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野外昆蟲上演「模仿秀」 市民增添觀賞樂趣

2020-11-22 騰訊大浙網

黑脈蛺蝶的幼蟲身披鎧甲,頭頂鹿角。

尺蠖的幼蟲模仿成一段枯枝。

天蛾的幼蟲穿上「綠色外套」後更加安全。

夏秋季節,野外觀察昆蟲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看似平靜的樹叢草地,當人走過,四處驚起的蚱蜢、蝴蝶或螳螂,或許會嚇你一跳。而在這些被你驚起的小昆蟲背後,可能還有等候它們多時的捕食性昆蟲。

當然,如果不是刻意尋找,那些已經和環境融為一體的昆蟲,你或許怎麼也找不到。這就是自然界的擬態,它們通過模仿不同的形態,躲避風險或伺機捕食。昨天,我市昆蟲愛好者林海倫,就向記者展示了一組夏秋季野外讓人眼花繚亂的昆蟲「模仿秀」。

弱小昆蟲通過擬態躲避天敵獵捕

在種類多達100萬種以上的昆蟲世界裡,它們的隱身手法和方式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我們通常稱之為「擬態或保護色」。

「昆蟲世界中有名的擬態例子是枯葉蝶,枯葉蝶的翅膀已經進化到比枯葉更像枯葉的地步。其翅膀不僅具有葉柄、葉尖和葉脈,就連枯葉上偶爾出現的病斑黴菌的痕跡也複製得一絲不苟。」林海倫說,寧波沒有枯葉蝶分布,但是這個季節的枯葉堆裡經常可以看到枯葉蛾,跟枯葉十分相似,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跟枯葉蛾類似的還有雀紋天蛾,只要往枯草叢中一停,就是一片自然天成的枯葉。

夏秋之交的灌木叢裡,螽斯晝夜不停地「歡唱」,想去看看它們究竟躲在哪裡,就是找不到確切的位置。其實,這些有著嫩綠色的螽斯匍匐在草根附近,很容易被誤認為是粗壯的草莖。而大的螽斯的身體像嫩綠色的草,腳像乾枯的枝條,隨便往草叢中一蹦,看上去都是雜草的一部分,你說它能不淡定嘛。

還有草叢中的蝗蟲,即我們俗稱的蚱蜢,它們身上的「迷彩服」跟周圍的環境十分相似,不易被發現。而入秋後草木枯萎,中華蚱蜢的身體也變成了枯草色,與周圍環境的色調一致。

有種昆蟲的擬態也讓人瞠目結舌。美苔蛾,色澤豔麗,後背有張美猴王的小臉,它通過鮮豔的橙紅色警告天敵「我是毒物,千萬別碰我!」鬼臉天蛾在休息時,後背有一張惟妙惟肖的臉譜圖案,它就是利用這張假臉譜來嚇唬天敵的。

在野外,昆蟲的幼蟲隨時有被鳥類吃掉的風險,但它們偽裝的對象十分有趣。鳳蝶幼蟲在低齡階段把自己偽裝成一坨鳥糞,即使在葉片上面醒目的位置也是安全的,誰會去吃鳥的便便呢?黑脈蛺蝶的幼蟲,身披鎧甲,頭頂鹿角,即使在休息時也是低頭弓背,奇異的長相,怪異的行為讓天敵們望而生畏。尺蠖的幼蟲則把自己模仿成一段枯枝,粘在葉片上,使天敵們常常忽略它的存在。

「這幾種擬態的昆蟲,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保護自己,它們的保護色是為了迷惑天敵。」林海倫說。

捕食昆蟲隱身大自然,伺機捕食

不過,昆蟲們的「模仿秀」也不是隨便哪裡都能使用的。專家稱,昆蟲首先要選擇與其體態顏色相一致的環境才能發揮作用,其次在遇到危險時還不能亂動,一旦有了動作,容易被天敵發現或驚跑獵物。

在自然界,那些專門捕食的昆蟲也同樣擁有完美的隱身絕活。林海倫告訴記者,在夏季的野外,清澈見底的溪水裡是蜻蜓稚蟲的生活地。當它靜靜地潛伏在水底時,身上披著泥沙和水藻,把自己偽裝成泥沙。一旦獵物靠近,其下巴處有一伸縮性極好的抓手能迅速夾住獵物。

