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人類和小鼠大腦的共同和不同之處

2021-01-09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8月24日報導 英媒稱,小鼠的大腦和人類的大腦在大體上是相似的。

據英國科學新聞網站8月21日報導,通過對這兩個物種的數千個單個腦細胞進行詳細對比之後,這一發現揭示了人類大腦有別於小鼠大腦的新方式。8月21日發表在《自然》周刊上的這一研究結果強調稱,實驗室小鼠的大腦並非總能很好地代表人類大腦。

西雅圖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的神經系統科學家麗貝卡·霍奇及其同事發現,人類大腦和小鼠大腦在皮層擁有大體相同數量的細胞類型,皮層是大腦的外層,負責處理計劃、決策甚至意識等很多複雜的工作。這個數字——75——是對單個小鼠細胞中基因行為與單個人類細胞核中的基因行為相比較得來的。

但研究人員們認為,在這種整體的相似性之中,存在巨大的差異,其中一些差異可能是人類高級心智技能以及容易患上人類疾病的原因。研究結果表明,小鼠體內感知血清素的細胞類型不同於人類體內感知血清素的細胞類型。這種區別可能意味著,實驗室小鼠對於可能涉及血清素的疾病,比如抑鬱症,並非很好的模型。

而在人類與小鼠之間,小膠質細胞在基因行為方面存在差異。小膠質細胞正在受到密切關注,研究它們在老年痴呆症以及帕金森氏症候群等人類疾病中所起的作用。(編譯/殷夏)

