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禪寺中康熙寫兩個字,知道讀音,知道意思,但在字典裡找不到

2021-01-20 騰訊網

白雲禪寺在歷史上非常有名。大名鼎鼎的順治皇帝正是在白雲禪寺出家當和尚,就此不問世俗之事的。順治皇帝的兒子康熙很想念父親,在白雲禪寺中寫了兩個字,這兩個字的讀音許多人都知道,但是在字典裡卻找不到。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白雲禪寺又叫白雲寺,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白雲寺鎮白雲寺村,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每到夏季和秋季,這裡白雲繚繞,仿佛一片仙境,久而久之,人們便稱它為白雲寺了。白雲寺現在也是當地的重點保護單位,與著名的嵩山少林寺齊名,也是我國最著名的寺廟之一,每年遊人不斷。

在白雲寺發生過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清朝的順治皇帝在此處出家的故事。據記載,順治皇帝性格多情軟弱,在愛妃董氏去世之後,他便鬱郁不歡,決定看破紅塵,就此出家,讓年紀極小的康熙坐上皇帝的位置。

古人講究孝道,康熙也很孝順自己的父親,他決定去白雲寺尋找父親探望。三次而去,卻次次落空,康熙卻遇到了一位自稱「八乂」的燒火僧人,後來才知道,「八乂」合寫不就是他父親嗎?明白過來時,已經找不到燒火僧人了。

康熙非常失望,他在第三次拜訪白雲禪寺時,決定拜佛定方丈為師,表達自己對白雲寺中父親的尊重。之後,他又賜白雲寺鸞駕一副,藏經八櫃,賜下無數寶物。康熙回去後,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甚至命人在大雄寶殿的屋頂上,鋪設金黃色「琉璃瓦」和「雙龍戲珠」雕刻,此等顏色和規格,只有皇家才有資格雕刻。康熙正是為了告訴天下——白雲禪寺就是他尊貴父皇住的地方。從此以後,白雲禪寺名揚天下。

可是康熙做的事情再多,順治也不願意出現。康熙找不到父親感覺很傷心,便作詩一首:「白雲深處稱禪棲,便訪雲關一覓題。密雪埋溪僧未掃,韶春入樹鳥光啼。三間靜室依然也,五載流陰亦迅兮。此去鷲峰應不遠,玉叢林裡望丹梯。」

他還在白雲寺種下一棵鼎鼎有名的「鐵鍋槐」。康熙命人取來一口災年用於施粥的鐵鍋,施粥的鐵鍋有福報的寓意,康熙又取來一顆槐樹的種子,將種子種在鐵鍋中,便揮灑著眼淚,離開了白雲寺。有專家是這樣解釋康熙的舉動的:「所謂鍋中槐樹,其實也是舉國(鍋)懷(槐)父之意。」現如今,這棵槐樹已經成為了白雲寺的鎮寺之寶,震驚天下。

不過白雲寺最有名的,還是康熙皇帝在大雄寶殿外牆上,御筆親書了兩個在字典裡找不到的字。專家曾去認真的勘察過,兩個字按照筆畫應該是「朲寘」二字,按照讀音應該同音「認知」相同,但是字典裡,卻找不到這兩個字,現如今,也沒人認得此二字。

康熙為什麼要寫下無人認識的兩個字?它們的意思又是什麼?有人根據「朲寘」兩個字單獨拆開的意思,以及當時的背景條件,造成的語境進行分析,發現康熙想要表達的就是,白雲寺殿堂要保持安靜,嚴守戒規,清朝時文武百官到這裡,文官要下轎子,武官要下馬,代表了一種對於順治皇帝的尊敬,以及康熙對於自己父親的孝順感情。

兩個摸不著頭腦的字於皇帝的筆下寫出來,到如今,竟然成了人人稱嘆的文物。若是有人不知道此二字的來歷以及典故,不明白這幅墨寶背後的含義,仿佛代表著自己學問不深,對皇帝不尊重一樣。故此,這兩個令人「神奇」的字,也被好好地保護下來。