螳螂也是典型的捕食性昆蟲,它們的捕食策略是伏擊戰,常常會守在花朵邊,等待前來採花的蜂和蝶。

秋季野外常見的小飛蟲魚蛉也是捕食性昆蟲,不過它自身也有被鳥類啄食的風險。因此,停下來時,它們得小心翼翼地把自己隱藏起來。林海倫介紹,它們喜歡藏在與身體顏色相似的背景中。裸露的黃色巖石,是它們喜愛的棲息地。

林海倫說,昆蟲世界中的擬態和保護色無處不在,這是許許多多缺乏防禦武器的弱小昆蟲的有力的逃生手段。不過,也正是這些讓人嘆為觀止的昆蟲「模仿秀」,讓市民的野外昆蟲觀賞之旅充滿樂趣。

相關焦點

  • 寧波四明山區分布著43種蜻蜓夏秋季是觀賞蜻蜓的好時候
    夏秋季是觀賞蜻蜓的好時機。晴空下,忙碌的蜻蜓和豆娘,舞動著輕盈的身姿,穿過陽光的一剎那,閃著五彩的光芒,因此,蜻蜓被人親切地稱為「飛行的寶石」。  資料顯示,世界上已知的蜻蜓有5000多種,500餘屬。中國記載過738種蜻蜓,是世界上記載蜻蜓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市到底有多少種蜻蜓目前不得而知,但有專家做過調查,在寧波四明山區分布著43種蜻蜓。
  • 自然科普:蛹裝秀、模仿秀、編織秀……都是昆蟲智慧的生存秀
    蛹,是完全變態昆蟲從幼蟲長大為成蟲的一個過渡狀態。比如我們熟悉的蝴蝶、蛾子、甲蟲、蒼蠅、蜜蜂,都有各自特點的蛹期等。為何昆蟲的生長過程要安排一個過渡?科學家們給出了一個解釋:因為幼蟲和成蟲的差異太大,需要悠著點長大。
  • 農村水邊常見的一種昆蟲,會「水上漂」浮在水面上,它到底是什麼
    農村生活豐富多彩,農村的野外是我們兒童時期最大的「遊樂場」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8090後以前的農民來說,我們的童年和樂趣都播灑在故鄉的田野裡。農村裡水塘、農村的水溝、農村的小溪、農村的後山都有我們尋找的樂趣。
  • 寧波四明山區有43種蜻蜓 秋季正適宜觀賞
    夏秋季是觀賞蜻蜓的好時機。晴空下,忙碌的蜻蜓和豆娘,舞動著輕盈的身姿,穿過陽光的一剎那,閃著五彩的光芒,因此,蜻蜓被人親切地稱為「飛行的寶石」。資料顯示,世界上已知的蜻蜓有5000多種,500餘屬。中國記載過738種蜻蜓,是世界上記載蜻蜓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市到底有多少種蜻蜓目前不得而知,但有專家做過調查,在寧波四明山區分布著43種蜻蜓。
  • 軸承陳列館及昆蟲標本館免費向市民開放
    今日,記者從河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科技活動周將於下周舉行,屆時,中國軸承陳列館、河南科技大學昆蟲標本館等科普場館將向廣大市民免費開放。  今日,記者從河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科技活動周將於下周舉行,屆時,中國軸承陳列館、河南科技大學昆蟲標本館等科普場館將向廣大市民免費開放。
  • 農村野外的一種昆蟲,一隻能賣幾百塊錢,這是為啥呢?答案來了
    被飼養起來,作為鳴叫聆聽,這些年這種蟈蟈也被叫做油子的昆蟲,也多年不見。 在農村的野外,還有一種很值錢的昆蟲,個頭碩大,頭上頂著很大的一個鏟鏟,跟屎殼郎有幾分相似,但比起屎殼郎,這種看似兇猛的昆蟲要好看得多,色澤亮麗,勇猛異常有一種大將軍的風範,過去的農村野外非常的多見
  • 「80後」博士觀察記錄廈門100多種昆蟲 享受分類探索樂趣