相關焦點

  • 人類和蒼蠅:對大腦的發育和功能採用非常相似的機制
    儘管在物理上有很大的不同,但研究發現,蒼蠅,小鼠和人類的大腦在它們的形成方式和功能方面相似。數據表明,構成昆蟲和哺乳動物大腦發育的遺傳機制非常相似,但這可以用兩種不同的方式來解釋,其中有人認為它為哺乳動物和昆蟲提供了單一祖先的證據,而另一些人認為它可以支持大腦獨立進化多次的理論。
  • 日媒:哺乳動物與昆蟲有共同祖先?大腦迴路相似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 日媒稱,東京大學副教授伊藤啟等人通過仔細研究果蠅發現,昆蟲將觸覺傳遞迴大腦的神經迴路結構與人類等哺乳動物的非常相似。迄今為止的研究顯示,兩者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中,觸覺外的四感的神經迴路結構都相同。
  • 不同性別的腸道菌群對小鼠行為和大腦結構的調節作用不同
    該研究評估了不同性別的腸道菌群對於動物大腦結構和行為的影響。為了研究腸道菌群紊亂對厭惡性學習和記憶的性別特異性影響,首先對成年雌性和雄性小鼠口服給予中等劑量的抗菌藥物(neomycin, bacitracin, pimaricin ATM;新黴素,桿菌肽,那他黴素),為期10天。通過16S rRNA測序分析腸道微生物組組成的變化。
  • 英媒:黑猩猩的「床」比人類的乾淨多了!
    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導英媒稱,科學家發現黑猩猩的床比人類乾淨得多。據英國《獨立報》網站5月16日報導,一項對比黑猩猩窩巢與人類床鋪標本的研究發現:人類的床單和床墊藏匿的來自身體本身的細菌遠遠多於黑猩猩。
  • 人類大腦開發到100%的恐怖之處
    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類身體的行動和思維都是靠我們的大腦支配的,然而經過科學研究之後得出的結論是我們人類的大腦開發程度大約在7%左右,那麼我們人類能不能讓自己大腦的開發程度達到100%呢?如果人類的大腦被開發到100%那該會有多麼恐怖呢?
  • 學霸和學渣的大腦,有什麼不同?
    而最讓人驚訝的一個發現是,我們在學習和記憶時,神經元軸突上的「絕緣層」的厚度會發生變化,而這種厚度的變化,可以調節神經信號的傳遞,讓大腦不同區域的神經元在電活動上實現同步——這一點,在我們的學習和記憶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 英媒:把光線射入大腦可能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北京1月7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科學家們認為,通過鼻子和頭骨將光線直接射入大腦,就有可能逆轉阿爾茨海默病。
  • 英媒:地球若沒有人類 北歐將是哺乳動物的天堂
    參考消息網8月24日報導 英媒稱,如果地球上沒有人類,現在北歐大部分地區也許是狼、駝鹿、熊和大象等生物的家園。英國《每日郵報》網站8月21日報導,根據一項新研究,如果沒有人類破壞生態系統,地球上大部分地區應該類似於非洲塞倫蓋蒂平原。
  • 小鼠大腦的愛與恨或在一念之間!相同效應或適用於人類!
    當我們研究小鼠的社會行為時,我們有時會注意到,雄性小鼠會騎在同性小鼠身上,這種方式與其跟雌性小鼠交配的方式一樣。研究者並不清楚是否雄性小鼠試圖與同性小鼠交配,因為雄性小鼠會把同性的小鼠誤認為是雌性小鼠或者當其知道對方是雄性時試圖去建立與其之間的支配地位。研究人員希望能通過研究理解是否雄性小鼠騎在其它雄性小鼠身上能夠反映一種不同的意圖,以及這種騎乘行為是如何被大腦所調節的。
  • Science:新研究揭示小鼠小腦與人類存在很大不同
    2019年10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針對大腦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義大利、英國、法國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員發現小鼠小腦可能並不是人類小腦的良好模型。他們描述了他們的涉及人類、小鼠和獼猴小腦發育的比較研究。圖片來自CC0 Public Domain。先前的研究已表明小鼠小腦和人類小腦足夠相似,因此針對小鼠小腦開展的實驗可用於了解有關人類小腦如何發揮功能的更多信息。人類的小腦是大腦的一部分,負責處理感官信息和對這種信息作出的反應。
  • 男女存在不同的腦細胞,位於控制侵略和交配行為的大腦區域
    該研究首次發現,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擁有不同的稀有腦細胞類型,這些性別特異性細胞位於控制侵略和交配行為的大腦區域。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在細胞組成和基因表達水平上,雌雄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大腦之間存在差異,但這些差異是微妙的,其功能意義尚待解釋。
  • 抑鬱小鼠外周血和大腦之間端粒長度的反向變化
    最後,我們發現小鼠的POMCARHVTA環路的光抑制增加了小鼠的體重和食物攝入量,減少了小鼠在慢性約束應激下的抑鬱樣行為和快感缺失。因此,我們的研究結果確定了一種新型神經迴路,可調節應激反應中的進食和情緒。
  • Communications Biology:年輕小鼠骨髓能夠提高老年小鼠大腦的活性
    2019年2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將年輕實驗室小鼠的骨髓移植到老鼠身上可以防止老鼠的認知能力下降,保持他們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雖然之前的研究表明,從幼鼠體內引入血液可以逆轉老鼠的認知能力下降,但對於這種情況的發生情況尚不清楚,」Cedars-Sinai醫學和生物醫學科學副教授Helen Goodridge博士說。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 「我們的研究表明,一個答案在於年輕血細胞的特定屬性。」
  • 西媒:海豚和人類一樣 也會根據共同愛好擇友
    參考消息網6月18日報導西媒稱,足球、外出跑步、看電影……人們總是會選擇與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交朋友。由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和澳大利亞西澳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在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上發表的研究結果指出,海豚似乎也具有上述類似的行為方式。
  • 研究揭示人類和小鼠推理背後的神經元計算
    研究揭示人類和小鼠推理背後的神經元計算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2 14:20:17 英國牛津大學David Dupret、Helen C.
  • 小鼠大腦的3D圖譜竟然是這樣
    Allen Mouse Brain Common Coordinate Framework (CCFv3)是基於雙光子斷層掃描技術繪製而成的一個完整的、高解析度的小鼠大腦3D圖譜。經過三年的數據收集和繪製工作,製圖完成了。
  • 科學家們繪製小鼠大腦的詳細3D結構圖譜
    據外媒BGR報導, 科學家們近日已經完成一個歷時三年的項目,其旨在為實驗室小鼠的大腦製作一個詳細的3D結構「圖譜」。 由此建立的模型將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使用嚙齒類動物進行的治療和測試的效果。實驗室小鼠是專門為測試目的而飼養的,它們往往是第一批感受到藥物效果的動物,從阿爾茨海默病到背痛等所有治療疾病的藥物,以及所有的治療方法。考慮到這一點,研究人員想儘可能多地了解小鼠的大腦是有道理的,一個為期三年的項目剛剛完成了有史以來最完整的小鼠大腦「圖譜」。
  • 高解析度完整小鼠大腦三維地圖集發布
    經過3年密集的數據收集和仔細繪圖,製圖者的工作完成了。他們繪製了複雜「地形」,包括高峰、山谷和邊界,但實物只有半英寸長,重量還不及一粒軟心豆粒糖:實驗室老鼠的大腦。  在5月7日發表於《細胞》上的一篇論文中,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科學家描述了這一製圖壯舉——艾倫小鼠大腦通用坐標框架第三版(CCFv3),一個完整的、高解析度的小鼠大腦三維地圖集。研究人員表示,該框架將成為神經科學領域的一個參考。
  • 科學家成功繪製出人類大腦細胞類型的「百科全書」!
    2019年8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為了製作一道新菜,廚師必須選擇食材並將其進行混合,從而實現不同的口味和質地,同樣地,成千上萬個基因多種不同組合的表達能夠創造並維持大腦中每種細胞多種多樣的「味道」,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者Hodge等人通過研究報導了他們對大腦中單個細胞基因表達的分析,這或能為人類大腦皮層的神經元細胞類型提供一本分子
  • 大腦可塑性比想像的強:用光刺激神經元,讓小鼠大腦產生了幻覺
    目前,科學家還不清楚健康的大腦是如何避免產生幻覺的,但是「作為一名精神病學家,幻覺會讓我聯想到精神疾病中很多非本人意願的怪異行為,」德瑟羅斯提到了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疾病,他希望從幻覺入手,對這些疾病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 最近發表在《科學》上的研究中,德瑟羅斯訓練了小鼠的視覺與感知過程,同時記錄了此時大腦活動相關的神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