然而在現如今的社會,人人平等,處處寬容。對於這摸不著頭腦的字,人們也不會刻意地批判,反而認為那是一種「另類」的文化。

在封建時代背景下,康熙的兩個「謎」一樣的字或許值得稱讚,但是在如今的社會中,人們卻在追求一種更簡單和明了,沒人再推崇生僻的字,認為那是在故弄玄虛,這也是一種社會的進步吧。

相關焦點

  • 如何用古詩詞判斷漢字的讀音
    這幾天關於北大校長讀錯「鴻鵠」的新聞刷了屏,老街突然想起前些天看到某問答提的一個問題,有人問在唐詩宋詞裡,「還」這個字什麼時候讀hai,什麼時候讀huan?我們判斷一個字的讀音除了查字典以外,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用古詩詞的押韻來作為旁證。下面先說一下「還「這個字應該讀什麼?
  • 讀錯不怪你,真正的讀音連字典都查不出來
    「嗯」這個字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隨著網絡的發展,原本一個單純表達應允、肯定或疑惑的嘆詞被賦予了多重含義。有人說它是聊天終結者,有人說這是一種敷衍的態度,也有人說常對人說「嗯」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的「嗯」字,你知道它的真正讀音是什麼嗎?
  • 古詩裡的「衰、斜、騎」讀音真改了嗎?標準答案來了!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註:衰在詩中本讀cuī,斜在詩中本讀xiá,騎在詩中本讀jì。由於讀錯的人較多,現已更改拼音。現在新版教科書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騎(qí)。
  • 「耄耋」兩個字的讀音弄錯了
    千變萬化的中國漢字,同一個字讀音可能就會有5~6種。據說,在復旦一次課堂上,陳果教授把「耄耋」兩個字的讀音弄錯了,讀成了「mao」「zhi」。其實不只是陳果,許多文學大家也屢屢中招。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北京大學前校長胡適,就曾將漯河的「漯」(tà)錯念成了「luò」。
  • 「又雙叒叕」又出現了,火炎焱燚表示這次一定要知道怎麼讀
    又雙叒叕,讀音為yòu shuāng ruò zhuó,一個網絡詞語。今天,我終於知道怎麼讀了。大約在2012年12月,網絡上突然出現一個新詞,並迅速流行起來。「雙」字不用說了,意思人人皆知。我們來看「叒」字。「叒」,讀音:ruò。《康熙字典》中解釋說,這是一個會意字,三個「又」在一起,有同心同德,彼此相輔相成之意,或表示得到的幫助很多,引申為「順利」意。另外,古代又指一種「木」的名稱,東方自然之神木叫「叒木」。
  • 看看就知道了!
    中文裡,並沒有和拉丁語系的字母相對應的基本單位。非要說組成語言最基本的「字素」,只好算偏旁部首。可是偏旁部首的數量可比拉丁字母的數量要多得多了,儘管各種字典的分法不一:《說文解字》分為540部,《康熙字典》分為214部,《新華字典》分為189部,最新出版又變成了201部。
  • 送你4句口訣,查字典分辨部首再也不犯難,為孩子收藏吧!
    字典是學習語文的必備工具書,能給我們學習語文帶來極大便利。一個字,我們不知道讀音,可以查字典,不懂得字義可以查字典,是我們隨叫隨到的老師。所以,語文科目對於查字典這項技能是非常重視的,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安排了查字典的教學。查字典的訓練一直貫穿整個小學階段。
  • 葉公好龍正確讀音是什麼?葉(yè)縣還是葉(shè)縣?
    是一個常見的成語,典出於漢代劉向《新序·雜事五》: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故事比較簡單,意思是葉公特別喜歡龍,屋子的裝飾都雕刻著龍。
  • 「卐」和「卍」這兩個字分別是啥意思,它們的發音又是什麼?
    引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在什麼地方都有當地獨特的文化,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看起來非常相似,讀音也相同的兩個字——「卍」和「卐」,雖然說他們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字,而且讀音也相同,但是表達的含義卻大有不同。
  • 因一句詩火了一處景,停車坐愛楓林晚,「坐」是什麼意思?