    ­  ◆深夜,「國王不多」正在野外觀察,園蛛將腮金龜團團裹住,旁邊是一隻斑絡新婦蜘蛛­  樹叢中,他蹲守了個把鐘頭,看著一位「老朋友」在夜色下掙扎­  這位研究海洋的博士,業餘最愛觀察昆蟲和植物。廈門島內的蟲子,他基本都認識,他在廈門觀察記錄了100多種昆蟲。只要有空,他就去野外「看望」它們。­  夜訪:躲過皺足蛞蝓 踩到黑眶蟾蜍­  前天,天色漸暗。「國王不多」帶著強光手電,領著導報記者,從廈門望海賓館旁側的小路,拾階而上。不遠處,就是廈門園林植物園。「小心!」
  • 廣東這些地方最適合觀賞蝴蝶,你知道嗎?
    蝴蝶因此再次被拉入普通市民的視野。可你知道廣東最適合觀賞蝴蝶的地方嗎? 「狂隨柳絮有時見,舞入梨花何處尋。」蝴蝶,因其形態飄逸、色彩斑斕而備受人們注目和喜愛,於是,蝴蝶成了人們觀賞的對象。下面就帶你到鼎湖山、羅浮山和石門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去觀賞蝴蝶。
  • 市民自製魚菜共生系統 實現循環利用還可陶冶情操
    杜先生門前的魚菜共生系統,不時有市民駐足圍觀。今日,在南海南桂西路四街的杜先生的家中,記者看到這套魚菜共生系統,發現不僅可以養魚種菜,還可以陶冶情操,增添生活樂趣。今日上午,記者在禪城南桂西路四街杜先生的家門口看到,一面光滑的牆壁上掛滿了十幾排廢棄的塑料罐,每個塑料瓶中裝有浮石以及綠色的菜苗。每個塑料瓶向下垂直連起,在瓶底最下方則安裝了一個排水管道。
  • 市民被隱翅蟲叮紅腫長水皰
    近日,深圳炎熱多雨,各種擾人的昆蟲頻繁出沒。家住福田區的市民張先生向深晚記者報料稱,近期,他或被隱翅蟲咬傷,但不知如何處理。隱翅蟲對人體有危害嗎?如何預防?深晚記者採訪多名專家獲悉,夏秋季為隱翅蟲皮炎多發期,市民如果遇到隱翅蟲,切勿用手拍打,以免毒液濺出,引起隱翅蟲皮炎。
  • 廣東這些地方最適合觀賞蝴蝶,你知道嗎?|羅浮山|青鳳蝶|蝴蝶洞|...
    蝴蝶因此再次被拉入普通市民的視野。可你知道廣東最適合觀賞蝴蝶的地方嗎?「狂隨柳絮有時見,舞入梨花何處尋。」蝴蝶,因其形態飄逸、色彩斑斕而備受人們注目和喜愛,於是,蝴蝶成了人們觀賞的對象。下面就帶你到鼎湖山、羅浮山和石門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去觀賞蝴蝶。
  • 盛夏酷暑2020英仙座流星雨今晚達到高峰 主城市民或無緣觀賞
    11日凌晨,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海拔大約900米的巴南區聖燈山林基水庫目擊了夢幻至極的璀璨星空美景,久違的銀河撕裂深邃的天幕,將滿天碎鑽石從天際撒下,浩瀚的夜空默默上演著鬥轉星移的震撼絕景重慶市民或無緣觀賞到今年英仙座流星雨最壯觀的場面。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李化攝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一種經常趴在樹上的昆蟲,人送外號「花豆娘」,曾是孩子們的寵物
    一種經常趴在樹上的昆蟲,人送外號「花豆娘」,曾是孩子們的寵物「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夏末秋至,現在已經能夠感受到傍晚的涼意了。夏秋季節的農村,野外有著非常多好玩的動植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一種喜歡趴在樹上的昆蟲,人送外號「花豆娘」,由於有著高顏值被好多農村小孩當作寵物來玩。現在農村依然有很多,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它,以下分享都是筆者兒時的親身見聞!「花豆娘」是河南地區的叫法,還有的地方叫它「七姑娘」、「椿蹦蹦」等,學名叫做斑衣蠟。光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種非常好看的昆蟲,它長著灰色的翅膀,但身子卻是鮮豔的紅色。
