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科學家發現鐵分子光催化劑吸收太陽光,可用於製造廉價的太陽能...

2020-12-08 索比光伏網

發表於:2018-12-11 11:36:35     作者:能源微報

來源:能源微報

 使用金屬發電的技術早已有之,但由於多使用釕、鋨、銥等昂貴的稀有金屬,因此不具備推廣前景,但最近瑞典科學家的一項科學發現卻有可能改變這一局面。

日前,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研發光催化劑生產燃料時發現了一項副產品,含有鐵分子的光催化劑可以吸收太陽光並利用它們的能量,這一技術可以用於製造廉價的太陽能電池。

研究人員成功地創造了一種既能作為光催化劑生產燃料又能作為太陽能電池生產電力的鐵分子,表明鐵分子可以取代目前使用的昂貴的稀有金屬。


一些光催化劑和太陽能電池是基於一種包含金屬的分子的技術,稱為金屬配合物,其任務是吸收太陽射線並利用它們的能量。然而,這些分子中的金屬是一個主要問題,因為它們是稀有和昂貴的金屬,例如貴金屬釕、鋨和銥。

「我們的研究結果現在表明,通過使用先進的分子設計,可以用鐵代替稀有金屬,鐵在地殼中很常見,因此很便宜,」瑞典隆德大學的化學教授KennethWärnmark說。

KennethWärnmark與同事一起長期致力於尋找昂貴金屬的替代品,並將將重點放在了鐵上,因為鐵在地殼中的流行率為6%,更容易獲取。在此前,他們開發出的鐵基分子,已經在研究中證明了其在太陽能應用中的潛力。

最新的研究中讓研究人員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新開發的鐵基分子能夠捕獲和利用太陽光的能量,並足夠長時間地與另一種分子發生反應。同時,新的鐵分子還具有足夠長的發光能力,使研究人員能夠首次在室溫下用肉眼觀察鐵基光。

「良好的結果取決於我們優化了鐵原子周圍分子結構的事實,」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Petter Persson解釋道。


而令研究人員感到驚訝的是,取得如此良好的效果,不過只用了短短五年多時間,且性能與最好的貴金屬相當。因此,他們相信該技術很快就會進入量產實用階段。

「可能還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KennethWärnmark說。

該項研究已發表在《科學》雜誌上。除了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外,烏普薩拉大學和哥本哈根大學的科學家,也參與了這項目技術的研究。

