碩果纍纍的桃樹
盛夏的清晨,已是烈日當空,在平谷區劉家店鎮的一處桃園裡,各色大桃嬌豔欲滴,令人垂涎。胡殿文是這片桃園的主人,他種桃已經25年了。如今,隨著平谷大桃的名聲越來越響,胡殿文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好,他每天看桃、摘桃,對桃子的品相了如指掌。
紅彤彤的桃子俏掛枝頭
大桃種植戶 胡殿文
天真爛漫的孩子手捧大桃,品嘗這鮮美多汁的美味。
平谷區果品辦在成立至今的20多年間,為平谷區貫徹落實果品生產的發展規劃,及果樹技術培訓普及和產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平谷區果品辦農業專家 喻永強
燦爛的桃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桃文化是出現較早的,一是象徵著吉祥長壽的桃果文化,另一種,則是桃花文化。春天,是一個群芳爭豔的季節,而春天最具代表性的花,當屬桃花。桃花是尋常的,卻正是因為這份尋常,它不經意間流露出的那一抹風情,才格外難忘。桃果,也是尋常的,但在藝術家們的筆下,它便不再尋常。
平谷畫院院長 馬耘,多年來,他畫盡了青山綠水、花鳥魚蟲,卻始終對畫桃有著特殊的偏愛。
馬耘正在進行繪畫創作
平谷區作協主席 王友河,其在2002年創作的歌詞《桃花紅,陽光豔》,成為了桃花節的主題歌。
平谷「桃園三兄弟
地處平谷區西北部山區的大華山鎮,山巒疊嶂,溝谷交錯,中部和西南部屬谷中平原,以精品大桃種植為主,並創下了桃園栽種面積、大桃品種數量及總產量產值等北京鄉鎮級多項第一。
30歲的常富東是土生土長的大華山人,大學畢業後不久,他放棄了國企的工作,毅然返鄉創業,成立了一個電商合作社,開始摸索著向新型銷售模式轉換。如今,常富東的合作社又增加了兩位新成員:張海龍、熊宇金,他們自稱為「桃園三兄弟」。三位屬龍的85後青年,憑著對大桃事業的一片熱忱走到一起,成為了同行者,用自己的方式回饋著大華山的父老鄉親。
大華山鎮素有「天下大桃第一鎮」之稱
三位年輕創業者張海龍、常富東、熊宇金(從左至右),為了平谷大桃的發展,頂著炎炎烈日,在桃園裡觀察和探討桃樹的生長狀況。
平谷鮮桃製作的桃罐頭,香甜可口。
桃,是平谷人的驕傲,他們用自己的汗水澆灌著大桃的未來,用熱忱和真情譜寫著大桃的優美華章。平谷什麼樣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孕育了優質大桃?平谷大桃有怎樣悠久的栽培歷史?中國桃文化源遠流長,桃花和女子是如何被聯繫在一起的?「人面桃花相映紅」背後有什麼浪漫故事?壽桃文化是如何起源的?春聯的緣起和桃文化又有怎樣的密切關係?
北京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蘊青與南京農業大學、中國地標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華地標品牌公益工程辦公室主任李濤,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社會評論員江逐浪,平谷區人民政府果品辦主任李小豐,帶大家一起解碼「中國桃鄉」平谷。
文章由點點傳媒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