    《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首《山行》得益於入選小學課本,成為了杜牧國民度最高的作品之一,你要問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小學生都能講得清清楚楚:說小杜同學在一個秋日,駕車去山中遊玩,這首詩描寫的就是他在山中遊玩時所見的美景,有山路有人家、有白雲有紅葉,這就是一幅動人的山中秋色圖。
  • 怎麼查不認識的字的拼音/讀音不認識的字怎麼打
    本例教大家如何用在線新華字典查不認識字的讀音,然後查找到可以複製文字。舉例來說,我們要查「烎」這個字的讀音。首先百度搜索「在線新華字典」。主界面上方如下所示。我們可以選擇「按部首檢索」。接下來就可以看到按部首筆畫多少排列的部首。
  • 「丨」字筆順不同讀音不一樣 網友嘆漢字博大
    「丨」字筆順不同讀音不一樣 網友嘆漢字博大 2012年05月16日08: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曱甴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曱甴拼音念什麼粵語讀音
    曱甴是漢語詞語,讀作yuēyóu,多用於粵語廣東話白話等,「曱甴」多指「蟑螂」的意思,也有形容陰險惡毒之人,該詞寫法始見於民國時期的上海話小說文學中。  「曱甴」在吳語、閩南語、粵語和客家話中均有使用,但發音、意義卻不盡相同。  粵語裡常用的對「蟑螂」的稱呼就寫作「曱甴」,這兩個字普通話讀音是yuēyóu。
  • 網友曬怪異讀音漢字 小夥伴驚呼讀完舌頭打結了
    很多人突然發現自己居然有那麼多的漢字都只會說不會寫。不過如果你現在還這麼以為的話,那也未免自我感覺太良好了。事實上,很多漢字你不僅不會寫,恐怕就連讀都讀不出來。近日,微博上出現的二十多個漢字以及它們的奇葩讀音「秒殺」眾人。有網友高呼:「你怎麼了舌頭?怎麼打結解不開了!」  來看看  這些字你會讀嗎?
  • 學生必須知道的百度檢索技巧4則
    對於尚在象牙塔中的莘莘學子,搜索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他們的學習方式,以下例子就可見一斑。   技巧1:找「不認識字」的讀音   一日,一同學問小張:斌——文武斌,下面加一個「貝」字,怎麼讀?這要在以往,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恐怕是「康熙字典」或者「新華字典」——先用部首查字法,再數筆畫,最後在慢慢翻到結果。但小張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百度。
  • 一騎紅塵妃子笑,騎的 讀音是ji還是qi,讓人深思
    最近一篇關於漢語中部分詞語讀音的報導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並且登上了熱搜,其中比如斜讀xie還是xia,大家對於古詩中的讀音被修改還是感到不可思議的,小學課本上的古詩句中,遠上寒山石徑斜,以前老師一直就強調讀xia,現在神不知鬼不覺的就變成了xie,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到現在才會被人質疑呢
  • 《新華字典》裡的時代胎記:曾又紅又專今講潮詞
    後來,一名讀者寫信向編輯抱怨,由於不知道如何分辨鵝的性別,他在殺鵝前特意查了《新華字典》,於是將「頭部有黃色突起」的鵝殺掉。沒想到,這隻倒黴的鵝居然腹中有卵。由此,編輯才發現,無論雌鵝、雄鵝,頭部都有突起,只是雄鵝突起較大。這一錯誤在1979年版中得以修正。  一個很愛打扮的男配音演員稱:「作為一個語言工作者,你可以忘帶錢包,忘帶手機,忘帶護膚品……唯獨《新華字典》不能忘。」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最新字詞讀音修改匯總哪些字詞讀音被改
    文章提到,「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如: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香港小學生寫「知」字被判錯,家長求助網友:這字到底怎麼寫?
    原來,被圈出來的是「知」字左邊的「矢」,網友們紛紛猜測,不少網友覺得可能只是因為孩子把「矢」寫得太大了,老師圈出來沒有錯的意思。但知道網友們的猜測後,一位語文老師表示,其實確實是不正確的,「矢」的第五筆在書寫體中,並不是捺,而是一筆分離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