研究人員還表示,除此以外,新發現還開闢了鐵分子的其他潛在應用領域,例如作為發光二極體(LED)中的材料等。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研發吸收太陽光的單分子將太陽能轉化為氫氣供汽車使用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們首次研發了一種能夠有效吸收陽光的單分子,而且該分子還可以作為一種催化劑,將太陽能轉化為氫氣,而氫氣可作為清潔的燃料替代品,用於燃油汽車。該種新分子可以從整個可見光光譜中收集能量,與目前的太陽能電池相比,可以多利用50%的太陽能。
  • 廉價且優質 新型納米線太陽能電池
    導讀: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現在,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廉價製造高質量的納米線太陽能電池的新技術,相關研究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這種廉價且易製造的電池的開路電壓和填充值(這兩者共同決定太陽能電池能產生的最大能量)都高於傳統的平板太陽能電池,而且其能源轉化效率為5.4%,可與傳統太陽能電池相媲美。傳統太陽能電池製造太複雜現有的太陽能電池一般由超純淨的單晶矽圓製成,同時要求這種非常昂貴的材料的厚度約為100微米,以儘可能多地吸收太陽光,這就使製造矽基平板太陽能電池變成複雜、能耗大且昂貴的過程。
  • 太陽熱能儲存技術獲重大進展,瑞典科學家研製神奇液體 把太陽能裝進瓶子裡
    報導稱,瑞典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特殊液體,可以吸收少量太陽能熱能並儲存起來,然後在需要的時候釋放出來。與石油、煤炭和天然氣不同,太陽能是清潔能源,卻難以儲存,無法在沒有太陽光的時候為我們提供能源,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能夠儲存的方法。
  • 美研製廉價高質量納米線太陽能電池的新技術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現在,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廉價製造高質量的納米線太陽能電池的新技術,相關研究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這種廉價且易製造的電池的開路電壓和填充值(這兩者共同決定太陽能電池能產生的最大能量)都高於傳統的平板太陽能電池,而且其能源轉化效率為5.4%,可與傳統太陽能電池相媲美。
  • 紫外線下水分解制氫效率超96%:日本科學家改進光催化劑
    當然,太陽光中強度最高的部分是可見光,並非紫外線。鈦酸鍶因此很難真正進入大規模應用。不過,作為一種模型,堂免一成團隊的結果令人鼓舞,提出的改進效率設計也可能適用於可見光光催化劑。光催化劑改進氫燃料是最理想的清潔能源之一,它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只有水。把這個反應逆轉過來,就是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
  • 太陽能分解水 構建一片「氫農場」
    「氫農場」策略類似於農場種莊稼,春天大面積播種後,利用光合作用過程把太陽能儲存在莊稼裡,等秋天莊稼成熟後再把糧食集中收割起來。「太陽能光催化來分解水制氫是被國際上認為非常理想的生產綠色氫能的過程。」李燦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他們的研究就是把光催化劑做成納米顆粒分散到水裡,經太陽光照射水分解就可產生氫氣和氧氣。
  • 人工光合作用的新突破:超分子光催化劑誕生
    自然界中,通過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人類所需的氧氣以及植物做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人們一直試圖複製這個能量轉化過程,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在實驗室水平中實現了「人工光合作用」,使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價值的燃料,特別是甲烷。
  • 新型廉價催化劑,可將陽光和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效率達到13.4%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夢想著模仿光合作用,使用太陽光中的能量將二氧化碳(CO2)和水(H2O)轉變為烴燃料。如今,一種新型的廉價化學催化劑已經以創紀錄的效率實現了夢想的第一步——利用太陽能電池的電力將二氧化碳分解為富含能量的一氧化碳(CO)和氧氣。
  • 科學家開發的新技術可製造出合成活細胞 用於去除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有用的化學反應之一,所以科學家們經常嘗試模仿光合作用也就不足為奇了。現在,來自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的方法,可以製造出混合型的合成活細胞,這種活細胞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太陽能去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 廉價催化劑讓光和二氧化碳變燃料,效率是植物光合作用13倍
    廉價催化劑讓光和二氧化碳變燃料,效率是植物光合作用13倍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賀梨萍 綜合報導 2017-06-08 19:32
  • 科學家開發出石墨烯-二氧化鈦光催化劑,可吃掉「霧霾」!