  • 淘寶賣家爆料:網上螢火蟲來自野外捕捉 非人工養殖
    於是乎,這種普通的昆蟲,身價越來越高,每隻零售價漲到了3元-5元,買的人卻越來越多,特別是在七夕前,有賣家透露,銷量比平時翻了三番。不過,昨日,本報記者在採訪七夕螢火蟲銷量時,意外接到一名賣家匿名爆料,他說,螢火蟲其實一點也不浪漫,甚至可以被列為「最殘忍」的七夕禮。「淘寶上的螢火蟲,都是野外捕捉的,不可能是自己養殖的。螢火蟲太無辜,給小生命留一條活路吧!」
  • 讓生活增添樂趣 五菱徵途改裝版假想圖||五菱徵途改裝版假想圖...
    『五菱徵途(參數|詢價)申報圖』  結合此次的這套圖片和此前曝光的普通版申報圖來看,未來徵途車主或將有了多種「改裝方向」包含粗獷的越野風格、帶有尾廂蓋的休旅風格以及極具工業色彩的賽博朋克風格等等,為這款還未亮相的皮卡增添了幾分玩味色彩。
  • 環保人士聯名叫停螢火蟲觀賞 商家遇尷尬(組圖)
    讓大人們找回童年的樂趣,讓孩子們與「黑夜精靈」親密接觸,上萬隻流螢隨著飼養缸的打開緩緩地、優雅地飛向天空,步入其中,令人仿若置身童話世界,震撼而奇妙。  而螢火蟲是處於生物鏈「金字塔」底層的昆蟲,它們捕食蝸牛、鼻涕蟲、蘿蔔螺等小生物,抑制其危害植物,同時又會被高一級的動物捕食。螢火蟲種群的減少和滅絕,會產生連鎖反應,使「金字塔」鬆動,甚至對頂層生物造成影響,從而破壞生態平衡。  此外,將外地的螢火蟲運到觀賞地存在疫病防控的風險:跨地引進可能造成的寄生蟲、病菌等病蟲害傳播,零距離接觸會對遊客的安全帶來威脅。
  • 野外調查發現新真菌資源是最大樂趣 _新華網
    「在野外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新真菌資源和新物種,採集到一些很難碰到的標本,是我最大的樂趣。」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崔寶凱是一位「80後」科技工作者,主要從事大型真菌多樣性研究,需要經常去野外採集標本。「野外條件一般很艱苦,有時候甚至很危險,比如偶爾會遇到泥石流、山體塌方等。」
  • 崔寶凱:野外調查發現新真菌資源是最大樂趣
    「在野外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新真菌資源和新物種,採集到一些很難碰到的標本,是我最大的樂趣。」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崔寶凱是一位「80後」科技工作者,主要從事大型真菌多樣性研究,需要經常去野外採集標本。「野外條件一般很艱苦,有時候甚至很危險,比如偶爾會遇到泥石流、山體塌方等。」
  • 這些大學生的暑期實習作業很特別 去野外捕捉600隻昆蟲
    暑假前,他們接到《昆蟲學教學實習》實踐課指導老師王吉銳布置的暑假作業:利用暑假開始的半個月時間,進行課程的野外實習,要求以5~6人為一組,每組分別到野外捕捉600隻昆蟲,並按照規定製作成昆蟲標本。為確保昆蟲種類的豐富性和質量,昆蟲要囊括涉及120個科。
  • 上海昆蟲博物館
    該基地以原上海昆蟲研究所昆蟲標本館為依託,設有固定昆蟲學科普教育展示場所,有所級領導主管,有昆蟲專業工作人員從事「昆蟲學科普基地」的日常工作。  中國科學院上海博物館的前身為法國神父韓伯祿(P.M.Heude)創辦的原震旦博物館(Museum Heude)昆虫部。解放後被中國科學院接管,近50年的發展,已成為我國大型的專業昆蟲收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