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把光線射入大腦可能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2020-11-24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北京1月7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科學家們認為,通過鼻子和頭骨將光線直接射入大腦,就有可能逆轉阿爾茨海默病。

&nbsp&nbsp&nbsp&nbsp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月5日報導,針對光照療法是否對治療痴呆症有效的首次大型試驗日前正在開展,此前驚人的初步試驗結果顯示,接受治療者重拾了記憶力、讀寫能力以及方向感。

&nbsp&nbsp&nbsp&nbsp如果成功的話,它將成為第一個真正逆轉這種疾病的療法。到目前為止,即便是最有希望的藥物也只是能延緩痴呆症的發作,而且許多科學家已經放棄了在痴呆症發生後逆轉其腦部損傷的希望。

&nbsp&nbsp&nbsp&nbsp但是,對於其他藥物無能為力的地方,加拿大生物科技公司Vielight開發的一種名為NeuroRX伽馬耳機的裝置卻可能會取得成功。

&nbsp&nbsp&nbsp&nbsp這種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光生物調整」,即將近紅外光脈衝射向已知在痴呆症中受損的大腦區域。

&nbsp&nbsp&nbsp&nbsp該裝置的發明人、Vielight公司的執行長盧·利姆說:「光生物調整技術把光的治療效果引入我們的大腦。

&nbsp&nbsp&nbsp&nbsp「它會促使人體恢復自然平衡或體內平衡。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就喚醒了身體天生的癒合能力。」

&nbsp&nbsp&nbsp&nbsp報導稱,該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安裝在耳機上的發光二極體將40赫茲的伽瑪波直接發射進頭骨。另外的一個鼻夾還能將光線直接射入大腦中負責記憶的海馬體,這也是阿爾茨海默病最先惡化的區域之一。

&nbsp&nbsp&nbsp&nbsp這種光可以促進線粒體的生長,它們為細胞提供燃料,並能改善細胞的功能和交流。

&nbsp&nbsp&nbsp&nbsp因此,這種裝置不是像藥物那樣去清除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蛋白質斑塊和纏結,而是通過刺激大腦本身來激活被稱為小膠質細胞的免疫細胞,從而治療疾病。