    光催化劑是一種以二氧化鈦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半導體材料,廣泛應用於空氣淨化、水淨化、殺菌消臭、防汙防霧等領域。日前,Graphene Flagship、博洛尼亞大學、米蘭理工大學、CNR、NEST、Italcementi Heidelberg Cement Group、以色列理工學院、埃因霍芬理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聯合開發了一種石墨烯-二氧化鈦光催化劑,其將大氣中的氮氧化物轉化為無害硝酸鹽的效率高達70%。
  • 研究團隊開發出有機半導體光催化劑 更有效地利用太陽能制氫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顯著增強氫氣產生的有機半導體光催化劑可開發更有效的能量存儲技術。 化石燃料的燃燒正在導致危險的氣候變化,從而推動了對更清潔可再生能源的尋找。迄今為止,太陽能是最豐富的可再生能源,但要釋放其潛力,需要一種方法來存儲它以備後用。儲存太陽能的標準方法是使用析氫光催化劑(hydrogen evolution photocatalysts,HEP)將能量儲存在分子氫的化學鍵中。當前,大多數HEP由單組分無機半導體產生。這些只能吸收紫外線波長的光,這限制了它們產生氫的能力。
  • 美國科學家研製新型納米線太陽能電池 質優價廉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現在,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廉價製造高質量的納米線太陽能電池的新技術,相關研究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美國能源部下屬的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分部的楊培東(音譯)領導的科研團隊首次利用以溶液為基礎的陽離子交換化學技術,製造出了高質量的以半導體硫化鎘為核、硫化銅為殼的核/殼納米線太陽能電池。
  • 罕見稀有金屬可吸收陽光無限期存儲太陽能
    北京時間12月1日消息,美國科學家發現一種罕見的金屬,能夠吸收陽光並以熱量的形式無限期存儲,需要的時候再將存儲的熱量釋放。這一發現為研製下一代太陽能裝置鋪平了道路,即能夠利用太陽能並無限期存儲熱量。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這種金屬可用於製造「可充電的熱量電池」,用以為房屋供暖。這種罕見的金屬被稱之為「二釕富瓦烯」。
  • 日本發現「光解水催化劑」,能源轉換效率接近100%
    日本科學家發現一種催化劑,可以將能源完美地轉換,馬斯克的夢就要實現了嗎? 來自東京大學、信州大學的研究者發現了一種新的催化劑,用「光分解水」的效率(EQE)高達96%,還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 用太陽光分解水過去不是沒有人研究過,此前最常見的方法是用太陽能電板發電,再用電分解水。 但日本科學家這次的發現是效率最高的。
  • 科學家提出新技術方案:能將太陽光轉變為燃料
    北京時間10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開創了一種將陽光轉變成為燃料的新方法,他們通過改變植物光合作用機制,成功地將水分解成氫和氧,該技術得益於半人工光合作用領域的最新研究。光合作用是植物將陽光轉換成為能量的一個過程,當植物吸收水分時發生「分裂」,氧氣就成為光合作用的副產物。
  • 科學家研發「日光寶瓶」:陽光存儲在液體中,釋放時迅速升溫63度
    太陽熱能燃料就像是一個可充電電池,只是不需要充電,它的運行機制是吸收太陽光能後存儲,需要時再轉化為熱量釋放出去。如果我們可以把太陽能瓶裝,當烏雲遮蔽的時候,它就可用熱能來驅動家庭和工廠設施。科學家們努力了數十年,想尋找到一種方式利用取之不盡的光能。現在瑞典的研究人員有了顯著的進展。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可吸收太陽光能量的特製流體,這種流體可以保持數月甚至數年,然後在需要時將其釋放。如果這種太陽熱能燃料工藝可以不斷完善,也許爭議頗多的化石燃料未來可能會被取代,這有助於幫助人類解決全球變暖危機。
  • 電解水制氫有了長壽命廉價催化劑
    (觀察者網訊)觀察者網4月2日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韓洪憲研究員和李燦院士團隊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Ryuhei Nakamura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在酸性條件下非貴金屬電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
  • 可吸收太陽光全部波長,最有效率的太陽能電池可望出爐
    ,因此科學家正在研發效率更高的太陽能電池。近期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新的太陽能電池原型,他們將電池多層次堆疊成單一設備,經測量發現將陽光物轉換成電能的效率高達 44.5%,如果成品設計得宜,將成為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太陽能電池。太陽能板其實是由許多太陽能電池所組成,最常見的太陽能電池是「矽」做成的,之中分成兩層,n 型矽層擁有多餘的電子,p 型矽層則缺少電子,稱作擁有「電洞」,這可以導致電流流動。
  • 能提高25%太陽能電池吸收效率的簡單方法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英國,葡萄牙和巴西的科學家團隊發現,在太陽能電池板上刻蝕淺層光柵線可使晶體矽(c-Si)產生125%的電流。約克大學的光伏研究員克裡斯汀·舒斯特(Christian Schuster)解釋說:「我們發現了提高薄型太陽能電池吸收效率的簡單方法。研究表明,我們的技巧實際上可以與設計更複雜的吸收增強設備相媲美,同時還可以吸收更多的平面光線,反射更少。」團隊說,到目前為止,簡單的光柵設計僅獲得了少量的能源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