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分秋意一分涼,野外繁露披衣裳。八九菊黃蟹兒肥,風和氣爽丹桂香」
秋分,意味著秋老虎已經遠走,正處於秋最好的時節。
今年的秋分早於中秋節幾日。 人們說,如果秋分在中秋之前,就會五穀豐登。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農民正收穫著汗水和努力換來的累累碩果,天南海北 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秋風拂過,在空氣中能嗅出似有若無的香甜氣息。
秋季是個讓人容易回憶的時節,懷念舊事舊物,思緒萬千縷縷,但畢竟是秋天,對付憂愁,應季之物是解藥,容易讓人重拾溫暖。
01糖炒板慄
板慄,又稱之為中國慄。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慄子樹,自古以來就作為珍貴的果品。
每到秋天,街上總能聞到陣陣慄子香。沒幾個人能拒絕得了糖炒板慄,捧上一袋熱乎乎的慄子,入口甘甜糯,人間值得!
作家唐魯孫就在他的《北平的甜食》中回憶過「糖炒慄子」:
金風送爽,一立秋大街上乾果子鋪的糖炒慄子就上市啦。賣糖炒慄子,得先把臨時爐灶、大鐵鍋、長煙筒,先搬到門口架上安好。等太陽一偏西,就把破蘆席幹劈柴點著,先在鍋襄炒黑鐵砂子,等砂子炒熱,放下慄子,用一種特製大平鏟,翻來覆去地炒,不時還往鍋裡澆上幾勺子蜜糖水,等慄子炒熟,便往大鐵絲篩子裡盛,把砂子抖摟回鍋,熱慄子可就拿到櫃檯上用簸籮盛著,蓋上棉挖單,趁熱賣了。 熱慄子又香又粉,愈吃愈想吃,時常吃得擋住晚飯。
而論慄子的食用宜忌,李時珍在《綱目》中有說到,「風乾之慄,勝於日曝,而火煨油炒,勝於煮蒸,仍須細嚼,連液吞咽則有益,若頓食至飽,反致傷脾矣。」
02大閘蟹
秋風起,蟹腳肥!正值巔峰時期的大閘蟹 膏肥油滿。
那紅澄澄的蟹黃、白壁似的脂膏和鱸魚般的蟹肉,用勺子挖出滿滿一勺蟹黃,再來點蟹醋能凸顯其鮮甜。
但是,大閘蟹直接拿手吃更是過癮。蟹黃細膩、蟹肉甘甜鮮嫩,讓人吃得停不下來!
近代著名文學家梁實秋認為:"坐於窗邊,斟一壺小酒,啖三二肥蟹,聞滿庭菊香,人生之樂莫過於此。"
食蟹,往往較於其他菜品費時費事,但是在懂行的人眼中,品蟹不僅是為了吃,更是一種別樣的雅致享受。
03菱角
在江南地區,大家不可不知道的秋季主角之一就是菱角。
菱角,又叫菱,有二角、三角和四角的。
賀知章《採蓮》裡「莫有春度芳菲盡,別有中流採芰荷」裡的芰,便是三角四角菱。外殼硬而水分多,肉質細膩。
每年的三四月份人們就開始播種菱角,可是從播種開始,大家便盼著它快快成熟,偶爾等急了還會偷偷採上一些過過嘴癮。
還沒長大的菱角,脆生生又紅豔豔的,剝開紅色的外衣,露出白嫩的果肉,輕輕的咬一口,一股清冽甘甜的味道在嘴中綻放。
等菱角成熟後,它外殼上的刺尖又硬,煮熟後口感綿柔軟糯,和煮熟的慄子倒是有幾分相似。
每逢菱角收穫,有好幾天的主角都是它。
熱騰騰的煮上一大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著菱角邊扯著閒話,倒也是一幅溫馨的畫面了。
04桂花雨
桂樹作為我國傳統名貴花木,栽培歷史已有2500多年。
桂樹主要有4個品種: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除了四季桂春夏秋冬都可以開放,其他品種桂樹的花期均在秋季。
色最豔是丹桂,最適合用於觀賞。而香味最濃鬱的多是金、銀桂了,這種混合著紫羅蘭酮與芳樟醇等香味物質的桂花香,雖甜但不膩,整體透著安寧的味道。
金、銀桂如此美妙的香氣可不能白白浪費,可用於食品、化妝品,可制糕點、糖果,也可釀酒。
民國女作家琦君的《桂花雨》中,描述了桂花的外表淡雅,淡淡花香浸潤了她的童年回憶:「搖啊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李漁在《閒情偶記》也說到:「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樹乃月中之樹,香亦天上之香。」
當然這個秋天的應季之物可不少,各式各樣的瓜果飄著香、穀物滿倉。他們都在靜待著你來一探究竟。
秋分這天既是「秋收冬藏」的起點,又是「春耕夏種」的終點。
代表了對「二十四節氣」的重視與傳承,更代表了中國人敬畏自然的生活智慧。
在這豐收的季節裡,我們不妨買上幾份時令好 ,細細品嘗秋分的滋味……