相關焦點

  • 利用幹細胞有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2017年9月30日/生物谷BIOON/---幾年來,人們不斷嘗試利用幹細胞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基於此,小編進行過一番梳理,以饗讀者。1.Nat Commun:新的幹細胞操作技術可以幫助治療阿茲海默症和關節炎doi:10.1038/ncomms15982一項來自美國西北大學材料方面的開創性研究可能有助於那些需要幹細胞治療的脊髓損傷、中風、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關節炎或任何其他需要組織再生的病症的患者。
  • 女性比男性更早出現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大腦變化
    在美國,大約67%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是女性。科學家們想確定中年女性的大腦是否比男性顯示出更多的阿爾茨海默病特徵,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更多的女性在老年後會患上阿爾茨海默病。這項研究於6月24日發表在美國神經病學學會的醫學雜誌《神經病學》(Neurology)上,研究發現中年女性的阿爾茨海默病相關斑塊比同齡男性多30%。
  • 阿爾茨海默病可治療?不用動刀不用吃藥!MIT華人女科學家利用聲光...
    當然,人類對阿爾茨海默病其他途徑的治療探索也一直沒有止步。  2008年6月11日出版的《美國醫藥協會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僅僅通過調節光線的強度,就能緩解老年痴呆引起的一些行為紊亂症狀。參加試驗的老年人被隨機分組,有的每天接受長時間的明亮日照(樓盤),有的只接受昏暗的光線,試驗時間長達三年半。  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明亮光線照射的老年人與接受昏暗光線的老年人相比,認知功能的衰退下降了5%,抑鬱症狀減少了19%,活動功能受限下降了53%。  阿爾茨海默病可治療?
  • 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可能是一種蛋白質的缺乏
    原標題: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可能是一種蛋白質的缺乏   休斯頓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UTHealth)的最新研究表明,大腦中缺乏一種能夠隨著年齡增長而保持組織健康的蛋白質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
  • 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與阿爾茨海默病密切相關!
    美媒稱:新的大腦組織研究證實阿爾茨海默病與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的聯繫。據美國新圖譜網站近日報導,來自澳大利亞和冰島科學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阿爾茨海默病與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之間存在關聯的最有力證據。對解剖後大腦組織的研究顯示,通常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有毒蛋白質沉積,似乎同樣出現在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患者的大腦中。
  • 突觸修剪失控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
    一項對小鼠的研究顯示,在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早期,大腦在發育過程中修剪多餘突觸的過程可能出現了異常。目前,產生這些症狀的機制還不完全清楚,阿爾茨海默病主要是由於蛋白質的異常積聚導致的,這些異常積聚會在大腦中形成β-澱粉樣斑塊和纏結,最終導致突觸這種大腦中的連接節點減少,這種影響主要與認知能力的下降密切相關。
  • 睡眠障礙可能是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
    (原標題:為什麼睡眠障礙可能是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
  • 腦血流受損讓阿爾茨海默病雪上加霜
    一項新的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發現,大腦中受損的血流與tau蛋白纏結的形成有關tau蛋白纏結可能比單靶治療更有效地保持記憶和認知功能。研究人員想了解大腦中受限的血流與阿爾茨海默病特有的tau蛋白堆積之間的關係。為此,研究小組在兩組受試者中檢查了MRI和PET圖像以及腦脊液:認知正常的個體和處於痴呆各個階段的個體,包括輕度認知障礙和阿爾茨海默病。Pa和她的同事發現,在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腦區,血管功能障礙和tau病理學之間有強烈重疊的區域,會有更糟糕的認知症狀。
  • 阿爾茨海默病與tau蛋白
    哈佛大學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健康受試者大腦中掃描 tau蛋白,這種標誌性蛋白會形成有害的神經纖維纏結,這是與這種致命疾病相關的。新完成的掃描是所謂的無症狀阿爾茨海默氏症抗澱粉樣蛋白藥物(或簡稱 A4)大型臨床試驗的一部分,這是第一個旨在發現和治療記憶力衰退開始前的早期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試驗。  哈佛大學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健康受試者大腦中掃描 tau蛋白,這種標誌性蛋白會形成有害的神經纖維纏結,這是與這種致命疾病相關的。
  • 研究人員發現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基因療法新靶點PGC1-α
    英國研究人員10日說,他們的小鼠實驗顯示,基因療法也許能成功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不過,專家們強調,這一發現是否適用於人類尚需進一步研究。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負責研究的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瑪格達萊娜·薩斯特說,他們利用經過改造的慢病毒載體把一種叫PGC1-α的基因注射入小鼠大腦的記憶區域,這些小鼠剛開始出現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狀。結果顯示,這種療法阻止了小鼠大腦中β-澱粉樣肽的積聚,後者被認為會導致腦細胞的死亡,與阿爾茨海默病發病緊密相關。研究人員說,在利用基因療法治療4個月後,這些小鼠大腦中很少有阿爾茨海默病標誌性的澱粉樣斑塊。
  • 日本研究人員宣布發現治療阿爾茨海默症「良方」
    研究人員培育腦皮層神經元所用的iPS細胞來自三類人:5名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症患者、4名偶發性(即沒有家族病史)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和4名健康人,隨後他們在培育出的組織上試用了1258種藥物,確定減少β-澱粉樣蛋白含量的最有效方法是結合使用三種現有藥物: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的溴隱亭、用於治療哮喘的色甘酸鈉和用於治療癲癇的託吡酯。
  • 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要多早開始?
    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要多早開始?圖片來源:123RF阿爾茨海默病(AD)會造成記憶力下降、認知衰退等問題,而早在臨床症狀出現的幾年、甚至幾十年前,患者的大腦中就已經悄悄發生一連串的病理性變化
  •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蛋白質的缺乏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
    原創 UTHealth 阿爾茨海默病休斯頓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UTHealth)的最新研究表明,大腦中缺乏一種能夠隨著年齡增長而保持組織健康的蛋白質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
  • 阿爾茨海默病會傳染?
    科學家已經知道,這類可自我複製的致病蛋白,會引發罕見的大腦功能紊亂性疾病,如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發現的庫魯病。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朊蛋白幾乎對所有,或者說對至少包括阿爾茨海默病、亨廷頓病、帕金森病等疾病在內的、由錯誤摺疊蛋白聚集而引發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皆有影響。直到不久前,科學家都認為,造成此類嚴重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錯誤摺疊蛋白,並不會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傳播。
  •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雙朊病毒病
    一項引人注目的發現是,人類大腦樣本中這些朊病毒水平較高,與早髮型疾病和年齡較小的死亡密切相關。阿爾茨海默病目前的定義是基於大腦中有毒蛋白質聚集的存在,稱為澱粉樣蛋白斑和tau纏結,伴有認知衰退和痴呆。但是通過清除這些惰性蛋白來治療疾病的嘗試並未成功。
  • Science子刊:聯合激活GHSR1α和DRD1有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2019年8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大腦海馬體在記憶形成和認知中起關鍵作用。海馬體突觸病變是阿爾茨海默病(AD)中最早的變化之一,也是定義阿爾茨海默病的一種病理學特徵。然而,阿爾茨海默病中海馬體突觸病變的分子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努力並不能有效地校正海馬體突觸缺陷。
  • 阿爾茨海默病亞型或與tau蛋白的不同修飾有關
    華山醫院科研團隊牽頭制定了全球首個阿爾茲海默病循證預防國際指南,提出了21條防治推薦。各大媒體已做了大量相關報導,不再贅述。現在讓我們放眼海外,了解科研前沿還有哪些進展。近日,美國麻省總醫院的一項研究發現了可能影響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表現和疾病進展速度的生物學原因。該研究發表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
  • Science:睡眠剝奪加快阿爾茨海默病中的大腦損傷
    2019年1月26日/生物谷BIOON/---睡眠不佳長期以來與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有關,但是人們對睡眠中斷如何促進這種疾病知之甚少。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通過研究小鼠和人類,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睡眠剝奪增加了阿爾茨海默病關鍵蛋白tau的水平。
  • 為什麼記憶形成神經元易受阿爾茨海默病的影響
    原創 Rockefeller 阿爾茨海默病當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時,整個大腦不會立刻崩潰。相反,大腦就像冷酷的發條一樣瓦解,隨著內嗅皮層中一組腦細胞的明顯退化而解體。這些所謂的脆弱神經元負責將經歷轉換成記憶,它們總是最先退化的。
  • 國內首個「中美合作阿爾茨海默病MCBT預防與治療中心」 在東方綠地...
    for East-West Medicine ) 和東方綠地醫院聯合發起的國內首個「中美合作阿爾茨海默病MCBT預防與治療中心」,日前在東方綠地醫院正式揭牌成立。該中心的建成使用,填補了國內運用「MCBT療法」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空白,將為江浙滬地區乃至全國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